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髓炎在中医上是怎么治疗和调理的
不同脊髓炎治疗方法不同。一般为抗感染治疗和免疫治疗。
中药调理应该是在脊髓炎恢复后再去中医把脉抓药调理。
2、脊髓炎在中医上是怎么治疗和调理的?
脊髓炎多发生于感染之后,如病毒、细菌、螺旋体、立克次体、寄生虫、原虫、支原体等病原体的感染,脊髓炎大多为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其病因尚不明确。
1.一般治疗
①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给予富含热量和维生素的饮食。或给予ATP、辅酶A、腺苷、胞二磷胆碱等药物,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少量多次输注健康人新鲜血浆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有益于预防感染和恢复。
②勤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注意按摩受压部位,防止压疮的发生。
③尿潴留严重者需导尿,可留置无菌导尿管,每3~4小时放尿1次,以防膀胱挛缩。留置导尿期间要注意预防泌尿系感染。对排便困难者,应及时清洁灌肠,或选用缓泻剂。
2.其他治疗
不同脊髓炎治疗方法不同。一般为抗感染治疗和免疫治疗。
中药调理应该是在脊髓炎恢复后再去中医把脉抓药调理
3、脊髓炎在中医上是怎么治疗和调理的,能恢复吗?
脊髓炎必致脊髓水肿导致神经功能障继发不完全性截瘫或截瘫。早期的激素和蛋白只能治疗控病继发加重脊髓损害,其神经功能的恢复一是靠自身修复,二是靠药物支神经的兴奋激活以及充发的血供营养,如发病时间过长,脊髓会因缺血过久继发缺血性软化萎缩,其病症的恢复就更加困难。 治疗方案:中药营养神经增强改善脊髓微循环的血运使脊髓得到充分的血供预防继发性缺血性受累神变性。并采用神经再生之药兴奋脊髓激活麻痹休克的神经获得二便及各种功能的改善恢复
4、脊髓炎在中医上是怎么治疗和调理的?
脊髓损伤必致截瘫或不完全截瘫,发病后西医对脊髓损伤的治疗采用手术减压只能恢复椎管口径免使受损脊髓再度受损而导致永久性瘫痪或截瘫,但对神经损伤后的麻痹不全的神经恢复束手无策,从而使大多数患者保贵肌体永久性的躺在轮椅上度过,若因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迟发缺血性神经再度损害,致患者已残的肌体雪上加霜发生多种合并症,非常痛苦的度过一生。治疗方案:1、采用中药增强改善脊髓血液循环,使受损神经得到充分的血供。2、中西医结合营养神经。3、采用脊髓神经再生之药奋激活受损后麻痹休克的神经使受损神经获得再生修复才能获得最佳恢复。锻炼方而要根据病情专业设计方案。
5、脊髓炎在中医上是怎么治疗和调理的?
脊髓炎是指感染或毒素侵入几岁所致的疾病,通常多发生于青壮年人群中,没有性别差异,散在发病,起病较急。在临床上脊髓炎的症状有很多,主要是以感觉的缺失、直肠功能发生障碍和肢体瘫痪为主,此时要及时的进行治疗。中医专家介绍说,本病初期以邪实为主,治疗宜以祛邪为要,治当解表清热,疏风利湿。后期邪毒渐去,但正气已伤,治疗则以扶正补虚为主,宜益气健脾,滋补肝肾,佐以活血通络。
6、请问大家脊髓炎在中医上是怎么治疗的?
脊髓炎的治疗上,中医的治法是扶正祛邪,补肾壮骨,益精血添骨髓,排毒祛邪。
7、急性脊髓炎在中医上是怎么治疗和调理的?
急性脊髓炎又称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是非特异性炎症引起脊髓白质脱髓鞘病变或坏死,导致急性横贯性脊髓损害。多发生在感染之后,炎症常累及几个脊髓节段的灰白质及其周围的脊膜,并以胸髓最易受侵。本病有三大临床特点:病损水平以下的肢体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碍;以膀胱、直肠功能障碍为主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本病中医诊断为“软脚瘟”。本病病变机制为津液、精血亏耗,筋脉失养,弛缓不收。
辨证分型
邪郁肺卫: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热后突然出现肢体无力,肌肤麻木不仁,或见病变由下向上扩展,四肢瘫痪,甚至舌肌痿弱,呛咳,吞咽困难,小便短涩,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湿热内盛:嗜卧懒言,胸脘痞满,肢体痿弱无力,肌肤麻木不仁,或刺痛、瘙痒,小便不利,甚至癃闭不通,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气虚血滞瘫痪:痿软不用,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遗尿或小便不通,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涩。
肝肾阴虚瘫痪:肌肉萎缩,屈曲拘挛,肌肤干燥,麻木不仁,或见遗尿,伴头晕耳鸣,潮热盗汗,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论治
1.肺热伤津
[治法方药]清肺润燥生津。清燥救肺汤加减。咽干口渴者,加天花粉、芦根、石斛;高热汗多者,加知母、连翘、金银花;身痛肢麻者,加川芎、牛膝。
2.湿热内盛
[治法方药]清热利湿,通利筋脉。加味二妙散加减。肌肉疼痛加乳香、没药;发热加栀子、板蓝根;胸脘痞闷,四肢肿胀者,加厚朴、茯苓、泽泻;口干心烦者加生地黄、麦冬。
3.脾胃亏虚
[治法方药]补益脾胃。参苓白术散加减。若病久体虚,重用参芪,加枸杞子、龙眼肉;若动则气喘,四肢不温,加熟附子、肉桂、核桃肉;若肢痿不收,加木瓜、威灵仙;若心悸怔忡,加柏子仁、酸枣仁。
4.肝肾阴虚
[治法方药]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虎潜丸加减。若久病阴阳俱虚,可加淫羊藿、补骨脂、巴戟天;若肌枯肢痿,加川芎、鳖甲;若兼气虚血少,可加黄芪、桂枝、大枣;若兼血瘀之象,可加桃仁、红花、川芎各10克。
5.脉络瘀阻
[治法方药]益气活血通络。补阳还五汤加减。
适宜技术
1.针刺疗法
(1)瘫痪或肌肉萎缩者,可针刺大椎、夹脊、手三里、足三里、环跳、阳陵泉、肾俞、解溪、绝骨等穴,每次3~4穴,每日一次;可用当归注射液或丹参注射液作穴位注射。
(2)上肢取肩髃、肩贞、臂臑、曲池、手三里、合谷;下肢取髀关、伏兔、梁丘、足三里、血海、阳陵泉。癃闭加十四椎夹脊穴、秩边、关元、三阴交、水道;便秘加外关、天枢、支沟;纳差加中脘、内关、足三里。取上下肢各2~3穴为一组,交替使用,针用泻法,刺激宜强,每日一次,并可配合电针以顿挫病势。病久体弱者行平补乎泻法,留针15~20分钟,隔日一次,14~20次为一疗程。
2.耳针疗法
取穴:肺、胃、大肠、肝、肾、脾、神门相应部位。每次选3~4穴,用毫针强刺激,留针10分钟,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3.足针疗法
取穴:肾穴、膀胱穴、14号穴(双足小趾底部第一横纹中点)。患者仰卧位,两足伸直,常规消毒,选用25毫米30号毫针刺入。肾穴和膀胱穴直刺,14号穴斜刺,得气后捻转2~3分钟,强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4.电针疗法
选用体针穴位,或脊髓病变上下3个节段的相应夹脊穴,用疏波,电流量宜小,使肌肉稍有节律收缩,防止电流突然增加,不使电流回路经过心脏(有心脏病者禁用),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6次为一疗程,休息两天,酌情应用第二疗程。
5.梅花针疗法
(1)配方:脊柱两侧、异常发现的部位,患者主诉证状的某些局部,重点刺激患部颈椎,或胸椎,或腰椎及其两侧。治法:采用轻刺法。先叩刺脊柱两侧3行两遍,再重点刺激脊髓炎的脊椎及其两侧5行5遍,每一椎间隙处横叩刺数下,然后对异常发现的部位和患者主诉症状的某些局部作局部刺激。刺后并在脊髓炎之脊椎上用隔麝香蒜片灸治。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2)配方:风池、天柱、大椎、身椎、脊中、命门、阳关、肓门、志室、至阳、外关、后溪、委中、足三里、三阴交、足临泣与脊髓炎之脊椎。治法:采用轻刺法。用梅花针在上述穴位皮区各叩刺20~30下,脊髓炎之脊椎两侧叩刺4行5遍,每一椎间隙横刺数下,再在脊椎上用隔麝香蒜片灸法。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6.水针疗法
处方:夹脊穴或背腧穴。曲池、外关、梁丘、环跳、委中、足三里、血海、三阴交。针法:选维生素凰100~200毫克,维生素B12500毫克,或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每次选4~6个穴位,分别注入一毫升,每日一次,6次后休息一天。
7.灸法
上肢取肩髃、曲池、合谷;下肢取髀关、梁丘、足三里、解溪。肺热加尺泽、肺俞;湿热加阴陵泉、脾俞;瘀血加血海。每日施灸2~3次,每次5~10壮,可用艾条悬灸。
8.推拿疗法
(1)可每日推拿或按摩瘫痪肢体10~15分钟。
(2)病初起者开天门,运太阳,清天河水,退六腑,清板门,清补脾经,运内八卦。每日一次,7次为一疗程;病程迁延者补脾经,补肾经,揉大椎,拿肩井,按揉肩髃、曲池、肝俞、肾俞,拿委中、承山,摇解溪。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9.熏洗法
可用四妙丸加忍冬藤、秦艽、石菖蒲等,水煎熏洗,每日两次。
10.穴位注射
取穴:肺俞、脾俞、肝俞、肾俞、病变段夹脊、髀关、伏兔、足三里、阳陵泉、悬钟、曲泉、三阴交。操作:取维生素B1注射液200毫克,或当归注射液两毫克。每次选2~3对腧穴,按水针操作常规,每穴注射药液一毫升,
8、脊髓炎在中医上是怎么治疗和调理的?
脊髓炎是指感染或毒素侵及脊髓所致的疾病。因在脊髓的病变常为横贯性,故又称横贯性脊髓炎。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脊髓炎多发生在青壮年,无性别差异,散在发病,起病较急。多有轻度前驱症状,如低热、全身不适或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
脊髓炎是指感染或毒素侵入几岁所致的疾病,通常多发生于青壮年人群中,没有性别差异,散在发病,起病较急。在临床上脊髓炎的症状有很多,主要是以感觉的缺失、直肠功能发生障碍和肢体瘫痪为主,此时要及时的进行治疗。中医专家介绍说,本病初期以邪实为主,治疗宜以祛邪为要,治当解表清热,疏风利湿。后期邪毒渐去,但正气已伤,治疗则以扶正补虚为主,宜益气健脾,滋补肝肾,佐以活血通络。
⒈邪郁肺卫
治法:疏风解表,清肺润燥。
方药:葛根、黄芩、桑叶各12g,麦冬、沙参、玉竹各10g,生地、黄连各6g。身热明显加知母、青黛;肢体无力加牛膝、丝瓜络;呛咳、吞咽困难加远志、菖蒲、桑白皮。
⒉湿热内盛
治法:清热利湿,通经活络。
方药:牛膝、羌活、独活各12g,黄柏、防已、萆薢各10g,苍术、木瓜各6g。发热身重加生石膏、薏苡仁;肌肤瘙痒加苦参、白鲜皮;小便癃闭不通加竹叶、木通。
⒊气虚血滞
治法:益气养血,活血通络。
方药:黄芪、赤白芍各15g,当归、生地、鸡血藤各12g,桃仁、红花、牛膝各6g。上肢瘫痪加桑枝、五加皮;下肢无力加木瓜、杜仲;肌肉萎缩加党参、山药。
⒋肝肾阴虚
治法: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方药:知母、龟板、白芍各12g,熟地、牛膝、当归各10g,枸杞子、黄柏各6g。肢体屈曲拘挛加伸筋草、丝瓜络;遗尿加桑螵蛸、益智仁;肌肤麻木不仁加鸡血藤、红花。
9、脊髓炎在中医上是怎么治疗和调理的?
脊髓炎系指脊髓实质的非化脓性炎症。临床以急性发作的脊髓横贯性损害为主,一般用清热解毒的中药来调理。脊髓炎导致下肢的肢体受到损伤,就会出现下肢的无力,可以用中医的针灸治疗,通过针刺下肢的穴位,可以激发经气,会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