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前最先进的脊柱微创技术是什么?
首先这个提问是不科学的。因为作为一种技术,在脊柱微创这个领域还没有最先进这种说法。
比较而言,脊柱微创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领域发展较快。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先后诞生了经皮椎间盘切吸术(PLD)、侧路椎间盘镜、椎间孔镜(PELD)、后路椎间盘镜(MED)、激光(PLDD)、针镜及后来的椎板间镜、二代椎间孔镜、射频纤维针镜、纤维椎间孔镜等。2010年颈椎间盘镜也问世了,虽然时间有先后,这不能说明什么技术是先进的、什么技术不先进这个问题,只是人们在实际中对技术的理解和总结不同而已,不能说颈椎间盘镜就是最先进的技术。
PLD技术是盲切,不能针对突出物实行摘除,只能经盘内进行所谓减压。即使如此,其疗效还是不错的,目前使用这种技术的还大有人在。特别是在颈椎间盘镜没有问世的时候,PLD是颈椎间盘突出的唯一微创治疗技术。
和PLD相似的技术还有侧路椎间盘镜、激光、射频等。激光、射频和所谓臭氧、溶盘等也许算不得微创技术,但为了比较,还是一并列上。早年的杨式镜也是从PLD转化而来,虽然加了支同轴内窥镜,其操作原理也没有什么两样。
德国胡兰德在杨氏镜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增大了手术器械通道,操作上采用椎间孔入路的方式,这就是后来的椎间孔镜。以提斯技术为代表的椎间孔镜能够摘除突出的髓核,应该说在杨氏镜技术的基础上的一大进步。但过于粗大的内窥镜直径限制了其技术的发展,进入椎间孔必须先进行椎间关节的打磨,多数人认为这是危险和不必的。其处理椎管狭窄、椎间孔狭窄、黄韧带肥厚的能力也较弱,鲜见成功的报导。
MED即后路椎间盘镜克服了椎间孔镜的弱点,从椎板间入路进行操作能成功的处理椎管狭窄、椎间孔狭窄、黄韧带肥厚等,处理脱垂游离的髓核也较为简单。由于其较大的手术切口(大约20mm)和术中出血难以有效解决等限制了这项技术的发展。
二代椎间孔镜在提斯椎间孔镜的基础上有效的降低了内窥镜直径,进入椎间孔不必打磨椎间关节的特征使得这款内窥镜更受欢迎。其配套电动手术工具也较原始的提斯椎间孔镜有了很大进步,对钙化的髓核、狭窄的椎间孔的处理也相当容易了许多。由此衍生的颈椎间盘镜为脊柱微创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MED伤害较大的特点不为非专业的脊柱科医生喜爱,专业的脊柱科大夫更钟爱可以灵活掌握的传统小切口技术。这项技术特点启发了开发人员,新型椎板间镜应运而生了。灵活的椎板间镜在手术切口上可以运用自如。改进后的后路技术即椎板间镜技术既可以采用经皮穿刺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小切口并支持脊柱其他微创技术和镜下内固定等,操作简单安全。这种灵活的技术应该是目前脊柱微创发展的方向,即所谓最先进的技术吧。
值得一替的是,针镜技术目前发展迅速。这种模块化设计的产品使用方便灵活,具有上述技术的所有有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中国特色的技术必将大放异彩。
至于射频、激光、臭氧、溶盘等,前文有所提及,这项技术还算不得真正的微创技术。其不能准确针对病灶治疗或者不能成功处理病灶的特点限制了这项技术的发展,溶盘甚至是一种即将淘汰的技术。但这项技术操作简单、损伤较小,在非专业的脊柱医生和基层医生中仍然享有市场。但过份商业化的神化这项技术是有害无益的。
2、脊柱侧弯手术
一般特发性脊柱侧弯多为右胸弯,如果是左胸弯,需要考虑其它原因的脊柱侧弯,比较常见的是脊髓空洞并脊柱侧弯。从你的描述来看,侧弯度数较大,支具治疗效果不佳,结合你的年龄17岁,尚需要考虑进一步检查,有手术的必要性。请上传片子看一下,以便提供具体的建议。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余可谊副主任医师
3、脊柱骨折治疗的方法有什么
脊柱骨折治疗的方法有手术,还有一些保守治疗,您应该跟主治医生商量一下商量如何治疗您的病。
4、急!治疗脊柱侧弯的最有效的方法(不用手术)
背背佳没有丝毫用处!
脊柱侧凸是需要非常重视和积极治疗的!
你不应该不听医生的意见,进行磁共振检查是排除有没有脊髓方面的畸形,这对于完善诊断,对脊柱侧凸进行正确的分型是很重要的!
当然,根据你女儿的年龄,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可能性最大,X片上的那些数据跟你没有关系,那是拍片时所采用的条件!
如果侧凸角度在20度一下,可以密切观察,如果是20-40度,应该带支具进行矫正,如果超过40,那就必须手术了!再有如果定期复查片子,侧凸角度增长较快的话,也应该果断采取手术治疗!!!
不要由着你的性子而耽误了自己女儿的终身幸福!
不要自己瞎判断而耽误了自己女儿的病情和治疗!!!!!!
再有问题你可以补充或者给我发信息!
5、什么是脊椎融合手术
将压迫神经的椎间盤部份切除,即可达到治疗目的。
但是在脊椎融合後,椎节间活动度相对上就会被迫减少,活动程度可能就没那麼灵活。传统治疗椎间盤的脊椎融合手术,都是将患者椎间盤切除。把突出软骨拿掉,另置入病人骨头,将包住椎间盤两节的骨头融合。因为骨头会生长,自体溶合问题将来腰部会很僵硬。而置入的如果是人造撑开物以後会有骨刺等退化性病变,所以,术後患部的椎间盤不是拿掉,就是失去作用,患者会腰椎无力或僵直,亦容易引发後续关节退化。亦即,传统治疗方法,骨头融合後,减少一节椎间盤支撑负荷的重力与缓冲,稳定性较差,对於运动量需求大的病人而言,虽然解除疼痛,但活动度却变差。
6、脊椎微创手术
我建议还是先保守治疗效果为好。
手术疗法包括融合术、减压术、后路手术等,副作用就是手术毕竟有一定风险而且费用较高,手术后也存在复发的可能因素。
此外, 还有介于手术和非手术之间的介入治疗,如经皮髓核抽吸术,胶元酶溶解术,椎间盘激光溶核术等。
副作用也是有一定风险(神经损伤)且治疗费用也相对较多同时也存在复发的可能。
非手术治疗也称保守治疗,常用的方法有:中药直接外敷祛、各种中、西药物治疗、牵引治疗、推拿手法治疗、物理治疗、针灸治疗、中药外敷熏洗,甚至单纯的卧床休息也是一种传统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多采用尽量减少病人损伤的方法进行治疗,故常被称为“保守治疗”。80%~90%的病人可经非手术方法治疗而愈,此方法对于患者而言最为安全,治疗费用也较为低廉且疗效较佳。
7、几种常见腰椎融合术的比较
1911年Albee与Hibbs采用脊柱融合术分别有效地治疗了脊柱结核与脊柱侧凸.1959年Boucher等采用椎弓根钉进行腰椎关节固定.20世纪80年代以后,通过对脊柱正常解剖结构和脊柱内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研究,脊柱融合术的手术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致使脊柱融合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早期脊柱融合术以单纯植骨达到脊柱融合的目的,在此基础上结合内固定的应用版进一步提高了融合率,特别是椎间融合器的出现,又大大提高了融合率.其主要优点是:①可以使运动节段的稳定性得到明显的提高;②可以在愈合期维持畸形矫正后的形态.由于较高的腰椎疾病发病率,使得腰椎融合术开展较广泛,老年患者是行腰椎融合术的主要人群,而牢固的腰椎融合是老年腰椎重度滑脱治疗的关键[1].随着世界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人类寿命的明显提高、权手术方式的改善及生物材料的研发等因素促使这种手术在老年人群中的开展迅速增加,鉴于腰椎融合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几种常见腰椎融合术作如下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