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少年脊柱侧弯的原因是什么
脊柱侧弯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疾病,一般是指脊柱有超过10度的侧方弯曲。造成脊柱侧弯的原因主要分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脊柱侧弯是由于脊柱分节或形成不良所导致,而更多见的是后天的发育、外伤及肿瘤等造成脊柱侧弯畸形。通常说的青少年脊柱侧弯即是指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畸形,是所有脊柱侧弯类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占整个脊柱侧弯发病率的80%。青少年脊柱侧弯在青少年中发病率为2-3%,是一种并不少见的疾病,但目前它的发病原因仍不明确。青少年脊柱侧弯多在10-18岁这个年龄阶段起病,因为这个阶段这是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第二个最为迅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脊柱畸形会随着患儿身体的发育而有明显的发展,特别是在女孩子初次月经时会有较大程度的加重。
2、脊椎侧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一般是由于不正确的姿势引起的
建议去医院的理疗科进行牵引治疗,,效果会很好的,平时还要注意正确的工作或生活姿势.
感谢你的提问,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帮助
3、请问为什么有人会脊柱侧弯?导致脊柱侧弯的原因是什么? 请专家回答~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脊柱侧弯发病很多因素有关的,一个正常的为什么变弯曲呢?这要从分类开始谈起,学科上分先天性突发性的还有神经肌肉型的等等十几种,目前临床上常见特怕性的,大概是80%到85%左右,日常工作生活中大部分是特发性,就是现有的科学条件下不能找到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原因不太明确的侧弯用特发性侧弯,那是不是还有别的原因,还有先天性侧弯,是椎体不平衡而造成脊柱发育过程中向一边或者向另一边侧方偏移,也有因为有孩子得了大脑瘫小脑瘫,神经两边肌肉不一样造成的,有时候一些肿瘤病人也引起的。
1 名称分类
过去对脊柱侧弯有不同称呼,现在根据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学会建议使用结构性弯曲(原发性)和非结构性弯曲(继发性)的名称,后者又称功能性的或代偿性的弯曲。非结构性包括骨盆倾斜性弯曲、刺激性侧弯及癔病性侧弯;结构性包括特发性脊柱侧弯、先天性脊柱侧弯、神经纤维瘤病及其他。
2 发病率
此病如能及时及早的发现对治疗具有积极意义。检查此病一般都采取以下方法:①弯腰试验,②背部云纹摄像法,③X线检查。根据国内外一些报道,在诊断此病上,很多学者也都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如X线超长现格全脊柱摄影装置[1]以及红外热象图在此病上的应用[2]。由于普查所采用手段及人群不同,文献报道脊柱侧弯的发病率也不一致。国内马迅等[3]检查24130名中小学生cobb角大于或等于10°者为347人,侧弯患病率为1.44%,男女比例为1:1.17;田纪伟等[4]检查10073名6~15岁学生,患病者为487例,患病率为5.56%,男女比例为0.54:1;王旭生等[5]对13560名10~19岁在校中小学生普查中,侧弯患病率为0.75%,男女比例为1:1.2。可见各地情况均不相同,但也可看出发病率还是较高的,且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3 病因学
脊柱侧弯的发病原因迄今为止仍不十分清楚,但仍有不少学者对其发病机理在实验和临床研究中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3.1 遗传因素 早在1911年,Roth即报道过遗传因素可导致脊柱侧弯。在这一问题上,有人认为是多基因遗传,也有人认为是一种单链的显性遗传,具有不完全显现率。
3.2 生活习惯 实验研究表明,长期处于侧弯体位,坐姿不良都可出现腰部畸形,Goldberg[6]通过脊柱侧弯与手足使用习惯的关系的研究调查中,提示了脊柱侧弯与大脑优势半球的关系。
3.3 代谢异常 [7]有人发现6~18岁原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血清中,2-I型球蛋白及己糖蛋白的含量增多;尿内脯氨酸的氢氧化物排泄增加,粘多糖减少,且脊柱侧弯的椎间盘髓核内氨基葡萄糖及氨基乳糖含量减少。
3.4 脊柱平衡机制受损 顾耀明等[8]在对家兔的实验中通过单纯于兔肩胛骨与同侧股骨大转子间连以钢丝,使脊柱发育成侧弯且进行性加重椎体旋转出现三维结构变化,但不直接损伤脊柱,结果表明凹侧椎体生成骺板受到超高的压力而凸侧骺板受力相对小,因此凹侧骺板由于逐渐增加的超高力作用从而使纵行生长受到抑制,椎体楔形变,脊柱侧弯进行性加重。
3.5 神经因素 [7]有人发现在脊柱侧弯中相当一部分有平衡功能失调,本体反射及眼反射系统均有失调,这一现象后来又被别的作者所证实。
3.6 软组织因素 梁栋等[9]对侧弯脊柱主弧两侧的软组织做了外科解剖及病理学探讨。发现主弧凹侧的各层软组织均有挛缩现象并产生了张力。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其组织相亦证实均有明显变性,而主弧凸侧的各层软组织只有轻度萎缩变性,从而指出侧弯的脊柱凹侧软组织变性挛缩成为脊柱侧弯畸形发展的重要因素。袁泽农、肖子范等[10]通过研究认为脊柱侧弯患者椎旁肌中肌梭数的减少也可能是侧弯发生的原因之一。
4 治 疗
对脊柱侧弯较轻者,可以进行观察,重者需要治疗,由于本病可进行性加重,对有阳性家族史又表现有结构性弯曲者,亦应早期治疗,其治疗目的是恢复躯干的对称性,并使之保持第一胸椎棘突对准臀中皱襞,同时使两肩与骨盆左右平衡,以及保持心功能及肺功能。
4.1 非手术治疗
一般而言,侧弯曲度在40°以下,轻度进行性加重的脊柱侧弯,每年加重不超过5°者;侧凸曲度介于40~50°之间者,胸廓畸形不大,可复性强而年龄较小者均可采取保守方法治疗。
4.1.1 石膏固定法 最早采用Risser设计的合叶石膏固定法,但是方法繁琐,患者需长期卧床,不易为病人所接受,后来问世的Risser-Cotrel石膏固定法,其特点是病人可以早期下地活动,该石膏固定法亦可以用作单纯脊柱融合术的辅助治疗方法。
4.1.2 支具疗法 是目前公认有效的非手术疗法且应用最广,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生物力学三点或四点力矫正规律,以达到防止脊柱侧弯加重的目的。其适用于侧弯曲度在20~40°之间、侧弯畸形尚不固定、有较大可能恢复的未成年患者。1948年,Milwaukee支具应用最早而风行一时,穿戴支具的患者,胸椎侧弯者有20%畸形可望矫正,但腰椎侧凸矫正略少,颈椎则更少。且长期穿戴支具可妨碍下颌骨的发育而导致颌面部畸形,故此疗法已不盛行。70年代,北美的Boston支具因疗效显著开始被广泛接受。目前,多应用改良的塑料贴身支具治疗胸椎以下的脊柱侧弯畸形。
4.1.3 牵引疗法 牵引治疗脊柱侧弯有头圈牵引法、Cotrel牵引法、头圈石膏牵引法、头圈股骨牵引法等,多与石膏、矫形器或手术等疗法合并使用。
4.1.4 电刺激疗法 是另一种公认的较为有效的非手术疗法,[11]1983年Axellgaarod推出双通道体表电刺激治疗仪对治疗脊柱侧弯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国内有学者认为电刺激疗法的机制是凸侧有关肌群在电刺激下长时间收缩锻炼,变得比凹侧粗壮有力,使脊柱两侧产生不平衡牵拉收缩从而获得矫正,甚至是脊柱内侧不平衡牵拉收缩,使凹侧半的椎体骺板受到拉伸,导致骺板内增殖细胞生长分裂加快,而使凹侧半的椎体生长加快达到矫正侧弯的目的。
4、脊柱侧弯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脊椎侧弯又可分为结构性脊椎侧弯(structural scoliosis)及非结构性脊椎侧弯(non-structural scoliosis),造成结构性脊椎侧弯常见的原因包括神经肌肉疾病(例如:脑性麻痹、脊髓损伤、渐进性神经肌肉疾病等)、骨骼本身病变问题(例如:骨折、软骨症、脊椎缺损等)、或不明原因所导致的自发性障碍,而造成非结构性脊椎侧弯的原因有脚长不一致、因背部或颈部疼痛导致单侧保护性肌肉spasm、或习惯性非对称性姿势等原因所导致。治疗上必须考虑发生的原因、年龄、部位及严重程度,一般而言,弯曲角度在二十五度以下时,仅需观察及定期追踪,成长中的小孩侧弯在二十五度到四十度之间,可考虑使用特殊背架来治疗,而当弯曲角度大於四十度时,支架的治疗效果不彰,需以手术作矫正及固定。保守性的治疗包括:摆位、运动、牵引、脊椎背架、电刺激等方式,可互相配合运用,以达到最佳疗效,当弯曲角度大於四十到五十度时、对保守性的治疗无效、严重变形造成背痛、或心肺功能变差,此时,则需接受手术治疗,目前脊椎侧弯手术内固定方法及器械的进步,手术后稳定度大为增加,对於侧弯较严重的病患而言亦可收到不错的效果。
5、引发脊柱侧弯的原因是什么?
柱侧弯发病很多因素有关的,一个正常的为什么变弯曲呢?这要从分类开始谈起,学科上分先天性突发性的还有神经肌肉型的等等十几种,目前临床上常见特怕性的,大概是80%到85%左右,日常工作生活中大部分是特发性,就是现有的科学条件下不能找到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原因不太明确的侧弯用特发性侧弯,那是不是还有别的原因,还有先天性侧弯,是椎体不平衡而造成脊柱发育过程中向一边或者向另一边侧方偏移,也有因为有孩子得了大脑瘫小脑瘫,神经两边肌肉不一样造成的,有时候一些肿瘤病人也引起的。
1 名称分类
过去对脊柱侧弯有不同称呼,现在根据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学会建议使用结构性弯曲(原发性)和非结构性弯曲(继发性)的名称,后者又称功能性的或代偿性的弯曲。非结构性包括骨盆倾斜性弯曲、刺激性侧弯及癔病性侧弯;结构性包括特发性脊柱侧弯、先天性脊柱侧弯、神经纤维瘤病及其他。
2 发病率
此病如能及时及早的发现对治疗具有积极意义。检查此病一般都采取以下方法:①弯腰试验,②背部云纹摄像法,③X线检查。根据国内外一些报道,在诊断此病上,很多学者也都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如X线超长现格全脊柱摄影装置[1]以及红外热象图在此病上的应用[2]。由于普查所采用手段及人群不同,文献报道脊柱侧弯的发病率也不一致。国内马迅等[3]检查24130名中小学生cobb角大于或等于10°者为347人,侧弯患病率为1.44%,男女比例为1:1.17;田纪伟等[4]检查10073名6~15岁学生,患病者为487例,患病率为5.56%,男女比例为0.54:1;王旭生等[5]对13560名10~19岁在校中小学生普查中,侧弯患病率为0.75%,男女比例为1:1.2。可见各地情况均不相同,但也可看出发病率还是较高的,且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3 病因学
脊柱侧弯的发病原因迄今为止仍不十分清楚,但仍有不少学者对其发病机理在实验和临床研究中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3.1 遗传因素 早在1911年,Roth即报道过遗传因素可导致脊柱侧弯。在这一问题上,有人认为是多基因遗传,也有人认为是一种单链的显性遗传,具有不完全显现率。
3.2 生活习惯 实验研究表明,长期处于侧弯体位,坐姿不良都可出现腰部畸形,Goldberg[6]通过脊柱侧弯与手足使用习惯的关系的研究调查中,提示了脊柱侧弯与大脑优势半球的关系。
3.3 代谢异常 [7]有人发现6~18岁原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血清中,2-I型球蛋白及己糖蛋白的含量增多;尿内脯氨酸的氢氧化物排泄增加,粘多糖减少,且脊柱侧弯的椎间盘髓核内氨基葡萄糖及氨基乳糖含量减少。
3.4 脊柱平衡机制受损 顾耀明等[8]在对家兔的实验中通过单纯于兔肩胛骨与同侧股骨大转子间连以钢丝,使脊柱发育成侧弯且进行性加重椎体旋转出现三维结构变化,但不直接损伤脊柱,结果表明凹侧椎体生成骺板受到超高的压力而凸侧骺板受力相对小,因此凹侧骺板由于逐渐增加的超高力作用从而使纵行生长受到抑制,椎体楔形变,脊柱侧弯进行性加重。
3.5 神经因素 [7]有人发现在脊柱侧弯中相当一部分有平衡功能失调,本体反射及眼反射系统均有失调,这一现象后来又被别的作者所证实。
3.6 软组织因素 梁栋等[9]对侧弯脊柱主弧两侧的软组织做了外科解剖及病理学探讨。发现主弧凹侧的各层软组织均有挛缩现象并产生了张力。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其组织相亦证实均有明显变性,而主弧凸侧的各层软组织只有轻度萎缩变性,从而指出侧弯的脊柱凹侧软组织变性挛缩成为脊柱侧弯畸形发展的重要因素。袁泽农、肖子范等[10]通过研究认为脊柱侧弯患者椎旁肌中肌梭数的减少也可能是侧弯发生的原因之一。
4 治 疗
对脊柱侧弯较轻者,可以进行观察,重者需要治疗,由于本病可进行性加重,对有阳性家族史又表现有结构性弯曲者,亦应早期治疗,其治疗目的是恢复躯干的对称性,并使之保持第一胸椎棘突对准臀中皱襞,同时使两肩与骨盆左右平衡,以及保持心功能及肺功能。
4.1 非手术治疗
一般而言,侧弯曲度在40°以下,轻度进行性加重的脊柱侧弯,每年加重不超过5°者;侧凸曲度介于40~50°之间者,胸廓畸形不大,可复性强而年龄较小者均可采取保守方法治疗。
4.1.1 石膏固定法 最早采用Risser设计的合叶石膏固定法,但是方法繁琐,患者需长期卧床,不易为病人所接受,后来问世的Risser-Cotrel石膏固定法,其特点是病人可以早期下地活动,该石膏固定法亦可以用作单纯脊柱融合术的辅助治疗方法。
4.1.2 支具疗法 是目前公认有效的非手术疗法且应用最广,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生物力学三点或四点力矫正规律,以达到防止脊柱侧弯加重的目的。其适用于侧弯曲度在20~40°之间、侧弯畸形尚不固定、有较大可能恢复的未成年患者。1948年,Milwaukee支具应用最早而风行一时,穿戴支具的患者,胸椎侧弯者有20%畸形可望矫正,但腰椎侧凸矫正略少,颈椎则更少。且长期穿戴支具可妨碍下颌骨的发育而导致颌面部畸形,故此疗法已不盛行。70年代,北美的Boston支具因疗效显著开始被广泛接受。目前,多应用改良的塑料贴身支具治疗胸椎以下的脊柱侧弯畸形。
4.1.3 牵引疗法 牵引治疗脊柱侧弯有头圈牵引法、Cotrel牵引法、头圈石膏牵引法、头圈股骨牵引法等,多与石膏、矫形器或手术等疗法合并使用。
4.1.4 电刺激疗法 是另一种公认的较为有效的非手术疗法,[11]1983年Axellgaarod推出双通道体表电刺激治疗仪对治疗脊柱侧弯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国内有学者认为电刺激疗法的机制是凸侧有关肌群在电刺激下长时间收缩锻炼,变得比凹侧粗壮有力,使脊柱两侧产生不平衡牵拉收缩从而获得矫正,甚至是脊柱内侧不平衡牵拉收缩,使凹侧半的椎体骺板受到拉伸,导致骺板内增殖细胞生长分裂加快,而使凹侧半的椎体生长加快达到矫正侧弯的目的。
6、孩子发生脊柱侧弯的原因有哪些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侧弯中心】
脊柱侧凸按照病因可以分为功能性或器质性两种,或称非结构性和结构性者:
(一)非结构性脊柱侧凸
1.姿势性侧弯;
2.腰腿疼痛,如椎间盘突出症、肿瘤;
3.双下肢不等长引起;
4.髋关节挛缩引起;
5.炎症刺激(如阑尾炎);
6.癔症性侧弯。
非结构性脊柱侧弯是指某些原因引起的暂时性侧弯,一旦原因去除,即可恢复正常,但长期存在者,也可发展成结构性侧弯。一般这种病人在平卧时侧弯常可自行消失,拍摄X线片,脊柱骨均为正常。
(二)结构性脊柱侧凸
1.特发性
最常见,占总数的75%-85%,发病原因不清楚,所以称之为特发性脊柱侧弯。根据发病年龄不同,可分成三类。
(1)婴儿型(0~3岁) ①自然治愈型;②进行型。
(2)少年型(4~10岁)。
(3)青少年型(>10岁~骨骼发育成熟之间)。
上述三型中又以青少年型最为常见。
2.先天性
(1)形成不良型 ①先天性半椎体;②先天性楔形椎。
(2)分节不良型。
(3)混合型,同时合并上述两种类型。
先天性脊柱侧弯是由于脊柱在胚胎时期出现脊椎的分节不完全、一侧有骨桥或者一侧椎体发育不完全或者混合有上述两种因素,造成脊柱两侧生长不对称,从而引起脊柱侧凸。往往同时合并其他畸形,包括脊髓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泌尿系畸形等,一般在X线片上即可发现脊椎发育畸形。
3.神经肌肉性
可分为神经源性和肌源性,是由于神经或肌肉方面的疾病导致肌力不平衡,特别是脊柱旁肌左右不对称所造成的侧凸。常见的原因有小儿麻痹后遗症、脑瘫、脊髓空洞症、进行性肌萎缩症等。
4.神经纤维瘤合并脊柱侧凸。
5.间质病变所致脊柱侧凸
如马方综合征、先天性多关节挛缩症等。
6.后天获得性脊柱侧凸
如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脊柱结核、脓胸及胸廓成形术胸部手术引起的脊柱侧凸。
7.其他原因
如代谢性、营养性或内分泌原因引起的脊柱侧凸。
脊柱侧弯越早发现治疗效果越好的,发现得早,治疗得当,绝大多数都不需要手术,一定要抓紧时间积极治疗。可以带孩子来给中山一院的杨军林教授看看
7、脊椎侧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一种疾病还是天生缺陷?
脊椎侧弯的危害
一旦发现孩子出现脊椎侧弯要尽早就诊,接受治疗的时间越早越好,最迟应在孩子18岁未发育成熟之前矫正,否则到18岁就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脊椎侧弯”疾病多发于5—18岁之间的青少年儿童。它是一种病因复杂极难治愈的顽固性骨科疾病。近年来的发病呈急剧上升趋势。据卫生部统计18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发病率为百分之1.6,女性为多, 男女患者发病比率为l:5,是目前青少年儿重”身心健康影响极大的顽疾之一,有百分之50至60的患者导致终身残疾甚至死亡。
脊椎侧弯的形成过程
正常人的脊椎,从正面看是笔直的,当脊椎向两侧弯曲,即称为脊椎侧弯症。北京中医疑难病研究中心专家门诊部脊椎科的孙主任经过近10年对此病的研究发现,,大多数脊椎侧弯患者是因为先天肝肾不足,骨质发育不良,后天脾胃失养、营养不良、偏饮偏食、体质虚弱经久不加调治厂土史之现在的中小学生繁重紧张的学习,又不能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使正在生长的骨骼不能正常发育所造成的。
产生脊椎侧弯的原因很多, 包括先天性的、遗传性的、神经肌肉性的和肢体长度不等长, 等等。其它引起脊椎侧弯的原因还包括脑瘫、脊椎裂、肌肉营养失调、脊椎肌肉萎缩和肿瘤。但超过80%的脊椎侧弯病例是特发性的, 意思是病因不明。大部分特发性脊椎侧弯的病例发生在身体其它系统健康的病人身上。
特发性脊椎侧弯根据年龄分为四类: (1) 婴儿期: 3岁及以下; (2) 儿童期: 3-9岁; (3) 青少年期: 10-18岁; (4) 成年期: 骨胳成熟后。最常见的脊椎侧弯类型是青少年期特发性脊椎侧弯(AIS), 往往发生在青春期发育至成年的阶段, 占了特发性脊椎侧弯病例的80%。
脊椎侧弯的治疗与预防
北京中医疑难病研究中心专家门诊部脊椎科的孙主任经过无数次的临床反复研究,探索出了一套独特的经络点穴和骨科复位的特殊手法,使变形的的脊椎骨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得到恢复。实践证明只要经过了孙主任治疗的患者都能在3—12个月里恢复如初,,并使患者身体更加强壮,达到永不复发的目的。
脊椎是人体的支柱,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使我们可以又跑又跳,使体操运动员可以做出各种优美的高难动作,使我们可以有一个健康挺拔的身姿。
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脊椎的发育还未完全定型。如果不注意,很容易造成脊椎的畸形。比如背书包时总在一侧背,就是常说的驼背;站的时候不挺直腰板,而是随随便便侧扭着身体,脊椎也会变形,造成难看的畸形。
俗话说“坐如钟,立如松”,是很有道理的。为了自己能有个健美挺拔的身躯,从现在起,注意自己的坐、立、行、卧的正确姿势吧!
病人故事
北京通州人,曹小静,15岁
两年前感觉腰痛,后来无法落座听课,医生诊断为腰椎侧弯,被迫休学。
后经人介绍来到北京市海淀区城府路35号中医疑难病专家门诊部孙主任处接受治疗,经过两个疗程的特殊治疗后,脊椎已经矫正,现已返校,至今无复发。
北京海淀区人,张扬,18岁
一年前家人发现两肩不一样高,后来去北京市海淀区城府路35号中医疑难病专家门诊部孙主任处接受检查,结果为脊椎侧弯40度经过四个疗程的治疗已完全矫正。
联系方式
本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城府路35号中医疑难病专家门诊部
电话:82623482
联系人:孙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