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颈椎 > 颈椎理疗牵引

颈椎理疗牵引

发布时间:2020-10-16 19:05:50

1、颈椎病自己在家每天做一下牵引是好还是不好,牵引时

颈椎病预防一般治疗到针灸科针灸按摩配合理疗很有帮助,另外注意在家自己注意也很关键,注意避免久坐多活动,适宜的枕头很有帮助,枕头是维持头颈正常位置的重要工具。枕头质地要柔软,透气性好,不宜过高过低,以8~15厘米高为宜,还有注意经常伏案工作的患者,注意多活动,避免长期保持一种姿势也很关键

2、颈椎牵引有危害吗?经常做牵引的危害?

你好,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中医认为本病乃本虚而标实,主要是由于肾气亏损、筋脉不通、经络瘀阻所致,由于本病往往虚实夹杂,症候复杂,一般药物很难根治。中医中药长期临床实践有许多非常有效的独到治疗方法,建议你采用传统中药穿山龙、血丹花、血竭、乳香、没药、生地、川西归尾、川西红花、川芎、赤芍、白芍、三七、桃仁、川地龙干、穿山甲、威灵仙、鹤虱、利筋藤、桑寄生、刘寄奴、伸筋草、千年健、一口钟、乌药、青风藤、鸡血藤、木瓜、杜仲、补骨脂、菟丝子、杞子、熟地、怀牛膝、狗脊、锁阳、和尚头、羊藿叶、骨碎补、制川乌、制附子、香附、郁金、正晋芪、鹿含草治疗,见效快,疗效确切。这些药物配合使用能够滋补肝肾、填精补髓、强筋壮骨、补气养血、清利湿热、通经活络、行血散瘀、消肿定痛,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这些药物配合使用对颈椎病效果非常好,可以彻底康复。采用以上传统中药配方治疗,完全无副作用,治愈后不复发,只需单服中药即可,不需要其它治疗方法,而且服药期间可正常工作和生活,奇效实用,省钱方便。另外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少用西药(包括封闭针),多是含有激素的止痛药,副作用较大,用多了,会得骨质疏松症;二是不要把治疗的希望寄托在理疗(按摩、针灸、拔火罐等)上,这些方法是暂时的缓解疼痛,当受凉,劳累,姿势不正确时就易复发或加重;三是无论采取哪种手术方式,都是在患者颈部的神经密集区进行,手术过程中极易损伤周围神经而导致其它症状。希望正确治疗,早日康复! 查看原帖>>

3、颈椎病的牵引治疗怎么做

1 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病的机理 颈椎病的病因病理较为复杂,与椎体、椎间盘、周围软组织的退变和慢性劳损等密切相关。其发生主要是由于颈肌的劳损导致肌张力下降,伸屈肌之间动力平衡失调;椎间盘的退变导致椎间盘膨出,椎间隙变窄,并引起椎体及韧带的退变,出现椎体及小关节增生,椎间孔相应变小;膨出的椎间盘纤维环、增生的椎体和增生肥厚的韧带使椎管、椎间孔、横突孔出现相对狭窄,刺激或压迫颈椎周围的神经、血管组织或脊髓,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1、2〕 。这些病理变化最易在活动度和受应力较大的下颈椎发生,导致颈椎的生物力学变化、局部压迫刺激和无菌性炎症反应。因此,颈椎牵引通过调节和恢复颈椎生物力学的平衡,拉大狭窄的椎间隙和椎间孔,降低椎间盘内压,使纤维组织复位,神经根所受的刺激和压迫得以缓解;限制颈椎活动,有利于神经肌肉组织水肿和炎症的吸收,解除颈部肌肉痉挛,减少对椎间盘的压迫力,松解神经根和周围组织的粘连,使扭曲的椎动脉伸张,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1、3〕 。 2 颈椎牵引的牵引体位及牵引角度 2.1 牵引体位 颈椎牵引临床多用枕颌布带牵引,体位有坐位和卧位,均包括重锤滑轮牵引及牵引机牵引两种方式。对于两种体位,大多根据各自的临床条件、传统习惯选择,认为疗效并无太大的差异。但霍红等 〔4〕 通过临床对比观察认为,卧式牵引无痛苦又少疲劳感,可适当增加牵引重量和延长牵引时间,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2.2 牵引角度 牵引角度是目前研究较多的问题。很多学者经过力学试验和临床观察总结认为,根据不同类型颈椎病及主要病变位置,采用相应角度牵引,其疗效较固定角度牵引佳;颈椎牵引的角度与牵引最大应力作用有关。牵引角度多数报道为颈前屈20°左右到0°(垂直位),也有报道认为后伸位牵引较前屈合适 〔5〕 。主张颈前屈位牵引的学者认为,前屈位牵引更易使力点直接落在颈椎后侧 〔6〕 ,力直接落在颈椎的中后柱或钩椎关节上,可使椎管和椎间孔相对增大,从而使脊椎和神经根所处的有效间隙增大 〔7〕 。李晶等 〔3〕 通过光弹性实验认为,牵引角度小时,最大应力位置靠近颈椎上段,而随着牵引角度的增大,最大应力位置逐渐下移。因此,建议牵引时可按病变在颈椎上段以小角度牵引,病变在下段用较大角度牵引的原则,结合病情适当调整牵引角度。高楚荣等 〔8〕 通过X线观察认为,牵引前倾角度小于10°或垂直位,颈椎后缘不能充分伸展,大于20°则牵引力减小,只有15~20°前倾位牵引才符合力学要求,效果最佳。张希利等 〔9〕 统计分析认为,牵引角度应结合临床表现,对照颈椎X线片所见选择,直线型的多采用直立或前倾角度,反弓型的牵引角度为直立或后仰,而神经根型多采用颈前屈20~30°角,颈型采用颈前屈20°以下,脊髓型采用颈后仰10~15°角,椎动脉型采用5°以下。邵建萍 〔7〕 对神经根型、椎动脉型采用颈前屈30°牵引,认为可以使椎间隙距离拉大,颈椎弧度变直,使扭曲的椎动脉变直,钩椎关节的骨赘远离椎动脉;脊髓型采用中立位牵引,顺应原颈椎的生理弧度,比屈曲牵引疗效突出,混合型以偏重于某一型而采用相应的牵引角度。姜瑛等 〔10〕 根据X线改变及症状,采用病变位于C 4~5 牵引角度为0°;位于C 5~6 前屈5~10°;位于C 6~7 前屈15°;位于C 7 T 1 前屈20~30°;位于上颈椎时多为后伸5~20°。与李晶等 〔3〕 的结果相似。周章武等 〔5〕 主张仰卧后伸牵引。认为牵引时将在牵引状态下的各个颈椎骨最大限度地维持或近乎维持其生理状态,是最为理想的牵引方式;仰卧后伸牵引的牵引力是通过颈椎及其周围组织的均匀布散,较集中地作用于中段颈椎,中段颈椎恰好是颈椎病的好发部位,因此,这种牵引能直达病所。另外,颈椎后伸时脊髓、神经根处于松弛状态,有利于无菌性炎症减轻;后纵韧带紧张,椎间隙的前方开大,髓核有向前滑移之势,不易引起后方的纤维环损伤;颈后方的肌肉及韧带处于松弛状态,牵引力作用于颈椎骨本身,不致于加重对颈部肌肉及韧带(后方的)的副损伤;颈后伸,横突之间的距离缩短,牵拉力不会作用到椎动脉,不会影响到其血液供应。对于牵引角度,认为在治疗初期宜选用较小的后伸度数,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牵引时的后伸角度,直到15°为止。后伸15°牵引力正好沿中上段颈椎的轴线,对维持颈椎的弧度及调节颈椎的内外平衡最为合适。 3 颈椎牵引的牵引量及牵引时间 3.1 牵引量 颈椎牵引的牵引量多采用传统定量牵引,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史、分型等选择适合的重量。李恭等 〔11〕 认为调整牵引量到患者感到舒适的程度。隋孝忠等 〔12〕 认为,牵引量调到病人牵引过程中患肢麻木消失,并出现灼热感,脉搏加快,掌心出汗等表现为最有效。通常坐式牵引牵引量为3~12kg 〔8、11〕 或体重的15%~20% 〔10〕 ,卧位牵引则牵引量多为5~20kg 〔4〕 。另外,有人主张超体重牵引 〔13〕 ,重量可达60kg。但成鹏等 〔14〕 经过对比观察认为,在5~10kg范围内,牵引重量对颈椎病疗效的影响不显著。何慧等 〔15〕 认为,颈椎牵引的重量对疗效无显著影响。姜瑛等 〔10〕 认为,牵引力小于体重的10%或大于体重的20%,椎间隙无明显改变。因此,牵引量应根据具体情况调节。 3.2 牵引时间 牵引时间一般为每次牵引15~30分钟,每日牵引1或2次,以7~20次为1疗程。孟庆明 〔16〕 经统计学处理认为,牵引60分钟与牵引30分钟椎间隙拉开程度无差别,没有必要延长1次的牵引时间。王斌等 〔6〕 认为,临床牵引不一定要牵引到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李恭等 〔11〕 则认为,治疗次数多则效果明显而且巩固。在牵引方式上主要为持续牵引和间歇牵引 〔12、17〕 。持续牵引多是小重量牵引时采用,王斌等 〔6〕 认为,稍长时间的小重量维持牵引能有效地消除肌肉痉挛,松解组织粘连,调整颈部的内在平衡,缓解临床症状。间歇牵引多在大重量牵引时采用,能有效拉开椎间隙。姜瑛等 〔10〕 还认为,持续牵引配合间歇牵引效果好,可克服持续牵引造成的一些副作用。 总之,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病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史、分型、牵引后的反应等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牵引角度、牵引重量、牵引方式、牵引时间,才能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颈椎病的发生与颈椎的退变和慢性劳损等有关,为了预防其发病,减轻病人痛苦,方便平时治疗,我们认为可依据生物力学原理,设计制作一类简便有效的家庭用牵引装置,使广大颈椎病患者治疗家庭化。

4、颈椎病的牵引治疗怎么做好

颈椎牵引器通过牵引力和反牵引力之间的相互平衡,使头颈部相对固定于生理曲线状态,从而使颈椎曲线不正的现象逐渐改变,但其疗效有限,仅适于轻症患者;且在急性期禁止做牵引,防止局部炎症、水肿加重;牵引期活动受限。
牵引方法:(1) 牵引角度:一般来说颈部自躯干纵轴向前前倾约10°-3O°(上颈段、中颈段、下颈段),避免过伸(椎间盘突出除外)。
(2)牵引(力度)重量:原则上以病人忍受为宜,根据不同的年龄,选择不同的牵引重量(从2kg———30kg不等)。
(3)牵引时间:一般每日牵引1-2次,每次牵引30分钟左右,具体应根据病人体质而定。 (4) 牵引方式:一般使用坐式间歇牵引,对年老体弱者通常使用卧式间歇牵引。
但是不当的牵引只会加重病情,所以我认为还是用枕头牵引比较安全,特别是乐休药方枕,后脑勺位置可调节高低--获得不同的后仰幅度,达到恢复颈椎生理曲度的效果,并且在牵引的同时有药物的治疗作用,挺不错的。

5、颈椎病是不是一定要去医院做牵引等

颈椎病的方法还是很多的,是不是适合牵引要看具体的情况。上海开元这类都是骨科,先检查看看情况才能给出比较合适的方法。

6、颈椎牵引有什么作用?

牵引可能理解成颈椎的拉升,能过拉伸,让你的颈椎恢复到原来挺直的状态。属于力学治疗技术,那种斜面护脊床垫就能用来做颈椎牵引 ,都属于一种物理疗法。如下,请参考:

7、什么是颈椎病的自我牵引法?

牵引的疗法,主要适用于神经根型的颈椎病,和椎动脉型的颈椎病。牵引的时候,根据颈椎病的类型不一样,我们采取的体位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神经根型的颈椎病,我们一般是采取坐位,头前屈20度,然后牵引的重量,一般在体重的1/10左右开始,当然也根据具体病人的承受能力不一样,我们适当调整牵引的重量,一般来说,我们每天牵引一次,每次牵引20-30分钟,这就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治疗。

起床时,发现颈部僵硬不灵活,或觉颈肩部疼痛,应即平卧床上,将枕头垫好,认作一次领保健功。如时间紧,不能做全套功。亦可只作仰头摇正法和拿后颈两个动作。

2

起床后,适当地作大幅度的颈部活动。作前屈、后伸、左右转动和左右侧屈等动作2-5次(自动复位)。

3

侧卧位(颈痛侧在上),枕头垫高2-3厘米,使须受点屈曲(有利复位)。将颈肌放松后,颈椎病的骨科治疗法,用同侧手掌掌根部揉按颈痛处(可加些止痛药油),按揉后再贴“消炎止痛膏”。

4

颈肩部热敷或热辅(用热水袋或其它治疗)。

5

老年人的颈椎病,多有椎间盘变性和钩椎关节错位存在,自我治疗中,还应加上颈椎病调理器和头颈牵引,每天一次,每次5-15分钟。凡经自我治疗法治疗后,病情不见好转或有继续加重的趋势,或治疗三天仍未见效者,应及早请医生诊治,如病情如有好转,可继续自我治疗。

与颈椎理疗牵引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