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肺结核和颈椎病有啥连系吗?我也是两种病都有过
一、西药的辅助疗法:在颈椎病的治疗过程中,药物治疗是不可忽视的一种手段,尽管目前还没有治疗颈椎病的特效药物。一些药物的治疗属于对症治疗,可以使疼痛减轻,而不能从根本上解除病因。这些药物有西药、中药和局部用药等。
解热镇痛剂——疼痛严重者可口服阿司匹林、消炎痛、炎痛静、强的松、抗炎灵等。
扩张血管药物——如烟草酸、血管舒缓素、地巴唑等,可以扩张血管,改善脊髓的血液循环。
解痉类药物——如安坦片、苯妥英纳等药,可解除肌肉痉挛,适用于肌张力增高、并有严重阵挛者。
营养和调节神经系统的药物——常用的有谷维素、维生素Bl、维生素B12和ATP等有助于神经变性的恢复。
二、中药的辅助疗法
中医根据辩证施治,多采用散风祛湿、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等法,对减轻疼痛,麻木,头晕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常用的成药有——木瓜丸、风湿痹痛片、换骨丹、养血荣筋丸、桐丸、颈复康颗粒等。
常用的方剂有——四物止痛汤、独活寄生汤、桃红四物汤、骨刺汤、伸筋活血汤,蠲痛丸等。
三、局部外用药物的辅助疗法
外用止痛搽剂
本类药物局部应用对减轻因肌肉筋膜炎和肌肉劳损所引起的疼痛有良好的效果。市售的成药有松节油和冬青油软膏及正骨水等。应用时,将患处洗净并先行热敷,然后以手指蘸少许药液或药膏用力揉擦患处,有止痛、止麻作用及轻松感觉。
波菲待液体药膜(布洛芬的外用剂型)、扶他林乳膏等,对一些颈痛、僵硬等有一定疗效,每天涂抹患处3—5次,可以起到消炎止痛作用。
外敷药及熏洗药
此法对消除肌肉酸痛也有一定疗效。市售成药有坎离砂。
四、物理疗法治疗颈椎病:强弓颈椎治疗仪是通过颈椎病的病理特征采用人体颈椎生理曲度的流线型自然牵引机制,具有综合、保健、连捶、针灸、推拿、火罐、按摩等七种治疗方式,科学地将“智能牵引治疗功能 、强力生物磁场治疗功能 、多穴位中强度点阵按摩治疗功能 、电子针灸治疗功能”整合在一起全面作用于颈椎病病灶部位,对颈椎病治疗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五、手术的治疗方法:
颈部解剖结构复杂,生理作用重要:支撑颅脑;供应大脑的血管从颈椎两侧经过;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起始部位;颈椎内部的脊髓是大脑与全身神经联系的关卡:头部以外的感觉,均须经过颈脊髓才能上传,而大脑指挥躯体运动,同样无法超越颈脊髓。所以,颈椎病多采用非手术治疗,以策安全。但是,当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必须考虑手术治疗。
颈椎病手术方式也颇多,有的从颈前作切口进入(前路),将食道和气管拉向一边,即见到颈椎椎体,切除部分椎骨和椎间盘。有的从后面项部作切口(后路),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到达椎板,将椎板切开或切除部分,达到减压目的。选择手术进路,主要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利于解除对脊髓、神经根、椎动脉或食道压迫。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吸术,是在X线监护下,应用特殊器械切除颈椎间盘,不须开刀,减少了对人体的损伤。同样在X线监护下,将特殊药物胶原酶注射到病变颈椎间盘,可以溶解突出椎间盘,解除压迫,达到治疗目的。这两种方法,国内正在进一步探索,逐渐开展。但是目前收拾仍不成熟。
2、颈椎结核的治疗
血运丰富的颈椎不但发病率低,而且病变吸收快,修复能力强。因此,不少病例可以通过非手术疗法获得治愈。
(一)一般治疗
患者要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同时改善营养状况也很重要。积极补充营养,给予可口、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食物。营养状况较差的可补给鱼肝油,维生素B、C等。贫血的可给铁剂、维生素B12、叶酸等。严重贫血的患者可间断输血,每周1~2次,每次100~200ml。肝功能不好的需进行保肝治疗。合并感染的可给广谱抗生素,或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给敏感药物。
1.局部制动
病情较重者可采用颈托、支架或石膏保护。病情较重或已发生截瘫者,应绝对卧床。必要时还可行枕颌带牵引或颅骨牵引。枕颌带牵引适用于小儿及病期较短、肌力较弱的患者,牵引重量为1-2kg。成年人可用5kg重量,儿童酌减,畸形纠正后可使用2kg维持。
2.抗结核药物治疗
抗结核药物的应用在颈椎结核治疗中起重要作用,可提高疗效,促进病变的愈合。目前常用的一线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和链霉素。二线药物包括丁胺卡那霉素、卷须霉素、卡那霉素、环丝氨酸、乙硫异烟胺和对氨柳酸等。
(1)异烟肼(INH) 具有最强的早期杀菌作用,预防药物产生耐药性最好。口服吸收快,易渗入胸腔、腹腔,脑脊液和关节液中,且能渗入细胞内,故亦能杀灭细胞内的结核杆菌。
(2)利福平(RFP) 利福平对结核病的治疗效果较好。利福平有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皮肤反应,流感样反应等副作用。故肝功能有严重损害及胆道有梗阻的患者忌用,老年人、儿童、营养不良者慎用。
(3)吡嗪酰胺(PZA) 具有对酸性环境中细胞内结核菌群的特殊的灭菌作用。PZA和RFP联合则具有最强的灭菌作用。中毒作用为肝功能损害,并能引起关节疼痛。
(4)乙胺下醇(EMB) 抗结核作用较强,可弥漫到人体各组织中。副作用有视力障碍。当早期出现色觉障碍时即应停药。
(5)链霉素(SM) 属抑菌药,仅对细胞外的结核杆菌有杀灭作用。长期服用可有听神经损害和肾功能损害,注意定期检查肾功能。
抗结核药物的使用原则是早期、足量、联合、规律用药,有人研究表明:INH、RFP和PZA三药联合使用能发挥各自作用和协同作用。疗程一般为6~9个月。用药期间注意观察毒副反应。
(二)手术治疗
在抗结核药物的控制下,及时彻底地清除结核病灶,可以大大缩短疗程,预防畸形或截瘫的发生,大大提高了颈椎结核的治愈率。同时应强调手术适应证,还应系统使用抗结核药物。对全身状况较差者应加强营养,尽量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等。必要时输血、人体白蛋白等。寰枢椎结核有脱位发生和出现严重畸形的患者术前作牵引治疗,使脱位整复,纠正畸形。
寰枢椎结核病灶多位于寰椎前弓和枢椎齿状突,多数病例经过牵引、休息及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可吸收。若保守治疗无效,则应行寰枢椎结核病灶清除术,为了维持颈椎稳定性,大多在半年后行颈1~2或枕颈融合术。寒性脓肿较大,病灶不易清除或有些患者不能长时间耐受手术者,可行单纯脓肿切开排脓术。病变严重造成椎管狭窄者,可行椎体病灶清除和椎管探查术。
术后应继续使用抗痨药物,并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及病灶稳定程度制定合适的化疗方案和用药时间。为了防止感染,手术后可加抗感染药物7~10天。加强营养和全身支持治疗。每3个月复查肝肾功能、血沉和X线片以了解病灶愈合和病变稳定情况。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强功能锻炼。
3、颈椎结核的检查
1.X线平片
包括胸部X线片和颈椎X线片。胸部X线片用以了解肺部有无结核病灶。若有结核病灶,则观察其范围及活动情况。
椎前软组织阴影可增宽,气管被推向前方或偏于一侧,当脓肿穿破可见含气积液腔。晚期脓肿可见钙化影。
2.CT检查
颈椎CT能显示椎体甚至附件的微小病灶。多采用横断面扫描。CT平扫骨窗可显示椎体的骨质破坏呈椎体密度不均,其内可见片状高密度影,有时呈拧碎的饼干屑样。并可显示骨质严重破坏导致椎体塌陷、后突和椎管狭窄。颈椎结核的脓肿常出现于椎前,CT平扫显示为密度略低的椎前肿块,CT值提示为液性密度,不均匀。增强后脓肿周缘有环状强化。CT三维重建还有利于观察枕骨大孔与寰枢复合体因结核病灶破坏而发生的相邻关系的改变。
3.磁共振成象(MRI)
比其他检查技术能更早发现颈椎结核病灶,可以减少骨质破坏、后凸畸形、截瘫的发生。颈椎MRI检查目前多采用自旋回波程序(SE序列),采用矢状位和横断面成像。
4.放射性核素扫描
在结核侵犯部位出现放射性核素浓聚现象,可以帮助了解其他部位有无病灶。此检查敏感性好,但特异性不高,须结合其他检查参考。
5.超声波检查
颈部B型超声可帮助确定寒性脓肿的性质及大致范围。尤其是颈深部体检无法触及的寒性脓肿。在超声波引导下,还可行寒性脓肿的穿刺针吸活检术。
6.其他辅助检查
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及肝肾功能测定等。血色素偏低,白细胞一般不高,合并其他细菌感染则明显升高,淋巴细胞的比例一般较正常为高。尿粪常规检查可了解泌尿系统及肠道有无合并结核感染。肝功能多有轻度损害,一般有低蛋白血症、白球比倒置。血清电泳检查发现:病变趋于慢性时,白蛋白降低而α及γ球蛋白都可升高。应用抗痨药物可改变此种状况,但对耐药者无效。
7.结核菌素试验
作为一种诊断方法,仅有一定参考价值。对5岁以下没有接种卡介苗的儿童在早期诊断上有帮助,阴性表明未感染结核菌,阳性表明已感染过结核病。如由阴性转为阳性,表明结核感染发生不久
结核菌培养需时较长,一般阳性率在50%-60%。因此,依靠脓汁培养来确认颈椎结核的诊断率不高。
动物接种试验阳性率较高,对诊断有帮助。但手续复杂,需时较长。
8.病理活检
对于确定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采用穿刺针吸活检及手术探查切取活检。穿刺针吸活检往往取材量少诊断有困难。手术探查如发现脓汁或干酪样物质,常可确诊为结核病,如仍有怀疑可待病理诊断决定。
4、颈椎结核的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
患者常有全身不适、倦怠乏力、食欲减退、身体消瘦、午后低热、夜间盗汗、脉率加快、心慌心悸和月经不调等轻度中毒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如脓肿发生混合感染可出现高热。儿童患者发热可能比较明显,常有性情急躁,不喜玩耍,抱时啼哭和夜间惊叫现象。大部分患者有营养不良及贫血。患者若合并有肺结核,可出现咳嗽、咳痰、咯血或呼吸困难。合并有泌尿系统结核,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和血尿等症状。
2.局部症状
颈部轻微持续性钝痛,后伸则加剧,劳累后加重,卧床休息可减轻。夜间痛不明显,患者多能较好地睡眠,这与恶性肿瘤不同。病变加重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后疼痛可向肩部、上肢或枕后放射。患部棘突有压痛和叩击痛。
3.颈部僵硬
各方向的运动都受限制,低头视物连同躯干一同转动,多由于疼痛后病椎周围肌群的保护性痉挛所致。有些患者常有斜颈畸形;部分患者头前倾、颈短缩、喜用双手托住下颌部以免在行动中加剧疼痛。此亦称拉斯特(Rust)征。寰枢椎关节受累后头部旋转功能大部分消失。后凸畸形多不明显,多为生理曲度变平。
颈前脓肿形成时,可出现咽部不适感,发音声调改变,睡眠时鼾声大作,重者可出现呼吸及吞咽困难。少数患者自口腔吐出脓汁、死骨片和干酪样物质,系咽后脓肿或食管后脓肿破溃所致。体检时可在咽后部及颈部两侧触及脓肿。颈后三角区的波动性脓肿,多提示寒性脓肿。
颈椎结核发生脊髓受压时,患者可出现痉挛性瘫痪。压迫较轻者可出现不完全截瘫,可有运动障碍,亦可合并有感觉障碍及括约肌障碍。压迫较重者,可出现完全截瘫而有明显的感觉障碍平面。肢体的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如巴彬斯基征多为阳性。
5、请问颈椎结核可不可以保守治疗
脊柱(颈椎)结核病属于骨感染性疾病,有自身特点,就像肺结核需去结核病院诊疗一样,脊柱(颈椎)结核也应到专业机构诊疗。
颈椎结核多需手术结合药物治疗,虽然保守治疗多数情况下也会使病灶治愈,但治疗周期长,费时、费力、也不经济,保守治疗的病例病灶多在畸形位愈合,或造成颈椎曲度改变,造成晚期疾患。
建议将颈椎影像资料,最好是颈椎核磁拍片后上传,帮您看一下。
6、颈椎结核是怎么引起的
颈椎结核是一种继发病变,即全身结核病的局部表现,原发灶多在肺部,少数在淋巴结、消化系和泌尿生殖系等。
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
患者常有全身不适、倦怠乏力、食欲减退、身体消瘦、午后低热、夜间盗汗、脉率加快、心慌心悸和月经不调等轻度中毒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如脓肿发生混合感染可出现高热。儿童患者发热可能比较明显,常有性情急躁,不喜玩耍,抱时啼哭和夜间惊叫现象。大部分患者有营养不良及贫血。患者若合并有肺结核,可出现咳嗽、咳痰、咯血或呼吸困难。合并有泌尿系统结核,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和血尿等症状。
2.局部症状
颈部轻微持续性钝痛,后伸则加剧,劳累后加重,卧床休息可减轻。夜间痛不明显,患者多能较好地睡眠,这与恶性肿瘤不同。病变加重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后疼痛可向肩部、上肢或枕后放射。患部棘突有压痛和叩击痛。
3.颈部僵硬
各方向的运动都受限制,低头视物连同躯干一同转动,多由于疼痛后病椎周围肌群的保护性痉挛所致。有些患者常有斜颈畸形;部分患者头前倾、颈短缩、喜用双手托住下颌部以免在行动中加剧疼痛。此亦称拉斯特(Rust)征。寰枢椎关节受累后头部旋转功能大部分消失。后凸畸形多不明显,多为生理曲度变平。
颈前脓肿形成时,可出现咽部不适感,发音声调改变,睡眠时鼾声大作,重者可出现呼吸及吞咽困难。少数患者自口腔吐出脓汁、死骨片和干酪样物质,系咽后脓肿或食管后脓肿破溃所致。体检时可在咽后部及颈部两侧触及脓肿。颈后三角区的波动性脓肿,多提示寒性脓肿。
颈椎结核发生脊髓受压时,患者可出现痉挛性瘫痪。压迫较轻者可出现不完全截瘫,可有运动障碍,亦可合并有感觉障碍及括约肌障碍。压迫较重者,可出现完全截瘫而有明显的感觉障碍平面。肢体的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如巴彬斯基征多为阳性。
仅供参考
7、结核性脑膜炎颈椎痛是怎么会事
你好,你这种情况,建议注意休息和保暖,最好到医院查下颈胸椎片排除骨结核的问题,同时住院抗结核治疗。
8、颈椎结核的鉴别诊断
1.颈椎化脓性骨髓炎
发病多急骤,体温迅速升高,中毒症状明显,白细胞计数可增高。颈部剧痛,活动受限。局部肿胀及压痛常较明显。但亚急性与慢性者多无高热,与结核很难鉴别。X线片可见死骨形成较早,晚期椎体可见明显骨质增生及硬化,椎体间常可形成粗大的骨桥。而颈椎结核新骨形成较少。MRI图像上脓肿的扩散方式也不一样,本病的脓肿没有规则的边界,且易破坏椎旁韧带、小关节等。
2.颈椎肿瘤
椎体肿瘤常为恶性,良性者少。在恶性肿瘤中又以转移癌最多,多发生于中老年患者。颈痛多明显,且在夜间加重。椎旁阴影多为圆形。椎间盘不受侵犯。休息后、抗结核治疗无好转,且逐渐加重。有时可发现原发癌肿。
3.自发性寰枢椎关节脱位
患者多为10岁以下儿童,常继发于咽部炎症之后。患儿手托下颌,有斜颈,颈部活动受限,极易误诊为寰枢关节结核。X线片显示寰椎向前脱位,齿状突向侧方和后方移位,但无骨质破坏,椎前软组织不肿。
9、颈椎结核应该做哪些检查?
1.常规检查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及肝肾功能测定等。血色素偏低,白细胞一般不高,合并其他细菌感染则明显升高,淋巴细胞的比例一般较正常为高。尿粪常规检查可了解泌尿系统及肠道有无合并结核感染。肝功能多有轻度损害,一般有低蛋白血症、白球比倒置。血清电泳检查发现:病变趋于慢性时,白蛋白降低而α及γ球蛋白都可升高。应用抗痨药物可改变此种状况,但对耐药者无效。 2.结核菌素试验 作为一种诊断方法,仅有一定参考价值。对5岁以下没有接种卡介苗的儿童在早期诊断上有帮助,阴性表明未感染结核菌,阳性表明已感染过结核病。如由阴性转为阳性,表明结核感染发生不久。至于5岁以上儿童及成人,大部分已是阳性,做此试验对诊断帮助不大。但出现强阳性反应时,应该予足够重视。 3.结核菌培养 需时较长,一般阳性率在50%~60%。因此,依靠脓汁培养来确认颈椎结核的诊断率不高。 4.动物接种试验 阳性率较高,对诊断有帮助。但手续复杂,需时较长,费用较贯,有必要、有条件时可以采用。 5.病理活检 对于确定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采用穿刺针吸活检及手术探查切取活检。穿刺针吸活检往往取材量少诊断有困难。手术探查如发现脓汁或干酪样物质,常可确诊为结核病,如仍有怀疑可待病理诊断决定。【颈椎结核】其他相关疾病信息:
10、颈椎结核引发什么疾病
颈椎结核起病时X线表现多不明显,一般在发病数月至1年才有阳性发现。中心型病灶早期表现为在一个或可在两个邻近的椎体中央骨松质中出现破坏透亮区,边缘模糊,周围一般无明显骨质增生现象。随着病变的发展,可见破坏区逐渐扩大,可以均等地向上、下两方扩展,或者以向一方破坏为显著如破坏严重,可使椎体产生相应的塌陷变扁。当结核病灶侵及其附近的椎间盘时使椎间隙变狭,如穿过椎间盘而侵及邻近的椎体时可见累及的一面骨质破坏。边缘型病灶早期表现为椎体前缘、上缘或下缘出现骨质破坏,常伴有附近的椎间隙狭窄。这种病变多见于成人,病变一般发展较慢,有局限于两个椎体的倾向,中间的椎间隙可有明显的狭窄,两面的椎体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有时可呈局限的缺损,类似许氏结节的表现。如果一个椎体的一面破坏严重,则其邻近的无明显破坏的椎体可以嵌入破坏区。骨膜下型病灶较为典型的表现为一、二个椎体旁有明显的脓肿形成,但椎体无显著的破坏,仅周围与脓肿相邻部位边缘不清或不甚规则,椎间盘保持正常。其后在椎体前缘出现骨质侵蚀而凹陷,往往须用体层摄影才能清楚显示。局限于椎弓、棘突和横突的结核病灶甚为少见,表现为受累部位的骨质破坏,在其附近出现软组织肿胀阴影。寰枢关节结核则须摄开口位颈椎片。早期仅显示寰枢关节脱位或半脱位,而无骨质破坏。后期可见侧块、齿状突被破坏,甚至见到齿状突骨折。
椎前软组织阴影可增宽,气管被推向前方或偏于一侧,当脓肿穿破可见含气积液腔。晚期脓肿可见钙化影。
颈椎结核在好转愈合时首先表现为骨质破坏停止进展,破坏区的边缘变为清楚和增密,在破坏区内逐渐出现骨质硬化现象。明显塌陷的椎体不能恢复正常,如椎间盘已破坏可经骨性强直而愈合。
计算机体层摄影(CT) 颈椎CT能显示椎体甚至附件的微小病灶。多采用横断面扫描。CT平扫骨窗可显示椎体的骨质破坏呈椎体密度不均,其内可见片状高密度影,有时呈拧碎的饼干屑样。并可显示骨质严重破坏导致椎体塌陷、后突和椎管狭窄。颈椎结核的脓肿常出现于椎前,CT平扫显示为密度略低的椎前肿块,CT值提示为液性密度,不均匀。增强后脓肿周缘有环状强化。慢性脓肿内可出现高密度的钙化影。CT还可发现椎管内硬膜外的脓肿,椎管碘水造影后CT显示更清楚。寰枢椎结核患者多有斜颈畸形,X线平片较难显示病灶,CT平扫骨窗可显示环椎的前弓、侧块骨质破坏,枢椎的齿状突椎体骨质破坏,还可显示寰枢关节前脱位及椎旁咽后脓肿。CT三维重建则更有利于观察结核引起的齿状突旋转关脱位,寰椎侧方半脱位及椎管狭窄状况。CT三维重建还有利于观察枕骨大孔与寰枢复合体因结核病灶破坏而发生的相邻关系的改变。
磁共振成象(MRI) 比其他检查技术能更早发现颈椎结核病灶,可以减少骨质破坏、后凸畸形、截瘫的发生。颈椎MRI检查目前多采用自旋回波程序(SE序列),采用矢状位和横断面成像。结核病变侵犯的椎体、椎间盘、椎旁软组织以及椎旁脓肿,在T1加权图像上信号减低。T2加权图像上信号增强,骨皮质模糊。在矢状面成像上可以比较清楚地显示椎前脓肿光滑的边界,且多在前纵韧带下方。脓肿向后穿破到后纵韧带下方,引起硬膜囊、神经根,甚至脊髓受压。病变严重发展后发生病理骨折,脱位也可造成椎管狭窄、脊髓受压。当脊髓受压严重时,可出现水肿,软化变性。因此在T2加权图像上可见到髓内局限高信号区。在横断面成像上可以显示椎体破坏程度,椎旁脓肿与气管,食管及后方椎管的邻近关系。Gd-DTPA增强MRI图像能更清楚地显示椎旁脓肿。
放射性核素扫描 在结核侵犯部位出现放射性核素浓聚现象,可以帮助了解其他部位有无病灶。此检查敏感性好,但特异性不高,须结合其他检查参考。
超声波检查 颈部B型超声可帮助确定寒性脓肿的性质及大致范围。尤其是颈深部体检无法触及的寒性脓肿。在超声波引导下,还可行寒性脓肿的穿刺针吸活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