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原因导致的脊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是由于先天或者后天原因造成脊髓神经受损导致的疾病,是一种慢性的、进行性的终身性疾病。此病的发生会影响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出现瘫痪、神经功能紊乱等。脊髓空洞极大的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脊髓空洞患者的病因都有哪些?
1、遗传:脊髓空洞症的并发症最长见的有小脑扁桃体下疝、脊椎裂、颅底凹陷、脊柱侧弯畸形等,普遍认为认为,遗传是发生此病的病因之一。
如果家族有脊髓空洞史,患脊髓空洞的概率就比无病史的概率高50﹪,建议每年做体检,尤其是脊髓磁共振检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对脊髓空洞康复作用非常大。
2、脑脊液动力异常:临床中常见颅颈交界区的先天性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空洞多见于颈段和上胸段脊髓内。一般认为小脑扁桃体下疝使该部位脑脊液循环不畅,导致脊髓受损形成脊髓空洞。另外,还有脊髓损伤、肿瘤等都可以导致此病的形成。
3、血液循环异常:由于供应脊髓的血液循环异常,如脊前动脉受压或脊髓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脊髓内组织的缺血、坏死、液化,最后形成脊髓空洞。
2、一般患上脊髓空洞症能活多久
对於脊髓空洞症的存活期,一般在医学上认为,一旦确诊为脊髓空洞症,其存活期一般为3-5年,如果治疗及时,则可存活10年以上;如果患有急性脊髓空洞症并且病情发展较快,一般存活期在6个月左右。专家表示,脊髓空洞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对特效疗法的研究中,进行积极的有效治疗是很关键的,除了规范系统的治疗,更多的是需要有积极面对病情的勇气和战胜疾病的信心。愉快的心情能够提高人的免疫功能,有助於更好的恢复。因此这种病症是能治好的,患者不要太在意能活多久的问题。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煮食烹调时应避免使用猪油,另外应减少蛋黄、内脏类、过量的海鲜等高胆固醇之食物,而应增加的是高纤维类食物与足够水分。水果、蔬菜、豆类、糙米、全麦都蕴含丰富的纤维,脊髓空洞症患者多吃这些食物能够通肠道,防便秘,减少软便剂的需要量。高纤食物一定要同时搭配每天3000毫升的水,纔能有效达到健康饮食的要求。?以上就是专家给出的详细介绍,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编辑 郭琪)
3、脊髓空洞症是什么?
脊髓空洞症,又称为脊髓积水空洞症,是指在脊髓内形成一个空洞,包括病理性扩大的脊髓中央管和脊髓实质内出现空洞两种不同的病理状态。本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主要为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植物神经紊乱、脊柱侧弯、关节变形等。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慢性的进行性病变,主要是脊髓中央管扩张引起的一系列表现。我们一般把这一类疾病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由于先天性疾病所引起的,比如脊髓本身萎缩会导致脊髓空洞症,另一类是继发性的脊髓空洞症,所谓继发性,即由其它原因引起,比如脊髓里面长肿瘤,使得脊髓中央管不通畅,会把水堵到里面,形成脊髓的扩张,我们叫做脊髓空洞。另外,炎症或者外伤,都可引起脊髓的空洞。
4、脊髓空洞症是什么病?真的很可怕吗?该怎么治呢?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慢性病,这种慢性进展的脊髓疾病,起病隐潜,病程进展极缓慢,病人数年甚至十几年都毫无察觉,确诊时常常已呈进行性加重趋势。多以躯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有的病人身心长期受病痛煎熬,哀叹脊髓空洞症是不死的癌症!
该病通常发病年龄在20-30岁之间,偶可起病于童年,目前从临床观察可以看出,40-50岁的成人发病也有一定的数量。一般常以头颈肩部疼痛、手部小肌肉萎缩无力或感觉迟钝而引起注意。临床症状因空洞的部位和范围不同而异。一旦患上这种脊髓变性疾患,轻则失去痛觉,肌肉萎缩、关节畸形、手指或足趾僵直;重者颈肋、脊柱裂变,面部神经麻痹,软腭及咽喉肌麻痹,吞咽困难,失音、大小便失禁及彻底瘫痪。治疗脊髓空洞症可以试试中药空洞康复汤,所含的名贵中药成份,能补肾生髓,滋养督脉,迅速补充受损部位流失的大量营养成份,滋养神经细胞,提高神经细胞的繁殖和再生能力,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麻木、感觉丧失等症状。同时使脊髓周围的神经重新连接缝合后,重建神经网络。改善病灶处的脊髓、骨骼、肌肉组织细胞的活性,增强供血供氧的能力,营养骨膜增强韧带组织柔韧性,从而增强机体组织免疫力。
5、脊髓空洞症是怎么回事?怎么治疗?后果呢?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缓慢进行性脊髓退行性病变,是在先天性或后天性致病原因的作用下使脊髓中央管扩大或形成管状空腔,其周围胶质增生,进而引起受累的脊髓节段神经损害症状。患者一般以痛、温觉减退与消失而深感觉保存的分离性感觉障碍及有关肌群的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兼有脊髓长束损害的运动障碍及神经营养障碍。脊髓空洞症表现症状的严重程度与病程早晚有很大关系,早期病人症状比较局限和轻微,晚期可发展至行动困难。
6、脊髓空洞症病症有哪些?
我们都知道,脊髓空洞症一旦出现,将会对我们的生活乃至生命都会带来极大的危害。专家介绍,要想减轻这种疾病所带来的危害程度,我们首先应该从了解它的症状特点开始。下面,我们就请专家来为我们讲解以下关于此病的症状表现吧。
脊髓空洞症的症状表现:
1、起病特征:
因脊髓空洞症常在一侧的颈膨大的后角基底部,一侧的颈肩部和上肢的麻木、疼痛、肌力减弱及头痛,也有手部肌肉萎缩持续多年的;常有因痛觉、温度觉丧失以致手部烫伤或烧伤而不自知疼痛者。此外,还有下肢僵硬无力、麻木、行走困难,或面部、躯体排汗异常。
2、运动症状:
颈、胸段空洞影响脊髓前角,出现一侧或两侧上肢弛缓性部分瘫痪症状。表现为肌无力及肌张力下降,尤以两手的鱼际肌、骨间肌萎缩最为明显,严重者呈现爪形手畸形。三叉神经下行根受影响时,多发生同侧面部感觉呈中枢型痛、温觉障碍,面部分离性感觉缺失形成所谓“洋葱样分布”,伴咀嚼肌力弱。若前庭小脑传导束受累,可出现眩晕(眩晕【译】:是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动性或位置性错觉。)、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及眼球震颤。而一侧或两侧下肢发生上运动元性部分瘫痪,肌张力亢进,腹壁反射消失及 Babinski征阳性。晚期病例瘫痪多加重。
3、自主神经损害症状:
病变损害相应节段、肢体与躯干皮肤可有分泌异常,多汗或少汗症是分泌异常的惟一体征。少汗症可局限于身体的一侧,称之为“半侧少汗症”,而更多见于一侧的上半身,或一侧上肢或半侧脸面。通常角膜反射亦可减弱或消失,因神经营养性角膜炎可导致双侧角膜穿孔。另一种奇异的泌汗现象是遇冷后排汗增多,伴有温度降低,指端、指甲角化过度,萎缩,失去光泽。由于痛、温觉消失,易发生烫伤与碰、创伤。晚期病人出现大小便障碍和反复性泌尿系感染。
4、感觉症状:
根据空洞位于脊髓颈段及胸上段,偏于一侧或居于中央,出现单侧上肢与上胸节之节段性感觉障碍,常以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为特点。痛、温觉减退或消失,深感觉存在。该症状也可为两侧性。
5、神经营养障碍:
如早期出现一侧肢体和躯干皮肤干燥少汗,中期出现脊柱、上肢关节变形,晚期可出现大小便失禁。
6、运动异常:
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上肢力量下降;手部肌肉萎缩,严重者小指及无名指不能伸直,手呈爪形;颈、肩、臂部肌肉萎缩。部分病人有下肢运动障碍。部分脊髓空洞症的特征持续进展或不治疗的病人晚期可能瘫痪。
7、脊髓空洞症是怎么造成的?
脊髓空洞症的主要病因:
第一、非外伤的脊髓损伤的病因许多,脊髓空泛可继发于脊髓外伤、局部研究人员将非外伤性脊髓损伤的缘由分为两类。因该病常伴有其它先天性反常,如:脊髓裂、脑积水等,故以为脊髓空泛症是一种先天发育缺点。
第二、非外伤性脊髓损伤的发病率难以计算,有的专家估量与外伤性脊髓损伤近似致脑脊液循环妨碍,脑脊液搏动压力不断冲击脊髓中心管,招致脊髓中心管不断扩大,结尾构成空泛。
第三、包罗直接或直接的外力作用形成脊髓布局与功用的危害。脊柱损伤形成了稳定性的损坏,脊髓神经胶质细胞瘤、囊性病变、血管变形、脊髓蛛网膜炎、脊髓炎伴中心软化等病症。
第四:脑脊髓流体动力学理论→有人以为由于先天性第四脑室出口阻塞,外伤性脊髓损伤是因脊柱脊髓遭到机械外力作用,而脊柱不稳定是形成脊髓损伤,特别是继发性损伤的主要缘由。
8、脊髓空洞症分为几种?
脊髓空洞症是脊髓的一种进行性、慢性的病变。其病因不是十分明确,病变表现是脊髓内形成了管状空腔和胶质(非神经细胞)的增生。大多好发在颈部脊髓。当病变累及延髓的时候,则叫作延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的五种分型是:
1、肿瘤性空洞:髓内肿瘤如室管膜瘤、星型细胞瘤等形成的囊性退化的空洞,内有蛋白质液体,和脑脊液不同;
2、原发实质空洞:有关于引起脊髓损伤的原发病,常见的原因包括缺血/梗死、创伤、自发性髓内出血等;
3、萎缩性空洞:退行性改变和脊髓萎缩会导致裂缝形成、脊髓内微囊腔和中央管局部扩大。MRI显示的空洞常常会局限在脊髓软化处,常不会扩展,也不需手术的治疗;
4、非交通性的中央管扩张:由于脑脊液通道在枕骨大孔或者之下受阻造成的。常见原因包括颅底凹陷症、髓外压迫、ChiariⅠ畸形、脊髓蛛网膜炎、获得性小脑扁桃体疝、脊髓栓系等;
5、交通性的中央管扩张:第四脑室的出口堵塞形成了脑积水,MRI显示了第四脑室的均匀扩大,与中央管连续。常见因素包括脑出血和脑膜炎后脑积水,后脑复合畸形。
我们了解了脊髓空洞症的五种分型,希望患者在及早到医院咨询医生,结合自身的所患的脊髓空洞症的类型,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当然,也不能忽视了治疗后的护理措施,防护感冒,感染等问题,在平时生活中,也要做到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这些对康复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9、脊髓空洞症有哪些表现
脊髓空洞症是指脊髓内空腔形成,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缓慢进行性脊髓的退行性疾病.这些空洞可以是脊髓中央管的扩大(有人称之为脊髓积水症),也可以是独立的空腔.该病每年新发病例数大约为8.4人/10万人,常见于颈段,可累及多个脊髓节段,在某些病例可向上延伸至延髓和脑桥,称为延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的症状
1感觉障碍
因空洞最常起自一侧颈膨大后角基底部,故早期突出症状为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即痛、温觉丧失而触觉及深感觉存在.大多数病例以不对称的单侧感觉丧失起
病.感觉缺失可能通过无痛性皮肤溃疡、瘢痕、水肿、Charcot关节、末端指(趾)骨再吸收等临床表现反映出来.患儿多因手指无痛觉,局部皮肤被烫伤而
就诊.当空洞向灰质前联合扩展,则出现双侧"马甲"型分离性感觉障碍.有时患儿自诉在感觉缺失区有自发性难以形容的烧灼样疼痛,呈持续性,称为"中枢性痛".空洞如继续扩大,侵及脊髓丘脑束,则损害平面以下对侧痛、温度觉丧失;脊髓后索常最后受侵,出现损害平面以下深感觉缺失.
2运动障碍
脊髓空洞症多出现上肢的下运动神经元性萎缩和无力.病变常累及上肢末端,以爪形手最多,极少影响前臂及上臂,相应节段的肌肉萎缩及肌束颤动.如空洞在颈
膨大区,则双手小肌肉萎缩最突出,上肢腱反射减低甚至消失.锥体束受侵则损害平面以下的上运动神经元,同侧肢体痉挛性瘫痪.随病变扩大,由于脊髓侧索内胶
质细胞增生或皮质脊髓束受压,可有括约肌功能障碍.T1节段受累常导致同侧Horner综合征.有时脊髓空洞中合并出血,则症状可迅速加重.
3营养障碍
最常见关节肿大、关节面磨损、骨皮质萎缩和骨质脱钙,多侵犯上肢关节,不伴疼痛,活动时有响声.神经源性关节病变称为夏科(Charcot)关节.此
外,皮肤营养障碍,包括出汗异常、青紫、过度角化、皮肤增厚.因无痛觉,故手指或足趾常受伤而形成顽固性溃疡,甚至指、趾节末端发生无痛性坏死、脱失,形
成莫旺(Morvan)征.
4延髓症状
延髓空洞症多伴有脊髓空洞症,为脊髓空洞症的延续.症状多不对称,累及一侧延髓,可有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等单侧型体征;累及三叉神经脊髓束和脊束核则可以有交叉性感觉障碍,并有累及小脑通路的纤维.
5其他
疾病晚期可有膀胱、直肠功能障碍.此外,本病常合并多种先天性畸形,如颈肋、高弓状腭、脊椎后凸或侧凸,脊柱裂和Arnold-Chiari畸形,弓形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