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核病的治疗原则和常用药物
您好!
结核病的治疗原则是:早期、规律、全程、联合、适量。
早期:即时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这是绝大多数结核杆菌对抗痨药物都是敏感的,药物可充分发挥效力。
规律:即有规律地用药,随便更换药物或停药结核菌容易产生耐药性。这是化疗成功的关键。
全程:坚持全程的化疗,是预防结核病复发的根本措施。
联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痨药物联合应用。因不同的药物,破坏结核菌不同的耐药环节,就可延缓和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适量: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剂量,使药物在血液里保持-定的有效杀菌浓度,才能发挥最大的治疗效果.
结核病的常用药物:
1、异烟肼(INH):对结核菌具有极强的杀灭作用,其价格低廉,是治疗结核病必不可少的药物。 主要副作用为周围神经炎,偶有肝功能损害。
2、链霉素(SM):是初治肺结核强化期(开始两个月)治疗化疗方案组成药物之一,对结核杆菌有明显杀菌作用。该药对颅神经有损害,可引起眩晕耳鸣、听力减退甚至耳聋,口唇麻木等副作用故孕妇、儿童及老人应禁用或慎用。
3、利福平(RFP):对结核菌有很强的杀灭作用,是继异烟肼之后最为有效的抗结核药,也是初治肺结核治疗方案中不可缺少的组成药物。
4、乙氨丁醇(EMB):对结核菌有抑制作用,特别是对已耐异烟肼、链霉素的结核菌仍有抑制作用,用药期间应注意视力变化。
5、吡嗪酰胺(PZA):对细胞内或静止状态下的结核杆菌具有特殊杀灭作用。
上述五种药物是当前治疗结核病最常用或最有效的药物,医生可根据病人的病情变化及用药情况组成合理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2、骨与关节结核的治疗原则?要求精准!考试用。
骨关节结核的治疗原则:1全身治疗:①支持疗法,②抗结核药物疗法,应用利福平3个月,2局部治疗:①局部制动,②局部注射,③手术治疗:a切开排脓,b病灶清楚术。
3、抗结核治疗原则是什么
1、早期:主张早期化疗的依据是:
早期的结核性病变是活动性病变,结核菌代谢旺盛,生长繁殖活跃,抗结核药物对这种代谢、生长繁殖活跃的细菌能发挥最大的杀菌作用,能使痰菌迅速转阴,彻底治愈;早期病变为可逆性病变,早期开始治疗,病变可以完全吸收,杜绝了复发的机会,不残留X线后遗改变,肺功能保持正常,不受损害,不影响劳动力,停药后也不易复发。山东省胸科医院胸外科白雪鹏
肺结核最危险的传染期是在化疗开始之前,早期开始合理化疗之后,痰菌迅速阴转,使传染性减少或消失,能明显缩短传染期,从流行病学考虑,早期合理化疗能达到尽快控制传染源,减少传染流行的目的。早期发现和治疗结核病,有利于药物渗透、分布和巨噬细胞吞噬结核杆菌,从而促进炎症的吸收和组织的修复。对已确诊的排菌肺结核,应及早进行治疗,这样除有利于病变修复,更重要的是可减轻对亲属和周围健康人的传染。
2、联用: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增强治疗效果,减缓和减少耐药性产生,利用多种抗结核药物的交叉杀菌作用,提高杀菌、灭菌能力,防止产生耐药性。目前主张活动性结核病的强化阶段均采取3种和3种以上的药物联合方案治疗。选择两种以上抗结核药物组成化疗方案,联合治疗可保证治疗效果,并延缓和防止结核菌产生耐药而导致化疗失败。
3、适量:抗结核药物的用量以能达到抑菌杀菌作用,发挥最大的治疗作用,病人能够耐受,又不产生毒副反应为适量。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根据病人的年龄、体重,参照抗结核药物的剂量,给予适当的药量。药物剂量过小不能杀灭细菌且易产生耐药性,但剂量过大则易发生毒副作用而中断治疗。因此,必须遵照医嘱坚持服用规定剂量药物才能完成预定疗程,确保疗效。
4、规律:按照规定的化疗方案不间断地用药,完成规定的疗程,规律用药可以减少耐药性,过敏反应和复发,可保持相对稳定的血浓度,以达到杀灭结核菌的作用,提高疗效。不规律用药,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会诱发细菌的耐药性。因此,必须教育病人按时、规律用药。在规定疗程内严格按照化疗方案规定的服药次数和间隔时间用药,尽量避免漏服或中断服药。
5、全程:病人应用抗结核药物后,许多症状可于二个月左右消失,大部分敏感菌被杀死。但非敏感菌和细胞内的结核菌可能仍然存活。因此,必须坚持用药才能杀死这部分细菌,达到治愈、减少复发。所以必须坚持完成全疗程治疗。
遵医嘱完成规定疗程(一般为6—9个月)。若疗程未满停药,会使治疗失败或造成复发。但超过疗程无限期用药,不但不能提高疗效,且易产生毒副作用并增加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4、腰椎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说起腰椎病,这应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种疾病,腰椎病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得了腰椎病一定要尽早进行治疗,不过治疗的同时有很多原则需要注意,那么腰椎病的的治疗原则是什么?下面就请深圳景田医院专家给大家介绍吧! ?深圳景田医院中医科专家介绍,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腰椎病的最基本的病因,治疗腰椎疾病的方法其实有很多,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治疗方法,但是无论选择哪种方法治疗腰椎病,一般要遵循以下治疗原则:>>>>>腰椎间盘突出症 能治好吗 1、正确对待腰椎病症状避免盲目性治疗,对诊断、治疗要十分谨慎,做到不误诊,不耽误病情均是腰椎病的治疗原则。 2、临床症状和体征与CT/MRI影像学表现一致是腰椎病的治疗原则之一。 3、腰椎病的治疗原则包括腰椎病的症状较重者和腰椎病急性期、发作期应首先考虑微创治疗。 4、治疗后应注意保护脊柱,不宜过量作反复弯曲、旋转活动,应该尽量避免在脊柱屈曲位搬运重物,而具体用什么方法治疗腰椎病,要根据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5、在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病情继续发展,年龄在35-60岁人群建议优先考虑也是腰椎病的治疗原则。>>>>颈腰椎病防复发 体质调理不可少 ?以上就是相关知识的介绍了,希望以上的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深圳景田医院中医科开展了中药熏蒸、特色中药、火疗、中药贴敷、正骨整脊、推拿按摩、针灸、药杖疗法、雷火疗法等特色疗法,治疗腰椎病有显著疗效。
5、肺结核主要的治疗原则
1.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化疗):
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对结核病的控制起者决定性作用。合理的化疗可使病灶全部灭菌、痊愈。
(1)化疗原则:
对活动性肺结核必须坚持早期、联用
适量、规律和全程的原则。
早期---因为活动性肺结核病灶内结核杆菌生长代谢旺盛,抗结核药物可充分发挥其杀菌抑菌的作用;其次早期病灶内纤维增生少,血管多药物浓度高,治疗效果好。
联用---单一用药,可消灭绝大部分敏感菌,但会留下少数耐药菌继续繁殖,最后形成耐药菌优势生长,如联用两种药物交叉消灭耐药菌,具有协同作用,防止耐药菌发生,效果好。
适量---用药剂量要适当,药量不足,组织内药物不到有效抑菌浓度,疗效不佳,且细菌易产生耐药现象;药量过大,非但造成浪费,也易产生副作用。
规律---有规律用药是化疗成功的关键。一气呵成能保持有效血浓度,彻底消灭细菌,治疗过程应避免遗漏和中断。
全程---疗效不足或过早停药将使治疗不彻底,增加复发率。
(2)化疗方案
a.常规治疗方案---2HSP/16HP或2HSP/16-22HS。全程18个月。可以全程用药,也可2阶段用药(开始1-3个月每天用药---强化阶段,其后每周用药2次即间歇用药---巩固阶段)。
b.短期化疗方案---2HRE/7HR或2HSR/7H2R2。
还是继续治疗吧~
经常去医院复检下
药还是要吃的
6、脊柱结核患者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术后什么时候可以下地开始站立、行走训练?
脊柱结核术后应立即开始康复训练,对于下地站立、行走训练的时间节点国内外存在一定的争议与分歧。国外学者多主张早期下地行走,术后3天内即可佩戴支具下地。国内学者持相对保守观点,要求患者卧床休息至少2周,才开始尝试下地行走训练。其实,在这方面,我们也要提倡个体化:即应该根据患者脊柱破坏的部位、范围,手术固定的方式和牢固程度,以及患者本身的骨质和身体状况等综合考虑,决定其下地站立和行走的时间。一般来说,如果病情允许,早期活动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早日恢复。
2.术后需要佩戴支具多长时间?
脊柱结核治疗原则之一是制动。传统的制动方法包括卧床、石膏固定、支具固定和牵引等。一般情况下,手术采用器械内固定后,可以获得脊柱即刻的稳定性,但为了确保制动效果,术后需佩戴支具3个月左右。复诊时通过检查X线片或CT,经医生确认病灶区已实现骨性融合,可考虑取除支具。
3.脊柱结核患者运动时有什么注意事项?
总的原则:在医生指导下,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不同部位、不同手术方式,应采用相应不同的锻炼方式。基本步骤:手术后尽早在床上进行四肢的关节运动和肌肉力量锻炼,以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手术后早期下地,在腰围、颈托或者支具保护下,由家人搀扶下行走、扶拐行走,逐渐发展到独自行走、长时间行走,再练习下蹲、甚至游泳、慢跑等。具体的运动方式、频率和强度,应遵照医生的嘱咐。
4.脊柱结核患者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
脊柱结核患者应补充高热量、高蛋白的食品,同时还应注意抗结核药物与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免导致食物中毒和过敏等不良反应。如异烟肼能导致体内单胺氧化酶缺乏,进而降低胺类物质氧化能力。因此抗痨药物治疗期间应避免食用无鳞鱼类、长时间放置的海鱼等组织胺含量高的食物。异烟肼类也不可与含酪氨高的葡萄酒同时服用。乳糖阻碍异烟肼类药物吸收,也不能同时服用。牛奶导致利福平类药物吸收减缓,也应减少或避免同时服用。
7、肺结核病治疗的原则是什么?
肺结核病应力争及时发现,以早期得到合理治疗,方可取得最好的疗效。肺结核病治疗的原则是:(1)联合用药:不同的抗结核药物对结核菌有不同的作用机制,联合用药可以充分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消灭病灶内不同状态的结核菌,以保证疗效。故结核科医师针对不同病人以及病人不同的病期选用数种药物,组成一组“药物方案”(统称“化疗方案”),这就是联合用药。(2)剂量适当:病人性别、年龄、体重及有无并发症等不同使用药物的剂量亦不全相同,但剂量应使用得当,过大易引起较多的药物毒性反应,过小则起不到对结核菌的杀菌或抑菌作用,反会引起结核菌的耐药性,使药物失去效用,致使治疗失败。因此,因人选用适宜剂量亦很重要。(3)规律用药:每个病人都应有一个较为固定的化疗方案,要获得治疗成功,病人必须按方案、按医嘱用药。结核病的疗程长,病人要在长时期内一次不拉的规律用药是很难的,特别对边工作,边治疗的病人更难,但这恰恰又是最为重要的,因不规律用药(时断时服)是造成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4)全程治疗:不同病人使用的方案不同,疗期亦不同。疗期是根据大量科学研究及临床实践的结论,因此病人必须按规定疗程完成,过早停药很可能会“功亏一篑”,成为今后复发的原因。
8、肺结核治疗原则有哪四点?
肺结核化学治疗的原则是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
1、早期对所有检出和确诊患者均应立即给予化学治疗。早期化学治疗有利于迅速发挥早期杀菌作用,促使病变吸收和减少传染性。
2、规律严格遵照医嘱要求规律用药,不漏服,不停药,以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3、全程保证完成规定的治疗期是提高治愈率和减少复发率的重要措施。
4、适量严格遵照适当的药物剂量用药,药物剂量过低不能达到有效的血浓度,影响疗效和易产生耐药性,剂量过大易发生药物毒副反应。
5、联合联合用药系指同时采用多种抗结核药物治疗,可提高疗效,同时通过交叉杀菌作用减少或防止耐药性的产生。
9、肺结核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肺结核是由结核真菌所致的慢性传染病,现在一般采用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异烟肼、链霉素、双氨水杨酸钠、氨硫脲、利福平及乙肼胺丁醇等。这些药物有杀死和抑制结核菌生长繁殖的作用。肺结核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早期。是指肺结核病一经确诊,就要不失时机的早期治疗。在肺结核病变的早期,组织破坏少,肺泡内有炎性浸润和纤维蛋白渗出,肺泡结构尚保持完整,肺泡壁充血、松软,病灶的血流供应正常,即使有薄壁空洞,药物也能渗透和进入病灶内发挥杀菌灭菌作用。同时,体内巨噬细胞活跃,大量吞噬细菌,可协同抗痨药物起灭菌作用。早期治疗,可使病灶吸收快,易消散修复,疗效好,可以防治兼顾。
2.联用。早期发现的肺结核病,根据病情的轻重,选用二种或二种以上的药物同时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延缓和防止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如果单用一种药物治疗,敏感菌株被杀死,耐药菌株得以优势繁殖,从而导致耐药性形成,使治疗失效。联合用药的目的,取得较迅速而完全的杀菌效果,并通过交叉的杀菌作用,消灭各自的敏感菌,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
3.适量。用药量要根据病人的年龄、体重和体质等情况确定。用量过大易产生副作用,如对肝脏或神经产生损害;用量不足不但影响疗效,而且易产生耐药性。
4.规律。是指病人要切实按规定的治疗方案全程规律服药。规律服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许多治疗失败都是由于不规律服药造成的,因此随意中断治疗,不适当的停药可引起病灶迁延不愈,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使病情反复,造成大批的复治、难治病例和慢性传染源,最终导致治疗的失败,给今后的治疗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5.全程。无论使用标准治疗方案或是短程治疗方案,在治疗中都必须完成规定的疗程。未满疗程而停药,将增加治疗失败率和复发率;但超过疗程无限期地用药,既不能提高疗效,且容易产生副作用,造成药物浪费,给病人增加经济负担。常用的疗程最短为1年,视病情不同,时间可延长到1年半,不应该过长(复治病人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