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颈椎病中药方子
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中医“眩晕”范畴年来笔者采用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般资料 本组35例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最小22岁,最76岁,病程最短8天,最长3年。诊断标准发作性眩晕、复视,有时猝倒,伴恶心呕吐、颈肩痛或颈枕痛。所有病例均经X线或CT检查,提示颈椎椎体骨赘形成。
1.2 治疗方法 采用中药内服,基本方为丹参20 g,葛根30 g,鸡血藤30~40 g,黄芪20 g,威灵仙15 g,钩藤10 g,赤芍10 g,红花10 g,当归10 g,川芎10 g,头痛重加白芷10 g,血压高加夏枯草10 g,耳鸣加僵蚕10 g,呕吐甚加法半夏10 g,水煎服,每日1剂,10剂为1疗程。
1.3 治疗效果 临床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可正常工作或劳动,随访6个月未复发共19例。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仅偶有突然转侧致轻度眩晕14例。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2例。疗程最短5天,最长28天,总有效率94%。
2 典型病例
患者,女,65岁。主诉:近1个月来头晕,恶心呕吐,反复发作,每于突然摇头时出现,伴颈肩疼痛、头痛。查血压130/70 mm Hg,颈椎X线摄片提示2~5椎体后缘见骨赘形成,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上法治疗,药用葛根20 g,鸡血藤30 g,丹参20 g,黄芪20 g,赤芍10 g,威灵仙15 g,当归10 g,川芎10 g,红花10 g,白芷10 g,法半夏10 g,僵蚕10 g,共5剂,每日1剂,水煎服。并嘱适度活动颈部。再诊仅见轻度头晕,续方加减服15剂,诸症消失。随访6个月未复发。
3 体会
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中医“眩晕”范畴,其发病原因中医认为是肝阳上亢、气血亏虚、痰湿中阻所致。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颈部长期劳损,其椎间盘组织以及骨与关节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影响附近的神经、脊髓、椎动脉而出现各临床症状。方中丹参、葛根、红花、钩藤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黄芪补气扶正,鸡血藤补血、活血、壮筋骨,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养血,威灵仙、白芷、僵蚕祛风通络止痛,全方共奏益气补血、活血通络止痛之功。笔者认为,该方可以改善微循环,增加脑部供血量,消除组织水肿,缓解肌肉痉挛。所以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投之往往获得良好的效果。
椎间盘治疗
内服中药 自拟活血舒筋汤:
牛 膝30g 桑寄生30g 白 芍30g
独 活30g 秦 艽15g 土鳖虫10g
没 药10g 蜈 蚣1条 血竭3g(冲)
甘 草15g
每日1剂,水煎2次,取500ml,分早晚2次温服。加味:有明显外伤史者加三七粉6g(冲);兼湿热者加黄柏15g,苍术10g;兼寒邪者加制川乌6g(先煎),细辛3g;下肢麻木肌力减弱者加鸡血藤30g,全蝎3g.
2、颈椎病常用的中药方药有哪些?
颈椎病的中医分型为辨证施治提供了依据。从现代医学观点看,同属于根型或椎动脉型或脊髓型的患者,因其有不同的病因、征象和脉象,所以按中医分型可能属于不同的类型,其治则不同,用药也不一致。
(1)外伤型。行气活血,舒筋止痛。
方药:姜黄10g,甘草10g,羌活15g,海桐皮12g,当归15g,赤芍12g,白术12g,伸筋草15g,川芎12g,桂枝10g。水煎服。
疼痛重者加乳香、没药,久病体虚者加首乌、枸杞子等。如伤后着寒或宿伤而有风寒者可用麻桂温经汤,药方如下:赤芍12g,麻黄10g,桂枝12g,红花6g,白芷15g,细辛3g,桃仁12g,甘草10g。水煎服。
(2)风寒湿痹、经络受阻型。祛风除湿,温经活络。
方药:羌活10g,独活15g,蒿本10g,防风15g,甘草10g,川芎12g,蔓荆子10g。水煎服。
如两手麻木为主,说明气虚,可用人参益气汤,方剂如下:
黄芪20g,炙甘草10g,升麻10g,五味子15g,柴胡12g,生甘草10g,人参5g,白芍12 克。水煎服。
(3)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型。滋补肝肾,益气活血。
方剂:独活15g,桑寄生15g,秦艽10g,防风15g,细辛3g,当归15g,白芍12g,川芎15g,地黄15g,杜仲12g,牛膝15g,党参20g,茯苓12g,炙甘草10g,桂枝15g。水煎服。
如四肢痿软症较重,宜用加味四物汤,方剂如下:当归15g,熟地12g,白芍10g,川芎12g,五味子10g,麦冬12g,党参20g,黄柏10g,黄连15g,知母10g,杜仲12g,牛膝15g,苍术12g,黄芪20g。水煎服。
(4)痰湿凝阻、经络瘀滞型。理气化痰,通经活络。
方剂:姜半夏6g,陈皮10g,茯苓12g,炙甘草10g。水煎服。
如患者气虚,加党参、白芍、黄芪;肢体麻重,加防风、荆芥、天麻、秦艽等;如患者手足麻木伴两目畏光、忌目视物昏花、睛痛难开者可用神效黄芪汤,方剂如下:蔓荆子10g,陈皮10g,人参5g,炙甘草10g,白芍15g,黄芪20g。水煎服。
(5)外用熏洗药。
方剂:独活、秦艽、防风、艾叶、透骨草、刘寄奴、苏木、赤芍、红花、甲珠、灵仙、乌梅、木瓜,各9g。水煎趁热熏洗患处。
3、肾炎1号方的用法是怎样的?
[主治]健脾益肾,利水消肿。治疗慢性肾炎。
[处方]黄芪20~30克,党参20~30克,白术15~20克,茯苓20~30克,巴戟天10~20克,仙茅10~15克,菟丝子10~15克,姜黄10~15克,水蛭6~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有水肿者加用车前子(包)20~30克,猪苓20~30克,冬瓜皮20~30克;无水肿而见蛋白尿者加用金樱子20~30克;有血尿者加小蓟20~30克,藕节20~30克,琥珀粉(冲服)1~3克;有高血压并发症者用相应西药对症处理。
4、前列朦炎1号方是由哪些药材组成的?
前列朦炎1号方:组成:生黄芪、公英、土茯苓各2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虎杖、败酱草、篇蓄各10克,黄柏、生大黄、生甘草各10克。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化浊。
适应症:慢性前列腺炎湿热蕴结型。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尿道灼热刺痛重者加石韦、木通各10克;尿道滴白较多者加萆薢、车前子各15克;EPS中有脓细胞满视野者,加双花、连翘各20克;血精或EPS中有红细胞者加旱莲草15克,白茅根20克。
疗效:41例中治愈30例,显效8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100%。
药理:据现代药理学研究,白花蛇舌草、公英、土茯苓、败酱草、黄柏、A蓄、虎杖、大黄均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或抗病毒作用,能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减轻炎性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大黄、公英、虎杖、生黄芪等可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促进免疫球蛋白形成,诱导产生干扰素,提高机体免疫能力;赤芍、虎杖、大黄、元胡等能改善局部微循环,解除局部炎性梗阻,促进炎性分泌物排出和增生病变的软化,提高局部有效药物浓度。故推测本方可能具有抗菌消炎,改善局部微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的良好作用。
5、治颈椎中药配方
?
6、颈椎病的最号治疗方法
您的颈椎病有点压迫神经才会导致头晕恶心的,建议您经常活动颈椎,不要经常保持一种姿势。
7、颈椎正常的应该是什么形状 ?
除了工作压力大、不良生活习惯、缺乏适量运动等造成颈腰椎疾病高发,睡觉也是 一大祸首,人的一生有1/3的时间都在睡觉,如果不养成良好的睡姿、用错了枕头,颈椎的健康就每况愈下了。
对于颈椎不好的人,木板床、 棕绷床是首选,而那种过分柔软的床则不利于颈椎的健康。那什么样的睡姿是正确的呢?
顺应颈椎的生理弯曲最 重要,习惯仰睡的人,枕头高度应以压缩后与自己的拳头高度(握拳虎口向上的高度为拳高标准)相等为宜;习惯侧睡的人,枕头高度应以压缩后与自己的一侧肩宽 高度一致为宜。无论仰睡、侧睡都能保持颈部正常生理弧度的是最理想的。
为了达到支撑颈部的目的,可将枕头的形状稍加整理,把 枕头折一下,从侧面看像一个“6”字,凸起部分的高度大约半肩高,这样就会比较舒服了。现在市场上有很多所谓的“颈椎保健枕”,但其实没有一款枕头的高 度、型号、柔软度适合所有人,因为每个人的体型及颈围都有差异,保健枕里填充的药物也并没有什么特殊功效。相对来说,反倒是最普通的荞麦皮枕适应性更强。 填充枕头时,要注意不要填得太满,否则影响其“变形”的能力,正确的方法是填充大约70%就可以了。
对于长期面对电脑的办公室人员,可 以利用工作闲暇练习下面这个简单的颈椎操:端坐在椅子上,分别做低头、抬头、左转头、右转头、前伸头、后缩头、让头颈做顺时针环绕和逆时针环绕的动作,每 天坚持练习5分钟。刻意的摇晃其实是在“磨关节”,不能真正起到放松颈椎的作用,有颈椎病的患者做颈椎操时动作一定要缓和、轻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