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治疗颈椎病的拔罐穴位图
你有孝心很好!但是我要告诉你,火罐不讲究穴位的,哪痛往哪吸,我再告诉你,颈部一般不拔罐的,你也吸不上去
颈椎病,就吃点活血药缓解一下,千万别按摩!
2、颈椎拔罐拔哪里
颈椎拔罐,一般选择痛处拔罐,但要尽量避开大血管,以及骨突处。
3、拔罐对颈椎病有用吗?
颈椎病的症状非常丰富,多样而复杂,多数患者开始症状较轻,在以后逐渐加重,也有部分症状较重者。常以一个类型为主合并有其它几个类型一起,称为混合型颈椎病。
主要症状是:
1、颈肩酸痛可放射至头枕部和上肢
2、一侧肩背部沉重感,上肢无力,手指发麻,肢体皮肤感觉减退,手握物无力,有时不自觉的握物落地。
3、其严重的典型表现是:下肢无力,行走不稳,二脚麻木,行走时如踏棉花的感觉。
4、最严重者甚至出现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碍,甚至四肢瘫痪。
5、常伴有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脖子僵硬,活动受限。
6、有的伴有头晕,房屋旋转,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卧床不起,少数可有眩晕,猝倒。
7、当颈椎病累及交感神经时可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二眼发胀、发干、二眼张不开、耳鸣、耳堵、平衡失调、心动过速、心慌,胸部紧朿感,有的甚至出现胃肠胀气等症状。也有吞咽困难,发音困难等症状。
多数起病时轻且不被人们所重视,多数能自行恢复,时轻时重,只有当症状继续加重而不能逆转时,影响工作和生活时才引起重视。如果疾病久治不愈,会引起心理伤害,产生失眠、烦躁、发怒、焦虑、忧郁等症状。
保守治疗
1、口服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疼痛、局部消炎、放松肌肉治疗,对于颈椎不稳等继发的局部软组织劳损等疗效较明确,但不能从根本上治疗颈椎病。对于伴有四肢无力或麻木的患者来说,还可以使用神经营养药物辅助康复,促进受压神经的恢复。
2、牵引法:通过牵引力和反牵引力之间的相互平衡,使头颈部相对固定于生理曲线状态,从而使颈椎曲线不正的现象逐渐改变,但其疗效有限,仅适于轻症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且在急性期禁止做牵引,防止局部炎症、水肿加重。
3、理疗:理疗法是物理疗法的简称。就是应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种物理因子,如声、光、电、热、磁等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但其作用也较微弱,不能从根本上治疗。且经常理疗易对皮肤产生烫伤。
4、中医疗法博大精深,疗效但与医生的个人经验有很大关系,需慎重选择。
5、用贴剂:一般市场上比较好的贴剂有很多,目前“土布医巴布贴”,反馈相当好
6手术治疗
对颈椎病诊断明确,神经根压迫症状严重,保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者应采取手术治疗,而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即主要表现为双下肢走路无力、行走不稳等症状的患者,则应尽早实行手术治疗,以获得良好的恢复效果,因这类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神经压迫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而对于椎动脉和交感神经兴奋型的患者,手术效果相对来说就不太确切。
4、背部拔罐位置示意图解说魂门
魂门的位置如下图:
5、拔罐哪些穴位可以缓解颈部疾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是由于颈椎增生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综合征。患者早期常感到颈部难受、僵硬、酸胀、疼痛,有时伴有头痛、头晕、肩背酸痛。以后出现头部不能向某个方向转动,当颈部后仰时可有窜电样的感觉放射至手臂上,手指麻木,视力模糊等症状。重者可致肢体酸软无力,甚至大小便失禁,瘫痪。
【拔罐部位】
1头颈部:风池、哑门、颈百劳(为经外奇穴,位于大椎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处)、大椎。
2背部:肩井、天宗、肺俞、心俞。
3上肢部: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
4下肢部:足三里、丰隆、条口、阳陵泉。
落枕
落枕又称“失枕”,临床以急性颈部肌肉痉挛,强直、酸胀、疼痛以致转动失灵为主要症状,轻者4~5天自愈,重者疼痛严重并可向头部及上肢放射,可延至数周不愈。落枕为单纯的肌肉痉挛,四季均可发生,多见于成年人,多由于体质虚弱、劳累过度、睡眠时枕头高低不适、躺卧姿势不良等因素,使一侧肌群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过度伸展状态,以致发生痉挛所造成。
【拔罐部位】
1颈部:风池、风府。
2肩背部:肩井、天宗。
3上肢部:外关、合谷、液门。
4下肢部:光明、悬钟。
6、拔罐能治颈椎病吗
拔罐是无法彻底治愈颈椎病的,仅仅能够起到缓解颈椎病症状的作用。想要治愈颈椎病的话,需要分为两步走,平时做好颈椎保健工作,勤做一些保健操,活动颈部的肌肉,平时注意颈部的保暖工作,避免颈椎损伤的发生,其次则要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如安颈贴进行治疗,这样双管齐下,才能彻底治愈。
7、后背拔罐的位置图片
后背拔罐的位置图片如下图所示:
切记拔完后不要洗澡,不要皮肤暴露。以免再次受风,等印记消差不多时在洗澡。
(7)颈椎拔罐图解扩展资料: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
颈肩综合征拔罐疗法
患者取俯卧位,医生在酸胀、麻木及疼痛的颈肩部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外上缘处皮肤上涂抹适量跌打万花油,将火罐吸附于皮肤上,并于病变部位来回推动火罐,以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或紫黑色痧点为宜。走罐后采用三棱针在痧点局部点刺,选口径适中的火罐用闪火法在上述部位拔罐,留罐约10分钟,每处出血约2~3毫升,隔日一次,5次为1个疗程。
参考资料:
网络-拔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