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标本CT MR 断层面上如何准确的辨认中央沟?
这个的话一般来说直接通过测量就可以精确测出距离了呀。
2、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MRI(磁共振造影),CT scan,概括性地说下这三者区别(包括优缺点)
CT是放射线成像,观察抄人体组织密度差异,对于骨质的观察尤其有优势。
MRI是磁共振成像,不一定打造影剂(这点你一定要弄明白),主要观察软组织以及液体信号,根据不同序列的信号特点,可以较为特异的进行疾病诊断。
PET是采用病人注射放射性物质之后扫描,也就是采用内放射扫描,主要观察有无肿瘤转移,但是实际上特异性不强,炎症和肿瘤常常分不清楚,而且对于解剖学的定位非常不精确,对于解剖定位和特异性上来讲和CT、核磁不能比。PET-CT在定位上就要好一些了。
3、怎样查看ct图像数据
1.断层成像:常规X线摄影中各种组织互相重叠,可能掩盖较轻的病理改变,甚至不能显示如脑内、肝脏等软组织器官内的病变。在结构复杂的组织、器官中,如脊椎,更难发现早期病变。传统断层应用物理学方法使某选定厚度的层面组织成像清晰,其上下方结构成像模糊,但仍与成像层面的组织影像重叠。因此,不是理想的断层成像方法,已趋淘汰。CT只使某选定厚度的断层组织成像,其相邻的上下层面的组织与成像组织全无重叠、干扰,可以克服上述许多X线平片难以克服的缺点,是理想的断层成像方法。CT常用的断层方向是横断位,为了显示整个器官,常需多个连续的横断断层图像。通过图像后处理及重建,尚可得到冠状面、矢状面、斜面及三维立体图像。
2.螺旋扫描(spiral or helical scan):螺旋CT是现代CT技术的主要进展之一。传统CT扫描方式是X线球管与探测器环绕身体旋转,每旋转一个周期,采集一次二维断层数据并重建出图像。扫描实际上是非连续进行的。传统CT在做胸部、腹部和盆腔扫描时,每次扫描时病人均需屏气。每次扫描完后,CT球管复位,检查床进到下一个位置以便扫描下一层面,在采集下一幅图像时病人又需再次屏气。若病人在两次扫描时屏气幅度不一,一部分所检器官(如肺、肝脏)可能根本没有扫到,小的病变因此而不能发现。此问题在螺旋CT得以解决,螺旋CT应用电学的滑环原理,球管不需复位,X线球管借助于滑环技术环绕被扫描物体作连续旋转并曝光,扫描床载着被扫描物匀速通过扫描孔,同时,探测器行三维连续采集X线穿过人体后的衰减数据再通过计算机重建出二维断层图像。该种采集数据的方式又称为容积采样或体积采样。根据探测器的排数多少,螺旋CT又有单排、双排和多排之分。目前已应用于临床的具有16排探测器的螺旋CT,其球管环绕身体扫描一周既能同时完全16层图像的数据采集和重建,数秒种完成一个器官的扫描且层厚可达到0.5mm以下,并能接近实时完成图像的各项后处理,如多方位重建,三维立体重建等。这为需要精密、大范围成像的心血管、肝脏、组织灌注、骨结构等器官系统的诊断与研究担供了新的方法。
3.CT值:量化的密度概念,用于描述CT图像密度高低的单位。它是将探测器测得的X线衰减系数通过一定的数学变换而得到的相对值。单位为Hu(Hounsfield unit)。目前通用的CT值概念是将水的CT值定为0Hu,人体内密度最高的骨皮质CT值定为+1000Hu,密度最低的空气CT值为-1000 Hu,其它各种组织的CT值介于-1000 Hu~+1000Hu之间。如软组织CT值多位于+20~+50 Hu,脂肪组织多位于-40~-90 Hu。
4.密度与灰阶:CT图像也是用不同深度的灰白色(16级灰阶)显示组织的密度差别,通常用白色表示为所读图像的高密度部分,黑色表示为所读图像的低密度部分。因为CT图像是一种计算机处理过的图像,故其所谓的密度高低只是相对的,还可以对图像进行反色显示。
5.窗宽、窗位:窗宽(window width, WW)是指图像所显示的CT值范围。窗位(window level, WL or window center,WC)是指窗宽所显示的CT值范围的中点,常将要显示组织的平均CT值设置为窗位
4、不明白CT断层扫描是什么意思?看了很多介绍都不明白,到底什么是断层扫描?举例说明,通俗点,多谢。
CT断层扫描就相当一把刀,把需要扫描的地方按需要分成很多很多相等的层内次,然后通过看这容侧层次的平面图片,通过空间想象能力恢复成完整的状况。
举例来说,肝脏的断层扫描,就是通过超过30张的平面片,观察肝总管,肝脏每个部位是否有没有问题。
5、CT断层扫描的原理是什么?
它根据不同材料或组织对X线的吸收与透过率的不同,应用灵敏度极高的仪器对对象进行测量——湘岳健康管理中心
6、ct图片血管有断层现象是怎么回事
这个有可能是有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