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颈椎 > 颈椎稳定性差

颈椎稳定性差

发布时间:2020-11-05 15:14:21

1、颈椎稳定性下降与颈椎病的关系

颈椎的形态的改变,可以通过X线摄片能清楚看到。颈椎长期受压,颈肌劳损、颈椎间盘脱水而变薄、质地变硬,颈椎骨之间的间隙变小,但颈子的肌肉韧带不会变短,使椎体与椎体结构松动变得不稳定。
要维持颈椎的稳定性,最好的办法就是,让颈椎保持在一个正常的应力环境当中,不要让颈椎承受过重的压力。同时,加强颈部肌肉锻炼,注意颈椎的保健,使用翘首松颈器,放松颈椎,为颈椎减轻压力负荷,让颈椎处于一个正确的应力环境中,可以使颈椎的退变延缓。
颈椎稳定性下降,椎骨之间的间隙变得小了,使得穿行在锥形孔的血管、神经受压,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颈椎稳定性下降,本质是颈椎长期超负荷负重,是这种病理改变的主要原因。减轻颈椎的负重,才能从根本上预防。翘首松颈器,就是为减轻颈椎负荷而诞生的。借助“翘首松颈器”,就能达到颈椎保健的目的。同时,翘首松颈器对已经发生颈椎退变有压迫症状的,也有很好的改善症状的 。

2、颈椎的稳定性,颈椎的病理改变,如 何理解、预防

临床上有一种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手术,是为了治疗颈椎不稳定这一类的颈椎病。把两个椎骨融合在一起,虽然颈椎的活动度受到影响,但颈椎变得稳定了。
颈椎长期承受压力负荷,压力使颈部颈肌劳损、颈椎间盘脱水而变薄、质地变硬,颈椎骨之间的间隙变小,但颈子的肌肉韧带不会变短,使椎体与椎体结构松动变得松动。
颈椎骨之间的连接松动,早期的这种改变,一般没明显的临床症状。如继续发展,椎骨骨膜、韧带受牵拉、摩擦生成赘生骨,椎体后缘的赘生骨挤占脊椎孔的空间。椎骨之间的间隙变得更小了,使得穿行在锥形孔的血管、神经受压,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对我们正常的工作生活,都会带来极不便的影响。
颈椎的稳定结构由关节、椎间盘、韧带以及肌肉所构成,这些结构维持颈椎的稳定性,限制颈椎的过度活动,是颈椎得以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所必需的稳定结构。
由于肌肉劳损、椎间盘退变以及椎间隙狭窄,可以出现韧带的松弛,钩椎关节和关节突关节可以出现增生性的骨刺,从而使颈椎的稳定性下降,这样将加重颈椎的慢性积累性损伤,加速颈椎的退变。
颈椎不稳定、颈椎退变与颈椎病,只是以轻重程度划分的,其实没有绝对明确的界限,本质上都是颈椎的病理改变。
颈椎的稳定性发生改变,颈椎的形态就会改变,这是颈椎维持稳定性的表现。这种现状如果任其发展,就会压迫神经、血管,出现临床症状。阻止发展只要使用放松颈椎的器具,延缓颈椎退变,使颈椎的形态改变得到一定的改善。器具可以减轻颈椎的长期超负荷负重,放松颈椎的翘首松颈器,就是这样的器具,能减轻颈椎的负重,从根本上预防颈椎退变,颈椎的稳定性得到改善。

3、仰卧与侧卧哪个更有利于睡眠?

大家都知道睡眠的重要性,却容易忽略睡觉过程中的姿势,研究表明睡姿不仅影响人的睡眠体验及睡眠质量,还会影响健康。

说到睡姿,俯卧、侧卧、仰卧是睡觉常见的姿势之一。根据调查显示,有5%的人选择俯卧,35%的人选择侧卧,60%的人选择仰卧。

大多数人在整晚的睡眠中,一般会转换睡姿二十多次,舒适的枕头以及床垫能够有效减少翻身次数,从而提高睡眠质量。但你知道哪种姿势才是最佳睡姿吗?

一.最佳睡眠姿势

在上述的调查中,仅有5%的人选择俯卧,说明这是睡眠体验最差的姿势。俯卧不仅会增加胸腔的压力,导致呼吸困难,还会加大脊柱关节后部的压力,不利于健康。

对于身体无恙的人来说,建议以侧卧为主。医学研究发现:侧睡可以让淋巴更好地分解“β-淀粉样蛋白”等有害物质,从而预防大脑退化。

当然,长时间保证一个姿势,不仅难以解除疲劳,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不适,因此建议侧卧与仰卧交替,但以侧卧位主。其中,侧卧睡姿以双腿弯屈朝右侧卧最合适,这样可使全身肌肉松弛,有利于肌肉组织休息、充分消除一天的疲劳。

之所以建议右侧卧是因为心脏在胸腔中偏左的位置,右侧睡可减轻晚间心脏负荷。此外,肝脏位于右上腹部,右侧卧时它处于低位,供血量充足,有利于食物的消化、体内营养物质的代谢及药物的毒性降解,充足的供血量也保证了肝组织本身的健康。

以侧卧为主,交替仰卧的睡姿,也非常适合颈椎不适或腰间盘突出的人群。对他们来说,保持自然的人体骨骼自然曲度十分重要,能减少神经压迫等情况的影响。

研究发现,用枕不当也会加重颈椎病的情况,合适的枕垫高度分别是:仰卧头枕6.54±0.63cm,仰卧项枕11.23±1.08cm,侧卧位脸侧枕15.10±1.67cm,其中尤以符合颈项生理曲线的仰卧位项枕最佳。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人群来说,仰卧可以让他们全身的肌肉放松,使腰椎间隙压力显著降低,从而减轻椎间盘后突的症状,降低髂腰部肌肉及坐骨神经的张力。

如果你有其他的身体不适,可以相应调整睡姿以减少生理病痛对睡眠的影响,从而提高睡眠质量,增强抵抗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病情的严重程度。

二.侧卧睡姿

当床垫软硬合适时,侧卧睡姿有利于脊柱保持生理性弯曲,这个睡姿对于胃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冠心病等患者来说,更为合适。

1.胃病

患有慢性浅表性胃炎、胃动力不足,有胃胀、胃痛、胀气、打嗝等消化功能障碍的人,建议右侧卧。若是出现胃溃疡、胃食管返流的患者,左侧卧更合适,这样可以减少胃酸反流的情况。

2.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睡眠障碍中,有一种叫“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疾病,常表现为打鼾,严重者会在睡眠过程中出现呼吸不畅的情况,导致反复觉醒,部分患者会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对于这类人群,建议侧卧。因为仰卧会使舌根下坠,影响呼吸,加重打鼾的情况。

3.冠心病

临床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常在夜间出现心绞痛的问题,甚至有猝死的可能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平躺时向心脏回流的静脉血液增加,心脏的压力也随之增加。

有条件的可以使用倾斜10至15度的倾斜床,头侧比脚侧高,这个躯体角度下,可减少下腔静脉回流的血液量,利于心脏休息,减少心脏压力。

三.仰卧睡姿

根据上述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人在睡觉时喜欢仰卧。这个姿势主要以臀、背部接触床垫,而腰部获得的支持很少,容易引起背部酸痛疲劳。但其优势在于体重分布的接触面积较大,有较好的稳定性,更适合肥胖、干眼症的人群。

1.肥胖

体重较重的人群选择仰卧可以使身体重量大部分分担至背阔肌,可使晚间睡眠稳定,而侧卧会使脏器受到长时间压迫,影响健康。

2.干眼症

干眼症是目前常见眼科疾病之一,占眼科疾病的10%,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干涩、疲劳、异物感,其他症状包括胀痛、畏光、眼红等。近来国外一项医学实验发现,仰卧睡姿有助于缓解干眼症状。

3.脑血栓

脑血栓大部分时候都发生于睡眠过程中,因为睡眠时,脑灌流降低,可能会导致血液粘稠,因此,对于脑血栓患者来说,最佳睡姿是仰卧。

4、颈椎稳定性差,总是头疼恶心怎么办?

颈椎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以往多见于中老年人,近年来有年轻化的倾向;过去是会计、教师的职业病,现在则是办公室里的多发病。颈椎病的主要症状是颈部疼痛板滞伴有上肢的疼痛麻木,但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颈椎病还会产生头痛、头晕、耳鸣、眼睛发胀、胸闷气急、四肢无力等症状。治疗颈椎病的方法有很多,推拿、针灸、牵引、理疗、局封、药物等,还有手术,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如果病人不配合治疗,不注意自我保养和功能锻炼,就会拖延病情,并容易复发。

一.保养

1.用枕适当 人生的三分之一是在床上度过的,枕头的高低软硬对颈椎有直接影响,最佳的枕头应该是能支撑颈椎的生理曲线,并保持颈椎的平直。枕头要有弹性,枕芯以木棉、中空高弹棉或谷物皮壳为宜。喜欢仰卧的,枕头的高度为5厘米左右(受压以后的高度);喜欢侧卧的,高度为10厘米左右。仰卧位时,枕头的下缘最好垫在肩胛骨的上缘,不能使颈部脱空。其实,枕头的真正名字应该叫“枕颈”。枕头不合适,常造成落枕,反复落枕往往是颈椎病的先兆,要及时诊治;另外要注意的是枕席,枕席以草编为佳,竹席一则太凉,二则太硬,最好不用。

2.颈部保暖 颈部受寒冷刺激会使肌肉血管痉挛,加重颈部板滞疼痛。在秋冬季节,最好穿高领衣服;天气稍热,夜间睡眠时应注意防止颈肩部受凉;炎热季节,空调温度不能太低。

3.姿势正确 颈椎病的主要诱因是工作学习的姿势不正确,良好的姿势能减少劳累,避免损伤。低头时间过长,使肌肉疲劳,颈椎间盘出现老化,并出现慢性劳损,会继发一系列症状。最佳的伏案工作姿势是颈部保持正直,微微地前倾,不要扭转、倾斜;工作时间超过1小时,应该休息几分钟,做些颈部运动或按摩;不宜头靠在床头或沙发扶手上看书、看电视。

4.避免损伤 颈部的损伤也会诱发本病,除了注意姿势以外,乘坐快速的交通工具,遇到急刹车,头部向前冲去,会发生“挥鞭样”损伤,因此,要注意保护自己,不要在车上打瞌睡,坐座位时可适当地扭转身体,侧面向前;体育比赛时更要避免颈椎损伤;颈椎病急性发作时,颈椎要减少活动,尤其要避免快速的转头,必要时用颈托保护。

二.锻炼

颈椎的锻炼应该慎重,要避免无目的的快速旋转或摇摆,尤其是颈椎病急性期、椎动脉型颈椎病或脊髓型颈椎病。我们推荐的方法简单易行,但要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必须持之以恒。

1.头中立位,前屈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后伸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左旋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右旋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左侧屈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右侧屈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动作宜缓慢,稍稍用力。锻炼时,有的病人颈部可感觉到响声,如果伴有疼痛,应减少锻炼的次数或停止锻炼;如果没有疼痛,则可以继续锻炼。

2.头中立位,双手十指相叉抱在颈后,头做缓慢的前屈和后伸运动,与此同时,双手用力对抗头的运动,以锻炼颈椎后侧的肌肉力量。

颈椎病的预防

颈椎病的预防,应从病因及发病诱因两方面采取措施,以有效地降低发病率和防止已治愈患者的复发。颈椎是脊柱的一部分,要从脊柱的整体加以预防。

预防是防止颈椎病发病的重要内容之一。通常认为脊柱的椎间盘在发育至成人之后,即开始退行性变。事实上每一个人的各椎间盘出现退行性变差异甚大。从年龄方面观察,魏征等对无症状的100例颈椎X线照片进行分析结果提示,椎间盘退变和骨质增生是随年龄增长而增多的:20岁以下组,2/20人;20~29岁组,2/20人;30~39岁组,4/20人;40~49岁组,50岁以上组,16/20人。潘之清研究认为,婴幼儿及青少年时期脊柱外伤机遇最多,因此,颈椎病的预防,应从儿童时期开始。加强体质锻炼,促使椎周软组织强状有力,有助于增强脊柱的稳定性。更注意防止外伤和纠正工作与生活中的不良姿势。颈椎病的诱发因素除外伤外,常见的还有落枕、受凉、过度疲劳、强迫体位工作、姿势不良及其他病症等。颈椎病的致病因素是复杂的,但总的可分为内因(体内因素)和外因(急慢性外伤),二者可以互为因果。内因是致病的基础。我们这里讲的是外因方面的预防。

(一)严防急性头、颈、肩外伤:头颈部跌扑伤、碰击伤及挥鞭伤,均易发生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直接或间接引起颈椎病,故应积极预防,一旦发生应及时检查和彻底治疗。有些外伤是不是易引起人们注意的,例如坐车打瞌睡,遇到急刹车,头部突然后仰,可造成颈椎挥鞭性损伤;有人生气时随意拧孩子耳朵,孩子为了防御而急性扭颈,或用巴掌打击孩子后头部等,均可引起颈肌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婴幼儿颈部肌肉尚不发达,颈软,如过早抱起或抱孩子姿势不合适,甚易造成过伸性颈椎损伤;有些青少年体育运动不得要领或不重视运动前的预备活动,如顶牛、头顶立、前滚翻及骑颈娱乐等,均可造成运动损伤。防止外伤是预防脊柱退行性变的有力措施。一旦发生外伤,除治疗软组织损伤外,还要及时治疗颈椎小关节错位,以防止发展成为颈椎病。

(二)纠正生活中的不良姿势,防止慢性损伤:颈肩部软组织慢性劳损,是发生颈椎病的病理基础,生活中的不良姿势是姿势是形成慢性劳损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纠正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姿势,对预防颈椎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有人喜欢俯卧,为了呼吸、只能将头扭向一边,这样会发生1~4颈椎扭伤。颈轴侧弯,达到失代偿时,就会出现头昏、头痛和眼、耳、鼻喉等症状。由于损害颈椎的正常力学失衡,会加速各颈椎的椎间盘退变;有人平时姿势尚好,但当看小说、看电视时,习惯把头靠在床栏杆上或沙发扶手上,造成屈颈屈背扭腰等,这样会因脊柱椎间韧带损伤而致该段脊柱失稳;妇女带孩子睡觉,常面向孩子侧卧,如果枕头不合身材高度,将置颈胸椎于强迫体位,形成侧弯,可导致脊柱病。

(三)合理用枕:枕头是颈柱的保护工具,一个成年人,每天睡眠6~9小时,即每天有1/4~1~3的时间是在睡眠(枕头上)中度过的,所以枕头一定要适合颈部的生理要求。人在熟睡后,颈肩部肌肉完全放松,只靠椎间韧带和关节囊的弹性来维护椎间结构的正常关系,如果长期用高度不合适的枕头,使颈椎某处屈曲过度,就会将此处的韧带、关节囊牵长并损伤,而造成颈椎失稳,发生关节错位,进而发展成颈椎病。这类病人常常表现为睡眠中或睡醒后晨起时颈项不适、落枕、头昏、头痛或顽固性失眠等症状。合理的枕头对治疗和预防颈椎病十分重要,是药物治疗所不能替代的,但应长期坚持应用。合理的枕头必须具备两项:科学的高度和舒适的硬度。对枕头的高度,国内外学者均十分重视,并提出多种数据。我们研究认为,枕头不宜过高,亦不宜过低。大部分人以自己的颌肩线(下颌角至肩峰的距离)或手掌横径,作为侧卧或仰卧的高度,此高度适合绝大多数人;少数人需适当高枕,如棘突发育畸形、吻棘,枕头过低则可使症状加重。枕头应有适当的弹性或可塑性,不要过硬,以木棉或谷物皮壳较好,应用后可以形成马鞍形。

睡姿良好对脊柱的保健十分重要。人体躯干部、双肩及骨盆部横径较大,侧卧时,脊柱因床垫的影响而弯曲,如果长期偏重于某一侧卧位,脊柱会逐渐侧弯,轻者醒后腰背僵硬不适,需要起床活动方可恢复正常,重者可发展成脊柱病。睡眠应以仰卧为主,侧卧为辅,要左右交替,侧卧时左右膝关节微屈对置。俯卧、半俯卧、半仰卧或上、下段身体扭转而睡,都属不良睡姿,应及时纠正。头应放于枕头中央,以防落枕。脊柱病患者应以木板床为宜,弹簧床对脊柱生理平衡无益。

(四)预防慢性劳损: 由于工作需要,有些工种需要特殊姿势或在强迫体位中工作较长时间,如果不予重视,委容易发生慢性劳损,并逐渐发展成脊柱病。例如长期看显微镜的人员、坑道作业人员、会计师、缝纫刺绣、牙科医生、飞机的机械师、打字员、发报员等屈颈、斜颈、扭颈、耸肩工作者,以及长期伏案工作的学习的人,若不注意桌椅的高度与自己的身材相适应,又不重视业余时间的平衡运动(与工作姿势相反的姿势锻炼,如伏案工作者作伸懒腰动作),时间长了将会发生肩颈部软组织负荷,不仅容易发生腰背软组织劳损,而且可进一步发展成为颈、胸、腰椎关节功能紊乱。预防慢性劳损,除工间或业余时间作平衡运动外,还可根据不同的年龄和体质条件,选择一定的运动项目,进行增强肌力和增强体质的锻炼。

乘车中睡眠,急刹车时,极易造成颈椎损伤,故应尽量防止。游泳者在浅水处跳水,经常有造成颈椎严重撞伤者,故跳水应到深水处。

(五)老年人的预防: 50岁以上的老人,脊柱多有退行性改变,因此更应重视预防脊柱病的发生。枕头必须选用合乎个人规格的(保健枕分为特大号、大号、中号、小号、特小号5个规格,男士按个人衬衣号用同号的枕头;女士按衬衣号用小一号的枕头),无论家居或外出,都要重视用枕;天气寒冷时要注意颈腰部保暖,减少缩颈、耸肩、弯腰等不良姿势,冬季应注意防止颈肩受寒,尤其睡眠时颈肩部要保暖,以避免因冷刺激而发生落枕,诱发颈椎病和肩周炎。与人谈话、看电视、看电影或看书报,要尽可能正面注视,不要过度扭屈颈部。总之,要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正直、防止因姿势不良而诱发颈椎病。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证明,危及中老年生命的心血管、脑血管疾病及种慢性病与脊柱相关,故作为老年人预防脊柱病,亦能达到预防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脑血管等病的作用。对待疾病最积极的方法是防患于未然,尤其在目前治疗药物日益增多的时代,注意 预防医学宣教尤为重要。

5、颈部主要有哪些肌肉来维持稳定性?

(l)胸锁乳突肌(副神经、颈2~4):胸锁乳突肌的前缘自乳突尖至胸骨头起点内侧,长157.8土10.9mm,后缘自乳突尖至锁骨头起点外侧,长133.9+l2.7mm。
(2)斜角肌:有前、中、后三块斜角肌。斜角肌全部位于胸锁乳突肌的深面,前斜角肌由四条肌束组成,起于第三至第六颈椎横突前结节,其纤维向下而微外,止于第一肋骨内侧缘和斜角肌结节。中斜角肌起于第一或第二至第六颈椎横突后结节,止于第一肋骨上面锁骨下动脉沟之后。后斜角肌在中斜角肌的深面,起于第四至第六颈椎横突后结节,止于第二肋骨。
(3)舌骨上、下肌群:舌骨下肌群有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和甲状舌骨肌,四肌均位于舌骨之下。舌骨上肌群亦有四肌,即二腹肌、茎突舌骨肌、下领舌骨肌及须舌骨肌,后二肌位于领下部内。

与颈椎稳定性差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