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种颈椎病分类及症状表现,以及推拿按摩的主要治疗手法?
颈椎病主要的症状有:头痛头晕、耳鸣、视力下降、肢体麻木、胸闷恶心、喉咙常感有异物等。
建议最好是去医院做个检查并及时治疗,
主要治疗手法根据颈椎病的严重程度不同而决定,一般都建议优先保守治疗,严重的且情况复杂的则建议手术、
治疗可以尝试川木颈椎治疗仪等医疗器械来康复。
2、颈椎病做什么检查比较合适?
颈椎病的治疗方法:
(一)牵引
1. 适应证 颈椎牵引常作为神经根型、颈型和交感型颈椎病的首选疗法。但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较明显者和有明显颈椎节段性不稳者不宜采用。
2. 颈椎牵引的方法 一般用颈枕牵引带作颈椎牵引。
(1)姿位:体位可采取坐位或卧位,为了方便,多取稳当的靠坐位,使颈部自躯干纵轴向前前倾约10°-3O°,避免过伸。要求患者充分放松颈部、肩部及整个躯体肌肉。牵引姿位应使患者感觉舒适,如有不适即应酌情调整。在椎动脉型患者前倾角宜较小,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宜取几近垂直姿位,忌前屈牵引。
(2)牵引重量与持续时间:常用的牵引重量差异很大,可自患者自身体重的1/10至1/5,多数用6-7kg,开始时用较小重量以利患者适应。每次牵引近结束时患者应有明显的颈部受牵伸感觉,但无特殊不适,如这种感觉不明显,重量应酌情增加。每次牵引持续时间通常为20-30分钟。牵引重量与持续时间可作不同的组合,一般牵引重量较大时持续时间较短,牵引重量较小时持续时间较长。
(3)牵引频度与疗程:一般每日牵引1-2次,也有每日3次者,10-20天为一疗程,可持续数个疗程直至症状基本消除。
(4)如坐位牵引疗效不著,或患者症状较重或体弱不耐久坐时,可采用仰卧位牵引。用枕垫保持适当姿位,牵引重量一般为2-3kg。持续牵引2小时后休息15分钟,然后再作牵引,每天牵引总时间可达1O-14小时。
(5)利用电动牵引器械可进行间歇牵引,被认为有利于放松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一般是牵引2分钟,放松或减小牵引重量1分钟,反复进行半小时左右。
(二)推拿
1.作用与适应证 中医学认为颈椎病系因颈项长期劳累,气血失和,加上外感风寒、阻滞经络所致,推拿治疗可以调和气血,桂风散寒,疏筋通络,从而达到解痉止痛的作用。推拿适用于除了严重颈脊髓受压的脊髓型以外的所有各型颈椎病。
对于脊髓型颈椎病,传统不主张进行推拿治疗,认为有可能加重脊髓损害,但国内已有安全有效的牵引和推拿治疗的报道,因此,轻型脊髓型颈椎病不一定禁忌推拿治疗,只是手法宜温和,免除旋扳手法。
2. 方法 颈椎病的推拿手法应刚柔结合,切忌粗暴,常用手法程序如:
(1)在颈背部反复作掌揉、探法和一指禅推法,然后在颈肩部的督脉、手三阳经的部分俞穴如风池、风府、肩内俞、肩井、天宗、缺盆等穴作点、压或拿法,再在斜方肌与提肩胛肌处行弹拨法。若为神经根型,手法治疗应包括肩、肘、手的主要穴位;若为椎动脉型,应包括头、脸部的百会、太阳等穴位。接着用旋扳手法。最后以抹法、叩击、拍法作结束。
(2)施行旋扳手法时,先嘱患者向一侧旋转颈部,施术者两手分别置于病人的下枕部和枕后部顺势同时稍用力旋转头颈。此时必须注意:1)旋转角度不可过大。2)不可片面追求旋颈时可能发出的"咔嗒"声。3)脊髓型及椎动脉型颈椎病不作旋扳手法。
(三)理疗
理疗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放松痉挛肌肉,缓解症状。方法可选用高频(微波、超短波)、低中频电疗(如TENS,间动电疗,电脑中频)、超声波、磁疗等。
(四)运动疗法
1. 运动疗法的作用 颈椎病的运动疗法主要是做医疗体操练习,颈椎病医疗体操的目的与作用主要有两方面:(1)通过颈部各方向的放松性运动,活跃颈椎区域血液循环,消除淤血水肿,同时牵伸颈部韧带,放松痉挛肌肉,从而减轻症状;(2)增强颈部肌肉,增强其对疲劳的耐受能力,改善颈椎的稳定性,从而巩固治疗效果,防止反复发作。
2. 适应证和禁忌证 各型颈椎病症状基本缓解或呈慢性状态时,可开始医疗体操以促进症状的进一步消除及巩固疗效。症状急性发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运动刺激。有较明显或进行性脊髓受压症状时禁忌运动,特别是颈椎后仰运动应禁忌。椎动脉型颈椎病时颈部旋转运动宜轻柔缓慢,幅度要适当控制。
(五)神经阻滞疗法
椎间孔阻滞(硬膜外腔阻滞)和椎旁交感神经阻滞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反复单次阻滞或置管连续注药,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单次阻滞每周两次,5次为一疗程。硬膜外腔置管者可每日注药一次,每5次为一疗程。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对治疗交感型颈椎病有特效(一般配合椎间孔、颈部痛点阻滞)。常于第一次阻滞治疗后即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多不能维持长久的疗效,故须反复施术以巩固效果,至少须连续治疗2~4个疗程。
(六)药物治疗
颈椎病症状显著时常用药物作辅助治疗以促进症状缓解,常用药物有解痉镇痛药、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神经营养药及血管扩张药等。中药也常应用。
(七)心理治疗
(八)日常生活活动指导
1. 枕头与睡眠:枕头中央应略凹进,高度为12~16cm,颈部应枕在枕头上,不能悬空,使头部保持略后仰。习惯侧卧位者,应将使枕头与肩同高。睡觉时,不要躺着看书,也不要长时间将双手放在头上方。
2. 避免做颈部过伸过屈活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洗脸、刷牙、饮水、写字时,要避免颈部过伸过屈活动。
3. 某些日常活动应该停止:在患病期间,应停止做某些过度活动颈椎的活动,如擦高处的玻璃。
3、颈椎病各型的手法治疗怎样进行?
对于颈椎病的按摩手法,有一些通用的手法,如揉按颈肌,提拿斜方肌,沿棘突和椎板方向的分筋和理筋手法,点按风池和肩井等穴位。但由于颈椎的分型不同,各型颈椎病的手法亦有不同。
(1)神经根型。应主要以上肢手法为主,根据神经孔狭窄的位置,沿上肢的三阳经或三阴经循经推按;牵抖上肢;点按臂月需,手三里,小海,外关,阳溪等穴位;弹拔、牵抖指间关节;弹响各指末端。
(2)椎动脉型。应主要在椎板和横突孔周围施以手法,沿椎板与关节突之间的间隙行拔筋、分筋手法;从颈6 横突开始深按,沿椎动脉走行方向向头部方向推分,刺激椎动脉起始部位,增加椎动脉血流量。上述手法效果不佳时,可以施以扳法治疗。
(3)交感型。主要手法在头部和颈前部。伴有头晕、耳鸣、失眠、烦躁等症状者,主要在头部施以手法,开天门,推坎宫,揉印堂,分推高骨,点按风池、头维、安眠、神门、内关等穴位;同时沿胸锁乳突肌前缘按揉,通过刺激颈部交感神经节和小关节囊的深部感受器,达到调节自主神经的功能。
(4)脊髓型。主要以下肢手法为主,以强筋健骨,滋肝益肾为法,主要点按和推擦昆仑、绝骨、承山、阳陵泉、肾俞、膈俞,至这些穴位感到发热为度。
4、颈椎小关节紊乱手法复位后怎么验证?
患椎移位是引起临床症状的因素。由于退行性病变及软组织慢性劳损,一旦发病、患椎多不稳定,常沿纵、矢状及额状轴发生多方位移位。经手法治疗后,患椎重复移位者,除病变本身的因素外,复位不完全是一重要原因。手法复位后可复查以下内容,以验证是否达到较正确的复位。①患椎棘突是否已恢复到正常的位置?②后颈部两侧颈肌的张力在治疗前较高;如复位正确,软组织治疗手法适当,两侧颈肌应恢复到正常或近于正常的张力。检查时以左手掌托扶病人下颏,固定病人颈部,使颈椎呈后伸位;医生右手拇指及中指轻轻按压患椎棘突两侧软组织,包括椎板后方及两侧的肌肉组织,看有无由于肌肉紧张而形成的束条及有无压痛。 赞
5、正骨手法常用整复颈椎的有哪些手法
你好,35岁男性,正骨手法是采用不同手法整复骨折移位的中医骨伤科常用外治法,是不能治愈颈椎间盘突出的,颈椎间盘突出要依靠牵引或针刺理疗治疗,治愈是要考虑手术治疗的。
意见建议:颈椎间盘突出患者如果治疗不当或不及时会严重影响生活治疗,目前临床上物理治疗如牵引、针灸可以缓解症状,要治愈就要考虑手术,希望会对你有所帮助。
6、颈椎按摩的手法的要求
1、持久:指操作手法要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持续作用,保持动作和力量的连贯性,并维持一定时间,以使手法的刺激积累而能产生良好的作用。
2、有力:指手法刺激必须具有一定的力度,所谓的“力”不是指单纯的力量,而是一种功力或技巧力,而且这种力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根据对象、部位、手法性质以及季节变化而变化。
3、均匀:指手法动作的幅度、速度和力量必须保持一致,既平稳又有节奏。
4、柔和:指动作要稳、柔、灵活,用力要缓和,力度要适宜,使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5、渗透:指手法作用于体表,其刺激能透达至深层的筋脉、骨肉甚至脏腑。应该指出的是,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渗透这五方面是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的。持续运用的手法逐渐降低肌肉的张力,使手法功力能够逐渐渗透到组织深部,均匀协调的动作使手法更趋柔和,而力量与技巧的完美结合,则使手法既有力又柔和,达到“刚柔相济”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使手法具有良好的“渗透”作用。
7、颈椎—桡神经
根据你的描述,猜测是颈椎的456或胸椎的123节脊椎某部突出或增生压迫神经引起的。如果你觉得颈椎好,就先CT检查一下胸椎如何。把病看出来以后再对诊治疗为好。不成熟的建议望斟酌。
8、颈椎病与手法复位
我是一名医生,我并不建议你使用市面上卖的各种药物,效果还不如反作用大,而且对失眠没有治愈的案例,很多医学专家都建议使用温感记忆棉枕头,它能给颈部头部足够的支撑力,而且还能完全贴合颈部曲线,使颈部最大面积的接触到枕头,从而降低枕头与颈部的压强,有零压力的感觉,并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酸痛点的产生,使颈椎保持自然放松,对颈椎问题有很好的缓解作用。而且能让大脑保持有氧状态,使你在睡眠的时候放轻松,更容易进入深度睡眠,所以对失眠也能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