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治疗颈椎病的方法有几种?
目前颈椎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多数颈椎病可采用非手术疗法,如颈椎牵引、手法按摩和医疗体操等。下面给患有颈椎病的患者介绍一套简单易行的医疗体操,它有助于改善颈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消退,解除肌肉痉挛,减轻疼痛,防止肌肉萎缩。
1.左右旋转“:取站位或坐位,双手叉腰,头轮流向左右旋转,动作要缓慢,幅度要大,每当旋转到最大限度时停顿3~5秒,左右旋转15~20次,头晕、心慌时应停止旋转。
2.前屈后伸:做时伴随深呼吸,呼气时颈部前屈,下颌接近胸骨柄上缘;吸气时颈部伸至最大限度,反复做10次。
3.侧展:吸气时头向左展,呼气时头还原。接着吸气时头向右展,呼气时头还原,反复做10次。
4.按摩颈部:两手轮流按摩颈部20~30次,然后按压“风池穴”,再用双手大拇指第一节掌面用力向上向下按摩30~60次。
以上医疗体操,每日做1~2遍。颈椎病患者进行医疗体操时一定要遵照规律,切不可将头、颈部作无规律的动作。
2、后路手术包括哪些种类?
颈椎后路手术是在直视下开放椎管及部分神经根管,探查及明确病变对脊髓及神经根的压迫征象,并解除其压迫因素,使脊髓和神经根有一定活动的余地,并达到相对减压的目的,特别适合于颈椎椎管有广泛狭窄的病例。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后路手术术式有以下几类。
(1)椎间孔扩大术。即从后路切除小关节面,开放椎间孔,找出神经根,并去除神经根受压的因素,仅限于诊断明确的根性疼痛症状。
(2)椎板切除椎管探查术。即将两侧椎板切除,直视下观察椎管内致压物及受压情况,明确病变性质,去除压迫物,同时达到减压的目的。
(3)广泛性椎板切除减压术。即在椎板切除术的基础上,向两侧扩大减压范围达两侧小关节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减压彻底,但对颈椎的稳定性破坏过多,影响远期疗效。
(4)椎板成形术。即在广泛切除椎板减压的基础上,又保留原有的椎板,扩大椎管矢状经,从而减轻对脊髓的压迫。因术式不同又分为“单开门法”椎板成形术及“双开门法”椎板成形术两种,为近年来开展的新手术。
总之,后路手术可在直视下进行椎管内手术操作,易于发现脊髓及其周围的病变,明确神经根受压的真相,可行椎管内及根管内的探查,减压彻底,能补充前路手术之不足。但后路手术较复杂,出血较多,行椎管内探查时需牵拉脊髓而使其易于受损,或因解剖条件限制不能彻底减压,且破坏较大,容易影响颈椎的稳定性,有时使手术疗效不够理想。
3、颈椎手术有危险吗
根据您的描述,可能是犯了颈椎病,建议保守治疗,效果不好后方考虑手术。颈椎手术风险大。
4、在医院做颈椎手术,当时有两种手术方式可以选择,医生给推荐了一种结果现在不仅没效果反而更严重了!
我的天,颈椎病要做手术我也是无语了!!!!!几百块钱搞定了!.!估计她没有责任
5、颈椎病医生说要手术,不知用何种手术方式合适,术后有
6、前路手术包括哪些种类?
颈椎前路手术方法较多,尤其是近年来由于脊柱外科的发展而日新月异,当前较为成熟和常用的术式有以下几类。
(1)髓核摘除术。主要用于颈椎间盘突出症或脱出症者。术中切开纤维环后,用薄型髓核钳呈闭合状通过纤维环外口进入椎间隙,分次摘除髓核。单纯髓核摘除术目前已少用。
(2)椎间盘摘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主要用于颈椎间盘突出症伴有椎体间关节松动不稳者。根据术者习惯不同可选用局部旋转植骨法(直角凿法)、环锯法、U型凿法等,植骨块可选用局部骨块、髂骨块或异体骨块,仍以自体髂骨块最为常用。
(3)颈椎前路扩大减压术。即在上述手术的基础上扩大手术范围,把突向椎管或椎间孔的骨赘切除,开大椎间隙以扩大椎管矢状径,开大椎间孔以减除神经根的压迫,同时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也称颈椎骨性减压术,手术难度较大,有损伤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的可能,但由于切除骨赘而直接解除压迫,手术显效较为迅速。切除骨赘的方法因设备不同而有所不同,常用的方法有刮匙法、骨钻法、环钻(锯)法、气钻法等。
(4)颈椎椎体开窗术。即对相连的多椎节椎体后缘有骨性增生,及发育性椎管狭窄症者,从前方将两节以上椎体及椎间关节做一相连的槽形切除减压,以达到彻底减压的目的,又称开槽式减压术。
常用术式有环锯连续钻孔法,也可选用骨凿、刮匙或颈椎骨钻等对病变椎节连续开窗,并切除椎体后缘骨质及椎间盘。
(5)颈椎人工椎间关节植入术。选用高强度钛合金或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加工成Ω 形并经特殊工艺处理,将其植入切除后残留的椎间隙深部,用以取代植骨融合术,具有一定的撑开作用,还保留或增加了患节的活动度,具有稳定颈椎和保留颈椎活动的双重作用。
但该法仅适用于单一节段的椎间盘病变,多节段病变则不适合。
7、颈椎病手术的基本种类有哪些?
按颈椎病的临床分类有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四种。就手术途径而言将颈椎病手术分为前路手术、前外侧路手术和后路手术三种:①前路手术:经颈前方切口、入路进行的手术,具有减压和稳定脊柱两种作用,即通过发病的椎间隙,从椎体前方钻洞或切骨,从骨洞中切除退变的和突出的椎间盘,甚至椎体后缘的骨赘一并切除,以解除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然后在骨洞中植骨,使该段颈椎融合,以增强脊柱的稳定性。多个椎间盘受累者,可在同一手术中一起切除和融合。前路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可切除椎间盘及骨赘而不直接干扰脊髓,同时施行椎体间植骨,除去脊椎不稳的动力因素,术后功能受到的干扰小,恢复快等优点。其缺点是不能在直视下看到椎管内病变,手术范围有限度,骨赘切除不易彻底,不适用于发育性椎管狭窄患者;②前外侧手术:手术途径同前路手术,但其显露范围更大,包括椎体前方、前外侧方的椎体横突及钩椎关节等,可开放横突孔,切除增生的钩状突,扩大椎间孔,松解椎动脉的粘连狭窄,解除椎动脉、神经根或脊髓的受压症状,消除病理性刺激,增强脊柱的稳定性;③后路手术:是指经颈后方切口入路进行的手术,具有在直视下明确病变部位及性质,减压充分等优点。后路手术的目的是扩大椎管矢状径,解除对脊髓的压迫,改善血液循环,扩大椎间孔后壁,解除神经根所受压迫,包括各种椎板切除术、椎板成形术、关节突切除术等。但后路手术解剖结构复杂,操作困难,手术破坏性较大,术后易发生脊柱不稳,术后形成的骨窗瘢痕可继续压迫脊髓等,手术效果有时不甚理想。总之,对于不同的颈椎病患者,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只要严格掌握适应症,一般均能收到良好的手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