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中医放血疗法?放血疗法有什么功效?
中国传统医学的放血疗法又称“针刺放血疗法”。是用三棱针、粗毫针或小尖刀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的穴位浅表脉络,放出少量血液,以外泄内蕴之热毒,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消肿止痛,祛风止痒、开窍泄热、镇吐止泻、通经活络之功效。针刺放血疗法的产生可追溯至远古的石器时代。其时,人们在劳动实践中发现用锐利的石块——砭石,在患部砭刺放血,可以治疗某些疾病。砭刺的工具随着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金属针,以后又根据医疗实践的需要,出现了专门用来作放血治疗的“锋针”。中医放血疗法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黄帝内经》,如“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并明确地提出刺络放血可以治疗癫狂、头痛、暴喑、热喘、衄血等病证。相传扁鹊在百会穴放血治愈虢太子“尸厥”;华佗用针刺放血治疗曹操的“头风症”。 唐宋时期,针刺放血疗法已成为中医大法之一。《新唐书》记载:唐代御医用头顶放血法,治愈了唐高宗的“头眩不能视症”。 宋代已将该法编入针灸歌诀“玉龙赋”。 金元时期,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的针灸医案,几乎全是针刺放血取效,并认为针刺放血,攻邪最捷。衍至明清,放血治病已甚为流行。针具发展也很快,三棱针已分为粗、细两种,更适合临床应用。杨继洲《针灸大成》较详细地记载了针刺放血的病案;叶天士用针刺放血疗法治愈喉科疾病;赵学敏和吴尚先收集了许多放血疗法编入《串雅外编》、《理瀹骈文》中。近代,尤其在民间仍广泛地应用放血疗法。其价值渐为人们认识和接受。中医的放血疗法操作方法分为:点刺(又称速刺);挑刺(多用于胸背部及耳后部位放血);缓刺(多用于肘部、腘窝部的浅静脉放血);围刺(又称散刺。用于皮肤病等病灶周围点刺出血)等。在护理方面严格提示:体质虚弱、孕妇及凝血机制不良者不采用此法。特别强调手法宜稳、准、轻,而不宜过猛,且放血不可过多。可见,中医的放血疗法在护理中的应用是有严格规范的!(1)高热降温:大椎、十宣点刺放血;(2)咽喉肿痛:少商穴点刺放血;(3)头痛:太阳穴点刺放血;(4)中暑:十宣穴点刺放血;(5)全身搔痒:耳后静脉挑刺放血;(6)神经性皮炎、丹毒、痈疖在病灶周围及相应部位散刺放血;(7)急性胃肠炎:曲泽、委中穴缓刺放血。【此处所列,仅作说明中医“放血”是有讲究的。请勿佯装己知,擅自模仿!】特别提示:中医的放血疗法操作过程中一旦出现晕针现象,应立即扶病人平卧,喝热水,并注意观察面色、脉象、血压。对症状较重者,务必请医生处理!非专业人员尤其不可盲目应用“放血疗法”。
2、针灸放血治疗皮肤病@!!!!!
你好,建议到当地中医院就诊,切切勿相信广告
3、梅花针放血疗法之后拔火罐隔几天第二次最好?
你好,拔罐放血一般是间隔三天最好,也要看体质情况,体虚的人最好间隔时间稍长点一周一次就可以
4、颈椎疼后用梅花针扎拔血块能么?
用梅花针抄,在颈椎的正中央和周围扎了一个圈,这是在局部穴位上用针,并用罐子拔,那是行走罐的手法之一,“拔出来的是血块”其实那是在用梅花针后局部的血循环在那个“罐”形成的负压空间中受到力的牵引毛细血管的血所形成的,没什么事的,这在针灸过程中是袭很正常的,不用害怕。
治疗颈椎病,各位中医的方式可能有点差距,有些人喜欢用毫针刺激穴位,有些人认为用埋线的方式比较好,有些则采用小针刀的微创性治疗(埋线等也是微创的),有些采用“神灯”治疗,有些采用牵引,有些直接用按摩的手法治疗。不过现在多用各种方法综合治疗,效果比较好。
浅见一点,恐贻笑大方之家。
5、梅花针放血疗法间隔几天再做第二针
一般轻度刺激可以天天做,中度刺激可隔三天,重度刺激要隔一周后才可以做。
6、宁波颈椎病的放血疗法
颈椎病是由于长期脖颈劳损导致的慢性病,放血法是一种没有科学依据的方法,不建议患者去尝试。颈椎是脊椎中活动最多部位,同时也是神经中枢中最重要的部位,最重要的是它是心脑血管的必经之路,如果颈椎一旦发生严重故障,可能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建议平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尤其要经常活动全身筋骨,避免保持同一姿势工作时间太长而导致病情严重。
7、用梅花针放血拔罐治疗颈椎病引起对我肩胛痛有什么忌讳或者效果
?
8、梅花针针刺放血法
您好,用梅花针是可以治疗带状疱疹的,但主要是治疗发作期,如果是专带状疱疹后遗症而致的属皮肤痛,效果不太理想。您可在当地药店或医药公司购买梅花针,使用方法很简单,先在皮肤上用碘伏消毒,然后用梅花针轻轻叩击皮肤,可见皮肤稍微有出血点,再用火罐拔一下出血即可,最后用干净棉球擦干净结束。
回复专家:徐州市中医院-推拿科-张运生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