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脊柱 > 脊柱综合症

脊柱综合症

发布时间:2020-08-12 16:16:11

1、什么是直背综合症

直背综合症,主要是指胸椎正常生理性后凸消失,使胸前后径缩短,胸腔有效容积减小,纵隔内容受到挤压,从而产生心脏和大血管受压移位等一系列改变。
直背综合征是不明原因的胸段脊柱发育障碍导致胸段脊柱平直,部分患者甚至有胸骨向内,轻度凹陷,引起心血管形态改变。
该病大多数见于轻少年,大多无明显症状。
以上健康科普知识仅供参考,具体情况需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由专业医师判断。

2、什么是Horner综合征

Horner综合征又叫颈交感神经综合征,是由于交感神经中枢至眼部的通路上受到任何压迫和破坏,引起瞳孔缩小、眼球内陷、上睑下垂及患侧面部无汗的综合征。据受损部位可分为中枢性障碍、节前障碍及节后障碍的损害。

临床表现为:

1、瞳孔缩小:是霍纳(Horner)综合征的主要体征,由于病侧瞳孔开大肌瘫痪,致使两侧瞳孔不等大,在黑暗处或较明亮处更显著,这是因为瞳孔括约肌不瘫痪,所以于明亮处两侧瞳孔都缩小而不易辨认。

2、睑裂变小:是霍纳(Horner)综合征中仅次于瞳孔缩小的重要症候。睑裂变小,早期明显。由睑板肌麻痹,上睑轻度下垂引起。此时下睑也可伴有轻度上升。通过与对侧睑裂作比较,可以得知上睑下垂。也可通过观察角膜上缘被遮盖的程度而确定。判定下睑是否上升,可嘱患者向上凝视,此时在霍纳(Horner)综合征侧下方巩膜带较窄。

3、眼球后陷:常认为是霍纳(Horner)综合征三大症之一,可能与眶肌瘫痪有关,但如前所述,人的眶肌正趋退化,作用微弱,所以眼球后陷是睑裂缩小所引起的假象,并非真正后陷,这在测量眼球的位置时可得到证实。

4、同侧面部皮肤血管扩张(面部潮红)和无汗:分布到面部皮肤血管和汗腺的交感神经纤维与支配瞳孔开大肌的纤维的径路基本相似,均经颈交感干和颈上神经节,但有人认为它们在脑干和脊髓内的径路以及最后至末梢的径路并不完全相同,所以可出现分离性症状,即瞳孔缩小,但无面部潮红和无汗。

5、除眼部体征外,患者常伴有颈椎病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如头痛、头晕、颈部疼痛、心慌、心律不齐等。

(2)脊柱综合症扩展资料:

Horner综合征的病因

1、最常见导致Horner综合征的病因是颈动脉夹层,可以是自发性的,也可以是由于颈部局部创伤所致。脊柱按摩是颈内动脉(ICA)夹层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其所致的卒中也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

目前已有多例因脊柱按摩导致ICA夹层所致Horner综合征的报道。本例患者并不考虑ICA夹层;因为患者同时出现显著的放射性臂丛神经痛,且颈部的CT血管造影排除了夹层可能。 

2、不伴有面部无汗是节后性病灶或T1神经根节前性交感神经病灶的一个征象,由于促泌汗神经纤维在颈动脉分叉水平就与颈动脉丛分开,并且其存在于T2-T3节段水平的脊髓中。因此,需要注意因T1神经根水平病灶导致的罕见部分Horner综合征的情况。 

3、Horner综合征与同侧上肢疼痛、无力等症状同时出现则符合肺上沟瘤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提示肺尖处的恶性肿瘤可能同时累及交感神经干以及臂丛下干。

然而通过肺部的X线检查排除了肺部病灶。接下来进行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显示前臂内侧皮神经SAP正常,与节前神经根性病灶相一致,MRI也证实了这一点。如果是肺上沟瘤累及臂丛神经下干的话,SAP应该减弱或消失。 

瞳孔药物试验可用于证实是否出现Horner综合征,并有助于眼交感神经通路上病灶的定位。可卡因是一种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如果用于虹膜开大肌失去交感神经支配的患者中,将不会诱导瞳孔放大反应,证实确实存在Horner综合征。 

4、另一方面,局部注射羟基苯乙胺,可通过促进突触前神经末梢肾上腺素释放导致瞳孔放大反应。只有当节后神经元(第三级神经元)完整时,该反应才会出现,因此可以用于鉴别中枢性、节前性以及节后性病灶。

5、中枢性Horner综合征是由于脑干部位卒中所致,比如Wallenberg综合征。其通常很少与外周性病因相混淆,由于其常合并一些其他表现可提示为脑干损伤,包括眼震、分离性的感觉障碍以及同侧小脑症状。

3、什么叫Horner综合征?

Horner综合征是一种病症,又称霍纳氏综合征,表现为瞳孔缩小,眼睑下垂及眼裂狭小,眼球内陷,同侧额部无汗。炎症者要抗感染治疗;肿瘤者行化疗、放疗、手术等治疗;原发病的对症、支援、增强免疫治疗。


(3)脊柱综合症扩展资料:

病因

1、颈部至纵隔病变

颈部及上肢损伤,颈深部枪伤、刀伤、锁骨骨折、肩关节脱臼,诊疗过程中引起的星形交感神经节切除,交感神经切除,交感神经普鲁卡因封闭术,颈动脉造影术及臂丛神经受损害。

2、脊髓病变

脊髓空洞症,脊髓出血,原发性或转移性脊髓肿瘤,多发性硬化,颈椎病,脊柱结核,脊髓炎或脊髓前角灰质炎,梅毒性脊髓病变。

3、颅底病变

棘孔、卵圆孔内注入酒精,脑瘤,颅脑外伤,三叉神经节后切断术,岩骨炎,三叉神经带状疱疹。

4、颅内病变

椎动脉不完全闭塞,延髓和脊髓的血管性病变,延髓空洞症,延髓肿瘤,脑炎、多发性硬化等。

4、脊椎癌的早期症状

无论是原发性还是转移性脊柱肿瘤,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神经功能障碍、局部包块或脊柱畸形等。无症状的脊柱肿瘤通常在体检中才会被发现。
1.疼痛
疼痛是脊柱肿瘤患者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80%~95%的原发性脊柱肿瘤在确诊时疼痛是首发症状,有时是惟一症状。
2.肿块
因脊柱骨肿瘤多发生在椎体,而椎体的位置较深,难以在体表发现,故以肿块为首发表现的患者并不常见,主要见于颈椎或脊柱后部附件结构的肿瘤。脊柱恶性肿瘤的包块增长较快,对周围组织常形成压迫等,故常有局部疼痛、不适等表现。转移性脊柱肿瘤由于有原发病灶的存在,以及转移肿瘤一般恶性程度较高,生长比较迅速,易于诱发脊柱疼痛和神经症状等,常在形成较大包块前即已被发现。
3.畸形
脊柱肿瘤导致的脊柱畸形并不少见,其主要机理包括:肿瘤对椎体和(或)附件的破坏;脊柱周围组织的痉挛性反应.以及肿瘤体积较大对周围结构形成挤压等。如骨样骨瘤常可出现凹向病灶侧的侧凸畸形,其侧弯顶点多为病灶所在部位。
4.神经功能障碍
脊髓神经受压可由肿瘤本身直接侵袭引起,也可由肿瘤破坏骨性结构导致的畸形继发引起。由于脊柱肿瘤主要位于椎体,往往从前方压迫锥体束或前角细胞,故常首先表现为运动功能损害,其临床症状则视脊髓神经受压程度和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脊髓前角综合征、脊髓后角综合征及脊髓半切综合征等。
5. 脊柱肿瘤的全身症状
早期脊柱肿瘤患者的全身症状并不明显,出现全身症状通常是原发性恶性肿瘤和转移性肿瘤,患者的晚期表现,贫血、消瘦、低热、乏力等临床表现。

5、脊椎侧索硬化综合症脊椎侧索硬化综合症

应该不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综合症,而是脊肌萎缩症(少年型)。这个病跟遗传有关,可以做基因检查。目前没有治疗办法,康复锻炼为主。

(姚晓黎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中山一院姚晓黎 http://yeyaoxiaoli.haodf.com/

6、脊椎综合症

7、体蒂综合症为什么会发生

你好!体蒂异常是复杂的畸形组合,又称肢体-体壁综合征,是由于前腹壁关闭失败所引起。该综合征具有广泛前侧腹部裂、明显的脊柱侧凸、肢体畸形、颜面颅脑畸形、脐带极短等多种畸形,这些畸形可单独存在或合并存在,其特征性表现是羊膜绒毛膜不融合。因此,羊膜未覆盖脐带,但从脐带边缘呈片状伸出,与胎儿体壁及胎盘是连续的。LBWC的发生率尚不清楚,该畸形产生的原因不完全清楚,但普遍认为是在胚胎发育4-6周时,由于出血、坏死、缺氧,导致胚胎组织发育不全或受损,从而导致腹部闭合失败。

8、老年综合症的症状是什么??

1、眩晕的发生与人的脏腑有关。观察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脾阳不振运化失司;肝阳上亢诸风掉眩;清浊升降失调,聚湿痰积必眩晕。
2、眩晕症的病人都是虚证,但不可乱补、眩晕症的病人都是虚证,虚者补之,绝对正确。但不可乱补。怎样补?在用药方面要具体分析,临床观察有的补药服了很好,有的服后 反而不好,足以证明药物的选择是很重要的。正确的补法是靠准确的选药,选药是根据药的药性进行。
3、治疗以辨病为主。明确是哪种眩晕病、属于哪种类型眩晕。眩晕症有多种,先确定是哪种眩晕。已确定是美尼尔氏综合症,分辨是眩晕症中的哪种类型。根据症状表现,提出分型,对眩晕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经药引经药(药引子):美尼尔氏综合症的主要病所,重要部位体积小到毫米,而且在颞骨内、靠内耳,目前世界范围内,所用的药,穿透不到病所,如何使药物能达到病所。就要选择理想的引经药,通过引经药,将有效治疗眩晕的药引达到病所,就能发挥治疗眩晕的作用,中药能够办到此种特效功能。
5、美尼尔氏综合症分为八种类型。从古至今没有人将美尼尔氏综合症分型。我根据症状表现,对美尼尔氏综合症进行了分型, 70年代正式提出分型,分型对诊断和治疗有重大意义。
6、系列‘眩晕尼尔康’研究成功。运用中医的理论,依据祖传秘方,运用中医的理论,研究出科学的配方,配制成中药有效的,系列‘眩晕尼尔康’。有效的运用中药中的引经药(药引子),选择了具有穿透性机能很好的引经药 ,将有效的中药引达到病所内。使其迷路的压力降低、淋巴循环通畅 ,从根本上发挥治疗眩晕症美尼尔氏综合症等多种眩晕症的作用。巩固时期的治疗服“眩晕尼尔康”或“眩晕尼尔康加强”具有抗复发作用,使淋巴成份恢复正常,有效的防止复发 。
7、总结3600例美尼尔氏综合症。姜主任1996年按照美国治疗美尼尔氏综合症的标准总结,总结3600例美尼尔氏综合症,有效率为96%,达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1997年全国中医学术会,邀请姜主任向大会报告了他的研究成果。治疗美尼尔氏综合症3600例。
8、美尼尔氏综合症分为八型。 分型对诊断、治疗有一定意义 现将美尼尔氏综合症分型,分别介绍八种类型:
1、 普通型又称常见型,眩晕、耳鸣、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 先后出现。
2、 首发耳鸣型,耳鸣发生在其它症状之前,数月、数年。
3、 重耳鸣型:耳鸣表现重。耳鸣发生了,眩晕容易发作,眩晕表现重,耳鸣也重。眩晕治疗好了,耳鸣未治好,眩晕必复发。
4、 无耳鸣型,眩晕发作5次以上无耳鸣,称其为无耳鸣型。
5、 突发耳聋型,眩晕发作过程中,由于压力特大,膜迷路破裂,发生突然耳聋。耳聋多在—侧,亦有双侧交替发生。重视耳聋早期治疗好 。
6、 延缓眩晕型,表现波动性、神经性、进行性耳鸣、听力下降,(短时间不发生眩晕)多数年甚至20年才出现眩晕。
7、 隐藏耳鸣型,病人外表表现没有耳鸣,但耳内有堵塞、闷胀、闷热、瘙痒、微痛的感觉,这是一种隐藏无耳鸣型美尼尔氏综合症。其中有部份人听力下降。
8、 眩晕状态型,一个月内发作三次以上,有此次眩晕尚未好,下次眩晕己来。患者处于眩晕状态、称眩晕状态型(晕型)。

美尼尔氏综合症分为八种类型,在治疗方面要注意,突发耳聋型,是某部位的膜迷路,由于压力特大,膜迷路突然发生破裂致突发耳聋。早期服眩晕尼尔康,能恢复听力。治疗适时加服或改服通窍耳聋丸或耳聋冲剂。另外重耳鸣型, 治好了
眩晕,如果耳鸣没治好,就不能有效的防止复发。眩晕状态型是美尼尔氏综合症中的最重型。对机体的影响很大,有危险性。重视治疗的同时要加强护理。
根据中西医结合研究眩晕症,把美尼尔氏综合症分为八种类型;探讨出颈椎性眩晕的真正原因;眩晕与胸椎的特殊关系;以及被称为怪症的脑性眩晕.

介绍美尼尔氏综合症的八种类型
美尼尔氏综合症笼统的看是一种眩晕,但是根据临床症状表现的不同,进行分型,美尼尔氏综合症分为八种类型。 分型对诊断、治疗有一定意义 现将美尼尔氏综合症分型,分别介绍八种类型:
美尼尔氏综合症分为八种类型,在治疗方面有几点要注意。突发耳聋型,是膜迷路,由于压力特大,膜迷路突然发生破裂致突发耳聋。早期服用眩晕尼尔康,能恢复听力。治疗适时加服或改服通窍耳聋丸或耳聋冲剂。另外重耳鸣型, 治好了眩晕,如果耳鸣没治好,不能有效的防止复发。眩晕状态型是美尼尔氏综合症中的最重型。对机体的影响很大,有危险性。重视治疗的同时要加强护理

颈椎性眩晕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颈椎性眩晕多见于中老年人,一般人容易认为是脑供血不足。姜主任经过深入研究发现真正的原因是椎基底动脉中的小分支“迷路动脉”.迷路动脉是专门供应平衡器官的动脉,由于颈椎体位的改变,迷路动脉受干扰,平衡器官供血不足,必引发眩晕。治疗:内服眩晕尼尔康2号,外敷骨康散或骨康贴。

眩晕与胸椎有关系
姜主任长期诊治眩晕症中,发现眩晕患者第三胸椎有明显的压痛,严重的会出现脊突偏歪。这是中医论述椎体相关病 ,是诊断眩晕的重要依据。在治疗过程中,需外敷骨康散、舒筋散等

脑性眩晕是一种特殊眩晕症(怪病)
脑性眩晕是脑功能性疾病,研究早期被定为研究的重点。有感觉性症状有表现的症状,两种症状为主观症状与客观检查明显矛盾(检查正常),病的轻重与症状表现矛盾(病轻症状重)。症状表现广泛又复杂,多头脑内有异常症状。症状像某种病,但又不是那种病,病因查不出,故病人称自己得了怪病。详细症状表现,请参阅脑性眩晕 。

纵轴性眩晕
纵轴性眩晕:不是颈椎体位的改变,而是表现在脊柱纵轴(从胸骨到尾骨)体位的改变、转动的改变。例如:躺下、躺着翻身、躺着起来;从床上躺下到一定的高度,到某一个相对固定的位置必发生眩晕,这种眩晕不是很容易诊断。纵轴性眩晕并非少见。诊断比较困难,因为颈椎性眩晕和纵轴性眩晕不是一种眩晕,其中颈椎连接脊柱,症状不容易分清。病人对这种眩晕缺乏了解。两种症状容易混淆,都可以发生在起床和倒下的过程中。也可以发生在翻动过程中。其区别是颈椎性眩晕是以颈椎体位的改变,纵轴性眩晕是以纵轴体位的改变,因此症状不易区别。实际的观察是可以做出正确诊断。

治疗:纵轴性眩晕是常常见到的,诊断比较难,但是治疗并不难。内服眩晕尼尔康3号。在治疗期间必须加外用药,因为发病与椎体有关。治疗10天左右,患者要有意识的强迫自己躺在发生眩晕的姿势,强迫性维持一段时间,再恢复到原来不晕的姿势,次日重复同样的方法进行循环治疗,这样作是治疗的需要。配合强迫性维持体位,所以在治疗期间,要外用中药袋。
说明:纵轴性眩晕与脊柱有关系,临床观察,凡是眩晕患者多第三胸椎压痛明显。有的椎体后关节发生错位。纵轴性眩晕是脊柱某个部位有类似的变化,内服眩晕尼尔康三号。外用中药袋《骨康散》或《通脉散》进行局部治疗。

纵轴性眩晕:不是表现在颈椎位置的改变,而是表现在纵轴(从胸骨到尾骨)转动的改变,比如躺下、翻身就会眩晕或躺下、躺下起来在某一个相对固定的位置发生眩晕,这种眩晕不是很好诊断。纵轴性眩晕还是时常能见到,诊断比较难。

纵轴性眩晕:不表现在颈椎位置的改变,而是表现在纵轴(从胸骨到尾骨)因转动造成体位的改变,比如躺下、翻身会发生眩晕。或躺下、躺下再起来,在某一个相对固定的位置上翻身发生眩晕,这种眩晕容易被忽视,此种眩晕比较少见,不是很好诊断的,诊断比较难。

治疗:纵轴性眩晕是常常见到,但是诊断比较难。治疗不难。内服眩晕尼尔康3号。在治疗期间加局部外用药,因为发病与椎体有关,治疗10天左右,患者要进行原眩晕体位姿式状态,强迫性维持一定时间,这样作是治疗的需要。配合强迫性维持体位,所以在治疗期间,要外用中药袋。半个月8袋,1袋16元。每天使用60分钟。

9、爱德华氏综合症

你好!人类细胞的染色体有23对(46条),其中常染色体22对,性染色体1对,它们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

爱德华氏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染色体三体征,其病因就是患儿的第18对染色体上多了1条染色体,故又称为18三体综合征。患儿常表现为多发性严重畸形,大多在分娩时或产后即死亡。

孕期筛查是预防爱德华氏综合征患儿出生的重要途径。你的筛查结果为1:224,表明胎儿患爱德华氏综合征的可能性非常大,属于高危孕妇。医生建议羊水穿刺检查,是为了明确诊断,胎儿正常继续妊娠,如果确诊,应及时终止妊娠。这样,可以避免怀胎十月结果生个畸型宝宝。高危孕妇不一定都生畸形宝宝,是否做羊水检查,主意自己拿。

早期确诊,除了羊水检查,没有其它更好的方法。B超检查阳性率相对较低,等胎儿基本发育成熟再做诊断,对孕妇的伤害会更大。

回答问题补充:
遗传性疾病,简单讲就是父母染色体异常,导致胎儿发育不正常。遗传病史,指家族中有人患遗传性疾病。

与脊柱综合症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