1、脊椎结核如何诊断?谢谢
X线照片在脊柱结核诊断方面有其重要意义,它能明确病变的部位、范围、程度以及椎旁脓肿的情况。但其分辩率、对病变范围的揭示以及椎管内是否受累都有较大的局限性。CT扫描分辩率高,能清晰显示病变范围及普通X线片难以发现的一些问题,其优点为〔3〕(1)易于发现松质骨死骨片和椎旁组织及腰大肌影内的细小钙化。(2)显示脊柱结核病变突入椎管的范围和其狭窄的程度。(3)明确椎间盘和椎体附件结构受累情况(椎间盘破坏X线片上难以显示)。(4)明确椎体前部轻微的破坏和椎体前缘浅在的凹陷性缺损。(5)对脊柱结核分型有一定帮助(椎体型、前缘型、附件型)。(6)CT导向可精确地提供穿刺活检的部位、深度、安全可靠。缺点:有时与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瘤等鉴别比较困难。
磁共振检查(MRI)其信号具有多种成象参数,检查时能随意切取受检部位的横断、冠状与矢状面断层图象,图象十分清晰,对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极大价值。吴振华等〔4〕曾探讨脊柱结核的MRI表现并和脊柱转移瘤鉴别,选择20例经手术证实的脊柱结核和10例临床证实的脊柱转移瘤分别观察椎体、椎间盘、附件破坏的情况,脓肿的有无,MR信号的变化,硬膜囊和脊髓受压的位置和原因。结果脊柱结核椎间盘均破坏变窄,椎体破坏位置多靠近椎间盘,只有3例附件破坏,20例均有脓肿为从前方压迫硬膜囊和脊髓的主要原因,少数为楔状变形的椎体。10例脊柱转移瘤椎间盘均未受累,MR信号正常,9例附件破坏,压迫硬膜囊和脊髓的原因为变形的椎体和硬膜囊后方的硬膜外转移。由于脊柱结核和转移瘤均有自己的特征性MRI表现,故对两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极大的价值。但因检查价格较贵,设备未普及,故尚难以广泛应用。
B超检查脊柱结核的椎旁或腰大肌脓肿对确定手术指征、选择切口和术式都有参考价值。马化峰等〔5〕报告114例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椎旁或腰大肌脓肿应用B超诊断的结果,并与X线片对照。B超诊断符合率86.84%,X线片为68.42%。B超声象图能确定脓肿的有无、大小、位置、数目和脓肿的性质。它能弥补X线片诊断的不足,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对治疗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必须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尤其是X线照片做出综合判断,才能提高准确率。
(摘自南京--李承球)
2、腰椎脊椎结核并椎旁脓肿,吃什么东西好得快?如不动手术该吃什么药? 病情描述:患者男,56岁,体查
黑蚂蚁,灵芝,螺旋藻
3、本人伯伯,长期有背部肌肉拉伤病痛(只是伯伯本人这么说,未到大医院就医),每年多次的疼痛复发率
肌肉拉伤的话,如果用手捶疼痛部位,会有轻松感,就算没有轻松感也不会引起不良情绪反应;但如果是其他病变捶起来就很难受,他不会让你多碰的。这要你自己去鉴别。一般老人背疼要注意,有没肾脏病变,有没有腰椎间盘突出,有没有脊柱病变,有结核病史的话要注意脊柱结核,前列腺有问题要注意,前列腺癌脊柱转移。如果到医院检查做个上腹部B超(可以检查肾脏),脊柱检查看医生怀疑得的是什么病而定X线CT或者MR
4、我想站起来脊柱结核
你好,你的情况比较复杂,你必须亲自来我门诊一次,我需要亲自给你详细查体,才能确定是否还有手术治疗的机会。你可以节后的任一个周二或周三上午来我门诊就诊,来上务必带齐以往的检查资料。挂不上号可以直接来我诊室找我加号。
李书纲
(李书纲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北京协和医院李书纲 http://lishugang.haodf.com/
5、胸椎结核,请问何种治疗方式合适【胸椎结核】
可以临床诊断为胸椎结核,为跳跃病灶,影像不是很清楚,粗看的话椎体破坏不重,可以先保守治疗,应用四联抗结核治疗,如果您不是太胖的话(体重超过80公斤):用药方法:异胭肼,3片,1/日;利福平,3片,1/日;吡嗪酰胺,2片,3/日;盐酸乙胺丁醇 3片,1/日。同时应用保肝药物。
脊柱结核病灶保守治疗多可治愈,但部分病人会残留一定畸形。您需隔1-2个月作MR看以下。
若疼痛较重,避免出现畸形(尽管畸形也不一定影响功能),可以手术,不要作微创手术,没用,和保守治疗没区别。
(薛海滨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6、广州男子被误诊为脊柱肿瘤了吗?
被诊断为“脊柱肿瘤”后,老家的医生告诉谭叔(化名)“顶多活三个月”,没想到他“回家等死”却挺过了半年,最终在广州诊断为“脊柱结核”。
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记者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外科获悉,许多被确诊的结核病病人往往不相信自己得了“历史书上记载的痨病”。尤其是脊柱结核患者,往往以为“结核病菌只侵袭肺,不会招惹脊柱”。
我国著名的脊柱肿瘤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外科主任沈慧勇教授指出,结核病与贫穷紧密相关,在近百年前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如今,我国的结核防控体系非常健全,结核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都明显下降。但由于现代社会人口流动性大、耐药结核杆菌的出现以及自身免疫缺陷疾病等综合原因,使得近几年的结核病的发病率又有抬头的趋势。
不想“人财两失” 他曾回家等死
“原本我以为自己必死无疑,现在来医院碰碰运气,希望您能帮帮我……”一进诊室,老谭便激动地请沈慧勇教授救救他。六个月前,他因为腰背痛就做了MR(磁共振检查),并被诊断为“脊柱肿瘤”。一方面,老谭家境普通,无法承受伴随肿瘤治疗而来的高额医药费,另一方面,医生告诉他,以往的经验显示,“一旦肿瘤出现在骨头上,往往意味着癌症到了晚期,生命进入倒计时。”
为免家人“人财两失”,老谭决定放弃治疗,返回家中安度余生。万万没想到,原以为生命只剩三个月,在腰痛的折磨下,老谭却坚强地挺过了半年,且没有出现更严重的症状。抱着一丝希望,老谭慕名找到了广东省脊柱脊髓疾病科研中心主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沈慧勇教授,希望能获得“一锤定音”。
最终,经过沈慧勇教授及其团队的详细检查,尤其是运用了新型“脊柱病灶多点穿刺组织活检技术”来验明正身,老谭被确诊为脊柱结核,“能治好!”这个消息让他喜出望外。目前,老谭正在家中进行抗结核治疗,大约两周后将返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进行手术。
原来是虚惊一场
无独有偶,47岁的老李(化名)因腰背部疼痛2个月,也到医院来看“腰椎病”。检查发现,他同样受到脊柱结核的祸害,导致腰4/5椎间隙塌陷。经过详细讨论,沈慧勇教授及其团队决定利用腹腔镜为老李实施前路清理病灶植骨、后路经皮内固定手术,由于前后均为微创手术、创伤小,老李很快就能下地活动。
脊柱结核常遭误诊
仅有五分之一具有传染性
沈慧勇教授指出,我国结核病发病率为约68/10万,其中5%-10%为骨与关节结核。
沈慧勇指出,不典型脊柱结核患者常容易被误诊。以老谭为例,这种不典型的脊柱结核,出现在45-60岁,检查可能是完全正常,患者有时会伴有体重明显下降,MRI也没有明显的冷脓肿形成,因此很容易被误诊为脊柱肿瘤。同时,由于抽血往往查不出结核菌,容易被误诊为脊柱肿瘤,让患者心灰意冷放弃治疗,导致脊柱畸形,彻底丧失劳动力。
“骨与关节结核只有1/5左右合并具有传染性的肺部结核,而且单纯脊柱结核不具有传染性。”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外科王鹏副主任医师提醒患者,但是,脊柱结核药物治疗时间长,治疗期间要不断复查,避免肝、肾及听力等功能遭受严重损害。
值得注意的是,脊柱结核经保守治疗康复后,大部分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脊柱后凸畸形,有3%~5%局部后凸可达到6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外观。对于这部分脊柱后凸畸形的患者,药物治疗是无效的,需要进行手术矫正。
结核病的治疗最重要的是靠早期、联合、规律、足疗程应用抗结核药物。但是,脊髓压迫导致的瘫痪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当即使用药期间也难以避免。
7、【悬赏】医学生面试相关资料
把我有的都发给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