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舞蹈对颈椎有好处
瑜伽
我也在练,因为长期坐在办公室,颈椎不太好。
具体的好处你可咨询一下瑜伽老师
在这里三言两语说不清
2、芭蕾舞的基础
芭蕾舞的基础是—形体芭蕾。
所有芭蕾舞开始和结束的动作都用五种姿势中的一个。这些姿势是在18世纪创造的,是为了达到平衡并使脚显得优美。传统的古典芭蕾技术建筑在外开、伸展、绷直的审美基础之上的。
它包括:脚的5种基本位置、3种基本舞姿:如阿拉贝斯(arabesque)、阿提秋(attitude)和伊卡特(ecarte);腿部技巧:各种巴特芒(battements)包括腿的伸展、打开以及ronddejambo(腿的划圆圈)等;
各种幅度和舞姿的跳跃;各种旋转;击腿技巧;各种舞步和连接动作;女子的脚尖舞技巧;双人舞的扶持和托举等技巧;以及泼德布拉(portdebras)等。
古典芭蕾的这些基本动作(元素),就像字母一样,编导运用这些字母写出不同角色的个性、身份、情绪以及角色在剧情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把这些元素按特定的结构手法加以编排、组合、组成形象化的舞蹈语汇来表达剧情,创造出各种富有艺术魅力的舞蹈形象。文字说明如下:
脚部的五个基本位置:
第一位:两脚跟紧靠在一直线上,脚尖向外180度;
第二位:两脚跟相距一足的长度,脚部向外扭开,两足在一直线上;
第三位:两脚跟前后重叠放置,足尖向外张开;
第四位:两脚前后保持一足的距离,两足趾踵相对成两直线,腿向外转;
第五位:两脚前后重叠,两足趾踵互触,腿向外转;
手部基本位置:
1、瓦卡诺娃派(俄国派):
第一位:双手在正面的腹前成自然圆;
第二位:双手在旁侧伸,在视线范围内,手心向内;
第三位:双手上举在头上方的视线内;
2、却革底派(意大利派):
第一位:双手垂下成自然圆,手指轻触在大腿旁的位置;
第二位:双手在旁侧伸;
第三位:一手在身体前手心向内,另一手在旁侧伸;
第四位:一手在身体前与横隔膜保持相同的高度,然后同时上举在头的上方。(在做这些动作时,臀部不得扭动,不然会被认为失礼,不优雅)
(2)芭蕾颈椎扩展资料:
芭蕾舞素质训练:初学舞蹈的学生,对舞蹈的接触情况不同,在理解与接受能力方面也不一样,身体自然条件有很大的差异。素质训练就是为了解决学生身体自然条件的差异,缩短学生身体素质和专业需要之间的距离。
素质训练可分为腰和腿的“软”“开”两个部分。 舞蹈是用人的肢体语言表达的,要使学生尽快达到肢体所需要的素质条件,应从“软”开始。 软度训练中可分为肩、胸、腰、腿、胯几个部分分别加强训练。
1、压肩胛带是训练肩和胸的软开度。在训练过程中可用趴把杆前压肩胛带,也可以两人一组互相后拉肩胛带;
2、腰是身体运动的轴心。腰的软度训练是为了增强腰部的柔韧性和灵活性。训练中,我们可以用地面吊腰、把杆吊腰和下腰、甩腰来练习;
3、腿功是舞蹈中最重要的,舞蹈中一切舞姿和技巧都需要深厚的腿功才能完成。训练中,把杆上压腿使腿内侧的肌肉韧带得以舒展达到软的效果。而大踢腿则使腿部不仅有软度,还更加强了腿部肌肉的力量;
4、胯的软度即是髋部的开度。舞蹈中,胯的作用也很大,可以扩大动作的空间范围,增大动作的幅度,使身体的下肢更具有表现力。训练中,可用坐地分腿练习和躺地分腿练习。趴青蛙、躺青蛙也是增强胯的软度的好方法。
3、芭蕾形体的训练要求
端正肩膀:练习芭蕾形体,要求颈部保持上挺,肩膀自然下垂。这样的姿势有助于锻炼颈椎,减少肩部疾病
4、请问,芭蕾舞中Fouette转需要注意什么?
关于国标舞旋转技巧,国内外已有许多专题论述,我们习舞者知之甚详。但在日常练习中还存在着问题和难度。我们羡慕温汀克-贝亚塔两位舞者那“专有的‘极速ˊ,和一个节奏三个旋转的速度”(wspjs评语),却又很难实现自身旋转速度上的突破。为了更理性、更清楚的了解旋转速度所需要的动力,飞星尝试做一下旋转力学分析。谬误之处请各位舞友斧正。 国标舞的旋转,多以舞姿转为主,由于舞姿的多样化,其旋转需具备的动力也是多样的。经验告诉我们,决定旋转的速度、数量、质量、成功和失败的两个主要因素是人体重心和旋转动力。本文着重旋转动力方面做一分析。 人体有许多部位可以带动身体旋转,但脊椎是一个关健的部位。脊椎是人体躯干的中轴和支柱,通过它几乎可以把人体各个部位都联系在一起。脊椎封闭在人体中间,它不可能单独进行旋转,被它接连的其它部位,如肩、头、骨盆等不可避免地要同时加入转动。也就是说,只要脊椎旋转,必然会带动人体其它部位的旋转。所偎脊椎旋转实际主要是颈部和胸上部的推体转动而产生整个椎体的旋转。通过旋转,后背肌群最早用上了力量。后背肌的用力是为了带动脊椎的胸段旋转,脊椎旋转是旋转的主要动力。 但是脊椎旋转只是一种内力。当内力不与外力发生作用时,往往不利于引起整个身体的旋转。在舞蹈的动作中,几乎所有形式的旋转都要以推地为基础。在动力脚推地时,聊以一定的力作用于支撑点,而支撑点也“回敬”它一个反作用力,这个力的方向是朝着预定旋转的方向并且作用于支撑腿。在推地的过程中把身体的重心移到主力腿上,以便主力腿支撑旋转,同时把转短传给脊椎,从而构成围绕旋转轴的旋转运动。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旋转的合理动力主要是由脚推地和脊椎旋转而产生的。 另外,手臂的挥动也可以产生一定的旋转动力。所偎反向挥臂即挥动旋转方向相反一侧的脖臂,如向左转即挥右臂,向右转则挥左臂。挥臂实际是肩关节的运动,在肩关节外做快速的内收动作。反向挥臂是由于两臂运动速度不同,挥动的一侧积极主动地走在前边,另一侧被动地落在后边,这样造成两个半身不对称形态,从而带动了身体向旋转方向转动。 向旋转方向用力甩头也能产生一定的旋转动力。因为,甩头的动作是一种内力,头的转动通过颈椎传给脊柱,并与脊椎的旋转能量相结合传给地面,从而增加了旋转动力。带甩头动作的旋转,由于始终能获得这一动力,所以旋转的速度快,数量也较多。 运用芭蕾Fouette转的原理,连续旋转,不仅能使每一次360°旋转都获得一个由主力腿推地产生的转矩,还能通过动力腿的圆周摆动来增加旋转动力和速度。 国标舞的旋转,虽然在练习上还存在着问题和困难,但是它在国标舞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采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