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颈椎 > 颈椎酸胀难受

颈椎酸胀难受

发布时间:2020-10-30 05:46:30

1、颈椎引发头部酸胀怎么办?

朋友,我是武汉的一名大学生,经常看书,也喜欢上网,头痛了大半年了,肩膀也痛,没精神,头拧动的时候劈劈啪啪响。前两天去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检查,先是拍了个片字,显示有些环枢关节半脱位,然后又拍了个CT,确认没有骨折或者太严重,脱位了大约一到两毫米.
像你这种情况,应该是我早期头痛的情况,头后部间断轻微痛,脖子感觉不舒服,想拧,一拧就响,并且拧了感觉挺舒服。
我说哥们,可别乱拧脖子啊!我的颈椎就是长期乱拧拧脱位的。颈椎是很脆弱的,使劲左右拧动是很不科学的啊,你这种情况,如果不太久的话,应该是颈椎病早期的症状,如果你按压头枕部的那个较低位置时有疼痛感的话,说不定就和我一样,环枢关节半脱位。
哥们,建议你好好修养一下你的颈椎,脖子,少看书,别上网,少低头,可别乱拧脖子!!!
最好是到好一点的医院,拍个片子,拍颈椎侧位和张口位,这样可以诊断是是否有颈椎病,看看是否有脱位。
我的颈椎现在还在康复当中,天天做牵引。像你这样的颈椎病,发现越早,治疗越早,康复的就越好!
由于我被颈椎脱位折磨很久,知道这病的麻烦,我也对颈椎病做了不少的研究,一些小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
祝你健康:)

2、我的脖子好痛,好酸,好胀,好难受啊!颈椎病一年了怎么办?救命啊!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颈椎位于头部、胸部与上肢之间、又是脊柱椎骨中体积最小,但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负重较大的节段,由于承受各种负荷、劳损,甚至外伤,所以极易发生退变。大约30岁之后,颈椎间盘就开始逐渐退化,含水量减少,并伴随年龄增长而更为明显,且诱发或促使颈椎其它部位组织退变。生物力学角度来看,第5—6、第6—7颈椎受力最大,因此,颈椎病的发生部位在这些节段较为多见。有统计表明,50岁左右的人群中大约有25%的人患过或正患此病,60岁左右则达50%,70岁左右几乎为100%,可见此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发病机理】
颈椎病发病机理:
1、颈椎退行性改变:随着年龄的不同阶段发展,颈椎及椎间盘可发生不同的改变,在颈椎体发生退行性改变的同时,椎间盘也发生相应改变。
2、外伤因素: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进行剧烈活动或不协调的运动。
3、慢性劳损:长期处于不良的劳动姿势,椎间盘受到来自各种方面的牵拉、挤压或扭转。
4、寒冷、潮湿:尤其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受到寒冷、潮湿因素的影响,可造成局部肌肉的张力增加,肌肉痉挛,增加对椎间盘的压力,引起纤维环损害。

【疾病分类】
(1) 颈型: 即局部型,由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引起颈椎局部或反射性地引起枕颈肩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
(2) 神经根型: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刺激,压迫脊神经根,引起感觉、运动功能障碍者,又分为急性、慢性两种
(3) 脊髓型: 颈椎间盘迟行性改变造成脊髓受压和缺血,引起脊髓传导功能障碍者,又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两种。中央型的发病是以上肢开始,向下肢发展;周围型的发病是以下肢开始,向上肢发展。此两型又可分为轻、中、重三度。
(4) 椎动脉型: 由于钩椎关节退行性改变的刺激,压迫椎动脉,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者。
(5) 交感神经型: 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刺激,压迫颈部交感神经纤维,引起一系列反射性症状者。
(6) 其他型;指食管压迫型等。

【病理改变】
颈椎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椎间盘的退行性变。颈椎位于头颅与胸廓之间,颈椎间盘在承重的情况下要做频繁的活动,容易受到过多的细微创伤和劳损而发病。

其主要病理改变是:早期为颈椎间盘变性,髓核的含水量减少和纤维环的纤维肿胀、变粗,继而发生玻璃样变性,甚至破裂。颈椎间盘变性后,耐压性能及耐牵拉性能减低。当受到头颅的重力和头胸间肌肉牵拉力的作用时,变性的椎间盘可以发生局限性或广泛性向四周隆突,使椎间盘间隙变窄、关节突重叠、错位,以及椎间孔的纵径变小。由于椎间盘的耐牵拉力变弱,当颈椎活动时,相邻椎骨之间的稳定性减小而出现椎骨间不稳,椎体间的活动度加大和使椎体有轻度滑脱,继而出现后方小关节、钩椎关节和椎板的骨质增生,黄韧带和项韧带变性,软骨化和骨化等改变。

由于颈椎间盘向四周膨隆,可将其周围组织(如前、后纵韧带)及椎体骨膜掀起,而在椎体与突出的椎间盘及被掀起的韧带组织之间形成间隙,称"韧带间盘间隙",其中有组织液积聚,再加上微细损伤所形起的出血,使这种血性液体发生机化然后钙化、骨化,于是形成了骨赘。椎体前后韧带的松弛,又使颈椎不稳定,更增加了受创伤的机会,使骨赘逐渐增大。骨赘连同膨出的纤维环,后纵韧带和由于创伤反应所引起的水肿或纤维疤痕组织,在相当于椎间盘部位形成一个突向椎管内的混合物,就可能对脊神经或脊髓产生压迫作用。钩椎关节的骨赘可从前向后突入椎间孔压迫神经根及椎动脉。椎体前缘的骨赘一般不会引起症状,但文献上也有这种前骨赘影响吞咽或造成嘶哑的报告。脊髓及神经根受压后,开始时仅为功能上的改变,如不及时减轻压力,逐渐会产生不可逆的变化。因此如果非手术治疗无效,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临床症状】
颈椎病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主要有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难、头晕、恶心、呕吐,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及吞咽困难等。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与病变部位、组织受累程度与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

【临床检查】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压痛点椎旁或棘突压痛,压痛位置一般与受累节段相一致。
(2)颈椎活动范围即进行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活动的检查。神经根型颈椎病者颈部活动受限比较明显,而椎动脉型颈椎病者在某一方向活动时可出现眩晕。
(3)椎间扎挤压试验让患.者头向患侧倾斜,检查者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头顶部,右手握掌轻叩击左手臂背侧,如出现根性痛或麻木则为阳性。在神经根症状较重者则双手轻压头部即可出现疼痛、麻木表现或加剧。
(4)椎间扎分离试验对疑有根性症状者,患者坐位,双手托住头部并向上牵引,如出现上肢疼痛麻木减轻者则为阳性。
(5)神经根牵拉试验.又称臂丛牵拉试验,患者坐位,头转向健侧,检查者一手抵住耳后部,一手握住手腕向相反方向牵拉,如出现肢体麻木或放射痛即为阳性
(6)霍夫曼民征检查右手轻托患者之前臂,一手中食指夹住其中指,用拇指叩击中指指甲部,若出现阳性即四指屈曲反射,则说明预部脊髓、神经损伤。
(7)旋颈试验又称椎动脉扭曲试验,病人坐位,做主动旋转颈部活动,反复几次。若出现呕吐或突然跌倒,即为试验阳性,提示为椎动脉型颈椎病。
(8)感觉障碍检查对颈椎病人做皮肤感觉检查有助于了解病变的程度。不同部位出现的感觉障碍可确定病变颈椎的节段;疼痛一般在早期出现,出现麻木时已进入中期,感觉完全消失已处在病变的后期。
(9)肌力的检查颈椎病损伤神经根或脊髓者,肌力均下降,若失去神经支配则肌力可为零。根据各肌肉支配的神经不同可判断神经损伤的部位及节段。

【治疗措施】

现代以针灸治疗颈椎病,50、60年代文章颇少。至70年代末,随着老年医学的发展,本病才开始受到国内外针灸界的重视。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在我国的中医和其他医学刊物上已报道用针灸治疗数千病例。多种穴位刺激法,如电针、温针、隔药饼灸、竹罐法、穴位激光照射、穴位注射、磁针、铍针等等都应用于本病的治疗。国外,如罗马尼亚、日本、美国、荷兰、爱尔兰等国也开展此项工作。国外针灸工作者多用毫针或电针治疗,日本学者还采用过隔姜灸。取穴以颈肩部穴为主,但也用远道穴和阿是穴。

据国内外资料统计,针灸对本病有效率在90%左右。为了验证疗效,有人以肌电图观察温针对颈椎病的作用,发现随着阳性体征的消失,肌电图静息时的纤颤波、正相波消失,受损神经支配的肌肉肌力恢复正常,运动电位电压亦趋向正常,证明效果是确切的。

▲体针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夹脊颈4~7;2、哑1~4、风池、天柱、大椎。
配穴:神经根型加肩井、胛缝、曲池、合谷、后溪、养老;椎动脉型加百会、四神聪、太阳、头维、三阴交、太溪、行间;交感型加百会、四神聪、心俞、肝俞、胆俞、太冲;脊髓型加足三里、太阳、外关、委中、阳陵泉、环跳。
哑1~4位置:哑1与哑2、哑4均位于督脉上,哑1为第2、3颈椎棘突间(哑门下1寸)、哑2为第3、4颈椎棘突间,哑4为第6、7颈椎棘突间(大椎上1寸)。哑3在哑2旁开05.寸(双侧)。
胛缝穴位置:肩胛骨内缘压痛点。

(二)治法
主穴每次选1组,可轮流选用。其中第1组穴,一般取夹脊颈5~6,如颈肩痛麻至腕指,可均取;第2组穴每次仅选哑(1~4)中之1穴,余穴选1~2穴。配穴据不同症型,取2~4穴。
夹脊穴操作:取28~30号1.5~2寸之毫针,向脊椎方向成75度角刺入或旁开夹脊穴成45度角刺入,至针尖有抵触感即退针5分。采用提插结合小幅度捻转,促使针感传导。疼痛重者紧提慢插,肢体麻凉甚者紧插慢提。一般则用平补平泻法。哑1、2、4穴,均为直刺1~2寸,反覆提插不捻转,哑3进针法同夹脊穴。要求取穴准确,得气后轻提插3~5分钟或捣针2~3分钟,要求哑3针感为上肢触电感余穴应达到四肢触电感。针感宜由弱到强,逐步获得,不可乱捣猛刺。如针感不满意,可调整方向,如仍无上述针感,则不必强求。缓慢出针,出针后揉按穴孔片刻。大椎穴,快速进针,缓慢送针至1.5寸深。进针时针尖略朝上,得气后针尖略朝下,然后以拇食指夹持针柄作快速小幅度捻转,使病人有酸麻感循督脉下行,继而改为自上而下有节奏捻转(即拇指向上、食指向下捻针),运针半分钟。退针至皮下,复将针尖指向患侧,提插捻转1分钟,使酸麻达到肩臂,不留针。风池向鼻尖方向进针1.5寸左右,使针感向头颈部放射,天柱穴略向脊椎斜刺,针感向颈部放散为宜,均用平补平泻之法。配穴,进针得气后亦用平补平泻法,其中,胛缝穴进针3~5分,有局部酸胀为宜;养老穴取穴时手掌朝胸前,针尖向内关方向刺入,针感应向肩、肘、腕放射。以上穴位,除不留针者外,均留针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临床痊愈:症状完全消失,颈椎活动度正常,但颈部X片显示退行性病变未见明显改善;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劳累后颈部稍有不适,余同上;有效:临床症状减轻,可做轻工作,余同上;无效:症状、体征均未见改善。

共治1991例。其中1741例,按上述标准评定,临床痊愈778例(44.7%),显效566例(29.6%),有效401例(23.1%),无效46例(2.6%),总有效率为97.4%[2~7]。

另250例,颈肩部疼痛改善率为91.6%,指麻及颈肩关节活动障碍有效率分别为89.5%和94.2%[8]。从总的治疗情况看,以神经根型针刺效果最好,而以脊髓型最差。

▲电针

(一)取穴
主穴:夹脊颈2~7。
配穴:养老、天柱、大椎、肾俞、大肠俞、曲池、外关、合谷、阳陵泉、秩边。

(二)治法
主穴,根据增生部位,选择相应夹脊穴。配穴,每次取4~5穴。主穴以2寸毫针作45度角向脊椎方向刺入,运针至针感出现传导,配穴进针得气。平补平泻1分钟,然后接通电针仪,负极接主穴,正极接配穴,连续波,频率120~250次/分,电流强度以病人感到舒适为宜,一般在1~1.5毫安。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4~5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168例,部分配合中、西药物,总有效率为93.3~96.4%。

▲拔罐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阿是穴或大椎;2、大杼、风门。
配穴:天宗、肩井、肩贞。
阿是穴位置:颈部压痛点。

(二)治法
主穴第一组为刺络拔罐法,第二组为竹罐法。每次一组,可交替选用。如仅用主穴疗效不显,改用或加用1~2个配穴。

刺络拔罐法操作:可先以铍针刺,直入直出,深至骨膜,出针后有少量血液流出(一般不超过5毫升),亦可以皮肤针局部叩刺至皮肤微出血。针后加火罐,留罐15分钟,去罐后作局部按摩及头部作旋转运动,3~5天1次,3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周。

竹罐法:将大小不同之竹罐在煮沸的药水锅内煮2~3分钟,取出并甩尽药水,然后迅速置于穴位上使吸住皮肤,7~10分钟后取下,以出现瘀斑或充血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日。

药液制备:艾叶、杜仲、防风、麻黄、木瓜、川椒、穿山甲、土鳖虫、羌活、苍术、独活、苏木、红花、桃仁、透骨草、千年健、海桐皮各10克,乳香、没药各5克,布包加水煎煮而成。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300例,结果临床痊愈54例,显效及有效215例,无效31例,总有效率为86。7%[15,16,18]。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新设、阿是穴、大椎、天宗。
配穴:神经根型加天鼎,椎动脉型及交感型加风池。
新设穴位置:风池穴直下方,后发际下1.5寸。
阿是穴位置:颈部压痛点。

(二)治法
药液:混合注射液(丹参注射液2毫升+10%葡萄糖注射液5~10毫升);野木瓜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
主穴每次选1穴,据症选1配穴。阿是穴多在颈椎周围,须仔细探找,如能发现条索状或结节性痛点更佳。在注入药液之前,应略作提插,使得气感明显,天鼎穴应使针感到达病臂及手指为佳,然后缓缓注入,每穴任选上述药液一种,注入1毫升(阿是穴可注入药液2毫升)。隔日1次,12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489例,临床痊愈184例(,显效247例,有效4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97.3%。如把颈椎病分为3期,第1期为颈椎失稳期,第2期为骨赘刺激期,第3期为骨赘压迫期,以第1、2期穴位注射效果最好。

▲挑治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即反应点。多出现在颈、背部,为党参花样的皮损改变。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豆粒或花生米粒大,边缘整齐,边的颜色稍深于正常皮肤,且反光弱。以大椎及颈椎增生部位更为多见。

(二)治法
每次选3~4个阿是穴。常规消毒后用2%普鲁卡因局麻,以细三棱针先破表皮,再挑断浅表皮肤纤维丝。挑纤维丝时,针尖宜贴皮平刺,先平行向前滑动,再轻轻把针向上抬起,将纤维丝挑断,挑净。下一次挑时,将上一次挑过露在表皮外的纤维丝头剪去。每隔5天挑治1次,5次为一个疗程。注意每次选挑治点时,其中一定要有一个点在颈椎上。

(三)疗效评价
共治560例,结果临床痊愈504例,显效38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100%[17]。

▲拔罐加穴位注射。埋线疗法

(一)取穴
主穴:颈部夹脊穴。
配穴:风池、天宗、肩井、肩Yi、合谷、外关、中渚。

(二)治法
先取主穴,针刺得气后,用架火法或抽吸法拔罐,一般每次取1~2对夹脊穴。另选2~3对配穴针刺,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手法。留罐时间,以局部皮肤红紫为度。留针15分钟。次日,可交叉取2对夹脊穴,分别注入维生素B12250微克/1毫升(每穴0.5毫升)和当归寄生注射液2毫升(每穴1毫升)。上法每日一次,交替进行,两个月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月。

(三)疗效评价
用上述方法治疗312例,结果临床痊愈62例,显效235例,有效3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1%。随访60例,随访期为6月~4年,仅1例复发。
埋线疗法取穴;大椎 曲池 外关 阿是穴

3、这几天觉得脖子特别不舒服,很酸,胀胀的,然后一检查是颈椎病,这该怎么办啊,我该如何快速的解决颈椎病

这是信息时代,就连孩子的部分作业,都需要借助电脑来完成;退休的大叔大妈们,也没闲着,看完股市起伏的曲线,就捂住胸口在屏幕前打麻将;上班族,更是离不开电脑。随之而来的,是很多人感觉疲惫、肌肉紧张、注意力难以集中,甚至连转动脑袋也觉得吃力,被诊断为颈源性头痛的人越来越多。

颈源性头痛的症状特点,从疼痛程度来看,多属于中等或重度疼痛;头痛约12%为单侧,76%以上是全头痛或是双侧头痛;头痛多为牵涉痛,多数疼痛从颈部或枕部开始,最终发展到眼眶或颞部及前额部位,但很少波及到耳部或鼻部,许多患者还会在枕部按压时出现向头顶、颞额、眼部的放射痛。颈源性头痛的持续时间较长,疼痛发作常会超过72小时。

颈源性头痛的共性特征有5个要点,颈部活动可诱发头痛;压迫枕区或高位颈椎区域可诱发头痛;颈部活动受限;伴有患侧的颈、肩、臂的疼痛;通过神经阻滞注射,可使疼痛缓解。此外,颈源性头痛,使用麦角胺或曲坦类药物治疗无效。目前,没有证据支持药物治疗对颈源性头痛有效,这是个令人沮丧的消息,而且,考虑存在潜发并发症的风险,也需要慎用脊柱正骨,特别是那些缺乏资质的按摩,还是避免尝试,以防不测。

小编认为此还是保守治疗,膏贴啊,针灸啊,按摩啊等对此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改善,那个(义珍堂贴)对此就有不错的缓解改善,陶宔上就有,大家可以看看了解一下。

颈源性头痛,会在医学检查中出现特征性的体征,在颈椎方面会出现活动度下降,屈曲旋转试验阳性;颈部皮褶厚度会比正常人增加约5毫米;患者的头痛侧较正常侧的颅周肌肉压痛明显,在肌肉被动牵拉时会使疼痛感加重,颈深屈肌群的肌力和肌耐力出现降低。

颈源性头痛患者做X线检查,会发现颈椎曲度增加及关节间隙狭窄;磁共振检查会发现颈椎退行性变或是颈椎椎间盘膨出或突出。此外,肌电图检查等也有助于颈源性头痛的诊断。
这些人的特点是,长期从事需要维持低头姿势的工作,或需要使用电脑。发病的诱因,除了长期伏案外,还有过度疲劳、颈肩部受凉、外伤、心理压力等。

颈源性头痛发作,有约42%的患者为一过性的短暂发作,54%为慢性持续疼痛,发作频率多为2到4周1次。发作时,疼痛多以胀痛或搏动样跳痛为主,也会为钝痛、针刺样痛,或是有紧箍感、烧灼感、重压感、刀割感、爆炸感,或者是描述不清,总之一个字,就是痛。外力刺激颈部或是颈椎处于异常体位,是激发颈源性头痛或加重头痛的因素,运动、精神压力等也是相关因素,有部分女性会在经期前后出现头痛加重。颈源性头痛还会出现伴随症状,多数是颈项部紧张僵硬,或是肩臂部不适,以右上肢不适为多见。部分人会伴随出现头晕、畏光、畏声,或是出现耳部、眼部、鼻部、喉部的不适。

4、颈椎总是酸胀,怎么办

用药只能暂时解决疼痛,最关键的还是自己要注意保养自己,把不好习惯调整过来,颈椎病产生的原因很多,其中颈椎劳损、不良姿势是引起颈椎病的重要原因;长期使头颈部处于单一姿势位置,长时间低头工作,都易发生颈椎病;躺在床上看电视、看书、高枕、坐位睡觉,卧车上睡觉等,会使睡着时肌肉保护作用差而导致颈椎病. 所以日常生活工作中要注意:(1)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在工间或工余时,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使肌肉发达,韧度增强,从而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2)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习惯,高枕使头部前屈,增大下位颈椎的应力,有加速颈椎退变的可能。(3)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头颈负重物,避免过度疲劳,坐车时不要打瞌睡。(4)及早,彻底治疗颈肩、背软组织劳损,防止其发展为颈椎病。(5)劳动或走路时要防止闪、挫伤。(6)长期伏案工作者,应定时改变头部体位,按时做颈肩部肌肉的锻炼。(7)注意端正头、颈、肩、背的姿势,不要偏头耸肩、谈话、看书时要正面注视。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最后可以选择先??考虑保守性治疗措施,其中推拿治疗手法因疗效明显,治法简要、副作用少,医疗条件限制少,而作为主要的保守疗法广泛应用。建议请选择正规安全可靠的推拿按摩理疗机构。

5、我患有颈椎病,经过治疗,有好转。但只要坐着半个小时,脖孑就酸胀难受,肩部也酸痛,怎么回事?颈椎病能

病情分析:
坐位时出现颈部酸胀、肩膀酸痛,既往有颈椎病,考虑为颈椎局部神经受压刺激所致。颈椎病药物治疗无法治愈,如压迫及脊髓,则可考虑手术治疗。
指导意见:
建议避免长时间低头姿势,平时可予颈椎操锻炼。同时,可予颈椎MRI检查评估病情。局部可予扶他林软膏外涂对症处理。

6、居士您好,我的颈椎肩膀经常酸胀沉重,胸椎挺胸疼痛,腰椎酸麻,具体症状请看补充。

首先纠正不正确的各种姿势就会减轻很多疼痛的症状。这个复位方法是平躺在床上《比坐式立式复位更好些》全身放松,用手伸到脖子下手心朝上,用四指按压住颈椎疼痛点,右侧疼就往左肩方向推,反之就往右肩方向推,后边疼痛就往前边推压,推压的力量是由轻到重逐渐加力最大到5㎏的力量,绝不可用蛮力猛力推压。推到颈椎不痛了,症状消失为止。
另外复位一个方法:就是采用正侧躺的方式,用大拇指一点一点的按压胸椎和腰椎侧面,不管是胸椎还是腰椎只要有按压疼痛的地方,就是有错位的地方。之后用大拇指按压住疼痛点用力推压,请注意一定慢慢的加力,直到一点也不痛了就是复位成功了。这样可以有效的解除或者缓解腿,脚部位的麻木疼痛等症状。

7、颈椎难受,又酸又痛的,很不舒服,怎么办?

这是颈椎病。青年人一样会发生颈椎病的,尤其是脖子细长、长期伏案工作者,更易患颈椎病。
目前需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要重视。建议到大中型正规医院就诊,看骨科或者脊柱外科,需要照颈椎正侧位+双斜位X光片,有条件可以做颈椎MRI,专科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给你一个治疗方案。第二,如果有条件,可以到正规医院的理疗科接受理疗,有助于病情缓解。强调一点,需要找有资质的理疗技师作理疗,否则效果不但不好,甚至可能加重病情。第三,需要纠正不良习惯,尤其是坐姿。应当避免长时间使颈部保持某种姿势,可以适当活动颈部,切忌幅度过大,否则可能造成小关节绞锁。 在闲暇的时候,可以自己按摩颈部,使颈部肌肉放松。另外,枕头的高度也要适宜,最好用保健枕。

8、颈椎很不舒服,常感到酸胀、困,轻微的疼痛,该怎么办...

病情分析: 你好,颈部酸痛,不适感,应该是由于局部肌肉劳损导致,或颈椎病引起。意见建议:像你的情况,需要确定是颈椎病还是局部肌肉劳损导致的症状,如果颈椎病的话,也有可能是颈椎滑脱导致,就需要通过手法治疗或手术治疗等,如果是局部肌肉劳损的话,需要平时保养结合按摩,针灸,敷药等治疗,平时保养的话,比如看书,看电视等长时间,就需要休息,活动颈部,按摩颈部等预防劳损加重。

与颈椎酸胀难受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