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颈椎 > 颈椎的手法

颈椎的手法

发布时间:2020-04-25 20:28:11

1、颈椎的运动方法

活动颈椎的方法有很多啊!但不管那一种都须要坚持并掌握活动的度。因为颈椎也属于易损伤的部位,所以活动时要根据自己的感觉慢慢来啊!下面介绍一个比较有用的也是很简单的,就是前、后、左、右活动。
向前 用下巴寻找锁骨后还原;
向后 头后仰,尽量的让自己的颈部肌肉有紧张感后还原;
向左或向右要将双肩下沉同样让脖子有紧张感啊!
然后在从前向右向后向左再向前一次绕圈,速度要慢,肌肉要有紧张感,然后再反方向绕圈。每次1到2圈就可以了。
根据您上述的描述,可能您的颈椎问题已经较为严重了,您的身体估计不只是颈椎会不舒服吧!您最好是能改善坐姿,经常活动一下啊!比如说,坐下一段时间后站起来侧一下腰,转一下脖子什么的啊!最好是能经常活动一下!

2、颈椎病各型的手法治疗怎样进行?

对于颈椎病的按摩手法,有一些通用的手法,如揉按颈肌,提拿斜方肌,沿棘突和椎板方向的分筋和理筋手法,点按风池和肩井等穴位。但由于颈椎的分型不同,各型颈椎病的手法亦有不同。

(1)神经根型。应主要以上肢手法为主,根据神经孔狭窄的位置,沿上肢的三阳经或三阴经循经推按;牵抖上肢;点按臂月需,手三里,小海,外关,阳溪等穴位;弹拔、牵抖指间关节;弹响各指末端。

(2)椎动脉型。应主要在椎板和横突孔周围施以手法,沿椎板与关节突之间的间隙行拔筋、分筋手法;从颈6 横突开始深按,沿椎动脉走行方向向头部方向推分,刺激椎动脉起始部位,增加椎动脉血流量。上述手法效果不佳时,可以施以扳法治疗。

(3)交感型。主要手法在头部和颈前部。伴有头晕、耳鸣、失眠、烦躁等症状者,主要在头部施以手法,开天门,推坎宫,揉印堂,分推高骨,点按风池、头维、安眠、神门、内关等穴位;同时沿胸锁乳突肌前缘按揉,通过刺激颈部交感神经节和小关节囊的深部感受器,达到调节自主神经的功能。

(4)脊髓型。主要以下肢手法为主,以强筋健骨,滋肝益肾为法,主要点按和推擦昆仑、绝骨、承山、阳陵泉、肾俞、膈俞,至这些穴位感到发热为度。

3、治疗颈椎病的方法有几种?

目前颈椎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多数颈椎病可采用非手术疗法,如颈椎牵引、手法按摩和医疗体操等。下面给患有颈椎病的患者介绍一套简单易行的医疗体操,它有助于改善颈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消退,解除肌肉痉挛,减轻疼痛,防止肌肉萎缩。

1.左右旋转“:取站位或坐位,双手叉腰,头轮流向左右旋转,动作要缓慢,幅度要大,每当旋转到最大限度时停顿3~5秒,左右旋转15~20次,头晕、心慌时应停止旋转。

2.前屈后伸:做时伴随深呼吸,呼气时颈部前屈,下颌接近胸骨柄上缘;吸气时颈部伸至最大限度,反复做10次。

3.侧展:吸气时头向左展,呼气时头还原。接着吸气时头向右展,呼气时头还原,反复做10次。

4.按摩颈部:两手轮流按摩颈部20~30次,然后按压“风池穴”,再用双手大拇指第一节掌面用力向上向下按摩30~60次。

以上医疗体操,每日做1~2遍。颈椎病患者进行医疗体操时一定要遵照规律,切不可将头、颈部作无规律的动作。

4、颈椎复位手法

要看你颈椎怎么了啊,
颈椎旋转复位法是治疗寰枢椎半脱位、颈椎后关节错缝、压缩等的复位手法。其操作方法为:先嘱患者摇晃头颈若干次,医者在其颈部两侧施行揉、滚手法,以松弛颈肌,然后令患者半蹲位(髋膝关节半屈曲),医者立其身后,稍微侧身。下以右旋为例:用右手或右前臂置于患者颌下,左手托住枕部,缓缓用力向上提牵,同时令患者下蹲,医患配合持续牵引2~3分钟,牵引的同时将患者头颈右旋至有固定感时,右臂再稍加用力右旋颈部,此时常可听到"咯嗒"响声。多数是复位信号。立即以同样手法向左侧(对侧)旋转一次。嘱患者再摇晃头颈。如运转自如,表明已复位,如运转受限,为复位不全,可按上法再行提牵旋转。此手法的要点在于手法的全过程均在轻度牵引下进行。在应用本手法时,要稳、准、轻柔,不可粗暴。旋转要适度(一般颈部旋转度数为60°~70°),力量不宜过大。

5、颈椎正骨手法?

<

6、颈椎按摩的手法的要求

1、持久:指操作手法要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持续作用,保持动作和力量的连贯性,并维持一定时间,以使手法的刺激积累而能产生良好的作用。
2、有力:指手法刺激必须具有一定的力度,所谓的“力”不是指单纯的力量,而是一种功力或技巧力,而且这种力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根据对象、部位、手法性质以及季节变化而变化。
3、均匀:指手法动作的幅度、速度和力量必须保持一致,既平稳又有节奏。
4、柔和:指动作要稳、柔、灵活,用力要缓和,力度要适宜,使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5、渗透:指手法作用于体表,其刺激能透达至深层的筋脉、骨肉甚至脏腑。应该指出的是,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渗透这五方面是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的。持续运用的手法逐渐降低肌肉的张力,使手法功力能够逐渐渗透到组织深部,均匀协调的动作使手法更趋柔和,而力量与技巧的完美结合,则使手法既有力又柔和,达到“刚柔相济”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使手法具有良好的“渗透”作用。

7、颈椎治疗的方法。

与颈椎的手法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