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颈椎 > 颈椎退潮

颈椎退潮

发布时间:2021-02-27 10:32:51

1、颈椎3-7节凸出 有时头晕心慌 睡不好 低头捡东西头胀痛 在家做充气牵引后犯困 请问老师可以根治吗

请立即停止: 在家做充气牵引!因为你的颈椎生理曲度已经变直,再牵引的后果是越牵引把颈椎拉的越直,会出现更多的严重症状。关键在你自己能否克服日常工作及生活中不正确的姿势和习惯。例如挺头收下巴,长时间低头,歪头做事,高枕歪躺等等,治疗颈椎病的过程就是和自己不正确的姿势和习惯做斗争的过程。这是最关键的问题,否则,就是治好了用不了多长时间颈椎病又必然会复发的。颈椎病治疗我告诉你方法:1:首先要纠正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问题:颈椎枕在啤酒瓶上,(在枕头上放上一个和啤酒瓶,枕头和啤酒瓶加在一起的高度大约12公分,太低效果不好,但可以适当调整),颈椎一定要担在啤酒瓶上呈现正十字症状,后脑勺要悬空。坚持做到60分钟以上。 如果感觉颈椎有疼痛的地方,就把疼痛的地方枕在啤酒瓶上,例如颈椎右侧3的地方疼痛处枕在啤酒瓶上,头也向右扭一点把疼的地方做成支点,利用头部的重力和啤酒瓶的顶力来对颈椎进行纠正和复位。切记:一直做到颈椎感觉不疼了,不恶心了,头部不晕了就可以停止了。你颈椎c3 4都可以用此方法来进行纠正。这个方法治疗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有很好的纠正效果。枕啤酒瓶复位,头 颈椎会出现麻木,这是因为枕啤酒瓶影响了血液的循环,就和坐的时间长了腿脚麻木是一个道理,把颈椎左右转动一下血液恢复循环就解决了。之后再继续复位就行了。一但复位你会很快进入深沉的睡眠当中。都是正常的好现象。2:用大拇指一点一点的用力按压按揉寰枢《就是头部和颈椎起连接作用的那块肌肉》肌肉疼痛的地方,最大5公斤的力量,直到不疼了,眼睛能睁开为止。3:再就是 用大拇指按压住颈椎疼痛的地方,如果是右侧疼痛就向左侧推压。如果是左侧疼痛就向右侧推压。按压的力 量是由轻到重最大5公斤的力,绝不能用蛮力推压。逐渐加力一直推压和按揉到颈椎没有任何一点疼痛了,头不眩晕了,头不痛了,眼睛能看清东西了,转动颈椎没有响声了,你的颈椎病就是治好了。做完复位之后要立刻做检验:颈椎能够自由转动没有响声了也不痛了,头不疼了,头不晕了,就是复位成功了。如果转动困难就是没有复位到位,应该继续推压复位,直到颈椎能够自由转动为止。睡觉应该用侧卧的方式,不要平躺的姿势。请认真阅读文章,真正理解内容再学习复位。

2、为什么春节过后我老是觉得头晕头闷,老是犯困,四肢乏力,没精神,怎么回事?

节后综合征就是人们在大假之后的各种生理表现。比如,在节后的两三天里感觉厌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肠道反应、神经性厌食、焦虑、神经衰弱等;老人难以适应突然恢复的清静日子;孩子无法安心为即将开始的学习做准备等等。
病因探究
节日心理失调
节后综合症(Post-holidaysyndrome)对一些平时在高度紧张状态下工作的人而言,整整几天不用上班,未必是件舒心的事,尤其是平时常要轮值夜班的基层民警、加班熬夜的领导或负责文字材料的“笔杆子”,突然闲下来无事可做,反而容易出现失落、焦躁不安、抑郁等不良情绪反应。从心理学角度上讲,在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下,人的大脑中枢会建立起一套高度紧张的思维运作模式。如果一下子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停下来,原来那种适应紧张节奏的心理模式便会突然失去对象物,这时,平日总在超时工作、觉得没有个人时间的人们,面对宽松的环境反而感到不适应。 这种心理失调,其实也是一种提示信号,平日的工作及生活方式并不利于身心健康,长此以往,很可能因工作紧张、压力过大而引发各类身心疾病,甚至导致“职业倦怠”等不良心理反应。此时的长假,正是过滤已有的工作方式,尝试另一种生活心态的时机。亲身体会“有张有弛”的生活方式,学会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给疲惫的大脑和身体以不同于平时的新鲜刺激,充电的感觉会让过度消耗的精神和心灵放一个真正的假期。
可能出现的情况
一些心理脆弱或身心过度疲劳者还可能出现以下情况:外出旅行途中失眠、胸闷、精神紧张等,长时间乘坐飞机、火车、汽车、轮船等而突然产生幻觉等(在拥挤、嘈杂的封闭环境下更易出现)。这是在旅行途中发生的急性暂短精神病性障碍,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意识障碍、片段妄想、幻觉或行为紊乱,回家后这些感觉可能重现。要避免此现象,出游者应注意自我保护,如出游行程不要安排得过满过紧,及时休息、补充体能,长时间乘坐一种交通工具时,应每隔一两个小时就走动走动,活动筋骨、做做深呼吸。
节后抑郁
与上述节日心理失调相对应的是节后抑郁。有些人会因从节日的玩乐中突然回到平静而出现失眠、胸闷、心中空空如也、失落、抑郁等现象。通俗地说,这是因为人们不能“收心”,无法学会自我调节以适应原有的平静状态。要预防这种现象,就要注意心理的平稳过渡,节后及时“找事干”,避免突然“急刹车”。如果条件允许,采用想象放松法也可达到较好的调适效果。 一连几天的长假结束,许多人都可能会有以下一两种体验:假期结束前的一两晚,想到节日过完马上就要上班,突然感到心神不定,或是失眠、胡思乱想,无法入睡;脑海里还在回放着节日里和亲朋好友们尽情欢聚的情景,放纵的心情怎么也收不回来;节后两三天里总是感到厌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出现抑郁、失落、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有不明原因的恶心、晕眩、肠胃不适、皮肤过敏、神经性厌食、神经衰弱等反应……也许不仅仅自己有这样那样的不适应,身边的家人可能也有各种与平常不同的反应:老人难以适应突然恢复的清静日子;孩子无法安心下来为即将开始的学习做准备等等。这就是所谓“节日综合征”的典型表现。每当长假、黄金周过后,总有不少人因为节日期间的生活方式与平日相差过大,节后又不注意心理保健和自我调节而出现类似“节日综合征”的心理失调表现。
节后提不起精神
本是休生养息的长假,不少人却出现了浑身无力、嗜睡、做事精力无法集中等症状,其实这都是“节后亚健康综合征”在作祟。专家介绍,十一长假过后一段时间,是此类综合征发病的高峰期。之所以出现此类综合征,其根本原因在于十一期间,人们娱乐玩耍、或外出旅游、走亲探友,休息的时间反而比平时上班时还少,作息时间和规律被打乱,扰乱了生物钟;加之节日期间饮食无规律,不少人还烟酒无度,暴饮暴食,造成营养搭配不均,身体各器官超负荷运转,引起功能紊乱,尽管还没有达到发病的地步,但已经让人体感到不适了。长假结束,一旦回到紧张的工作环境中,就容易身心失衡,出现各种亚健康症状,还容易诱发各种疾病。
主要症状
睡眠紊乱
长假玩乐过度,甚至通宵喝酒打牌等,不给身体充分的休息时间。这样就打乱了人体正常生物钟,造成植物神经系统紊乱,结果“睡眠紊乱”就会找上门。 对策:过度疲劳引起的“睡眠紊乱”,需赶快采取补救措施。体力性疲劳因运动过度引起,可以通过休息或给身体补充营养得到解除;脑力性疲劳原因多是长时间用脑,大量消耗能量导致大脑血液和氧供应不足,削弱了脑细胞的正常功能,集中表现为头昏脑胀、失眠多梦等,缓解的方式是让大脑放松休息,可轻轻按摩头部、散步闲逛或做其他小事分分心、听听音乐等;心理疲劳则由过节压力感造成,应设法减轻心理压力,严重者应赶快去看心理医生。
恐惧上班
经过连续几天的吃喝玩乐,好多人到了上班第一天还有些不适应,一些上班一族还出现了焦虑、郁闷、烦躁等情绪,甚至对上班怀有恐惧的心理。因为在长假里对自己的休假没有什么计划,想吃就吃,想睡就睡,生物钟已经打乱了。到了上班的时候,生物钟调节不过来,松弛下来的弦一时适应不了紧张繁忙的工作状态,因而对上班产生了恐惧心理。 对策:可从生活内容到作息时间都作出相应的调整,静心思考上班后应该做的事,使自己的心理调整到工作状态上。也可每过几个小时进行一次慢而深的呼吸,想象好似随着吐故纳新,紧张也离开了身体。同时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适当的药物,改善情绪。
神经性厌食
过节往往出现一天不停嘴的现象,吃多了,就容易撑着,引起神经性厌食。 对策:适当吃一些健胃消食片或山楂片。尽量吃清淡一点的饭菜,让塞满鱼肉的肠胃也歇歇。经常步行、慢跑、做体操、伸展等,做一些使自己心跳加快、出汗的运动,让自己的身心“动”起来,胃口也会调整到正常状态。
退潮忧郁症
在高度兴奋、高度热闹的节假日过后,又回归到平静的、日常的生活,因而感到孤单、抑郁、无聊等症状。
专家建议
医学专家建议,对于“节后综合征”,市民要积极利用各种方式调整心态,还要在饮食上注意清淡饮食,多喝白开水,多吃水果、蔬菜。此外,还可以多做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体育运动

3、大洋区有哪些高等无脊椎动物?

在动物界,环节动物门动物身体分节,运动敏捷,体内有真体腔,器官系统更趋于完善,所以被称为高等无脊椎动物。由它演化出的软体动物门和节肢动物门动物则是无脊椎动物最繁盛的类群。此外,棘皮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的高等类群。那么,它们都有着怎样的形态呢?

顶盔戴甲的节肢动物

海洋节肢动物是动物界最大的一个门。本门动物的身体共有头、胸、腹三部分,附肢分节,故名节肢动物。节肢动物共有的一大特点是,具几丁质的外骨骼并有蜕皮现象。节肢动物门共有110~120万现存种,占动物总种数的4/5,共分9个纲:三叶虫纲、甲壳纲、肢口纲、蜘蛛纲、蛛形纲、海蜘蛛纲、原气管纲、多足纲、昆虫纲。三叶虫纲全部为化石种;甲壳纲是很重要的海洋生物类群;肢口纲是节肢动物门螯肢动物亚门的一纲;蜘蛛纲都是陆生种;蛛形纲是螯肢动物亚门最大的一个纲,海陆均有;海蜘蛛纲仅有少数种类,如希氏吻海蜘蛛等;原气管纲和多足纲都是陆生种;昆虫纲约75万多种,是动物界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纲,陆地、淡水和海洋都有,但海洋种类有限。节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如此之多,必然会对人类的生活及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1.节肢动物中的活化石——鲎

在沙滩上爬行的鲎

鲎是一种古老的动物,其长相十分奇特,身体分为胸部、腹部和尾部三部分,外披坚硬的甲壳。头胸甲呈马蹄形,因此又名“马蹄蟹”。头胸部腹面有6对附肢,腹部有5对片状游泳足和5对用于呼吸的鳃。腹部呈三角形,侧缘具棘刺。尾部细长就像一把剑,又叫剑尾,是用来防止的武器。

鲎起源于古生代的泥盆纪,当时恐龙尚未崛起,原始鱼类刚刚出现。它曾和三叶虫繁盛一时,称霸于海洋。可经过3亿年的沧桑剧变,曾和它盛极一时的三叶虫都已灭绝,同时代的其他动物也都在进化,而唯独只有鲎从3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人们将鲎称为“活化石”。

鲎在繁殖时期,雌雄一旦结合,便终生不再分离,肥大的雌鲎常驮着瘦小的丈夫蹒跚而行。此时若捉到一只鲎,提起来肯定是一对,因此鲎又有“海底鸳鸯”的美誉。

鲎的眼睛十分特别,它有4只眼睛。其中,头部两侧有一对复眼,每只眼睛由若干个小眼睛组成。经过研究,人们发现鲎的复眼有一种侧抑制现象,也就是能使看到的图像更加清晰。后来,这一原理被应用于电视和雷达系统中,提高了电视成像的清晰度和雷达的显示灵敏度。可以说,鲎为近代仿生物学作出了不小的贡献。此外,在它头部的正中间还有一对单眼,而这对眼睛紧紧相连,正中以一条细细的黑线相隔,它是导向装置,仿佛是一架灵敏的电磁波接收器,在黑暗的海底生活,能敏锐地感知亮度,以确保不会迷失方向。

鲎的血液中有一种含铜的呈蓝色的蛋白质分子,从表面上看,它的血液是蓝色的。这种蓝色血液的提取物——鲎试剂,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人体内部组织是否因细菌感染而致病。在制药和食品工业中,它对毒素污染有着重要的监测作用。

2.体色变换的招潮蟹

招潮蟹

在海边行走时,很可能会遇到一种奇怪的小蟹。蟹体的两只螯大小悬殊,极不对称,摆在前胸的大螯仿佛是武士的盾牌。每当退潮时,它便爬出洞穴,在海滩上来回奔跑觅食。每当潮水来袭,快要淹没它的老巢时,它又躲进洞中,在洞口舞动那只粗壮有力的大螯,好像是在欢迎潮水的到来,因此被称之为“招潮蟹”。此外,招潮蟹还有一对火柴棒模样的眼睛,十分特别。

这种蟹的体色在24小时之内会随着昼夜的交替发生变化。白天它是黑色的,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能够清楚地看到细胞里的色素向四周扩散,犹如撑开的一把大黑伞。到了夜间,色素颗粒会收缩到一块,于是体色变浅,呈青灰色。

3.附着力强的藤壶

藤壶

藤壶在世界上的分布十分广泛,几乎任何海域的潮间带至潮下带浅水区,都可以发现其踪迹。

在海边的岩石上,常常会长有一簇簇灰白色、有石灰质外壳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是节肢动物大家族中又一分支,叫藤壶。藤壶的形状与马的牙齿很像,所以海边的居民常叫它“马牙”。藤壶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它不但能附着在礁石上,还能固着在船体上,任凭惊涛骇浪的拍打也无法将其冲掉。

它为何能如此牢固地附着在岩礁和船体上呢?这是因为藤壶每蜕皮一次,就要分泌一圈粘性的藤壶初生胶,这种胶含有多种生化成分和极强的粘着力。目前,藤壶这种独特的功能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一旦开发成功,它将在水下抢险补漏工作中发挥巨大的功能。

藤壶在世界上的分布十分广泛,几乎任何海域的潮间带至潮下带浅水区,都可以发现其踪迹。藤壶数量繁多,常密集住在一起。在节肢动物中,长大后的藤壶是唯一行固着的动物。

4.海蜘蛛

海蜘蛛,又名皆足虫,因为外形很像蜘蛛,故名“海蜘蛛”。它多生活在海滨上,常匍匐于海藻上或岩石下。它们分布广泛,几乎各大洋中都有它们的存在。单从外表看,海蜘蛛很像一只普通的“盲蛛”,长有细细的长腿以及短小的躯干。尽管它们可能与陆地上的蜘蛛存有一定关联,但海蜘蛛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解剖学特征。英国有些古生物学家在对迄今为止最为古老和完整的海蜘蛛化石进行研究后,表明海蜘蛛在4.5亿年前便出现在地球上。

5.磷虾

磷虾外形酷似小虾,长1~2厘米,最大可以长到6厘米。身体透明,头胸甲与整个头胸部愈合,但不伸向腹面,因此不形成鳃腔;鳃裸露,直接与海水接触。腹部共有6节,末端有1个尾节。有胸肢8对,且为双枝型,基部各有鳃,适于游泳。胸肢中无特化的颚足,眼柄腹面、胸部及腹部的附肢底部都具有球状发光器,可散发磷光。我国黄海和东海沿岸常见的为太平洋磷虾,南极磷虾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磷虾。

磷虾在南极地区可谓是享有盛名。磷虾主要生活在距南极大陆附近的南大洋中,尤其在威德尔海的磷虾更为密集。令人感到惊讶的是,有时磷虾集体洄游竟形成长、宽达数百米的队伍,每立方米水中有3万多只磷虾,远远看上去海水仿佛变了颜色:在白天海面呈现一片浅褐色,夜里看到的则是一片荧光。

五光十色的软体动物

在海底世界,有一种动物会从体内分泌出石灰质,作为建筑材料来建“房子”,以作为自己的栖身之所,这种动物就是贝类。它们的身体较柔软,所以归属于软体动物。它们所建造的“房子”,其实就是五光十色的贝壳。这些贝壳形态各异,有的如帽状,有的是螺旋状,有的呈瓣状。

软体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数量和种类都很多的一个门类,仅次于节肢动物位居第二。它共分为7个纲,即无板纲、单板纲、多板纲、双壳纲、腹足纲、掘足纲和头足纲。除无板纲和单板纲之外,其他5个纲的种类都有分布于中国海各个区域。目前,在我国海域共记录到各类软体动物2557种,约占我国海域全部海洋生物种的1/8。下面来看详细介绍。

无板纲:它是软体动物中的原始种类。形似蠕虫,身体呈圆柱形,体长一般不超过5厘米,左右对称,细长或短粗,没有贝壳,外套膜极发达,表面生有角质层和石灰质的骨针神经系统简单,无感觉器官。这类动物大多生活在水深数米到4000多米不等的海域。该纲种类很少,全世界仅有百余种,龙女簪、毛皮贝、新月贝都属于这一纲。目前尚未发现这类动物的经济价值所在。

多板纲:一类原始的软体动物。身体呈椭圆形,背腹扁平,有覆瓦状排列的8块板状贝壳。神经系统与无板纲相似。多板纲全部在海洋生活。大部分都生活在潮间带,一般用肥厚的足部爬行在岩石上。全世界约有600种,常见的有石鳖。目前尚未发现它的用途所在。

单板纲:软体动物最古老的一个纲。身体为椭圆形,外壳呈笠状,足部很发达,用于海底爬行。它们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鳃的结构,类似于多板纲。但与多板纲不同的是,它们只有一个壳,而且某些器官会出现明显的分节现象。

双壳纲:体侧偏平,左右各有一片外套膜和贝壳。由于头部退化,因此又称无头类。鳃呈瓣状,因此也称瓣鳃类。足部发达,适于在海底挖掘泥沙。神经系统有脑侧、脏、足3对神经节。双壳纲动物全部营水生生活,它们多数栖息于海洋,少数生活在淡水湖沼和江河中,有的种类竟在1万米深的海底发现。双壳纲的种类虽不及腹足纲多,但有些种的数量极大,是海洋养殖和捕捞对象,因此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腹足纲:软体动物中最大的一纲,种数占软体动物的80%。一般有一个螺旋形的贝壳,因此又称单壳类。头部较发达,上面有口、眼和触角等器官。足部亦十分发达,有宽广的面,适于爬行。神经系统由脑、侧、足、脏4对神经节及其连结的神经索组成,高等一些的种类神经节集中于头部。它们有的生活在深海、浅海或潮间带,有的生活在江河湖泊,也有的生活在草原、森林或高山上。海生种类有田螺、笠贝、红螺等。

掘足纲:软体动物门中种类较少的一个纲。贝壳管状,较小而稍弯曲,形似象牙或牛角。贝壳两端开口,前端开口大,是头足孔;末端开口小,为肛门口。足部较发达,形如柱状,适于挖掘泥沙。神经系统有脑、侧、脏、足4对神经节。掘足纲全部为海生,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海洋,以热带和亚热带海区的种类最多,全世界约有200种,如角贝。古时候人们常用这类动物的贝壳做货币和装饰,目前尚未发现其他价值。

头足纲:身体左右对称,分头、足、躯干三部分。其中,头部十分发达,感觉灵敏。足着生于头部,特化为腕和漏斗,故称头足类。漏斗位于头部腹面,在头和躯干之间。外套膜的肌肉肥厚,呈袋状,包被整个内脏。现生种类除鹦鹉螺外,均已无外壳,有的具有内壳。神经系统集中,感官发达。头足类广泛分布于浅海、深海或大洋上层,一般营游泳生活。有的种数量很大,是海洋养殖和捕捞的重要对象,如乌贼、章鱼等。

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其中几种:

1.石鳖

石鳖

石鳖属于多板纲中的一种动物,是原始类型的贝类,它的颜色接近于岩石,形状似陆地上的潮虫。

一般情况下,其他贝类身体外面有一个或两个贝壳,而在石鳖的身体背面,却是由8块板状壳呈覆瓦状排列的贝壳。围绕着这些贝壳的外套膜,表面还长有许多小鳞片、小针骨、角质毛等。因此,它看上去像是一个身披盔甲的武士,其他动物不敢轻易去侵犯它。

石鳖种类繁多,分布在世界各大海洋中,通常生活在海水盐度正常的岩礁海岸或盐度较高的大洋底部。它们看上去有一副坚硬的外壳,其实它们的身体非常柔软,而且伸屈的幅度非常大,因此,它们经常吸附在石缝中。

2.牡蛎

牡蛎,俗称蚝,别名蛎黄、海蛎子等,是沿海最为常见的双壳贝类,种类繁多。牡蛎用左壳固着在岩石或其他物体上,因此两个贝壳的大小、形状有所差别:左壳稍大、稍凹,而右壳略小、略平。它大多分布在温带和热带各大洋沿岸水域。

牡蛎的营养价值很高,因此,人们除了采捕自然生长的种类,而且还想办法对某些种类进行人工养殖。目前全世界牡蛎的年产量已超过100万吨,可见对它的重视程度。

生长于我国沿海的牡蛎,大约有20种。其中密鳞牡蛎、近江牡蛎、褶牡蛎、长牡蛎和大连湾牡蛎5种最为常见。

3.鲍鱼

鲍鱼名为鱼,其实并不是鱼。它属于单壳软体动物,只有半面外壳,壳坚厚,扁而宽。它的贝壳形状有些像人的耳朵,所以也可以叫作“海耳”。

鲍鱼通常生活在水流湍急、海藻丛生的岩礁地带,以海藻和浮游生物为食。鲍鱼的种类很多,我国沿海都有鲍鱼分布。在北方,以大连及长山岛出产较多,这些地方沿海岛屿众多,礁石林立,气候温和,非常适合鲍鱼栖息和繁衍。这里所产的鲍鱼占全国产量的70%。同时,鲍鱼是我国传统的名贵食材,位居四大海味之首。

4.宝贝

在所有海洋贝类中,有许多具有美丽光泽的贝壳,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大受人们的喜爱。在这些种类中,最有名的要属宝贝了。在古代还没有黄金、货币流通时,人们就把宝贝的贝壳当作货币使用。因此相传下来,一切价值连城、珍奇罕见的东西都称为宝贝。

宝贝是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宝贝科贝类动物的总称,种类有很多。它们的贝壳大多呈卵圆形,壳质通常比较结实,腹面有一道狭窄的纵向裂口。贝壳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珐琅质,不同的种类,有着不同的花纹图案,看上去很像一件精美的瓷器。

宝贝大多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海洋区域。它一般白天潜伏于珊瑚洞穴或岩石下,夜幕降临才爬出来觅食,主要以海绵、有孔虫、小型虾蟹为食,属于肉食性动物。雌雄异体,繁殖时期一般在炎热的夏季,卵一般产在珊瑚洞穴、空贝壳以及其他相对隐蔽的地方,卵外面包着革质的卵囊。有些雌宝贝有护卵的习性,产卵后便伏卧在卵群上,直到孵化出幼体,才安心地到别处觅食。卵孵化后,幼虫经过一段浮游生活后,会陆续回归到海洋中。

我国宝贝的种类约有70多种,主要分布于海南岛、西沙群岛、台湾等海域。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虎斑宝贝。虎斑宝贝的个体比较大,壳长10厘米左右,其颜色灰白或淡黄,还点缀着许多大小不同的黑褐色斑点,犹似虎皮,漂亮至极。现已被列入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因此,人们应更自觉地加以保护,好好珍惜这一宝贵的生物资源。

5.乌贼

乌贼属于头足类软体动物,别名目鱼,与章鱼和枪乌贼近缘。它体长2.5~90公分不等,稍扁,两侧有狭窄的肉质鳍。在乌贼头的前方、口的周围长着10条腕足,有8条短腕,还有两条长触腕以供捕食用,并能缩回到两个囊内。它的腕及触腕顶部有吸盘。

乌贼通常栖息于热带和温带沿岸浅水中,冬季则迁至较深的海域。常见的乌贼在春、夏季繁殖,约产100-300粒卵。乌贼主要以甲壳类、小鱼为食。

乌贼的身体内有一个“墨囊”,里面装满了墨汁,在遇到敌害时,它就会喷出烟幕来保护自己。此外,乌贼还可以变换体色,被称为“海洋中的变色龙”。

6.章鱼

章鱼同乌贼一样,也属于头足类软体动物。不过它只有8只脚,而没有像乌贼那样专门用来捕捉猎物的捉脚。它的8只脚很长,像八条带子一样,所以人们又把它叫作“八带鱼”。

章鱼性情十分凶猛。它的脚上长有吸着力很强的大吸盘。倘若手里拿着一个小章鱼,它会用吸盘紧紧吸住你的手,要想把它取下来恐怕得费一番功夫。

章鱼的身体也像乌贼一样有个墨囊,而且所喷的墨汁含有毒素,可以用来防御和进攻敌人。一件很有趣的事实是,章鱼睡觉时,并不是全身都在休息,而是会留有一至两条长脚“值班”,反复地转动。尽管在睡觉时它的身体和其他的脚都会感觉比较迟钝,但是,一旦有东西触碰到它值班的那只脚,章鱼就会立刻警醒,射出浓厚的墨汁,使海水变得一片漆黑,以保护自身的安全。

五花八门的棘皮动物

棘皮动物的外表长有许多长短不一的棘状突起,它的身体构造非常有意思,都呈辐射对称,主要是五辐射对称,它在无脊椎动物中进化地位非常高。棘皮动物全都生活在海洋中,在陆地和淡水中绝对找不到它们的踪影。到目前为止,在中国海所记录的棘皮动物共有600种。下面我们来看海星、海胆和海参的介绍。

1.分身有术的海星

海星

海星的体色也不尽相同,几乎每只都有差别,最常见的颜色有橘黄色、红色、紫色、黄色和青色等。

海星通常有5个腕,但个别的也有4个或6个,最多的多达40个腕,在这些腕下侧并排长有4列密密的管足。海星可以用管足来捕食或攀爬,大个的海星有上几千个管足。海星的嘴在它的身体下侧中部,可与它爬过的物体表面直接接触。海星有大有小,小的只有2.5厘米,大的则有90厘米。科学家还发现,海星浑身到处都是“监视器”,它凹凸不平的棘皮上长有许多微小发亮的晶体,这些像眼镜一样的微小晶体具有聚光功能,能使海星在同一时间观察到各个方向的情况,及时掌握周边的信息。

海星还有一种特殊的绝招——分身之术。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海星会硬生生扭断自己的双腕,从而脱离敌人的掌握。但我们不必担心,海星的腕、体盘受损或自切后,都能够自然再生。海星的任何一个部位都能重新生成一个新的海星。这种惊人的再生能力,使得断臂缺肢对它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

2.全身都是刺的海胆

海胆与海星同类,是棘皮动物家族中的另一成员,它有一层精致的硬壳,壳上布满了一种叫棘的硬刺。这些棘是能动的,它的功能是保持壳的清洁、运动及挖掘沙泥等。除了棘,海胆还有一些管足从壳上的孔内伸出来。这些管足的功能各不相同,有的用来摄取食物,有的用来感觉外界情况。

海胆的形状有球形、半球形、心形或盘形,颜色有绿色、橄榄色、啡色、紫色及黑色。海胆为暖海呈温带海底层种类,生活在海藻丰富的潮间带以下的海区礁林间或石缝中,以及较坚硬的泥沙质浅海地带。白天潜伏于泥沙中,晚上出来活动,依靠足和棘在海底爬行觅食,用咀嚼器磨碎食物。主要以海藻、海绵、水螅等为主食。

3.海中珍品---海参

在海洋深处海藻繁茂的地方,生活着一种貌似黄瓜的动物,它们披着褐色或苍绿色的外衣,身上长着许多突出的肉刺,这就是海中的“人参”----海参。海参种类繁多,全世界约有1100多种,我国约有100余种,可食用的约20余种,是棘皮动物中经济价值最大的一纲。

海参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海洋中,多栖息在水深13~15米的海藻繁茂、风浪冲击小、水流缓慢、透明度较大、无大量淡水注入的海区。海参不会游泳,只是用管足和肌肉的伸缩在海底蛹动爬行。爬行速度相当缓慢,每小时仅移动3米,比蜗牛还要慢。海参主要以海底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

4、世界什么动物最大

蓝鲸

5、游泳属于什么运动?

游泳属于有氧运动的一种。

有氧运动包括:

按运动项目分类,有氧运动分为以下几类:

1、体能类:走、慢跑(包括室外和室内跑步机上),跳绳,登山,野游,自行车,游泳,划船等。

2、表演类:舞蹈(包括交谊舞、国标舞、迪斯科等)、舍宾、健美操、秧歌以及扇舞等集体舞。

3、武术类:太极拳、太极剑、八卦拳等。

4、力量耐力类:俯卧撑、仰卧起坐、俯卧后仰,轻器械(如哑铃)练习,健身房里联合器械上各种重量轻、重复次数多的力量练习等。

5、球类: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气排球、高尔夫球、台球、门球和保龄球等。

6、其它:踢毽子、抖空竹、放风筝、钓鱼、气功及瑜家珈等。

(5)颈椎退潮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必须在家长(监护人)的带领下去游泳。单身一人去游泳最容易出问题,如果你的同伴不是家长(成年人),在出现险情时,很难保证能够得到妥善的救助。(小孩忌)

2、身体患病者不要去游泳。中耳炎、心脏病、皮肤病、肝、肾疾病、高血压、癫痫、红眼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及感冒、发热、精神疲倦,身体无力都不要去游泳,因为上述病人参加游泳运动,不但容易加重病情,而且还容易发生抽筋、意外昏迷,危及生命。

3、参加强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后,不能立即跳进水中游泳,尤其是在满身大汗,浑身发热的情况下,不可以立即下水,否则易引起抽筋、感冒等。

4、感冒、生病、身体不适或虚弱、饭后、空腹、饮酒不宜游泳。

5、被污染的(水质不好)河流、水库、有急流处、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以及落差的河流湖泊,均不宜游泳。一般来说,凡是水况不明的江河湖泊都不宜游泳。恶劣天气如雷雨、刮风、天气突变等情况下,也不宜游泳。

6、在入水之前最好先体验一下水温,如果有过冷或者过热的水温时尽量不要急于下水。池水的水温对血液循环、心脏、血压、呼吸、新陈代谢、人体皮肤、肌肉都有影响。

7、下水前要先在岸上做准备活动,热身10到15分钟,活动关节以及各部位肌肉。否则突然进行较剧烈的活动,容易使肌肉受伤或发生其他意外。可采用高抬腿、蹲下起立等四肢运动。

8、不要跳水,避免腹部和睾丸直接受到水面的强烈打击。

9、游泳时,需要注意保护眼睛、防止晒伤、注意退潮时间等。

10、游泳后,要用干净水把全身再冲洗一遍,以免传染疾病。

11、游泳后,可以通过补充运动饮料、放松训练、调试呼吸、催眠暗示、心理调节、按摩恢复、水中漫游等手段恢复体力。

12、潜在危险有腿抽筋、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耳痛、耳鸣、腹痛、腹胀、眼睛痒痛等。

13、易发疾病有结膜炎、中耳炎、鼻窦炎、咽喉炎、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吸入性肺炎等。

14、忌长时间曝晒游泳

长时间曝晒会产生晒斑,或引起急性皮炎,亦称日光灼伤。为防止晒斑的发生,上岸后最好用伞遮阳,或到有树阴的地方休息,或用浴巾在身上保护皮肤,或在身体裸露处涂防晒霜。

15、忌不做准备活动即游泳

水温通常总比体温低,因此,下水前必须做准备活动,否则易导致身体不适感。

16、忌游泳后马上进食

游泳后宜休息片刻再进食,否则会突然增加胃肠的负担,久之容易引起胃肠道疾病。

17、忌游时过久

皮肤对寒冷刺激一般有三个反应期。

第一期:入水后,受冷的刺激,皮肤血管收缩,肤色呈苍白。

第二期:在水中停留一定时间后,体表血流扩张,皮肤由苍白转呈浅红色,肤体由冷转暖。

第三期:停留过久,体温热散大于热发,皮肤出现鸡皮疙瘩和寒颤现象。这是夏游的禁忌期,应及时出水。游泳持续时间一般不应超过1.5~2小时。

18、忌饭前饭后游泳

空腹游泳会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也会在游泳中发生头昏乏力等意外情况;饱腹游泳亦会影响消化功能,还会产生胃痉挛,甚至呕吐、腹痛现象

19、忌在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在天然水域游泳时,切忌贸然下水。凡水域周围和水下情况复杂的都不宜下水游泳,以免发生意外。

20、忌空腹游泳

很多爱好游泳的人们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游泳上岸之后,都会感觉饥肠辘辘,浑身乏力,这是因为游泳是一项重体力运动项目,四肢肌肉活动的幅度大,会消耗人体的大量能量、热量。如果我们在空腹时去游泳,会造成身体血糖过低,特别是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昏迷的危险性更大。

如果游泳者因为空腹,血糖低,体能消耗大,特别容易在水中出现肌肉颤抖、头晕眼花、虚脱、昏迷甚至可能直接溺水而亡。因此,游泳者要在游泳之前,适当的补充一些水果、牛奶、糖果之类的食物,再下水游泳。

21、忌生理期游泳

来月经的女生就一定要避免此刻下水游泳了,因为来月经期间,病菌容易通过水进入子宫、输卵管等处,引起感染,导致月经不调、经量过多或者经期延长。

6、懂中医的来。衣服里感觉有热气向颈部冒出,但是胸口不热请问这是潮热的表现吗?

不是潮热,潮热指的是发热有时,就像海水涨潮一样,到了下午涨潮,早上又退潮。因此中医把下午以后的发热称之为潮热,并没有固定的表现。只强调发热的时间是下午以后。

7、我要写鲸鱼该怎么写

海洋中的巨兽——鲸类动物
鲸类的拉丁学名是由希腊语中的“海怪”一词衍生的,由此可见古人对这类栖息在海洋中的庞然大物所具有的敬畏之情。其实,鲸类动物的体形差异很大,小型的体长都有6米左右,最大的则可达30米以上,最重的有160000公斤重,最轻的也有2000公斤。它们中的大部分种类生活在海洋中,仅有少数种类栖息在淡水环境中,体形同鱼类十分相似,体形均呈流线型,适于游泳,所以俗称为鲸鱼,但这种相似只不过是生物演化上的一种趋同现象。因为鲸类动物具有胎生、哺乳、恒温和用肺呼吸等特点,与鱼类完全不同,因此属于哺乳动物。鲸鱼一分钟的心跳只有10次。
[编辑本段]鲸的特点
鲸类动物的共同特点是体温恒定,大约为36.0℃左右。皮肤裸出,没有体毛,仅吻部具有少许刚毛,没有汗腺和皮脂腺。皮下的脂肪很厚,可以保持体温并且减轻身体在水中的比重。头骨发达,但脑颅部小,颜面部大,前额骨和上颌骨显著延长,形成很长的吻部。颈部不明显,颈椎有愈合现象,头与躯干直接连接。前肢呈鳍状,趾不分开,没有爪,肘和腕的关节不能灵活运动,适于在水中游泳。后肢退化,但尚有骨盆和股骨的残迹,呈残存的骨片。尾巴退化成鳍,末端的皮肤左右向水平方向扩展,形成一对大的尾叶,但并不是由骨骼支持的,脊椎骨在狭长的尾干部逐渐变细,最后在进入尾鳍之前消失。尾鳍和鱼类不同,可作上下摆动,是游泳的主要器官。有些种类还具有背鳍,用来平衡身体。它们的骨骼具有海棉状组织,体腔内有较多的脂肪,可以增大身体的体积,减轻身体的比重,增大浮力。
它们的眼睛都很小,没有泪腺和瞬膜,视力较差。没有外耳壳,外耳道也很细,但听觉却十分灵敏,而且能感受超声波,靠回声定位来寻找食物、联系同伴或逃避敌害。外鼻孔有1—2个,位于头顶,俗称喷气孔,一般鼻孔位置越靠后者进化程度越高。用肺呼吸,左右各有一叶肺,其中有许多毛细血管,富有弹性,能有助于氧的流通,适应在水面上进行的气体交换,每隔一段时间需要浮出水面来进行换气,也能潜水较长时间。肋骨有10一20对。胃分为4个室。肾脏大多为瘤状。雄兽的睾丸位于腹腔内。雌兽在水中产仔和哺乳,子宫为双角形,有一对乳房,位于生殖裂两侧的乳沟内,有细长的乳头,乳汁中含有丰富的钙、磷和大量的脂肪。幼仔在胚胎期间都具有牙齿,但须鲸类的牙齿到出生的时候则被须所取代,齿鲸类的牙齿则终生保留。
鲸类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他具有和陆上哺乳动物相同的生理特征,例 如用肺呼吸、胎生等,更具备了一些为适应水生环境所演化出的特殊生理构造。鲸在分类「属于动物界(kingdom Animel)、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哺乳纲(class Mammrha)、鲸目(orderCetacea)。
一只鲸鱼一分钟心跳只有九下,因为鲸类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他具有和陆上哺乳动物相同的生理特征,也是用肺呼吸,它能够长时间的在水中屏庄呼吸、减慢心跳速度.所以才能长时间潜伏在水中。
鲸目之下又区分为两个亚目,分别是须鲸亚 目(suborderMysticeti,blaleenwhales)和齿鲸亚目(suborderOdo-ntoceti,toothedwhales) 。这两大类的分群,再学术上主要是依据它们摄食方式之不同而定,须鲸亚目主要的形态特征:是没有牙齿,但是有具大的鲸须,可用来筛选浮游生物.所以为滤食性。齿鲸亚目的主要特征:为有牙齿,掠食性,其牙齿的数目与排列方式受到食性的影向会有不同,全世界现存有13科约 79种。
鲸虽然有鱼字,其实它并不是鱼类,而是哺乳类动物,它有许多和鱼类极不相同的特性,例如一般鱼类是左右摆动尾鳍来使身体前进,而鲸鱼却是以上下摆动尾鳍的方式前进。它们利用前端的鳍状肢来保持身体平衡及控制力向,有些鲸鱼背部的上端还有能保持身体垂直的鳍呢! 鲸和鱼最大的区别是鲸和人一样有鼻孔,用肺来呼吸,鱼类是用鳃呼吸的;鲸的皮肤很光滑,没有鳞片,鱼类一般都长着鳞片;鲸是温血动物,鱼是冷血动物;鱼是卵生的,鲸直接生下幼鲸来;母鲸在肚子下面有两个乳房,幼鲸靠吃妈妈的奶长大,它们饿了的时候,就用嘴去擦妈妈的乳房,母鲸用强力将乳汁直接喷到幼鲸的嘴里。
鲸是群集动物,它们通常成群结队的在海里生活,可是当鲸鱼呼吸时,就需要游到水面上来,这时鲸鱼是利用头上的喷水孔来呼吸,呼气时,空气中的湿气会凝结而形成我们所熟悉的喷泉状。专家们甚至可以从喷水的高度、宽度及角度,来辨识鲸鱼的种类呢!鲸鱼的种类很多,大致分成齿鲸和须鲸两大类。
鲸的表皮下有著极厚的脂肪层,那就是俗称的鲸油,它可以使鲸体保持温暖,而且也能贮存能量以供应不时之需。由于鲸鱼体内拥有许多特殊的构造,使它能够长时间的在水中屏住呼吸、减慢心跳速度,因此当它沉到海底,总要经过一段长时间后,才会再浮出水面。除了具有贮存氧气的构造外,当身体某个部位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时,体内还会有集中供应的特殊机能呢!
须鲸喷出的水柱又高又细,齿鲸喷出的水柱又粗又矮,一些人甚至可以根据水柱来判断鲸鱼的种类呢!
鲸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有的鲸身体很大,最大的体长可达30米。鲸的体形像鱼,呈梭形。头部大,眼小,耳壳完全退化。颈部不明显。前肢呈鳍状,后肢完全退化;多数种类背上有鳍;尾呈水平鳍状,是主要的运动器官。有齿或无齿。鼻孔一或二个,开在头顶。成体全身无毛(有许多种类只在嘴边尚保存一些毛)。皮肤下有一层厚的脂肪,可以保温和减小身体的比重。用肺呼吸,在水面吸气后即潜入水中,可以潜泳10~45分钟。一般以浮游动物、软体动物和鱼类为食。胎生,通常每胎产一仔,以乳汁哺育幼鲸。但许多人分其为鱼类,事实上它们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分布在世界各海洋中。
鲸,世界各海洋均有分布。它是水栖哺乳动物,用肺呼吸,其种类分为两类,须鲸类,无齿,有鲸须,鼻孔两个,像长须鲸,蓝鲸、座头鲸、灰鲸等;齿鲸类,有齿,无鲸须,鼻孔一个,像抹香鲸、独角鲸、虎鲸等。海洋中绝大部分氧气和大气中60%的氧气是浮游植物制造的。须鲸却能灭浮游植物的劲敌——浮游动物。另外,齿鲸也有助于保持鱼类的生态平衡。齿鲸的食物就是以鱼为食的大型软体动物。因此世界上没有鲸,人类就要灭亡。
鲸的繁殖能力很差,平均两年才生下一头幼鲸。由于人类的捕杀和环境的污染,鲸的数量已经剧烈减少。如,在20世纪的蓝鲸,有近36万头被杀戮,目前仅存不到50头。在地球上生活了5000多万年的鲸,许多种类已经濒临灭绝。
鲸类动物的祖先原来也是在陆上用四肢行走的动物,可能是主要生活在海滨一带的食虫类或食肉类,后来由于被水中的鱼类等食物所吸引,经过漫长的岁月,又从陆地回到了海洋,并逐渐适应了海洋生活。最早的鲸是出现在大约5500万?/FONT>3600万年前的始新世中期的始鲸、始齿鲸和始新世后期的原鲸等,它们和现存的鲸比较,头骨比较小,鼻孔位于头部的前方,尚未移至头的上方,牙齿和古代的食虫类、肉齿类的牙齿差不多,都是44枚或不足44枚,齿形、头骨也很相像等,仅有少数不同点,但它们已经具有适应在海水中生活的、与鱼类相似的体形。
美国阿拉巴马州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学家马克-尤荷恩解释,“鲸尾片的出现也许是鲸从陆地走向海洋转变的最后一步。”为了探索这一神秘的过程,尤荷恩对最新发现的古化石进行了分析研究。这些古化石是由一些业余骨头爱好者于阿拉巴马州和密西西比州的河岸边发现的,是沃洛特乔治亚古鲸死后所形成的骨头化石。沃洛特乔治亚古鲸生存于大约4000万年以前,游弋于北美墨西哥湾海域。这种古鲸身长大约3.7米,主要依靠其锋利的牙齿捕食鱼类为生。已知的最早长有尾片的鲸与沃洛特乔治亚古鲸属近亲关系。但尤荷恩却发现,当沃洛特乔治亚古鲸从其他鲸类分离出来仅仅200万年后,很明显没有尾片。
尤荷恩重点分析了一种新发现的大约5厘米长的尾部椎骨。这种椎骨是沃洛特乔治亚古鲸大约20根尾部椎骨中的一根。经分析发现,这种椎骨与鲸尾片附近的椎骨并不相象。于是尤荷恩认为,沃洛特乔治亚古鲸主要是依靠摆动自己的后脚来游泳。以往的研究也都认为这种古鲸有着巨大的臀部,表明它们也长有巨大的后腿。奇怪的是,科学家们还发现它们的骨盆与脊椎骨并没有相连。直到现在,这一现象仍然是个未解之谜。尤荷恩说,“我们所证实的观点就是,这种古鲸在水中主要是依靠摆动臀部,通过脚部划水进行游泳。这与现代鲸的游泳方式很相近,不过现代鲸主要依靠身体的起伏波动进行游泳。”
在生物的进化史上,从古代的陆上四足动物到现今的水中哺乳动物,一直缺少了一环。因此,学者们认为,上述发现的古鲸化石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缺。然而,古鲸为什么要从陆上迁到水中呢?原来,古鲸生殖及哺育后代的活动都是在陆地上进行的,就如现在的海狮、海狗、海豹等两栖动物一样。但是,生物的进化往往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大约在5000万年以前,由于水中的食物和掠食者的比例相对于陆地环境更易于古鲸生存,它们便开始进入水里;大约在距今1000万年时,古鲸的后代进化得与现代鲸非常相似,它们长着尾巴和短短的脖子,后足也退化为鳍状的附属物,从此它们就不再上岸来了。
[编辑本段]鲸的种类
须鲸类动物的体形巨大,最小的种类体长也大于6米。口中没有牙齿,只有在胚胎发育时可以看到退化的牙齿,但上颌左右两侧的腭部至咽部各生有150—400枚呈梳齿状排列的角质须。须的颜色、形状和数目因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异,是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外鼻孔有2个,位于头顶,呼吸换气时可以喷出两股水柱。头骨极大,有的种类可达体长的1/3,左右对称。颈椎愈合或者分离。胸骨较小,仅有1—2对肋骨与胸骨相连接,胸廓不完全。没有锁骨。鳍肢一般具4指。消化道中具有盲肠。主要以磷虾等小型甲壳类动物为食,有的种类也吃小型群游性鱼类,以及底栖的鱼类和贝类。须鲸类在全世界有露脊鲸科、灰鲸科和长须鲸科等3个科,共约6属、11种。
齿鲸类的体形变异比较大,最小的种类体长仅有1米左右,最大也在20米以上。口中具有圆锥状的牙齿,但不同种类牙齿的形状、数目相差也很大,最少的仅具1枚独齿,最多的则有数十枚,有的还隐藏在齿龈中不外露,所以也是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外鼻孔只有1个,因此呼吸换气时只能喷出一股水柱。头骨左右不对称。鳍肢上具有5指。胸骨较大。没有锁骨。没有盲肠。主要以乌贼、鱼类等为食,有的还能捕食海鸟、海豹以及其他鲸类等大型动物。齿鲸类在全世界共有河豚科、抹香鲸科、剑吻鲸科、一角鲸科、尖嘴海豚科、鼠海豚科、海豚科和领航鲸科等8个科,大约34属、72种。
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它身长可达30米左右,平均体重150吨,一张嘴就可以开容10个成年人自由进出的宽度。蓝鲸浑身是宝,它的脂肪可制肥皂;鲸肉营养丰富;鲸骨可提炼胶水;鲸肝含有大量维生素;血和内脏器官又是优质肥料。
鲸的祖先
“安比尤罗凯塔乌斯”
从巴基凯塔乌斯出现后经过了约100万年,鲸类向海洋进化又迈出了一步。这一阶段的代表性动物是一种体长4米的“安比尤罗凯塔乌斯”,意为两栖鲸或步行鲸,如果说巴基凯塔乌斯与狼相似,那么,安比尤罗凯塔乌斯就与鳄鱼雷同。安比尤罗凯塔乌斯比巴基凯塔乌斯要早发现。研究人员认为,安比尤罗凯塔乌斯是鲸类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过渡动物。
安比尤罗凯塔乌斯的最大生态特点是在海中和陆地生活,大都以海鱼为食,饮海水。一般认为,所有哺乳动物都是通过食物中的水分子的氧原子来形成牙齿和骨骼的。氧在自然界存在有三种同位素,它们具有特定的比值时,海水和淡水中的比值不同。因此在对安比尤罗凯塔乌斯的骨骼化石进行分析时,展示出淡水的同位素比值要多,这也就说明,安比尤罗凯塔乌斯以陆地上的动物为食,从而造就了自己的骨骼和体态。
它的这种生态有些接近现在的鳄鱼。眼很小,如果身体处于海水中,眼睛露出水面观察四下的情况。分析其骨骼发现,其后足趾长以便水中活动,前组足不那么长,有利于爬出。它们常常在浅海处潜伏,眼观六路,伺机偷袭过往的动物。
“洛德凯塔乌斯”
继“安比尤罗凯塔乌斯”之后,就是带有水獭外观和大小的一种动物和仍保持了“安比尤罗凯塔乌斯”的许多特征的“洛德凯塔乌斯”等鲸的祖先相继出现。而且,这种洛德凯塔乌斯的动物被认为是已经完全适应了在水中生活。自巴基凯塔乌斯出现到洛德凯塔乌斯的出现这段时间,经历了大约300~400万年。不过,这在古生物学方面却是短暂的一瞬间。
“多尔顿”和“巴西洛萨乌鲁斯”
此后大约3900万年前的时候,“多尔顿”和“巴西洛萨乌鲁斯”等具有流线型体型,能流畅地在海洋中游泳的鲸类出现了。它们已没有了祖先所拥有的长尾巴,取而代之的是尾鳍。身长4.5米的“多尔顿”,骨骼类似现在的海豚,不过还有一些后足退化的痕迹。“巴西洛萨乌鲁斯”则拥有鳗鱼般细长的身材,全长约18米,这要比世界上现有的大部分鲸类体型要大。但是它还有两只小小的后足。
巴基凯塔乌斯以后到“巴西洛萨乌鲁斯”等鲸类,在分类学上都被称为原鲸类灭绝种。其中,更具备现代鲸类体形特点的“多尔顿”后来进化成了现代的齿鲸和须鲸。然而,科学家认为,目前还尚未发现“多尔顿”与现代鲸类相关联的动物骨骼化石。
但是,一般认为,在接近原鲸类向须鲸和齿鲸发展的时期,也就是在约3400万年前,正是全球的海平面下降时期。这时全球的地层可以的被挖掘的地方应该很多,如果幸运的话,人们迟早能找到原鲸到现代鲸类过渡物种的化石。
[编辑本段]鲸的价值与保护
鲸类由于经济价值很大,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捕杀的对象,但过去由于捕猎的手段落后,猎取量较小,尚不足以影响鲸的数量。到了近代,人们改用舰船和火炮猎捕鲸类,杀伤力大大增强,使得鲸的数量锐减,很多种类濒临灭绝。
现在由于世界各国对每年捕获的鲸类的数目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所以捕鲸已经逐渐不再是监视鲸类的数量和生存状况的科学家所担心的主要问题。但是,在整个世界的范围内,人类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空前的海洋污染则对鲸类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其威胁的程度远远大于捕杀,另外飞速发展的产业化捕鱼也极大地影响了鲸类等海洋哺乳动物的食物来源,是影响它们生存的又一个主要因素。人们从前总是把海洋想象为宽广无垠的自由世界和可以从事冒险活动的象征,因此在肆无忌惮地对海洋资源进行掠夺的同时,不仅由于航运业产生的大量海洋噪声和每年排放大量的压载水,而且还大量地向海洋中倾倒垃圾,大约有10万种化学药品也通过污水的排放和空气到达海洋里,难以分解的有机氯化物增加了海洋有机物含量,使海洋污染越来越严重,并且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现代科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海洋是储存废气二氧化碳的巨型容器,冷热海流系统对地球气候有很大的影响,在尚少开展研究的深海中,有着众多未知的、有益于人类的动植物,其中包括很多人类潜在的食物和药物等来源,具有重要的价值。海洋污染程度的不断增加,将使这些宝贵的资源遭到毁灭。由于臭氧层受到破坏,生活在南极周围海域的磷虾的种群密度急剧减少,每1000立方米海水所栖息的磷虾尾数已从1982年至1984年以前的177.8尾,急剧减少到1984至1985年的41.2尾。磷虾是海洋中的一种甲壳动物,是海洋鱼类、鲸类和其他海洋哺乳动物的重要饵料,在海洋生物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它作为留存于地球上的最大的蛋白质资源也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由于鲸类等海洋哺乳动物位于食物链的末端,所以海洋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等有激紊作用的物质,严重地削弱了它们的免疫系统,从而使它们极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攻击,污染还妨碍雌兽受孕或引起流产,从而使它们的繁殖率大大降低。
鲸的繁殖能力很差,平均两三年才产一头幼鲸...由于人类捕杀鲸和污染海洋环境..鲸的数量逐渐减少...如蓝鲸..在20世纪进36万头被宰杀!!!目前仅存不到50头~!许多种类濒临灭绝了....
[编辑本段]我国的鲸
我国的鲸类动物资源非常丰富,迄今为止在我国海域发现的已经达到9科、26属、38种,其中既有体长在30米以上的蓝鲸,也有体长仅有1米左右的江豚,特别是还拥有特产的淡水鲸类——白鳍豚(已灭绝),是鲸类动物中的一朵奇葩。我国的鲸类动物除白鳍豚和中华白海豚2种被列为国家1级保护动物外,其他所有种均被列为2级保护动物。
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吨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四个人坐在里边看书都很宽敞。
[编辑本段]鲸鱼在中国的搁浅
2008.3.28日清晨,一只鲸鱼尸体被海浪打上了三亚市三亚湾的沙滩上。尸体已经开始腐烂,暂不确定其死因和具体种类。而在之前,在澳大利亚出现大群鲸鱼搁浅死亡。对于保护鲸鱼,应该越来越受到关注!
鲸鱼搁浅在我国已不是首次,在世界上更是频繁发生,其原因发人深思。
2005年3月10日,广东吴川长8米重约4吨大鲸鱼搁浅死亡
一条身长8米多、体重约4吨的国家一级海洋保护动物大鲸鱼,于2005年3月10日下午被人发现在吴川市大山江街道良美村附近海岸上搁浅死亡。
2008年3月11日,一头2吨多重鲸鱼在海南搁浅死亡
2008年3月11日凌晨,一条重达2吨多的鲸鱼被发现在海南省文昌市锦山镇潮滩港搁浅死亡。目前有关部门已经对鲸鱼进行了掩埋处理,并将提取该鱼骨架制作成标本供研究使用。
2008年9月1日, 三千斤重鲸鱼搁浅金沙滩
青岛早报讯,2008年8月30日晚上,一头重达3000斤的成年日本喙鲸在青岛开发区金沙滩海域搁浅。
【原因探寻】
[1] 庞然大物也无助——鲸鱼搁浅背后的无奈
究竟是什么让这样的悲剧频频发生,让我们看看专家的说法。
鲸鱼自己犯了迷糊?
科学家们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解释这些鲸鱼为什么会“搁浅”,但大多数解释都与其体内的回声定位系统有关。一条巨鲸的眼睛只有一个小西瓜那样大,而且视力极度退化,一般只能看到17米以内的物体,这与其庞大的身躯极不协调。它们并不依靠眼睛来导航、测物和捕食,而是拥有一种高灵敏度的回声测距本领。它们发射出频率范围极广的超声波,这种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即反射回来,形成回声。鲸鱼就根据这种超声波的往返时间来准确地判断自己与障碍物的距离。
内脏不适、出现寄生虫,或者系统本身的原因,都可能使回声定位系统出现故障,让鲸鱼迷失方向、四处乱窜。也有科学家认为,当鲸鱼为了捕食随水势误入地形平缓的水域,一旦退潮会造成搁浅;而当它们为了追食鱼群而游进海湾,向着有较大斜坡的海滩发射超声波时,回声往往误差很大,甚至完全接受不到回声,也会因此迷失方向。鲸鱼是恋群动物,如果有一条鲸鱼冲进海滩搁浅,其余的就会奋不顾身地跟随上去,造成群死群伤的悲剧。
早在2004年12月,美国的《科学》杂志就曾报道,根据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科学家的研究,部分科学家认为鲸鱼死亡的原因可能是它们浮上海面过快造成。这个研究所的两位科学家在研究搁浅致死的抹香鲸的骨骼后发现小凹洞,他们解释这是抹香鲸骨骼都出现的骨头坏死的现象。抹香鲸可以潜到水下3200多米深的地方捕食,如果它们迅速浮上浅海,体内的氮气就会涌出形成气泡。这些气泡纠结在组织中会压迫神经,阻塞毛细血管,导致其肌肉缺氧,甚至会影响骨骼引起区域性坏死,留下多处小凹洞。这显示,抹香鲸“自杀”很可能是他们觅食时升水过急而付出的代价。
大自然也推波助澜?
1997年,马尔维纳斯群岛海岸约300头鲸鱼“集体自杀”。阿根廷学者分析后认为,当时太阳黑子的强烈活动引起了地磁场异常,发生了“地磁暴”,这破坏了正在洄游的鲸鱼的回声定位系统,令其犯下“方向性”的错误。
英国国家海洋水族馆专家也曾猜测,可能是海底低频地震产生的声音冲击波干扰了这些哺乳动物的回声定位系统,从而使得它们误上了海滩。
又是人类惹的祸?
环境污染也被环保主义者和科学家认为是鲸鱼搁浅的原因。科学家们认为,那些污染海水的化学物质可能扰乱了鲸鱼的感觉。此外,法国拉罗谢尔海洋哺乳类动物研究中心副主任科列德博士认为,军舰声呐和回声控测仪所发出的声波及水下爆炸的噪音,会使鲸鱼的回声定位系统发生紊乱。
几年前,美国海军在巴拿马岛的深海中使用了大型的声呐设备,随后,一些鲸鱼海豚纷纷搁浅死亡。国家海洋渔业服务部门及海军的调查者称,声呐的噪音导致了海洋生物的死亡。他们发现鲸鱼的耳朵受到了严重的噪音损害,在鲸脑部及耳骨周围也有血迹。科学家称,海洋哺乳动物其实十分脆弱,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受到惊吓。人类的海上演习也可能让它们惊慌失措。
从以上各方面看来,鲸鱼搁浅发生的原因是多样的,但是也有很大程度的原因是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希望大家以后大家都能注意生态保护,多关注这方面的信息,此类悲剧能不在发生。

8、请帮忙说下,我这个是不是属于神经根型颈椎病,该怎样治疗最好?

建议:您描述的症状类似混合型颈椎病。颈椎CT不能很清晰的显示颈椎间盘突出程度以及脊髓或神经根受压状况。建议您做颈椎磁共振,可以清晰的显示颈椎间盘与脊髓的关系。明确诊断后再向我咨询,好吗?在没明确诊断时我的治疗意见只能算是胡说八道。

9、在海里游泳有什么好处和坏处,海水很咸

1)海水的成分与血清和淋巴液十分相近。海水中有碘、钾、钙、镁、硫等元素,含有矿物催化剂,能够改善新陈代谢,协调内分泌器官的活动。海水中还含有大量生物刺激剂,促进内分泌腺的活动。... ---------------------------------------------------------------------------------------------------------------------------- 2)在海水里游泳时,由于水的压力、阻力、浮力和较低水温的作用,是人体的各部分器官都得到锻炼。水的导热能力比空气大25倍左右。据测定,人体在12度的水中停留4分钟所散发的热量,相当于人在陆地上1小时所散发的热量。经常游泳锻炼能改善体温调节力,以适应外界气温变化的需要。加之游泳时肌肉活动要消耗热量,人体必需尽快补充热量,从而促进了人体内新陈代谢的加强。 游泳运动对于提高人的心肺功能有显著作用。人体在水中受到水的压力,水深每增加1米,每平方厘米体表面积所受到的压力要增加0.1个大气压。 ----------------------------------------------------------------------------------------------------------------------------- 3) 雷雨的天候不宜游泳。 学游泳的时候要赶在退潮的时候练习游泳,不要走太深。海边或户外游泳要防止晒伤及脚底刺伤。

10、通过比较,说明为什么环节动物是高等无脊椎动物

环节动物
环节动物
annelid
亦作Segmented Worm。
环节动物门(Annelida)在动物进化上发展到一个较高的阶段,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约有9,000种。体外有由表皮细胞分泌的角质膜,体壁有一外环肌层和一内纵肌层。通常有几丁质的刚毛,按节排列。有头或口前叶,附肢有或无。闭管式循环系统,血液通常有呼吸色素。体腔按节由隔膜分成小室,裂体腔起源。世界性分布,见于各类生境,尤其在海洋、淡水或湿土中。分3纲。
1.多毛纲(Polychaeta)∶自由游泳的种类有头或口前叶、围口节、躯干部和尾节。口前叶有两个或多个眼,或有各种发达的突出物。躯干部分成明显的节,各节有成对的疣足,用于取食、运动或呼吸,有支持用的成束刚毛。定居的多毛类的头部明显或不明显,头部一般无附肢。许多管栖种有发达的鳃,用于呼吸和收集食物。有的在前端有触手,收集食物。呼吸用的鳃只在前端少数节的背面长出。疣足如有,一般为简单的叶。刚毛常从体壁直接伸出。许多种类的表皮细胞分泌物质组成管,管的成分有碳酸钙、牛皮纸质或黏液,黏液上黏有沙或微细的沉渣。肛门在后端。管栖种类的体外有一粪沟,粪便沿粪沟通向前方。不生活在管中的定居种类偶而在体侧或尾节上有眼。
自由活动和定居种类的生殖相似。通常雌雄异体,无永久的生殖腺。生殖细胞在性成熟前就开始从中胚层、体腔和疣足这3类胚胎组织之一中形成。发育中的卵和精子脱落入体腔,从特殊的营养细胞中取得养料。成熟的卵和能动的精子通过生殖管、肾孔或由于体壁破裂而排到体外。在这之前,身体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化,最奇妙的是成熟变异和匐枝繁殖。沙蚕属(Nereis)和裂虫属(Syllis)这两属自由活动的多毛类,性产物集中的区域发生成熟变异。形态学上的变化包括眼变大,一定数量的疣足变化,刚毛的替换以及产生一个释出精子的肛器。在性成熟时,它们离开洞穴游泳,再释精。如把它们的脑取去,形态上发生变化,但不排精和卵。正常情况下无成熟变异的,除脑手术不产生作用。导致成熟变异的激素显然只存在于进行成熟变异的种类中。裂虫能长出一或多根茎,内含配子。控制匐枝生殖的激素在消化道中形成。某些定居的多毛类有另一类成熟变异,它们的伪足叶产生细长的刚毛。整条虫或只是身体的后部离开管子或洞穴,在海中游泳,然后释出配子。
有自由游泳的担轮幼虫,典型的呈菱形,最宽处有一圈纤毛,叫前纤毛轮,后来在后端可能出现一簇纤毛,即端纤毛轮。前纤毛轮之后,还可能有第二轮,即中纤毛轮。担轮幼虫的上半部(前纤毛轮的上方)将来变成口前叶(头),有脑、眼和口前附肢,下半部有消化道、原肾和其他内部器官,也是将来分节的部位。前三节几乎同时形成,不久即长出伪足叶和幼虫刚毛。从尾节不断形成新节(所有增加的节都由尾节形成),体增长。第一节的刚毛一般脱落,此节变成成虫的围口节,其伪足叶或发育为围口附肢,或萎缩,因种而异。第二、三节的幼虫刚毛逐渐代之以成虫的刚毛。幼虫是否取食以及有否大洋生活的时期亦因种而异。找到定居的场所后,迅速失去幼虫的特征,开始像成虫。雌雄同体罕见,有的性别能变。少数定居种类能无性生殖,从身体的一段或一节长出一个新个体。多毛类约5,400种。大多数生活在海中,浮游、穴居、在海底游走或管栖;也有在江、湖中的。
2.寡毛纲(Oligochaeta)∶体节相似。口前叶一般无附肢,只是悬在口部的一叶。性成熟时有环带。肛门在后端,刚毛直接从体壁伸出,一般在体腹侧。雌雄同体。精子通常先贮在贮精囊内,再由输精管通到雄孔。卵巢有输卵管通到后一节的雌孔。交配时,两条蚯蚓腹面相对,互换精子。低等种类两条蚯蚓的雄孔与受精囊孔各各相对,精子直接从一方的雄孔进入另一方的受精囊孔内。但有的蚯蚓的雄孔离环带远,精子先沿著体表的精沟流到环带,再送到对方的受精囊孔。卵产在卵茧内,当卵茧沿身体向前滑动,经过受精囊孔时,从孔内排出来自另一条蚯蚓的精子,在茧内受精。环带不仅分泌保护卵的卵茧,还分泌供幼体的营养物质,以及交配时的黏质。直接发育。无性生殖在水生寡毛类常见,某些仙女虫实际上未见有性生殖。有的分成两个或更多个体的一条链,后来断开成为幼蚓。约300种,主要在淡水或陆地上。
3.蛭纲(Hirudinea)∶前、后端各有一吸盘,前吸盘较小。体节固定为34节,但体节常又分成数环,体中段的每个体节一般分为3∼5个体环。前端通常有1∼5对眼。环带只见于生殖期。雌雄同体,有性生殖。腭蛭的精子通过一蛭的阴茎进入另一蛭的阴道内。吻蛭和石蛭的精子由精荚带到另一蛭体上。卵产在卵茧内,卵茧一般附在岩石或植物上,或产在土中。但舌蛭的茧膜薄,附在身体腹面发育,直接发育。约300种,主要分布于淡水和陆地,少数海产。
环节动物的卵裂与扁形动物、软体动物一样,为螺旋、定型卵裂,各区的分化在早期即已确定。多毛类和低等寡毛类的再生能力较高等寡毛类强,蛭无再生能力。多毛类海鳞虫有的与其他生物共生,可见于多毛类管中、贝类的外套腔中、海星上或海参的直肠中。管栖的燐沙蚕属(Chaetopterus)可以是海鳞虫、豆蟹或鱼的宿主,它们吃燐沙蚕属所引起的水流中的物质。许多多毛类能发生物光,有的具发光细胞。燐沙蚕属的某些体节和触手能受神经的控制而释出发光分泌物。有的蚯蚓受刺激时能从口、肛门、背孔或排泄孔流出发光的黏液,可能是由于生活在体内的细菌所产生。蛭类未知有发光者。
环节动物与人类关系密切。陆正蚓(Lumbricus terrestris)可培育作为鱼饵,而且能生成土壤中的腐植质。颤蚓属(Tubifex)在下水道出口附近大量发生,可作为污染指示生物,也为热带鱼的食料。多毛类可作为鱼的食料。矶沙蚕(palolo worm,学名为Leodice viridis;波娄拉虫)的生殖部分在生殖期大量脱落,南太平洋萨摩亚群岛(Samoan Islands)人以此作为食品。环节动物起源于海洋,可能通过担轮幼虫那样的祖先演化而来。从多毛类的原种演化到寡毛类,蛭类也有环带,可能由共同的寡毛类祖先演化而来。
环节动物门(Annelida)。体长圆柱形或长而扁平,左右对称,由前后相连的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组合而成,体节在外部形态上表现为体表的环纹。有的有不分节的附肢,即疣足;有的无附肢,而只有刚毛,以佐运动。体腔多数明显。体节的出现促进了环节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进一步发展。环节动物约有3500种,分布于海水、淡水和土壤中,少数寄生。可分原环虫纲(例如角虫)、毛足纲(例如沙蚕、蚯蚓)和蛭纲(例如蚂蟥)三纲。
原环虫纲(Archiannelida)体制比较简单,体表无明显的环节,也没有疣足或刚毛。发生时有显著的担轮幼虫。例如角虫(Polygordius),体细而长,栖息退潮线附近的沙泥中。
毛足纲(Chaetopoda)体呈圆筒状,或背腹稍扁平。体表环节显明,有几丁质变成的刚毛。可分多毛目和寡毛目,前者如沙蚕、沙蝎,海生;后者如蚯蚓、仙女虫,陆生或淡水生。
多毛类(Polychaeta)毛足纲的一目。体长,由多数环节组成,每一环节上有疣足一对,上生很多刚毛。各节有鳃,用以呼吸。大多为雌雄异体。海生。发生时有变态现象。如沙蚕、沙蠋等。
沙蚕(Nercis)毛足纲,沙蚕科。身体分节明显,体节两侧突出成具有刚毛的疣足,用以行动。长10厘米左右。栖息泥沙中,生殖季节或夜出觅食时,能游泳。我国黄海和渤海沿岸很多。可为鱼类、虾、蟹等动物的食饵。同属有多种,分布于长江口的日本沙蚕(N.japonica),俗称“水百脚”’秋季常由海上溯河口或至稻田中生殖。广东人所食的“禾虫”,来自稻田,是同科的疣吻沙蚕(Tylorrhynchus heterochaeta)。
寡毛类(Oligochaeta)毛足纲的一目。体长圆筒形,由多数环节构成。体表被无色的角质膜;各环节无疣足,刚毛环生、簇生或对生。雌雄同体。陆生或水栖。如蚯蚓、合胃蚓、白线蚓、仙女虫、水丝蚓等。
仙女虫(Nais variabilis)仙女虫科。体透明,长3-10毫米。有眼点一对,背刚毛自第六节开始。通常营裂体生殖,或营有性生殖。生活于淡水中。为淡水鱼类的食料。
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颤蚓科。体细长,长5-6厘米。红褐色,后端黄绿色,末端每侧有血管四条,形成血管网,营呼吸作用。通常每节有刚毛四束。栖息沟渠等浅水处,前端埋没污泥中,尾部在水中摇曳。分布于我国各地。可作鱼类的食饵。在水田中可危害秧苗。
白线蚓(Fridericia bulbosa)线蚓科。体细小,长4-15毫米,一般呈灰白色或透明状。生活于草根或树根附近。可在室内培养,用作鱼饵。
台胃蚓(Desmogaster sinensis)也称“中华合胃蚓”,链胃蚓科。体长而大,长达54厘米。体壁光滑,略透明,近于白色,前端微呈淡黄。除前三节外,每个环节都划分为四个体环。环带不显著。产于我国苏州、无锡和南京一带,是一种稀有动物。蚯蚓,通称“地龙”,俗称“曲擅”。寡毛目。种类很多。
常见的如巨蚓科的直隶环毛蚓(Pheretima tschiliensis)体呈长圆柱形,长达40厘米,每一节环生刚毛数十至百余条不等。背面黑褐,腹面灰白色。生殖带环状,在第14-16节间。受精囊孔3对。以带有机物的土壤为食。卵1-3个,产在“蚓茧”中,经一月左右孵出。分布甚广,我国南北各地都有。对于改良土壤,有重要作用。可作家禽或鱼类的食饵。中医学上以全虫入药,性寒、味咸,功能清热、定惊、利尿。据研究报道,蚯蚓及其提出成分能松弛平滑肌和降低血压。
蛭纲(Hirudinea)环节动物门的一纲。体一般长而扁平,二十七节,环节表面有体环,无刚毛,前后各有一个吸盘。生活于淡水或湿润处,大多营半寄生生活。如蚂蟥、水蛭、鱼蛭、山蛭等。
鱼蛭(Trachelobdella sinensis)也称“中华颈蛭”,鱼蛭科。体长,背部稍隆起,长10厘米余。头部横卵圆形,颈短而狭,躯干扁阔呈长圆形,有少数横列黄点,后吸盘大。体色淡黄或灰白,环带粉红色。体侧有11对圆形皮肤囊,能作有节奏的伸缩。寄生于鲤、鲫等鱼的鳃盖下,吸取血液,对养鱼业有害。分布于长江流域和黑龙江流域各地。
水蛭(Hirudo nipponia)也称“医蛭”。水蛭科。体狭长而扁,后端稍阔,长达5厘米。背面有灰绿色的纵行条纹6条,中央有一条白色阔带;腹面暗灰色。在水中以肌肉伸缩而作波浪式游泳,在水中物体上则以吸盘及身体伸缩前进。水田、湖沼中极常见。吸食人、畜血液,下水田劳动时,应加注意。另种欧洲医蛭 习性相同,古时医学上用来吸取脓血。水蛭唾液中所含的水烃素,能抑制凝血酶的活性而发挥抗凝血作用。中医学上以虫体经干燥炮制后入药,性平、味咸苦,有小毒,功能破痪通经,主治血瘀、经闭、症结痞块等症。
蚂蟥(Whitmania)水蛭科的一属。我国常见的为宽体蚂蟥(W.pigra )亦称“宽体金线蛙”。体略呈纺锤形,扁平而较肥壮,长6—13厘米。背面通常暗绿色,有五条黑色间杂淡黄的纵行条纹。前吸盘小,口内有齿,但不发达。在我国分布很普遍,水田、河湖中校常见,捕食小动物。虽能刺伤皮肤,但不吸血。中医学上以虫体经干燥炮制后入药。
山蛭(Haemadipsa japonica)也称“草蛭”,水蛭科。体略成圆柱形,长约3厘米。体黄褐色,背部有深褐色的纵线。生活于深山的草泽中,人行经其旁时,即附着于胫股上,入皮肉中,吮吸血液,被螫处易成疮肿。

与颈椎退潮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