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后注意什么?
颈椎病患者手术以后的康复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它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今后的工作,学习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手术创伤反应期过后,患者若病情平稳,康复训练即可开始进行.首先,主要是进行一些深呼吸运动,这样可防止肺部的感染.其次,可进行四肢远端一些小范围的关节运动,如握拳,足背屈伸等.有些脊髓型患者术前已有四肢运动功能损害症状,上述动作也可用被动运动的方法完成.这不仅有利于手术创伤的恢复,而且为术后更好地康复打下基础.
在恢复期,四肢运动要从卧位逐渐过渡到半卧位,坐位的锻炼,然后是下床活动.在此过程中要逐渐增加肌力训练量,促进各组肌群恢复相应的肌力.尤其是手部的活动,如对指,分指,抓拿等动作应着重加以训练;下肢训练先通过直腿抬高,下肢负重抬举,伸屈活动以加强肌力和关节活动范围,并逐渐借助于双拐,手杖,下肢功能支架等训练站立,迈步.然后过渡到行走.这个过程根据患者病情可以不同.
此外,尚可进行作业治疗和生活自理训练.
对于颈椎病手术的患部,在颈托保护下可以适当活动,,避免剧烈扭头等活动,以防止术后的外伤造成颈椎病恶化.在切口及组织(特别是骨组织)愈合之前,应避免颈椎过多,过度地活动,减少其负荷,尽可能地保持局部的安静.在恢复期也应循序渐进地进行生理性活动,以便顺利地康复.对于颈椎病患者尚应进行一些心理性康复疗法,消除悲观和急躁情绪,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良好的精神状态同样有助于术后更好地康复.此外患者应当在术后3月,半年,一年,两年来医院拍片复诊,以了解术后恢复情况.
2、颈椎手术后会有什么后遗症或并发症?
1.感染:颈椎前路手术有时需要取髂骨进行植骨融合,有时可能会出现取骨区和植骨区的感染。植骨区的感染多发生于术后4~5天,病人主诉颈部疼痛,逐渐加重而呈剧痛,以致影响睡眠。早期发现及时引流,并应用大量抗生素即可控制,感染有向硬脊膜外腔扩散的可能,可引起硬膜外脓肿或感染性脊髓炎所致的四肢瘫痪,其后果不堪设想,但这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极低。
2.喉上神经或喉返神经损伤:上颈椎前路手术有时会发生喉上神经损伤,表现为术后在饮水及吃流质时,发生以呛咳为主要的症状。下颈椎部位易发生喉返神经损伤,在术中或术后发现气憋及声音嘶哑,该并发症一般由于牵拉损伤引起,一般术后2周可以恢复。
3.血肿与咽下困难:多由于骨刀开骨槽时,推体骨松质区渗血所致,若血肿吸收不良,食道与报体前方可发生粘连,引起吞咽困难。
4.胸膜损伤:显露低位颈椎以及胸1时,容易伤及胸膜顶部。破损后立即发生气胸,须按急性气胸处理。
5.颈椎过伸性瘫痪与震动性瘫痪:脊髓型颈椎病病人,如有在理发刮脸时出现四胶麻木加重的病史,应注意手术时的体位。不宜使颈部置于过伸位,否则,在凿除椎间盘及嵌入植骨时,由于锤击震动,往往会引起四肢麻痹。
6.椎间隙变窄:由于植骨块受压或移位、植骨块吸收等原因,最后导致椎间隙变窄,使颈椎的生理性前凸消失,甚至变成病理性后突。椎间关节、关节囊及其周围组织亦发生相应的解剖变异,椎间孔变窄,从而产生临床症状,直至椎体融合后症状才可逐渐减轻或消失。
7.硬脊膜或脊髓损伤:多属于手术器械性损伤。神经根和脊髓的损伤,在环锯切取椎间盘及刮取椎体后部骨赘时容易出现。因此,在开骨槽时,要注意凿进的深度。
8.血管损伤:颈部大血管一般不容易损伤,出血多发生在分离甲状腺上、下动脉时,切口显露良好就不易损伤血管。在进行椎间盘切除时,若超越到颈长肌的部位就有可能损伤椎动脉。其中甲状腺中动脉及甲状腺上动脉,此二者常与喉返神经及喉上神经相伴而行供应甲状腺血液,同时也参与颈椎脊髓血液的供应,故其损伤后可能引起甲状腺及脊髓功能的不正常,进而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椎动脉的损伤,特别在切除骨刺时,常造成大出血及脑部血液供应的减少,有时也影响颈椎脊髓的血液循环。
9.植骨块移位与植骨愈合不良:多发生于术后颈椎伸屈活动过多的病人,植骨块因受到掀动挤压丽发生移动。植骨块移动与手术因素如骨糟位置的设计和植骨块的放置有关。
3、颈椎手术后多久能恢复
一般是2-3个月,但是在手术后要注意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坐、躺等等。
任何手术的成功.除了在术前充分准备、术中良好操作外,术后的观察、护理等也同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颈椎病手术由于其解剖位置的特殊性,术后的处理则更应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上。据报道,颈椎手术意外死亡—般以手术后多见,且主要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因此,对颈椎病患者术后的观察、护理应予以高度重视,尤其是术后24小时内,是并发症多发的危险期。 在颈椎病手术完毕、患者回到病房时,医生、护士应准备好输液架、血压计、气管切开包、静脉切开包、氧气瓶、吸引器等急救物品,以备应急之用。要及时观察血压、脉搏,密切注意呼吸情况,若出现呼吸困难,且伴有颈部增粗,要考虑可能是颈深部血肿压迫气管所致,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同时,要注意头颈部的制动,减少颈部活动的次数及幅度。头颈两旁各置沙袋1个,以固定头颈部。切口处压以消毒巾包裹的200克一250克沙袋1个,以减少出血,防止植骨块或人工关节的滑出。此外,为了预防脊髓反应性水肿,可给予50%的葡萄糖液、地塞米松、甘露醇等药物。同时,也可适当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手术完毕后,患者也有许多工作要予以配合。首先,要按照医生、护士的要求,不要随意起床活动,以免不测。另外,为减少呼吸道分泌物,除了蒸气雾化吸入外,应多吃冷饮,以减少咽喉部水肿、充血。为防止肺部并发症,应做深呼吸,有痰时应争取咳出来。为预防尿路感染,要争取早些拔除导尿管,尽可能自行排尿。为有利于早期恢复,可在床上进行一些四肢小范围的活动。 尽管颈椎手术后存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只要医生、护士和患者共同配合,这种危险性是可以大大减少的。
4、颈椎病的术后护理措施有哪些?
目前,手术治疗是恢复颈椎康复的有效办法。手术目的是切除突出椎间盘以解除对神经和椎动脉压迫。颈椎手术术后病情复杂,并发症多:术后高质量的护理及正确的功能锻炼对预防并发症、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颈椎病的术后护理(武汉世纪国医堂颈椎病诊疗中心)目前,手术治疗颈椎病是颈椎恢复的重要治疗方法,手术的成功,除了认真的术前准备、仔细的术中操作外,术后的观察、护理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颈椎病手术一般均有良好的稳定性,术后3~5天在颈托的保护下就可离床进行活动。患者可以早期活动并不代表颈椎病没有早期并发症,术后24h是并发症多发的危险期。患者回到病房后床旁应该准备换药包、气管切开包、静脉切开包、血压计、吸痰器、急救车等物品,以备应急之用。要及时观察血压、脉搏,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特别是观察患者颈部及其引流管的情况。发现颈部增粗、呼吸急促要考虑可能是颈部血肿形成,需要紧急处理,在床旁切开或者重新进手术室进行手术处理。除此之外,术后要保持正确的卧位,前路手术患者可枕矮枕,后路手术患者去枕平卧或放薄棉垫,勿压伤口。翻身时一定要护士协助,保持头、颈和躯干在同一平面,维持颈部相对稳定。重症颈椎病患者的护理重症颈椎病患者的护理临床价值绝不亚于外科治疗,所有参与医疗的医护人员都应密切配合,共同做好下列护理工作:按照整体护理模式的要求,每一项护理都必须有利于患者的整个治疗,重症颈椎病患者不仅要熟练做好所有床边基础护理和康复技术操作服务,还要有热情周到体贴的心理护理和精神鼓励以帮助患者恢复尊严,成为身心健康的社会人。指导和帮助患者每2h主动或被动翻身一次,如皮肤无破损,则可用温水擦洗,按摩身体压迫部位,然后扑上些灭菌的细腻爽身粉保持干燥,并寝卧气垫床,可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用布套包裹的软泡沫垫或橡胶气圈放置在上述重点部位下部,以减轻对潮红皮肤的压迫,并报告医生。在陪护人员帮助下离床拄杖行走对预防褥疮很有益处。在护理重症颈椎病患者时,除了要注意本病的病痛,还要注意是否有其他并发或继发病症,决不能将患者的一切病痛均归之于本病而不及其他。注意并发症和继发病很重要,及时对它们做出适当的护理与治疗更加重要。要纵观全局,综合考虑,切勿顾此失彼,延误时机。总之,颈椎病的术后护理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无论是家人还是医务工作者,都应该认真地做好护理工作,做好出院护理指导,有利于患者稳定病情,巩固疗效,加速康复。
5、我的颈椎手术后遗症特别严重
颈椎病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导致。您这种情况可能是病情又加重了,建议骨科就诊,完善进一步检查。河北省三院是非常厉害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