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颈椎 > 家庭颈椎牵引

家庭颈椎牵引

发布时间:2020-09-20 09:11:17

1、颈椎病的牵引治疗怎么做

1 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病的机理 颈椎病的病因病理较为复杂,与椎体、椎间盘、周围软组织的退变和慢性劳损等密切相关。其发生主要是由于颈肌的劳损导致肌张力下降,伸屈肌之间动力平衡失调;椎间盘的退变导致椎间盘膨出,椎间隙变窄,并引起椎体及韧带的退变,出现椎体及小关节增生,椎间孔相应变小;膨出的椎间盘纤维环、增生的椎体和增生肥厚的韧带使椎管、椎间孔、横突孔出现相对狭窄,刺激或压迫颈椎周围的神经、血管组织或脊髓,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1、2〕 。这些病理变化最易在活动度和受应力较大的下颈椎发生,导致颈椎的生物力学变化、局部压迫刺激和无菌性炎症反应。因此,颈椎牵引通过调节和恢复颈椎生物力学的平衡,拉大狭窄的椎间隙和椎间孔,降低椎间盘内压,使纤维组织复位,神经根所受的刺激和压迫得以缓解;限制颈椎活动,有利于神经肌肉组织水肿和炎症的吸收,解除颈部肌肉痉挛,减少对椎间盘的压迫力,松解神经根和周围组织的粘连,使扭曲的椎动脉伸张,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1、3〕 。 2 颈椎牵引的牵引体位及牵引角度 2.1 牵引体位 颈椎牵引临床多用枕颌布带牵引,体位有坐位和卧位,均包括重锤滑轮牵引及牵引机牵引两种方式。对于两种体位,大多根据各自的临床条件、传统习惯选择,认为疗效并无太大的差异。但霍红等 〔4〕 通过临床对比观察认为,卧式牵引无痛苦又少疲劳感,可适当增加牵引重量和延长牵引时间,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2.2 牵引角度 牵引角度是目前研究较多的问题。很多学者经过力学试验和临床观察总结认为,根据不同类型颈椎病及主要病变位置,采用相应角度牵引,其疗效较固定角度牵引佳;颈椎牵引的角度与牵引最大应力作用有关。牵引角度多数报道为颈前屈20°左右到0°(垂直位),也有报道认为后伸位牵引较前屈合适 〔5〕 。主张颈前屈位牵引的学者认为,前屈位牵引更易使力点直接落在颈椎后侧 〔6〕 ,力直接落在颈椎的中后柱或钩椎关节上,可使椎管和椎间孔相对增大,从而使脊椎和神经根所处的有效间隙增大 〔7〕 。李晶等 〔3〕 通过光弹性实验认为,牵引角度小时,最大应力位置靠近颈椎上段,而随着牵引角度的增大,最大应力位置逐渐下移。因此,建议牵引时可按病变在颈椎上段以小角度牵引,病变在下段用较大角度牵引的原则,结合病情适当调整牵引角度。高楚荣等 〔8〕 通过X线观察认为,牵引前倾角度小于10°或垂直位,颈椎后缘不能充分伸展,大于20°则牵引力减小,只有15~20°前倾位牵引才符合力学要求,效果最佳。张希利等 〔9〕 统计分析认为,牵引角度应结合临床表现,对照颈椎X线片所见选择,直线型的多采用直立或前倾角度,反弓型的牵引角度为直立或后仰,而神经根型多采用颈前屈20~30°角,颈型采用颈前屈20°以下,脊髓型采用颈后仰10~15°角,椎动脉型采用5°以下。邵建萍 〔7〕 对神经根型、椎动脉型采用颈前屈30°牵引,认为可以使椎间隙距离拉大,颈椎弧度变直,使扭曲的椎动脉变直,钩椎关节的骨赘远离椎动脉;脊髓型采用中立位牵引,顺应原颈椎的生理弧度,比屈曲牵引疗效突出,混合型以偏重于某一型而采用相应的牵引角度。姜瑛等 〔10〕 根据X线改变及症状,采用病变位于C 4~5 牵引角度为0°;位于C 5~6 前屈5~10°;位于C 6~7 前屈15°;位于C 7 T 1 前屈20~30°;位于上颈椎时多为后伸5~20°。与李晶等 〔3〕 的结果相似。周章武等 〔5〕 主张仰卧后伸牵引。认为牵引时将在牵引状态下的各个颈椎骨最大限度地维持或近乎维持其生理状态,是最为理想的牵引方式;仰卧后伸牵引的牵引力是通过颈椎及其周围组织的均匀布散,较集中地作用于中段颈椎,中段颈椎恰好是颈椎病的好发部位,因此,这种牵引能直达病所。另外,颈椎后伸时脊髓、神经根处于松弛状态,有利于无菌性炎症减轻;后纵韧带紧张,椎间隙的前方开大,髓核有向前滑移之势,不易引起后方的纤维环损伤;颈后方的肌肉及韧带处于松弛状态,牵引力作用于颈椎骨本身,不致于加重对颈部肌肉及韧带(后方的)的副损伤;颈后伸,横突之间的距离缩短,牵拉力不会作用到椎动脉,不会影响到其血液供应。对于牵引角度,认为在治疗初期宜选用较小的后伸度数,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牵引时的后伸角度,直到15°为止。后伸15°牵引力正好沿中上段颈椎的轴线,对维持颈椎的弧度及调节颈椎的内外平衡最为合适。 3 颈椎牵引的牵引量及牵引时间 3.1 牵引量 颈椎牵引的牵引量多采用传统定量牵引,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史、分型等选择适合的重量。李恭等 〔11〕 认为调整牵引量到患者感到舒适的程度。隋孝忠等 〔12〕 认为,牵引量调到病人牵引过程中患肢麻木消失,并出现灼热感,脉搏加快,掌心出汗等表现为最有效。通常坐式牵引牵引量为3~12kg 〔8、11〕 或体重的15%~20% 〔10〕 ,卧位牵引则牵引量多为5~20kg 〔4〕 。另外,有人主张超体重牵引 〔13〕 ,重量可达60kg。但成鹏等 〔14〕 经过对比观察认为,在5~10kg范围内,牵引重量对颈椎病疗效的影响不显著。何慧等 〔15〕 认为,颈椎牵引的重量对疗效无显著影响。姜瑛等 〔10〕 认为,牵引力小于体重的10%或大于体重的20%,椎间隙无明显改变。因此,牵引量应根据具体情况调节。 3.2 牵引时间 牵引时间一般为每次牵引15~30分钟,每日牵引1或2次,以7~20次为1疗程。孟庆明 〔16〕 经统计学处理认为,牵引60分钟与牵引30分钟椎间隙拉开程度无差别,没有必要延长1次的牵引时间。王斌等 〔6〕 认为,临床牵引不一定要牵引到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李恭等 〔11〕 则认为,治疗次数多则效果明显而且巩固。在牵引方式上主要为持续牵引和间歇牵引 〔12、17〕 。持续牵引多是小重量牵引时采用,王斌等 〔6〕 认为,稍长时间的小重量维持牵引能有效地消除肌肉痉挛,松解组织粘连,调整颈部的内在平衡,缓解临床症状。间歇牵引多在大重量牵引时采用,能有效拉开椎间隙。姜瑛等 〔10〕 还认为,持续牵引配合间歇牵引效果好,可克服持续牵引造成的一些副作用。 总之,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病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史、分型、牵引后的反应等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牵引角度、牵引重量、牵引方式、牵引时间,才能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颈椎病的发生与颈椎的退变和慢性劳损等有关,为了预防其发病,减轻病人痛苦,方便平时治疗,我们认为可依据生物力学原理,设计制作一类简便有效的家庭用牵引装置,使广大颈椎病患者治疗家庭化。

2、颈椎病到什么程度需要牵引??

颈椎牵引是在国内外广泛流行的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传统方法,对某些病例,如果运用得当,可获得一定的疗效。颈椎牵引通过牵引力与反牵引力(即病人自身的重力)的相互作用,可逐渐缓解痉挛的颈部肌肉,减轻疼痛。
颈椎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椎间盘退变,致使椎间隙狭窄以及椎间孔变小。通过适当的牵引力,可使患部椎间隙被逐渐牵开。这样就降低了椎间盘内压,甚或使之形成负压,既可回复向周围膨胀的纤维环,又可吸纳微小突出的椎间盘。对于早期颈椎病出现的颈椎生理曲线变直,颈椎列线不正等情况,通过牵引可逐渐加以矫正。
在狭窄的椎间隙被牵开的同时,两侧狭窄的椎间孔和小关节间隙亦被牵开,减轻或解除了神经根等组织的压迫或刺激。并可有效地制动,减少因颈椎异常活动所造成的摩擦或刺激,便于肌肉、滑膜、神经根、脊髓等组织炎性水肿的消退与吸收。
随着颈椎椎管纵径的拉长,椎动脉痉挛、曲折的现象可逐渐改善;脑脊液和脊髓的血液循环亦会变得通畅。这样,大脑与脊髓的缺血、缺氧现象就会得到纠正。
颈椎牵引方法一般分为两种,即坐位牵引和卧位牵引。通过枕颌布吊带套在病人的枕部和下颌部进行牵引。重量从4kg开始,随疗程逐渐加至10kg。牵引时间为每日20~40分钟,10次为一疗程。根据情况可治疗1~3个疗程。
坐位牵引时,患者坐于牵引架下椅子上,套上枕颌布吊带,牵引绳通过两个滑轮后,尾端接上牵引重量。
卧位牵引时,患者仰卧于床上,抬高床头20cm,患者头下置一薄枕,套上枕颌布吊带,牵引绳通过床头牵引架上的滑轮,尾端接上牵引重量。因摩擦力缘故,卧位牵引重量需略大于坐位牵引时的重量。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医学知识广泛普及的今天,经医生指导,在家庭进行颈椎牵引是安全可靠、简单易行的。
颈椎病是一种慢性疾病,进行颈椎牵引往往需要连续的2~3周时间,不能间断。医院的牵引设备有限,病人又相对较多,经常要排队等侯,若无其他特殊治疗,势必会影响工作,浪费许多宝贵的时间。
适合于家庭使用的牵引装置并不复杂,可自制,亦可在医疗器械商店买到。现介绍两种方法:
(1)将固定装置及滑轮固定于门框横楣等物体上。
(2)将牵引绳穿过滑轮,一端连接牵引弓及牵引吊带,另一端连接牵引重物。
(3)可随意选用沙袋、砖块、铁块等易得物品作为牵引重物,放置一口袋内悬吊即可。
另一方法系用病人自身体重进行牵引,是传统方法的改进型,为市售成套产品。将牵引装置挂住,病人坐好后,将枕颌吊带套住头部,用手拉动牵引杆之绳索,齿轮即定向运动,且能自锁。即可在齿轮和头部之间的牵引绳上产生向上的牵引力,利用向上的拉力和病人自身的重力相对抗来达到颈椎牵引的目的。
当采用齿轮自锁式牵引器进行牵引时,牵引力可随时调整,以颈部无疼痛不适,颌面、耳、颞部无明显压迫感为宜。牵引结束时,如牵拉复位杆之绳索,齿轮自锁即瞬时失效,牵引力忽然消失,会出现颈部不适感。比较舒适的方法是病人扶住坐椅站起,令牵引力逐渐减弱。
枕颌吊带应柔软,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当采用传统装置牵引时,牵引架的固定要可靠,牵引绳要结实耐磨。牵引重物距地面30cm左右,病人站立时重物可落在地上。 牵引重量从4kg开始,逐渐加大至10kg左右。每日牵引时间为20~40分钟,10次为一疗程。根据病情可连续牵引至2~3个疗程。症状随治疗缓解时,即说明牵引已见效。当症状基本消失时,要再坚持牵引一段时间,巩固疗效,防止病情复发。

3、颈椎牵引器家用有什么禁忌 需要注意什么

颈椎牵引器用于预防及治疗多种类型颈椎病及因颈椎病引起的压迫症状,能够增加大脑血、氧供应,有助恢复体力和精力,并可预防多种老年疾病。
颈椎牵引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

1、必须熟练掌握进入牵引和解除牵引的操作,方可进行牵引器的使用。
2、“牵引力度从小到大,逐步增加”是颈椎牵引安全的关键,也是使用者必须遵循的原则。
3、“多次牵引”是牵引效果的保证,通过牵引可拉开椎骨之间空隙,使错位椎间盘归位,从而解除椎间盘对神经的压迫。
4、牵引后颈椎及肩部舒适是牵引力度合适的体现,如牵引后颈椎及肩部感觉不适,就应该减小牵引力度。
5、每天牵引1-3次,每次约30min左右。
6、严重的颈椎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颈椎牵引器。

4、治颈椎病是颈椎牵引器好还是牵引架好

还是用牵引器好,他更符合人的生理要求

5、怎样在家中进行颈椎牵引?

适合于家庭使用的牵引装置并不复杂,可自制,亦可在医疗器械商店买到。现介绍两种方法。

将固定装置及滑轮固定于门框横楣等物体上。将牵引绳穿过滑轮,一端连接牵引弓及牵引吊带,另一端连接牵引重物。可随意选用沙袋、砖块、铁块等易得物品作为牵引重物,放置一口袋内悬吊即可。

另一方法系用患者自身体重进行牵引,是传统方法的改进型,为市售成套产品。将牵引装置挂住,患者坐好后,将枕颌吊带套住头部,用手拉动牵引杆之绳索,齿轮即定向运动,且能自锁。即可在齿轮和头部之间的牵引绳上产生向上的牵引力,利用向上的拉力和患者自身的重力相对抗来达到颈椎牵引的目的。

6、颈椎牵引能在家自己做吗

你好,你说的情况看有颈椎病做颈椎牵引,这个可以在自己家里做,有家庭用的颈椎牵引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牵引力调整,这个是可以自行在家做牵引治疗的,具体最好是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与家庭颈椎牵引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