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脊柱 > 脊柱中立位

脊柱中立位

发布时间:2020-08-16 07:43:13

1、颈椎病!!!

2、劲椎病怎么办?

3、为什么健身房的教练都不提倡做仰卧起坐

因为仰卧起坐对人体的腰椎不好
而且仰卧起坐这个动作对腹肌的刺激不够,现在基本上都是在用卷腹去锻炼腹肌。

4、谁来帮帮我

脖子要休息,多运动
和上网肯定有关系
脑壳没你想象的脆弱

5、骨盆前倾,你了解多少,它的真正危害是什么呢?

说到骨盆前倾,很多不运动的人可能并不是很清楚,但是对于经常健身的人来说,就会比较关注,而且对于很多运动员来说,都会有骨盆前倾这个问题。你了解骨盆前倾吗?知道它带来的运动损害吗?如何改善呢?

今天我们就针对骨盆,给大家普及下相关问题:

在大重量或爆发性运动中,脊柱和骨盆真的是处于中立位吗?

当你做动态运动时,你的脊椎和骨盆从来都不会真正处于中立位置。

例如,研究表明脊柱在锻炼和活动中会有很大的移动,这些动作都涉及相对稳定的腰骨盆区域,包括深蹲、硬拉、壶铃和抓举、划船类动作、过头推举以及各种日常活动。



如你所见,脊柱和骨盆在大重量和爆发性的运动中确实会移动,这表明脊柱和骨盆被动态地用来产生扭矩。事实上,在硬拉的时候,脊柱可以像撬棍一样使用,它可以通过放松腰部竖脊肌和使用臀部伸肌来抵抗杠铃的重量,直到产生足够的肌肉力矩将杠铃拉离地面,从而依靠被动结构如髂腰韧带来产生力矩。

脊柱的“设计”确实是在高负荷和爆发性的运动中运动,但是这种运动应该限制在中等范围内。活动到屈曲、伸展、侧屈或旋转的末端是非常危险的。因此,更多地依赖主动结构(收缩肌肉)比被动结构(细长的竖脊肌和脊柱韧带等),会更明智。



然后你可能会问,“在每种情况下,脊柱和骨盆的合理姿势应该是什么?”

同样,答案不是单一的,斯图·麦吉尔,世界顶级脊柱生物力学力量训练专家,认为中立姿势永远是脊柱健康的最佳选择。然而,根据个人经验,认为脊柱弯曲不耐受的人似乎受益于深蹲时轻微的骨盆前倾和底部硬拉,而脊柱伸展不耐受的人似乎受益于臀部顶部轻微的骨盆后倾、山羊挺身和硬拉,这表明理想的姿势取决于个人。

一般来说,在需要核心稳定性的动作中,你可以始终保持脊柱和骨盆的中立位置,或者在髋关节屈曲时允许轻微的骨盆前倾,在髋关节伸展时允许轻微的骨盆后倾。显然,在作出这一决定时,应考虑个体解剖差异和损伤史。然而,记住脊柱的中立位置是一个范围,而不是一个绝对值。

6、做完仰卧起坐后脊柱疼,正常吗?

可以说你是仰卧起坐又一个受害者,从仰卧起坐的发力要点来说,

1.仰卧起坐的本质是屈髋。

2.仰卧起坐是刺激「大腿前侧肌肉」+「髂腰肌」的动作。

3.仰卧起坐的支点有两个,一个是坐骨,一个是脚。仰卧起坐需要固定脚。

4.标准的仰卧起坐的脊柱是稳定的,保持中立位姿势,腹部不应参与发力(但是会受力,所以有刺激),腹部在这仰卧起坐中的作用是保持脊柱的中立位。

所以仰卧起坐不是腹肌(腹直肌)参与发力,而是大腿前侧肌肉(股四头肌)和髂腰肌发力,如果你的屈髋能力不足,那么仰卧起坐就会有腹部参与发力,代偿屈髋能力。

髂腰肌中的腰大肌起点是第12节胸椎和第1~5节腰椎,髂肌止于髂窝。髂腰肌的肌肉止点是股骨小转子。因此强化髂腰肌容易导致躯干前屈和骨盆前倾。对于想用这个动作来强化腹部,且动作完成不准确的人群来说,仰卧起坐确实是极不恰当的选择,因为会增加脊柱负担,增加髂腰肌和大腿前侧肌肉而已的动作而已。

7、塌腰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纠正?

你可能是柔韧性较好或者背肌力量太弱导致的腰椎曲度过大。 塌腰有害于骨骼的健康发育,它的危险不仅仅是腰椎受压迫,还有上下左右所有相关的环境影响。首先,塌腰导致腰曲过大,人体直立时为了中轴的平衡,这必然会引起胸曲和颈曲改变。同时,由于腰曲增大,髂腰肌长期伸展导致松弛而缺乏力量(这在外八字中表现很明显)。腹肌和腰肌同样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腹肌会松弛,小腹突出,腰肌紧缩)。向下的方面,还涉及到膝关节和踝关节的稳定性,骨盆自然也有影响。 纠正方法: 首先,你要找到自己的脊柱中立位,方法是:用力将腰椎弯曲加大,然后尽力让腰椎后弓,尽力而已,不一定要达到多大的幅度。反复交换着两个动作,然后找到脊柱在这两个位置的中间位置,就是你日常行走站立应该保持的位置。 其次,可以通过芭蕾舞的基本站立形态纠正站姿。手扶把竿站立时,对于身体的要求是,收腹提臀,拥有很薄的侧面形态,臀部需要两侧向内、后部向前收紧。侧面应该尽量收紧肌肉,努力呈一条直线,从后脑勺、脖子、背部、腰部、臀部、大腿、小腿到脚后跟。这样可以拉长身体,并且不会因为收紧臀部肌肉而造成平臀。如果以上两种说法都不够明确,你可以找找让尾椎骨垂直地面的感觉,方法:侧身对镜,曲膝,试着将骨盆微微上翻(类似铲土车铲起土时将翻斗向上抬或者看电视剧里日本人剖腹自刎的动作),注意做此动作时可先曲膝练习,让盆骨找到向上抬的感觉后再直立双腿进行练习,目的是让你的尾椎垂直于地面,在站立和走路的时候都要保持这种姿态,要注意收腹,但不要过分挺胸,练习的时间久了会纠正塌腰。同时你还应多进行背肌和腹肌的训练。

8、中医正骨有危害吗?昨晚正骨后今天脊椎好疼。

脊椎病一定要诊断清楚再治疗的,否则就会这样。有很多中医学过美式整脊后,也是感觉耳目一新。

依靠科学详细的分析,配合动、静态触诊,可以清楚的知道这些脊椎疾病的诱发机制从而有效处理这些脊椎疾病。

9、如何通过锻炼来预防脊椎类疾病?谢谢

颈椎的锻炼应该慎重,要避免无目的的快速旋转或摇摆,尤其是颈椎病急性期、椎动脉型颈椎病或脊髓型颈椎病。我们推荐的方法简单易行,但要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必须持之以恒。

1.头中立位,前屈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后伸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左旋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右旋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左侧屈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右侧屈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动作宜缓慢,稍稍用力。锻炼时,有的病人颈部可感觉到响声,如果伴有疼痛,应减少锻炼的次数或停止锻炼;如果没有疼痛,则可以继续锻炼。

2.头中立位,双手十指相叉抱在颈后,头做缓慢的前屈和后伸运动,与此同时,双手用力对抗头的运动,以锻炼颈椎后侧的肌肉力量。

10、瑜伽后仰式坐姿对人体的功效有哪些

1、坐姿类:

坐姿是冥想时使用的体式,包括:简易坐、莲花坐(半、全)、金刚坐、雷电坐、完美坐等等,无论双腿位置如何摆放,坐姿时都要保持脊柱保持自然曲度下的挺直,使脊柱提拔,腹部的内脏不会受到挤压,同时身体和精神也要保持一定的兴奋,不至于陷入昏沉的状态。
双腿弯曲而坐,使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都变得更加柔软和灵活,有助于预防和治疗风湿,由于双腿弯曲减少了下半身的血液循环,从而加快了上半身的血液循环,身体和头部得到了更加充足的血液供应,对腹部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有益,脊柱挺直可以强壮脊柱和背部肌肉。但有的朋友在未能很好地完成开髋盘坐时,会错误地将压力给予膝关节,这很容易伤到膝,应把注意放在髋关节的外旋上,以减少膝关节的压力。

2、前屈类:

脊柱是人体最重要器官之一,是人体的大梁,瑜伽很多体式都是针对脊柱练习的,脊柱有六个运动方向:向前弯曲、向后弯曲、左右侧弯、水平左右扭转。
前屈类是指脊柱向前弯曲靠向腿部的体式,这种体式伸展和强壮背部肌肉群,促进背部血液循环,增强脊柱的柔软性和灵活性,轻柔的挤压和按摩腹部器官,从而促进消化和排泄,拉伸腿部后侧肌肉和韧带,安定心神,使神经系统平静下来。

3、后仰类:

后仰类是指脊柱向后弯曲的体式,后仰与前屈宜配合来做,也就是做完一个后仰可顺势衔接一个前屈,以使脊椎伸展,椎间盘复位,脊柱得到充分休息。这一点很重要,不要勉强自己去做,以免受到伤害。
后仰类体式不仅需要脊柱柔韧和灵活,还要求脊柱强壮有力,因此可以更加加强脊柱,后仰可以增加脊柱区域的血液供应,使中枢神经系统受益,还能伸展腹部区域,调理较弱的腹部器官,增加肩关节的灵活性,扩展胸腔,从而增强肺活量为深呼吸创造条件,后仰还能使肾脏受到挤压,增强肾脏功能。
通常有的朋友在后仰时会过度用力压胸椎,这可能造成脊柱反弓,压迫胸腔空间,对身体无益。因此,后仰时更要注意脊柱的伸展感和空间感,做到适可而止。

4、侧弯类:

侧弯是脊柱向左右侧弯曲的体式,侧弯使脊柱更加灵活有弹性,减少侧腰部的脂肪,还可以神拉到左右侧腰平时运动不到的部位,牵动腹部内脏。但侧弯体式要注意左右侧保持时间的均等和幅度的对称,避免人为造成脊柱C弯。同时注意不要翘臀压腰,以及过度挺胸,保持脊柱的中立位。

5、扭转类:

扭转类是指脊柱水平向左右扭转的体式,当身体向左右侧扭转时,腰椎、胸椎和颈椎都可以得到强烈的扭转,这对神经系统特别有用,具有安抚和平静心情的作用,轻柔的按摩内脏,缓解轻微的背痛。
值得注意的是,做扭转动作时也要关注脊柱的提拔,这主要是由于当脊柱在平面间扭转超过16度时,会加剧腰间盘凸出或脱出的危险性。想规避运动风险,安全练习,就一定要收紧腹背肌群,让脊柱在提拔的情况下柔和扭转。

6、平衡类:

平衡类是需要部分肢体支撑身体并保持平衡的姿势,可以锻炼身体的平衡感和协调性,增强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帮助我们找到内心的宁静和稳定。需要提示大家的是:任何平衡的姿势,首先平衡的是心、是思想,最后才是身体。如果你想在平衡协调类的体式中保持状态,最大的窍门就是将注意力放在当下要做的体式上,别走神。

与脊柱中立位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