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颈椎 > 颈椎病中药热敷药包

颈椎病中药热敷药包

发布时间:2020-12-25 05:09:30

1、颈椎病用中药热敷多长时间才能见效

缓解还可以,你要说治疗好颈椎病,如果是骨质、椎间盘突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这些,光敷中药顶多只能缓解或者延缓其发展。并不能治疗颈椎病,停止使用药物后,病情仍会复发

2、治疗颈椎病和腰间盘突出醋泡中药热敷配方

你好,建议选用威灵仙、羌活、独活、姜黄、田七、赤芍等泡醋热敷可能有效果。

3、怎么用中药热敷治腰和颈椎病?

方法一
取位:痛处
操作方法:取生盐500克炒烫,装入布袋,热熨痛处,盐袋冷即更换。每天l-2次,每次1小时。
方法二
取位:痛处
操作方法:取生盐250克、大葱白250克捣碎,生盐炒烫后加入大葱白,再炒l-2分钟,即装入布袋,热熨痛处,药袋冷则更换。每天2次,每次30-60分钟。
方法三
取位:痛处
操作方法:取生草乌1个、生姜1块、生盐少许共捣烂,用酒炒烫,装入布袋,热熨痛处,药袋上加热水袋以保持温度。每天1次,每次30-60分钟。
方法四
取位:痛处
操作方法:取铁砂(细铁屑)1000克、醋500克、水500克、千年健20克、白芷20克、肉桂15克、陈艾叶15克。先将铁砂炒烫;余药共煮沸10分钟,把药汁倒人炒烫的铁砂内,拌匀,装入布袋。在腰骶部垫上毛巾1块,把药袋在患部移动摩擦。每天1-2次,每次至药袋冷却为度。
方法五
取位:痛处
操作方法:取天麻、半夏、细辛适量打碎,装入布袋蒸,热熨疼痛部,药袋冷即更换。每天1-3次,每次20-30分钟。
希望可以帮到您~

4、求中药热敷的方法,治疗颈椎病、肩周炎的?听说中药热敷可以缓

是的。中药热敷的方法,可以缓解颈椎病、肩周炎。这个中药热敷包,我们医院有专门的研究,而且也有治疗的临床案例。关于制作这个中药热敷包是有讲究的,需要专门的药酒、专门的草药、进行制作的时间及温度也需要把控的,而且外敷也是挺讲究的,敷的量的多少及频率这都与病情息息相关。

5、艾盐包的注意事项?

艾盐包又称理疗包、温灸包,是中国最古老的养生保健产品,艾盐包以包内的艾盐和中药成份,通过加热敷在人体皮肤表面上方的穴位实行热灸。借其湿热的作用,渗透肌肤层,通过经络的传导、扶正祛邪、温通经络、调畅脏腑气血,活血化瘀、破血行气、 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祛风除湿、补肾助阳、养血益气等,它是一种对机体毫无损伤且具有独特保健功能的中医外治法。

理疗作用
艾盐包由矿盐、薰衣草、艾草、香薰精油等主要成分组成。

矿 盐: 具有祛湿、生肌、温经散寒的作用。

薰衣草: 具有舒缓压力,促进疤痕愈合,促进睡眠的作用。

艾 绒 :有药草中的钻石之称,学名为Artemisia.Pricrps源于希腊守护女神之名而来,叶子背面有白色的绒毛,为艾灸的材料,由于中医多用艾灸来治病,故有医草之称;自古民间相传艾草可趋吉避邪,祁富招才,而且其生命力旺盛,被广泛用于生活中,无论食用、饮用、浸泡、清洁皆令人满意,因此又有"神仙草"的美誉。

艾草气味芳香、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保健。对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症保健,如艾附暖宫丸、胶艾汤,可治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带下、妊娠胎漏。煎汤外洗可治湿疮疥癣,祛湿止痒。炒炭可止血。艾草捣绒,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

药理效果
艾盐包对骨刺、肩周炎、颈椎病、椎间盘突出、风湿病等引起的酸、胀、痛,具有独特的疗LX效,一般3-7天就能见效,有些病症可立竿见影。尤其对开车、长时间电脑使用者、搓麻将等引起的颈肩酸胀不适,使用半小时后即可见效。它不但适用于骨伤风湿科,也适用于内科、妇科等疾病的治疗。总之,传统的灸疗可以治疗的疾病都可以用温灸包代劳,它不但可以治病,而且还可以理疗保健。(效果因个体不同会存在差异)

注意事项
1、温炙袋经加热后放置温炙部位须先试温度,以免烫伤。

2、温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3、温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于排出体内毒素;

4、饭后一小时内不宜温灸。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孕妇禁用;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5、温炙后请及时将温炙袋密封,并经常清洗外包装袋以保持清洁卫生

6、谁知道治疗颈椎病的热敷的中药配方?

热敷

此种治疗可改善血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消除肿胀以减轻症状,有助于手法治疗后使患椎稳定。本法可用热毛巾和热水袋局部外敷,最好是用中药熏洗方来热敷。急性期病人疼痛症状较重时不宜作温热敷治疗。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者可导致瘫痪。笔者在多年的推拿临床实践中体会到,颈椎病在手法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的痛苦。现将临床常见的中医辨证类 型及经验处方介绍如下。

寒湿阻络型(本型常见于颈椎病颈型和神经根型):头痛或后枕部疼痛,颈僵,转侧不利,一侧或两侧肩臂及手指酸胀痛麻;或头疼牵涉至上背痛,肌肤冷湿,畏寒喜热,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结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治以温经活血,祛寒除湿,通络止痛。

方药:川桂枝、羌活、威灵仙、秦艽、川芎、当归尾、葛根、天麻、炮甲珠、炒神曲、赤芍。

方中羌活、灵仙、天麻、秦艽,祛寒除湿止痛;川芎、天麻疗头痛。桂枝、川芎、归尾、赤芍、炮甲珠温经活血,通络;葛根解痉,神曲健脾和胃,甘草调和诸药。

气血两虚夹瘀型(本型常见于椎动脉型颈椎病):头昏,眩晕,视物模糊或视物目痛,身软乏力,纳差,颈部酸痛,或双肩疼痛。舌淡红或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治以益气养血,醒脑宁神,活血通络。

方药:天麻、炙黄芪、炙甘草、潞党参、炒白术、熟地、砂仁、当归、白芍、鸡血藤。

方中炙黄芪、炙甘草、潞党参、炒白术补气;熟地、川芎、白芍、当归养血;天麻、川芎、鸡血藤安神健脑,活血通络,砂仁理气和胃导滞。

气阴两虚夹瘀型(本型常见于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眩晕反复发作,甚者一日数十次,即使卧床亦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身软乏力,行走失稳,或心悸,气短,烦躁易怒,咽干口苦,眠差多梦等。舌红、苔薄白或微黄而干,或舌面光剥无苔,舌下静脉胀大。脉沉细而数,或弦数。治以益气养阴、安神醒脑,调和气血。

方药:天麻、川芎、杭菊花、枸杞子、沙参、炙甘草、炒枣仁、炒柏子仁、炙远志、白芍、丹参、地龙、夜交藤。

方中炙甘草、沙参、白芍、枸杞子益气滋阴;天麻、杭菊花、炒枣仁、炒柏子仁、炙远志、夜交藤醒脑益智,养心安神;川芎、丹参、地龙活血通络止痛。

脾肾阳虚夹瘀型(本型常见于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后遗症或久治不愈者);四肢不完全瘫(硬瘫或软瘫),大小便失禁,畏寒喜暖,饮食正常或纳差。舌淡红,苔薄白或微腻,脉沉细弦,或沉细弱。治以补肾健脾,温经和阳,强筋健骨。

方药:熟地、枣皮、炮干姜、龟板胶、鹿角胶、炮甲珠、白芥子、炒杜仲、牛膝、淮山药、炒神曲、白芍、川桂枝、肉桂、炙甘草。

方中熟地、炒杜仲、牛膝补肾养血;鹿角胶、龟板胶填精益髓,强筋健骨;枣皮补肝肾,收涩止遗;川桂枝、肉桂温经和阳;炮干姜、淮山药、炙甘草、炒神曲健脾和胃,温阳益气;白芥子祛痰散结;炮甲珠软坚散结,通经活络。

与颈椎病中药热敷药包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