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脊柱 > 脊柱同侧屈

脊柱同侧屈

发布时间:2020-08-30 18:21:31

1、引起躯干同侧屈和同侧伸的肌肉?

你好:下面是多数健身人采用的顺序,合理有效!

周一:胸+三头

周三:背+二头

周五:肩+腹

周日:腿

2、脊柱侧弯怎样锻炼

3、同侧屈肌反射属于?

二元反射(包括二元)以上都算多元反射。
对侧屈肌反射是多元反射。

4、轻度脊柱侧弯

不是什么很严重的病,其实这样的人很多。
介绍一下矫正锻炼方法:

造成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主要原因是:因重力不均,影响脊柱两侧肌肉的发展不平衡而形成脊柱侧弯(也称脊柱侧凸)畸形。自我矫正的训练方法是:

一、俯卧向前伸单臂:

在垫子上俯卧挺身,使脊柱侧弯的另一例手全力前伸,同侧手后伸,同时做抬头挺胸动作。例如胸椎骨有凸者,可做向前伸左臂的动作,俯卧腿和臂同时上举,俯卧在垫子上,用脊柱侧弯的另一侧手和同侧脚,同时做挺身和上举的动作。重复20~30次,共练习4组。
二、体转动作:

两脚开立,扭转躯干,做向胸椎曲凸的同方向的体转运动。完成一次体转后,两臂轻置体侧,再重复上述动作(不要做另一方向的体转动作),在动作过程中强调双腿伸直,不要移动双脚,以免减低练习效果。重复20~30次,共练习4组。
三、单臂外振动作:

身体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弯侧臂伸直空手用力向体外侧振举到极限,用力放下到体前内侧极限,做30~50次。接着手持重物(2.5~5公斤)重复练15~20次,共做4组。
四、持棒向侧上方摆动伸展:

俯卧在垫子上,两手宽于肩距,持棍棒或绳子或毛巾,抬起胸部挺腹,弯曲胸椎曲凸面的另一侧手臂,伸直同侧面的手臂用力向侧凸面使劲做摆振式体侧动作,并同时使上体和两臂尽力向上抬起。如持绳子和毛巾,务必绷紧,不让其放松下沉。重复20~30次,共练习4组。
五、肋木是垂移握把:

面对助木,直臂攀握悬垂身体,然后徐徐向左或向右摆动腰腿,同时顺势移动攀握肋木的双手。重复练习,不计次数。
六、手扶肋木体侧屈:

身体正侧面对肋木下站立,用胸椎侧凸面方向的手扶持肋木下档。另一侧的手攀握在头顶上的肋木侧,然后向反肋木方面不断作体侧屈运动,必须抬头、挺胸,收腹,上体不能前倾。重复用30~50次,共练习4组。
七、悬垂体侧摆:

正面双手握单杠或肋木。两腿并拢,向左右侧摆,以使“S”形的脊柱逐渐伸直。重复30~50次,共练习4组。

八、单杠单臂悬垂运动:

凹侧臂手握单杠悬垂20~30秒钟,跳下休息1分钟,重复练习6~8次。
九、单臂拉引橡皮筋:

身体直立,两脚与肩同宽,手握橡皮筋一端(另一端挂在固定物上),凹侧臂侧平举,用力向身体另一侧拉引,重复30~50次,共练习4组。
十、单臂上举哑铃运动:

身体直立,两只脚与肩同宽,凹侧手持哑铃(10~15公斤),向上举起时伸直臂,放下时屈肘,哑铃位于肩侧停止为1次,自然呼吸,重复10~15次,共练习4组。

〔说明〕采用上述矫正训练方法,在于重点加强脊柱较弱一侧的肌肉力量,逐渐把侧凸的脊柱拉直。同时,还要注意经常保持较好的动作姿势,从而达到矫正侧弯的目的。

5、脊柱肌肉的拉力是多少

(L4-40kg的力)如果你想扭断人的颈椎单靠力量是不够的 要考虑角度(主要)和速度,还要考虑你扭的那个人的颈椎周围肌肉的力量,还有在你扭他的时候他是放松还是紧张的。(速度够的话5KG足够了) 要用刀砍,你要不知道结构直接砍,就是砍个骨头。如果入刀角度对还要刀快不用多大力量。15KG左右就够了。

6、使躯干前屈的肌肉主要是哪三对?如何发展其力量?

下面简要介绍人体主要肌肉群的位置与功能。

一、颈阔肌位于颈部前面皮下最浅层,收缩时拉口角向下,并拉紧颈部皮肤。

二、胸锁乳突肌这是颈部浅层最显著的肌肉。下固定时,一侧作用可使头转向对侧,并向同侧倾斜;当头部处于正常姿势时,肌肉合力通过寰枕关节横轴的后面而使头前屈。上固定时,上提胸廓帮助吸气

三、斜方肌位于颈部和背部的皮下,一侧成三角形,左右两侧相合构成斜方形,称为斜方形肌。近固定时:上部下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上提、上回旋、后缩;中部横纤维收缩,使肩肿骨后缩(靠近脊柱);下部上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下降和上回旋;上下两部纤维同时收缩,则使肩胛骨向上移动,如臂上举动作。远固定时:一例收缩,使头向同侧屈;两侧斜方肌收缩使头和脊柱伸直。采用提拉杠铃耸肩、负重直臂侧上举、负重扩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斜方肌充分发展时,肌肉变短,向后拉收双肩,使肩更加宽阔,保持背部正直,头部后仰,可矫正驼背、双肩内扣、头前伸等缺陷,赋予正确的直立姿势。斜方肌发达是一种健、力、美的标志,是业余健美运动员参加健美竞赛的有利条件

四、三角肌位于肩部皮下。它是一个呈三角形的肌肉,肩部的膨隆外形即由该肌形成。两侧肌肉纤维呈梭形,中部肌纤维呈多羽状,这种结构肌肉体积小而具有较大的力量。近固定时,前面肌纤维收缩,使上臂屈和旋内;中部收缩,使上臂外展;后面收缩,上臂伸。外旋,前、中、后三部分同时收缩,使上臂外展,如臂侧举动作;采用负重直臂平举和侧平举等练习,可发展该肌力量。宽阔、有力、浑圆发达的双肩,是优秀健美运动员的标志。

五、背阔肌位于腰背部和胸部后下外侧的皮下,是全身最大的阔肌。上部被斜方肌遮盖。近固定时,使上臂伸,如向后摆臂动作,还能使上臂内收和旋内。远固定时,可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如单杠引体向上等动作。由于背阔肌部分纤维起于肋骨,在远固定时,可提起肋骨,所以也称吸气辅助肌。采用单杠引体向上、向后拉力器、俯立划船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背阔肌有助于体形的改善。当其高度发达时,显赫地映现出肩宽、腰细,将上体烘托的更加魁梧呈“V”型。

六、骶棘肌背部一细长的肌肉称为骶棘肌。位于脊柱两侧,象两根大立柱从头部的枕骨到脊柱的最末端(骶骨),脊柱置于骶棘肌之间明显的凹形槽内,是一块强大的脊柱伸肌。下方固定时,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及脊柱伸,抬头、挺胸、塌腰动作;一侧收缩时使躯干向同侧屈,如体侧屈运动。

七、胸大肌位于胸前皮下,为扇形扁肌,其范围大,分为锁骨、胸肋和腹三部。近固定时,可使上臂屈,内收和内旋。远固定时,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如跳绳和爬杆等动作。此外,该肌还能提肋,是吸气辅助肌。胸肌发达时,胸脯高挺,呼吸更为充分和畅通。采用双杠支撑摆动臂屈伸、卧推和引体向上等练习可发展该肌力量。

八、前锯肌位于胸廓的外侧皮下,上部为胸大肌和胸小肌所遮盖,是块扁肌。近固定时,可使肩胛骨前伸,上回旋。采用持哑铃侧上举、提拉杠铃耸肩和负重扩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力量。

九、腹直肌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侧。上固定时两侧收缩,可使骨盆后倾或保持较高水平位置,即收腹;下固定时使脊柱前屈。采用仰卧起坐、仰卧举腿、仰卧直角坐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腹部肌肉比体内其它肌肉更易消退,缺乏运动时,因营养过剩,腹部脂肪大量堆积而下坠时,最易使腹肌松弛。腹部下垂(或下坠)和身体发胖,是人体一般健康水平开始下降的标志。而腹肌发达,呈“波浪形”肌块,则是自我健美训练者训练有素的标志。

十、腹外斜肌 位于腹前外侧浅层,为扁阔肌。下固定时,两侧同时收缩使脊柱前屈;一侧收缩可使脊柱向同侧屈和向对侧回旋;上固定时,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后倾。采用负重体侧屈和负重体侧转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一、腹内斜肌 位于腹外斜肌深层,与腹外斜肌形状相同,走向相反。下固定时,两侧收缩与腹外斜肌作用相同;一侧收缩时除使脊柱向同侧屈外,还使脊柱向同侧转动,此作用与腹外斜肌相反。所以,体侧转的运动实际上是同侧腹内斜肌与对侧腹外斜肌协同作用的结果。采用负重体侧屈和负重体侧转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二、肱二头肌 位于上臂前面皮下。近固定时,使上臂在肩关节处屈,前臂在肘关节处屈和旋外。在屈肘时,前臂先旋外再屈,才能发挥最大的力量;远固定时,使上臂向前臂靠拢,如单杠引体向上动作。采用负重弯举、引体向上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三、肱三头肌 位于上臂后面皮下。近固定时,使前臂在肘关节处伸。有长头、外侧和内侧三个头。采用倒立臂屈伸,负重臂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四、 腰肌位于脊柱腰部两侧和骨盆内。由腰大肌和髂(qia)肌两部分组成。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和旋外;远固定时,两侧肌肉同时缩,能使躯干前屈和骨盆前倾,如仰卧起坐动作。采用悬垂举腿、高抬腿跑、仰卧“剪腿”和仰卧起坐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五、臀大肌这块肌肉很发达,直接位于骨盆后外侧面,维持人体直立姿势。近固定时,使大腿后伸和旋外,如后摆腿和后踢腿动作。该肌上半部使大腿外展,下半部使大腿内收;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向对侧转动,如转体动作,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维持人体直立姿势。采用俯卧“背腿”,负重腿屈伸和负重体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六、股四头肌这是人体最有力的肌肉之一,位于大腿前表面皮下,有四个头,即股直肌、股中肌、股外肌、股内肌。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小腿伸;远固定时,使大腿在膝关节处伸即牵拉股骨向前(如由下蹲到站立的动作);保持股骨垂直,维持人体直立姿势。采用负重深蹲和负重伸小腿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七、缝匠肌这是大腿前细长的肌肉,贯穿大腿至小腿,常涉及交叉或合并的肌肉,对大腿前群肌起加固作用和用于腿的整体动作。近固定时,使大腿屈、旋外,小腿屈、旋内。采用仰卧“剪腿”,负重深蹲和负重半蹲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八、股二头肌位于大腿后面外侧皮下,有长短二头。近固定时,使小腿屈和旋外;小腿伸直时可使大腿伸,如后踢腿跑和后蹬跑动作。远固定时,使骨盆后倾。采用负重腿屈伸,深蹲起和后蹬跑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九、胫骨前肌位于胫骨的外侧。近固定时,使足伸(背屈)、内收和外展,如勾脚动作。远固定时,拉小腿向前,以维持足弓。采用负重勾脚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二十、小腿三头肌位于小腿后面浅层,特别发达,使小腿后部隆起,它由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组成。比目鱼肌位于腓肠肌的深层。近固定时,能使小腿和足屈。远固定时,使股骨远侧端和小腿骨拉向后方,使膝关节伸直,从中维持人体的直立。采用负重提踵、足尖行走、后蹬跑、原地纵跳、跳绳和蛙跳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尤其是腓肠肌能展现小腿的形态和发达程度。所以,促进腓肠肌的发展对自我健美训练者是非常重要的。

二十一、肱桡肌 位于前臂的最外侧皮下,呈长扁形。近固定时,可使前臂屈。远固定时,可使上臂向前臂靠拢。采用负重弯举和引体向上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二十二、桡侧腕屈肌 位于前臂前面的内侧皮下,能使手屈和外展。采用正缠重锤和正握负重腕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二十三、桡侧腕长伸肌位于前臂背面的浅层外侧,能使手伸并外伸和外展。采用反缠重锤和反握负重腕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二十四、尺侧腕屈肌位于前臂前面的全部浅层肌的最内侧,有两个头,能使手屈和内收。采用正缠重锤和正握负重腕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二十五、尺侧腕伸肌位于前臂的背侧皮下,能使手伸和内收。采用反缠重锤和握负重腕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希望能帮到你~如满意请采纳,谢谢~

7、我得脊椎发生侧弯.是后天坐姿造成的,怎么办

1、非结构性脊椎侧弯,主要是姿势不当造成的,可以通过调整站立行走坐卧等的姿势就可以调整恢复。
2、结构性脊椎侧弯轻度,可以通过运动进行校正:
一、俯卧向前伸单臂。在垫子上俯卧挺身,使脊柱侧弯的另一例手全力前伸,同侧手后伸,同时做抬头挺胸动作。例如胸椎骨有凸者,可做向前伸左臂的动作,俯卧腿和臂同时上举,俯卧在垫子上,用脊柱侧弯的另一侧手和同侧脚,同时做挺身和举背的动作。重复20~30次,共练习4组。
二、体转动作:两脚开立,扭转躯干,做向胸椎曲凸的同方向的体转运动。完成一次体转后,两臂轻置体侧,再重复上述动作(不要做另一方向的体转动作),在动作过程中强调双腿伸直,不要移动双脚,以免减低练习效果。重复20~30次,共练习4组。
三、单臂外振动作:身体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弯侧臂伸直空手用力向体外侧振举到极限,用力放下到体前内侧极限,做30~50次。接着手持重物(2.5~5公斤)重复练15~20次,共做4组。
四、持棒向侧上方摆动伸展:俯卧在垫子上,两手宽于肩距,持棍棒或绳子或毛巾,抬起胸部挺腹,弯曲胸椎曲凸面的另一侧手臂,伸直同侧面的手臂用力向侧凸面使劲做摆振式体侧动作,并同时使上体和两臂尽力向上抬起。如持绳子和毛巾,务必绷紧,不让其放松下沉。重复20~30次,共练习4组。
五、 面对助木,直臂攀握悬垂身体,然后徐徐向左或向右摆动腰腿,同时顺势移动攀握肋木的双手。重复练习。
六、 身体正侧面对肋木下站立,用胸椎侧凸面方向的手扶持肋木下档。另一侧的手攀握在头顶上的肋木侧,然后向反肋木方面不断作体侧屈运动,必须抬头、挺胸,收腹,上体不能前倾。重复用30~50次,共练习4组。
七、悬垂体侧摆: 正面双手握单杠或肋木。两腿并拢,向左右侧摆,以使“S”形的脊柱逐渐伸直。重复30~50次,共练习4组。
八、单杠单臂悬垂运动: 凹侧臂手握单杠悬垂20~30秒钟,跳下休息1分钟,重复练习6~8次。
九、单臂拉引橡皮筋:
身体直立,两脚与肩同宽,手握橡皮筋一端(另一端挂在固定物上),凹侧臂侧平举,用力向身体另一侧拉引,重复30~50次,共练习4组。
十、单臂上举哑铃运动:
身体直立,两只脚与肩同宽,凹侧手持哑铃(10~15公斤),向上举起时伸直臂,放下时屈肘,哑铃位于肩侧停止为1次,自然呼吸,重复10~15次,共练习4组。
采用上述矫正训练方法,在于重点加强脊柱较弱一侧的肌肉力量,逐渐把侧凸的脊柱拉直。同时,还要注意经常保持较好的动作姿势,从而达到矫正侧弯的目的。
3、中度脊椎侧弯 - 穿背架加上运动治疗,高位的脊椎侧弯(Apex > T8)者,一般用 Milwaukee 背架,低位的脊椎侧弯一般用 Boston 或 OMC 背架,背架应该坚持穿,同时结合牵引和手法按摩效果更好。
4、重度侧弯,需要进行手术矫正。

8、脊柱侧弯怎么锻炼 8种锻炼方法恢复脊柱侧弯

脊柱侧凸的治疗可分为两大类,即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常见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理疗、体操疗法、石膏、支具等,但最主要和最可靠的方法是支具治疗。

脊椎侧锻炼方法: 俯卧向前伸一只手臂。在床上趴着挺直身体,用脊柱侧弯的另一只手使劲前前伸,同一侧的手后伸,并且做抬头挺胸的动作。体转动作。两脚分开站立,转动身体躯干,向胸椎曲凸的相同方向的做体转运动。做完一次体转动作后,两只手轻轻的放在体侧,再重复做此动作,在做的时候两条腿要伸直,双脚不能移动,避免影响练习效果。

一只手臂外振动作,身体竖直站立,两只脚岔开,和肩一边宽,弯侧臂伸直,空手用力向身体的外侧使劲举起,再使劲放到身体的前内侧,反复练习。 手里拿着东西向侧上方摆动伸展。趴在垫子上,两手比肩宽,手里拿着东西,抬起胸部并挺起腹部,使胸椎曲凸面的另一侧胳膊弯曲,同一侧的手臂伸直使劲向侧凸面用力。

面对着助木,伸直手臂握紧使身体倒立,慢慢向左右摆动腰和腿,并且移动抓紧肋木的双手,反复练习。正面双手握紧单杠,两条腿并拢向左右两侧摆动,使S形的脊柱逐渐伸直,反复练习30到50次。凹侧臂手握着单杠倒立20到30秒钟。

一只胳膊拉橡皮筋,身体竖直站立,两只脚岔开,和肩一边宽,手抓着橡皮筋一端,另一端挂在固定物上,凹侧臂像侧面平举,使劲向身体的另一侧拉引。一只胳膊上举哑铃,身体竖直站立,两只脚岔开,和肩一边宽,凹侧手拿着哑铃,向上举起的时候伸直手臂,放下的时候屈肘,哑铃到肩的侧面时候停止。

(8)脊柱同侧屈扩展资料:

脊柱侧凸俗称脊柱侧弯,它是一种脊柱的三维畸形,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上的序列异常。正常人的脊柱从后面看应该是一条直线,并且躯干两侧对称。如果从正面看有双肩不等高或后面看到有后背左右不平,就应怀疑“脊柱侧凸”。这个时候应拍摄站立位的全脊柱X线片,如果正位X线片显示脊柱有大于10度的侧方弯曲,即可诊断为脊柱侧凸。

轻度的脊柱侧凸通常没有明显的不适,外观上也看不到明显的躯体畸形。较重的脊柱侧凸则会影响婴幼儿及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使身体变形,严重者可以影响心肺功能、甚至累及脊髓,造成瘫痪。轻度的脊柱侧凸可以观察,严重者需要手术治疗。脊柱侧凸是危害青少年和儿童的常见疾病,关键是要早发现、早治疗。

9、我男朋友脊椎侧弯~伤心伤心~…求助…

一般发生这样的情况都是学习阶段姿势不正确引起的,不要太伤心,保持好心态,不是很严重的,只要你仔细看我给你的回答我想应该有很好的效果,一定要切记要坚持,知道吗祝你男朋友早点恢复。
人的脊柱是固定在骨盆上的一根骨柱,它由26块可以活动的椎骨组成,靠肌肉、韧带及筋膜等软组织连在一起。它支撑头和躯干,又保证了头和躯干的前屈、后伸、侧屈、旋转等各个方向活动的灵活进行。站立时从背后看脊柱是垂直的。如果出现了弯曲,那就是脊柱侧弯了。一种侧弯只向一侧呈C形,另一种上下段分别弯向不同侧呈S形。
脊柱侧弯多发生于青少年,主要是由于姿势不正所致,坐或立时,身体重心常常侧向一边;读书、写字时歪头、扭身,使头和上身倾向一侧,日久天长,脊柱就形成了侧弯。轻度的侧弯,于站久或坐久后出现,如果每天在单杠或肋木上悬吊,则侧弯就逐渐消失了;中度侧弯比较固定,悬吊时不消失;重度侧弯常常合并脊柱后凸、胸廓扭转。
青少年的脊柱侧弯应该积极矫治。脊柱侧弯一般在40度以下,多采用非手术治疗,40度以上才考虑手术治疗。属于轻度的,可以通过医疗体操使其恢复。医疗体操的目的是使脊柱伸展及锻炼背肌,使脊柱凸侧被拉长的肌肉弯得强壮有力,而使凹侧缩短的肌肉受到牵拉得以伸展。
矫治侧弯的方法包括矫正体操、姿势训练、侧方电刺激、支架、牵引和手术等。治疗方案当然是由医生定的,但由于侧弯的治疗要持续至骨骼发育成熟,无疑家庭康复的责任是巨大的。矫正体操是家长和患儿乐意选择的矫治方式。由于肩部和骨盆的运动联系着脊柱的运动,因此可利用它来作矫正活动。如抬左上肢可使胸椎左凸,可用来矫正右侧胸弯,提左下肢使骨盆右倾引起腰椎右凸,可用来矫正腰椎右侧弯。同时进行上述动作,可矫治胸右腰左的侧弯,从而避免在矫正一个侧弯时加重另一个侧弯。动作要求是:平稳缓慢,充分用力,每一动作持续2~3秒,重复10~30次或更多,直至肌肉疲劳。另外还可用砂袋增加负荷,增强锻炼效果。矫正操必须动作姿势正确,用力方向恰当。每天练习1~2次,直至骨成熟。有较大曲度侧弯的病人,即使在骨骼发育成熟后也应坚持练习,以尽量避免侧弯的继续缓慢发展。
脊柱侧弯的预防十分重要,尤其是少年儿童时期,要养成正确的站立、坐的姿势,注意书桌和椅子的高度,读书写字时要端正,不歪头、不扭身。要积极开展体育运动,增强体质,使肌肉和韧带强而有力,从而起到对脊柱的固定保护作用,避免脊柱侧弯的发生。

10、脊柱有几个弯曲

脊柱
亦称脊梁骨,由形态特殊的椎骨和椎间盘连结而成,位于背部正中,上连颅骨,中部与肋骨相连,下端和髋骨组成骨盆。自上而下有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1块骶骨(由5块骶椎合成)和1块尾脊骨(由4块尾椎合成)。脊柱内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条纵行的脊管,内有脊髓。

在正常情况下,脊柱有4个弯曲,从侧面看呈S形,即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和鹘椎后凸。长期姿势不正和某些疾病(如胸椎结核、类湿性脊柱炎等)可使脊柱形成异常弯曲,如驼背。

脊柱是身体的支柱,位于背部正中,上端接颅骨,下端达尾骨尖。
脊柱分颈、胸、腰、骶及尾五段,上部长,能活动,好似支架,悬挂着胸壁和腹壁;下部短,比较固定。身体的重量和所受的震荡即由此传达至下肢。
脊柱由脊椎骨及椎间盘构成,是一相当柔软又能活动的结构。随着身体的运动载荷,脊柱的形状可有相当大的改变。脊柱的活动取决于椎间盘的完整,相关脊椎骨关节突间的和谐。
脊柱的长度,3/4是由椎体构成,1/4由椎间盘构成。

脊柱由26块脊椎骨合成,即24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1块、尾骨1块,由于骶骨系由5块,尾骨由4块组成,正常脊柱也可以由33块组成。(如图:脊柱侧面||脊柱后面)
这样众多的脊椎骨,由于周围有坚强的韧带相连系,能维持相当稳定,又因彼此之间有椎骨间关节相连,具有相当程度的活动,每个椎骨的活动范围虽然很少,但如全部一起活动,范围就增加很多。
脊柱的前面由椎体堆积而成,其前与胸腹内脏邻近,非但保护脏器本身,同时尚保护至脏器的神经、血管,其间仅隔有一层较薄的疏松组织。椎体破坏时,在颈部,脓液可聚集于咽后,或沿颈部下降至锁骨下窝,亦可沿臂丛至腋窝;在胸部可沿肋间神经至胸壁,亦可波及纵隔;在腰部可沿腰大肌筋膜下降,形成腰大肌脓肿,可流注至腹股沟下方,亦可绕过股骨小转子至臀部。
脊柱的后面由各椎骨的椎弓、椎板、横突及棘突组成。彼此借韧带互相联系,其浅面仅覆盖肌肉,比较接近体表,易于扪触。脊柱后部的病变易穿破皮肤。
在脊柱前后两面之间为椎管,内藏脊髓,其周围骨性结构如椎体、椎弓、椎板,因骨折或其他病变而侵入椎管时,即可引起脊髓压迫症,甚至仅小量出血及肉芽组织即可引起截瘫。

与脊柱同侧屈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