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颈椎 > 片姜黄颈椎病

片姜黄颈椎病

发布时间:2020-11-15 10:44:45

1、颈椎病的中药治疗方法是什么?

(一)风寒湿痹

[辨证要点]由于病人长期伏案低头工作或感受风寒湿邪而致,发病较急,颈部酸痛沉重,肩臂疼痛、麻木、酸胀,畏风怕寒,得温则舒,舌质淡,苔白,脉象浮紧。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方药]防风加葛根汤加减:防风10g,麻黄3g,川芎10g,当归10g,秦艽10g,肉桂3g,片姜黄10g,羌活10g,威灵仙10g,白芷10g,葛根10g,茯苓10g,生薏苡仁12g,芍药10g,甘草6g,生姜6g,大枣6g。

方中以防风、麻黄祛风散寒;川芎、当归、秦艽、肉桂、片姜黄活血通络;羌活、威灵仙、白芷、葛根散风解肌止痛;茯苓、生薏苡仁健脾渗湿;芍药、甘草缓急止痛;生姜、大枣和中调营。

(二)气虚血瘀

[辨证要点]头晕,头胀痛或跳痛,转动头部即发生眩晕,甚至发生晕厥、跌倒,以中老年为多发,舌质暗淡,苔白,脉细弱或细弦。

[治法]益气活血。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人参6g,白术12g,黄芪12g,当归12g,川芎9g,赤芍9g,红花9g,桃仁9g,麝香100mg,生葱10g,柴胡6g,升麻3g,蔓荆子9g,甘草9g,生姜9g,大枣9g。

方中以人参、白术、黄芪益气;当归、川芎、赤芍、红花、桃仁活血通络;麝香、生葱通窍;柴胡、升麻、蔓荆子具升提之力;甘草、生姜、大枣和中。

(三)肾精不足

[辨证要点]头晕,耳鸣,疲倦乏力,健忘,头空痛,视物模糊,听力下降,转头时加重。偏于阴虚者,五心烦热,舌质红,脉弦细数;偏于阳虚者,四肢不温,形寒怯冷,舌淡,脉沉细无力。

[治法]偏阴虚者治以补肾滋阴,偏阳虚者治以温肾助阳。

[方药]补肾滋阴宜左归丸为主方:熟地15g,山药10g,构杞子15g,山萸肉15g,菟丝子15g,鹿角胶10g,龟板胶10g。

方中熟地、山萸肉、菟丝子、龟板胶补益肾阴;鹿角胶可填精补髓。五心烦热可加知母、黄柏、丹皮、菊花、地骨皮滋阴清热。

温肾助阳宜右归丸:熟地15g,山药10g,构杞子15g,山萸肉15g,丝子15g,鹿角胶10g,杜仲15g,肉桂10g,当归15g,炮附子8g。

方中熟地、山萸肉、杜仲、构杞子、山药、菟丝子补肾,附子、肉桂、鹿角胶益火助阳,当归补血。形寒肢冷用附子、肉桂,辛温刚燥,不宜久服,可改用仙灵脾、巴戟天等温润之品。两方用于治疗颈性眩晕多配合活血化瘀药物,如当归、川芎、丹参、葛根等。

(四)痰浊中阻

[辨证要点]眩晕,头痛,困重如蒙,胸闷恶心,食少多寐,身体肥胖,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陈皮12g,法半夏12g,茯苓12g,炙甘草9g,白术9g,天麻9g,葱白9g,郁金9g,石菖蒲9g。

本方用二陈汤燥湿祛痰,白术健脾,天麻熄风而治眩晕,加葱白、郁金、菖蒲以通阳开窍。

(五)肝肾亏损

[辨证要点]发病缓慢,肢体沉重,肌肉萎缩,运动无力,持物及走路不稳,甚至瘫痪,二便失禁,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补益肝肾。

[方药]虎潜丸加减:狗骨10g,牛膝10g,锁阳10g,陈皮10g,白芍12g,黄柏20g,知母10g,熟地12g,龟板20g。

方中狗骨与牛膝合用可壮筋骨;锁阳温肾益精;白芍养血柔肝;黄柏、知母、熟地、龟板滋阴清热;陈皮理气。可酌加鹿角胶10g温肾补阳,炙黄芪20g、党参12g、当归12g、鸡血藤30g补气养血。

2、葛根片姜黄威灵仙一起熬能治颈椎病吗

既然我看见了就告诉你吧,中医理论上来说是有点。只要是,活血,散风,补肾的中药都有点用的。但,效果很小,而启时间用也要长。

3、不用枕头对颈椎好吗?

还要看你的睡姿,建议采用平躺的方法,不用枕头是很好的,能缓解颈椎问题。
统计表明,超过10%的人是不不枕头的,他们当中平躺睡姿的人颈椎更健康。事实证明平躺不用枕头是很好的方法。毕竟颈椎病大部分是因为低头太多导致的,这样有一个反向的纠正作用。另外,你还可以了解一下昂首斜面护脊床垫,它是更好的方法,经常这样矫正几个小时,戏颈椎腰椎 健康都很好,建议有需要的同学自己试验/体会。请参考!

4、怎样用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用药多选择养血活血、祛风化痰之品。

(1)丹参山甲芎芍汤

组成:紫丹参30g,炮山甲10g,三棱、莪术各6g,片姜黄、川芎、白芍各10g,葛根30g,全虫3g,枸杞子、仙灵脾各10g,桂枝6g,防风10g,珍珠母或石决明30g。

功用:活血化瘀,益肾养血,祛风。

用法:水煎服,日服1 剂。

(2)定眩冲剂

组成:天麻、僵蚕各3.6kg,钩藤4.8kg,茯苓6kg,丹参、夜交藤各12kg,白糖40kg。

功用:活血通络,健脾化湿,平肝定眩。

用法:上药经加工制成冲剂,每包30g。每次15g,每日3 次口服。

15 日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 ~ 3 日。

(3)益气通络汤

组成:黄芪、葛根各30g,白芍20g,威灵仙、穿山甲、天麻、淫羊藿各10g,蜈蚣2 条,地鳖虫8g,熟地15g。

功用:益气养血,舒筋活络。

用法:水煎服,日服1 剂。

加减:头痛者加川芎、蔓荆子;恶心呕吐者加姜黄、羌活、鸡血藤;耳鸣、视物不清者加枸杞子、山萸肉。

5、葛根姜黄散可以治疗肩周炎颈椎病吗?

治颈椎病偏方:由做客天天向上的国家级名中医熊继柏提供
首先说明中医治病必须是辨证施治,当然也有专方,绝大多数都是适用的,大约适合50%适用,叫葛根姜黄散,具体配方为:
葛根 30克

片姜黄 15克
威灵仙 15克
早晚各一次 饭后服用
煎一次喝一次 15天一疗程

整理自天天向上 20130809期

6、睡觉不用枕头可以治颈椎病吗?

人的一生有1/3左右的时间与枕头打交道,枕头与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然而一些老人往往忽视枕头与养生问题,这与健康不利,须知有了好枕头才有好睡眠。

医学家、生命科学学家对枕头的高度、硬度、大小和枕芯进行研究后,提出了以下合理建议:

枕芯高度:枕头高度在6-9厘米电脑图出现平稳的休息状态,能获得高质量的睡眠。长期高枕,颈部被固定在过分前屈的位置,使颈椎自然弯曲逐渐消失,颈椎骨、韧带容易发生推行性改变,于是,骨质增生,颈椎病接踵而来。枕头过低,特别在侧卧时,枕头太低容易形成肩周炎、落枕等。因此,“高枕”并非无忧,“低枕”有害健康。

枕头长短要适合:古人主张枕头稍长为宜。

枕芯软硬适度,稍有弹性:

药枕的保健作用:

我国古人对药枕非常讲究,内容非常丰富,用药枕达到防病治病和强身健体的目的。如“明目枕”“苦荞麦、黑豆皮、绿豆皮、决明子、菊花同作枕,至老明目”。“菊花枕”使人耳聪目明;“磁石枕”可安静入眠,能治神经衰弱、失眠症,对头痛、耳鸣亦有疗效;治疗高血压病人可选用夏枯草、决明子、菊花绿豆衣、金银花等做枕芯;颈椎病患者用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的中药如白芷、川、威灵仙、川草乌、片姜黄、红花等做枕芯;腰腿痛的人,可用川乌草、桂枝、肉桂、杜仲、乌药各100克研成末,加冰片10克,做成药枕,实践证明都有一定疗效。

有些老年人睡觉不用枕头,这是不好的习惯,不枕枕头,头部位置过低,会造成流入头部的血液偏多,以致头部的血管产生充血现象,血管壁受到的压力增大,经过长长的一夜,头部就有发胀的感觉,眼皮会出现浮肿。

讲究衣着舒适
讲究仪表美,穿出舒适,穿出风采,将有效地战胜老年人心理衰老的潜意识,无形中增添了生命的活力,还能赢得他人的赞誉,他人的肯定态度反过来也会促进良好的自我感觉,这也是长寿秘诀之一。

老年人的衣着腰软、暖、温凉适当,宽大舒松。

7、上期湖南卫视天天上上熊老说治颈椎病的方子

葛根30克,片姜黄15克,威灵仙15克,早晚各一餐,饭后服用,煎一次喝一次,15天一疗程。

8、颈椎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方法有哪些?

颈椎病是指颈部骨骼、软骨、韧带的退行性变而累及周围或邻近的脊髓、神经根、血管及软组织,并由此而引起的一组证候群。

一、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日常生活中,长时间不良姿势导致颈椎退行性病变,刺激或压迫了脊髓、神经根或血管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

(1)神经根型:由于支配上肢的神经受到刺激,肩部、上肢麻木、疼痛,手指活动不灵,不能很好地完成拿筷子、系扣子等动作。

(2)脊髓型:早期为双下肢麻木、活动不灵、行走困难,走路时双脚感觉像“踩棉花”,后期可发展至大小便障碍,双上肢麻木、无力。

(3)交感神经型:头晕、头痛、视物模糊,心慌、异常出汗、耳呜等。

(4)椎动脉型:由于椎动脉受刺激,导致脑供血不足,表现头晕、头痛,可因转头时突然加重甚至晕厥(短暂昏迷)。

(5)混合型: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

2.诊断临床表现与X线片所见均符合颈椎病者,可以确诊。但对临床上无主诉与体征,而在X线片上出现异常者,不应诊断为本病。

三、辨证施治

1.外邪痹阻型

【辨证】头颈肩背和四肢疼痛,痛有定处,喜热恶寒,颈部僵硬,活动受限,后颈部可触及到条索状物和压痛点,上肢沉重无力,伴有头沉、胸闷、纳呆等症状。舌质正常或发黯,舌体肥胖或有齿痕,脉沉迟或弦滑。

【施治】祛风散寒,舒经通络除痹。

【方药】蠲痹汤加减:羌活、炙黄芪各15g,防风、当归、赤白芍、片姜黄各12g,炙甘草、生姜各6g,苏木10g。

【加减】若疼痛剧烈、寒邪较盛者,加制川乌、附子、细辛、桂枝;若湿邪偏胜者,可加海桐皮、豨莶草、路路通。

2.痰湿阻滞型

【辨证】头项强痛,肩臂酸胀不适,肢体沉重,伴有头重脑胀,胸脘满闷,少食多寐。苔白腻,脉沉滑。

【施治】燥湿化痰,理气通络。

【方药】指迷茯苓丸加味:茯苓、地龙、陈皮各12g,黄芩、五味子、白芥子、胆南星各10g,桔梗6g,姜半夏9g。

【加减】若兼见瘀阻经络者,可酌加三七、穿山甲、地龙;若兼见有风寒者,可酌加桂枝、羌活、灵仙等;若兼见眩晕者,加天麻、白术;兼见胸痹者,加丹参、瓜蒌、郁金。

3.气滞血瘀型

【辨证】头颈肩背及四肢麻木、刺痛、痛有定处,拒按,夜间加重,伴有头晕眼花,视物模糊,失眠健忘,惊惕不安,胸闷胸痛,烦躁,面色不华。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多细涩和弦涩。

【施治】活血化瘀,疏通经络。

【方药】化瘀通痹汤加味:当归、葛根各18g,丹参30g,鸡血藤、透骨草各21g,制乳没各9g,元胡、姜黄、地龙各12g,穿山甲10g。

【加减】偏寒者,加桂枝、制川草乌、细辛;偏热者加败酱草、丹皮;若气虚者加黄芪;若兼见痰湿者,加白芥子、胆南星;若兼有胸痹者加薤白、郁金、瓜蒌、半夏。

4.气血虚弱型

【辨证】头项酸痛不适,肩臂麻木不仁,少寐多梦,自汗盗汗,头昏目眩,心悸气短,面色少华,女性患者每于月经后症状加重,或经期紊乱。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施治】益气养血,通络行痹。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芪15g,赤白芍各12g,桂枝10g,鹿角粉6g(分吞),鸡血藤15g,生姜6g,大枣4枚。

【加减】若兼风湿者,酌加威灵仙、透骨草、葛根、羌活、炒苍耳子等;若兼瘀血者,酌加地龙、桃仁、红花、当归尾等;若兼有肾虚者,酌加淫羊藿、菟丝子、狗脊等。

5.肝肾亏虚型

【辨证】肩颈不舒,头脑胀痛,眩晕耳鸣,不可转侧,伴神疲乏力,健忘少寐、腰膝酸软。舌体瘦、质红绛、少苔或无苔,脉弦细。

【施治】益精补肾,滋阴息风。

【方药】左归丸加味:熟地、山药、生石决明、枸杞子各15g,山茱萸、生白芍各12g,菟丝子10g,当归、炙甘草各9g,黄精24g。

【加减】若兼有风湿者,加灵仙、稀莶草、鹿衔草。

四、辅助治疗

1.成药方六味地黄丸、人参养营丸、金匮肾气丸、云南白药、跌打丸、元胡止痛片、追风透骨丸、大活络丹。

2.验方

(1)用葛根、黑豆、蛇蜕、黑芝麻、人参、鹿茸、熟地、黄芪、核桃、枸杞、甘草、白酒各适量。药浸酒内1个月,服15ml,1日2次,1个月为1个疗程。

(2)用川芎、荆芥、白芷、羌活、防风、细辛、薄荷、甘草,茶叶各适量,加水浓煎成浸膏,每服2g,1日3次;2个月为1个疗程。

(3)用白芍240g,伸筋草90g,葛根、桃仁、红花、乳香、没药各60g,甘草30g,药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服3g。1日3次,1个月为1个疗程。

(4)葛根30g,全蝎12g,蜈蚣2条,乌蛇、赤芍、川芎、自然铜、穿山龙、木瓜各15g,鹿含草30g,黑木耳15g,甘草6g。将诸药水煎,日1剂,早晚2次服用。

(5)全蝎9g,蜈蚣2条,鹿含草30g,乌蛇、当归、川芎、自然铜各15g。水煎服,日1剂,2次分服,10天为1个疗程。2~3个疗程痊愈。

3.针灸疗方

(1)颈肩痛麻:大椎、风府、风池、肩井、肩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等。

(2)头痛:按头痛部位不同,取穴不同。

①对头后部疼痛者,选择的穴位有:后顶、天柱、风池、风府、昆仑及疼痛最明显的部位。

②对偏头痛者,选择的穴位有:风池、太阴、率谷、丘墟、头维及疼痛部位。

③对头顶部疼痛者,选择的穴位有百会、前顶、通天、行间及疼痛部位。

④对前头部疼痛者,选择的穴位有:上星、头维、印堂、合谷及疼痛部位。

(3)心慌:心俞、神门、通里、巨阙、内关、脾俞、足三里等,皆用缓慢的针刺。若有心烦、易怒,可配合太溪、三阴交;若有气喘、不能平卧者,可配合肺俞、尺泽;若腹胀不适可加针中脘。

4.外治方穴位按摩,大椎穴、肩井穴、风池穴,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

五、调护

(1)改善与调整睡眠状态。人每天有1/3时间卧床,睡眠姿势不当会加剧颈椎间盘内压力,使颈椎周围韧带、肌肉疲劳,诱发颈椎病。为使颈椎在睡眠中保持正常生理曲线,应注意儿点:

①枕头的高度应适中。枕头的形状以中间低,两端高的元宝形为佳,这种形状优点是对颈部可起到相对的制动作用。

②睡眠体位应使胸部、腰部保持自然曲度,双髋、双膝呈屈曲状,使全身肌肉放松。

③应选择保持脊柱平衡的床铺,以木板为底的席梦思床为佳。

(2)纠正与改变工作中的不良体位。颈椎退变与颈椎长时间处于屈曲或某种特定体位有密切关系。不良体位会导致椎问盘内压增高引起一系列症状。对长时间伏案工作者有几点建议:

①定期改变头颈部体位,读书写字30分钟后应活动颈部,抬头远视半分钟,有利于缓解颈肌紧张,也可消除眼睛疲劳。

②调整桌面高度与倾斜度。可制作一与桌面呈10°~30°的斜面工作板,伏案工作时能减少颈椎前屈和颈椎间隙内压力。

与片姜黄颈椎病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