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椎结核是什么病?
你好!脊柱结核本身是以骨质破坏为主,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的疾病,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形式。正常人体当中都含有结核杆菌,只有当你机体抵抗力下降的时候,他才会犯病。他不象感冒发热吃点感冒药都可以,他是需要经过时间的治疗才能痊愈。更何况是个脊柱结核,治疗不当严重的并发症就是瘫痪。现在最主要的是有哪些症状?局部有没有脓肿?骨质破坏严重与否?目前多注意卧床休息,不要吃海鲜之类的东西,不要吃辛辣的食物,建议多喝点骨头汤。祝你早日康复!
2、脊柱结核合并截瘫
目前你的治疗的目标是:阻止或者说是延缓并发症的进一步的进展。从你描述的情况确实存在脊髓的损害。但是程度是完全还是不完全不确定,即便确定了也没有太多的意义,因为你长期卧床所致各个系统的废用综合症已经很严重了。最好请当地康复机构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出个合理的预防并发症的方案较为合适。
愿你的身体跟你的意志一样坚定健康!
3、我妈妈57岁04年右胸突疼,现在整个前胸都痛,重时生活无法自理
骨与关节结核是劳动人民的常见病,多发病。解放以后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下降~但是我国是个人口大国,所以该病仍是多发病,尤其在经济落后地区更是多发。好发于青年和儿童,是一种危险的感染病,病期长,除了全身影响外,易损坏骨骺和关节,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所造成的残疾也较严重,因而要对该病有足够的重视!
好发部位:一般以脊柱结核多见,其次是髋关节结核,第三位是膝关节结核。
好发年龄以10岁以下儿童和青壮年为最多,脊柱结核多发于20~30岁的青壮年,而髋关节结核的进展期是以10岁以下儿童多见。
性别差异:男性稍多于女性,但是差别不大。
该病的合并症:混合感染;畸形和强直;脊髓与神经根的受压。
在治疗上由于抗结核药物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所以该病的治疗效果大为提高。在抗结核药物的控制下,及时地、彻底的清除病灶,不但可以使绝大多数的病人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治愈,而且可以预防畸形,减少残废、降低复发率。骨关节结核是全身性结核感染的局部表现,因此在治疗上不应忽略整体治疗。重视行之有效的非手术疗法,也要注意手术的适应症和方法。
全身治疗包括:休息、营养,一般支持疗法和抗结核药物的使用。休息要适当。脊柱结核、下肢大关节结核应该卧床休息,营养则应注意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的补充。一般支持疗法包括鱼肝油、钙剂、维生素B和C,贫血的还应当给与抗贫血药物,必要时可以间断输血,混合感染的应根据药敏试验给与敏感的抗生素治疗。
局部治疗包括:1、局部制动;2、脓肿穿刺;3、局部注射抗结核药物;4、病灶清除术。
预后:自应用抗结核药物以来,该病的预后有了很大的改善!有报道称:单纯脊柱结核的治愈率已经达到95%左右,合并截瘫的脊柱结核的治愈率也达到了90%左右,骶髂关节与四肢的其他的关节结核的治愈率则达到了95%以上。治愈率不但提高很多,而且疗程大为缩短,挽救了很多关节,减少了发育障碍和残疾。其死亡率仅为2.1%~
早期骨结核影像学不容易发现,楼主目前结核病治疗也是不规范的,确诊结核病后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就是正规抗结核治疗.目前抗结核药物是免费的,到结核病防治所就可以领取.
必须先行两周以上的强化抗结核药物治疗,通过CT或MRI明确病变范围,若有肋骨破坏并脓肿可考虑手术清除病灶
以上回复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来医院就诊
4、什么症状可以判断是得了脊髓炎?
如果患者存在脊髓炎,这些患者往往容易出现发热,恶心,呕吐,全身乏力不适等前驱症状,患者往往在1~7天就有可能会出现截瘫等症状。这些患者的病变部位可能会内出现根痛,比如有一些患者的腰背部,胸背部或者季肋部会出现疼痛症状,患者还有可能会出现烧灼感,束带感,患者会出现双下肢感觉障碍,双下肢的瘫痪,尿便障碍等症状。
这些患者还会存在反射容性膀胱,神经源性膀胱等症状。患者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将来可能会出现生命危险,这些患者越早应用药物,预后越好。
5、脊椎结核,骨坏死,寒性脓肿,手术后40多天寒性脓肿复发并形成窦道现已治疗10天窦道不见愈合。是西医
骨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手术对身体和患部都有很大的损伤,血液循环障碍,伤口愈合困难。因手术仅仅是清除一部分脓液或死骨,消灭不了结核菌的感染源。易复发。手术治疗的目的就是清除病灶,解除脊髓压迫,矫正后凸畸形和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骨结核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并不是清除病灶后就一劳永逸了。重庆贻青中医院是一家治疗骨结核的专科中医院,有脓肿,药物有提脓拔毒功效,就是以自身的体液为载体引流脓肿,排出炎性物质,消除肿胀(使病患区的病理性体液不断引出,更新为生理性体液,使破坏的组织有一个正常的修复内环境(改善酸性病理环境),并以局部作用带动全身,彻底的清除体内的残留的结核菌)。
6、脊柱结核的症状有哪些?
脊柱结核为慢性骨关节病变,起病缓,进展慢,早期可无症状常常被忽视。有的被误诊为慢性劳损、风湿症等而长期对症治疗。极少数起病急骤,易和急性化脓性炎症混淆。
多发群体
脊柱结核约占所有骨关节结核患者的50%~75%,以前认为脊柱结核的发病年龄基本趋势是年龄越高,发病越少,现在随人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卡介苗的预防接种,发现脊柱结核发病人群也发生变化,主要发病为一些边缘地区、老年营养及免疫功能较差人群,脊柱结核以10岁以下儿童最少,约占2%,10-29岁青年约占24%,30-49岁中年约占31%,50岁以上老年约占43%,其中男性略多于女性,平均年龄47±17.5岁,其中多发性身体负重较大的腰椎、胸椎、胸腰椎、腰骶椎和颈椎等。有两处椎体病灶者3%~7%,而其间为无病的椎体所隔开,称之跳跃型脊柱结核。
疾病症状
1.全身症状
患者倦怠无力,食欲减退、午后低热、盗汗和消瘦等全身中毒症状。偶见少数病情恶化急性发作出现弛张型高热,体温39℃左右,多误诊重感冒或其他急性感染。
2.局部症状
(1)疼痛
患处局限性钝痛。早期轻,病情进展逐渐加重,劳累、活动后加重,在坐车震动、咳嗽、打喷嚏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夜间痛加重,如果出现突然症状加重,多为椎体压缩或病变累及神经根,疼痛可沿脊神经放射,上颈椎放射到后枕部、下颈椎放射到肩或臂,胸椎沿肋间神经放射至上、下腹部,常误诊为胆囊炎、胰腺炎、阑尾炎等。下段胸椎11~12可沿臀下神经放射到下腰或臀部,为此X线摄片检查时多仅摄腰椎片,从而下段胸椎病变经常被漏诊。腰椎病变沿腰神经丛多放射到大腿的前方,偶牵涉腿后侧,易误诊为间盘脱出症。
(2)活动受限
病变周围软组织受到炎症刺激,发生疼痛、保护性挛缩,影响脊柱活动。颈椎与腰椎活动度大,容易查出,胸椎活动度较小,不易查出。脊柱主要有屈伸、侧弯和旋转三个方向活动。无特殊固定体位让患者主动屈曲、伸展、侧弯,如有受限,常常也能一目了然。小儿不合作,可使其仰卧,常可发现髋、膝屈曲;如被动伸直髋关节,可出现疼痛;让患儿俯卧,一手握其双足并将其提起,可见立即出现疼痛,并能看到腰部板状。即俯卧背伸试验阳性。
(3)异常姿势
患者常有特定姿势异常,部位不同,姿势各异。颈椎结核患者常有斜颈、头前倾、颈短缩和双手托着下颌体位。胸腰椎、腰椎及腰骶椎结核患者站立或行走时呈挺胸凸腹的姿势,坐时喜用手扶椅,以减轻体重对受累椎体的压力。正常人可弯腰拾物,因病不能弯腰而是屈髋屈膝,一手扶膝另手去拾地上的东西,称之拾物试验阳性。
(4)脊椎畸形
主要为结核杆菌侵袭破坏造成椎体间形态结构改变所致,颈椎和腰椎可有生理前突消失,胸椎、胸腰段多以后凸畸形多见,多为角型后凸,用手触摸,一触即知。脊椎侧弯不常见,也不严重。脊椎后凸畸形,弯腰受限为脊柱结核的特征表现。
(5)压痛及叩击痛
早期病变较深且较局限,故局部压痛可不明显,可采用纵向叩击法检查:患者坐直,医生一手扶住患者胸前,一手握拳纵向叩击患者头顶,此时患者常有病损椎隐痛。当局部畸形出向后,用手按压后凸棘突,即能引起明显疼痛。
(6)寒性脓肿和窦道形成
常为患者就诊的最早体征,就诊时70%~80%脊柱结核并发有寒性脓肿,常有将脓肿误认为肿瘤。位于深处的脊椎椎旁脓肿需通过X线摄片CT或MRI可显示出。环枢椎病变可有咽后壁脓肿引起吞咽困难或呼吸障碍;中、下颈椎脓肿出现颈前或颈后三角;胸椎结核椎体侧方呈现张力性梭形或柱状脓肿,可沿肋间神经血管束流注至胸背部,偶可穿入肺脏、胸腔、罕见的穿破食道和胸主动脉;胸腰椎、腰椎的脓肿可沿一侧或两侧髂腰肌筋膜或其实质间向下流注于腹膜后,偶穿入结肠等固定的脏器,向下不求上进至髂窝、腹股沟、臀部或腿部;骶椎脓液常汇集在骶骨前方或沿梨状肌经坐骨大孔到股骨大转子附近。脓肿可沿肌肉筋膜间隙或神经血管束流注至体表。经治疗可自行吸收,或自行破溃形成窦道。窦道继发感染时,病情将加重,治疗困难,预后不佳,应尽量避免。
(7)脊髓受压
结核性炎症蔓延到椎管或椎体畸形压迫脊髓,可出现脊髓受损症状,脊柱结核特别是颈胸椎结核圆锥以上患者应注意有无脊髓压迫征,四肢神经功能障碍,以便早期发现脊髓压迫并发症。若炎症控制不理想,直接累及蛛网膜下腔,引起结核性脑膜炎,预后极为不良。脊柱结核合并脊髓损伤是预后最差的一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