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颈椎 > 颈椎梅核气

颈椎梅核气

发布时间:2020-09-11 18:48:39

1、我可能得了梅核气,希望大家帮忙出出主意。

不用担心 你的这种情况应该属于梅核气 吞不下去又吐不出来 但是吃饭喝水又不影响 去医院检查 医生又说嗓子里没有异物 这种情况前几天也发生在我身上 它是由于生气引起的 你应该不把它当回事 心情好了慢慢就好了 我昨天买了个心里美的萝卜吃 感觉好多了 你还可以吃吃开胸顺气丸或者开郁老寇丸 很有效果的 但是要提醒你 这个病是在气上来的 所以你只要保持心情愉快 再吃点药 就一定没问题了 我现在感觉好多了 希望可以帮祝你

2、梅核气的症状有哪些?

你好,梅核气是主要发生于青壮年时期的常见病,多因情志所伤,以咽内异物阻塞感为主要症状。 要忌食辛辣海鲜食物,戒烟酒,多吃水果蔬菜,注意休息,不要熬夜,保持心情舒畅。

3、梅核气会引发颈椎病吗

有些梅核气是颈椎小关节紊乱造成的,有时变吃药,边进行颈椎的正骨手法整复,效果会意想不到的神器。

4、中医所说的“梅核气”是怎么回事?

“梅核气”又有梅核、梅核风、回食丹等名,多发于中年女性。《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最早描述了“妇人咽中如有炙脔”的症状。明?《赤水玄珠》卷三立梅核气病名:“生生子曰:梅核气者,喉中介介如梗状。又曰:痰结块在喉间,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者是也。”本病不影响呼吸、吞咽等正常生理功能,但由于咽喉的异物感,常令患者忧心忡忡,精神负担过重,甚至有严重的恐癌心理,以致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中医所说的“梅核气”属于咽喉部位的异常感觉,以咽喉异物感如梅核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时发时止为特征,与七情郁结,气机不利有关。本病相当于咽部神经官能症或癔球,但本病不完全等同于西医所说的咽异感症。也就是说本病主要是由精神因素所致,应与局部或全身疾病所致的咽部异物感仔细鉴别。现就咽异感症的常见病因介绍如下: 咽异感症是临床经常遇到的症状。咽部神经分布极为丰富,感觉和运动神经主要来自于咽后壁内的咽丛,含有迷走、舌咽、副神经颅根和颈交感神经的分支。此外,尚有三叉神经第二支司喉咽、扁桃体区及软腭的感觉,舌咽神经直接分支分布于扁桃体下极及舌根,故咽部感觉非常敏感,全身许多器官的疾病,可通过神经的反射和传导作用,使咽部发生异常感觉。故咽异感症的产生机制较为复杂。 一、咽及咽临近器官的因素:无论原发性或继发性,凡病变累及咽腔或咽壁的任何一层组织(粘膜层、 腱膜层、肌层 、筋膜层、 咽后壁的颈深间隙等),使咽部的神经受到刺激,或已诱发神经炎症,咽缩肌痉挛或强直,或使吞咽机能受到影响。上述种种情况均可产生咽异感症。 二、远端器官和全身性因素:迷走神经胸腔和腹腔诸脏器中有着广泛的分布,这些脏器患病时可在咽部产生各种异常感觉。这种异常感觉的产生,可能是迷走神经的反射作用引起,也可能是迷走神经受到刺激后,使内脏运动增强,食管蠕动增加,或环咽肌发生痉挛之故。 三、精神因素:对于咽异感症(无论是精神性的或器质性)的发生和轻重有着显著的影响。这可能与间脑,尤其是丘脑下部的机能状态有关。已患咽异感症的病人,常常企图通过咳嗽、咯痰或空咽等动作来解除咽部的不适感觉,结果不仅不能达到目的,反而因为咽部总在不停地运动和将大量空气吞入胃内,使原有的异常感觉更为加重。 四、器质性疾病:咽部疾病,如各型咽炎,扁桃体炎、扁桃体角化、囊肿、结石、瘢痕及脓肿,咽囊炎,悬雍垂过长,鼻咽炎,口咽及喉的异物、瘢痕及肿瘤,慢性咽扁桃体炎,会厌囊肿,舌扁桃体炎,舌根部的静脉曲张、囊肿及肿瘤,舌甲状腺,咽部憩室等。邻近器官疾病,如鼻窦炎,茎突过长,颈部肿块、瘘管及淋巴结炎,食管疾病(如痉挛、憩室、蹼、失弛缓症状、早期恶性肿瘤、食管神经官能症等)。颈综合征(由颈椎及其软组织病变引起),喉病(如喉上神经炎、早期喉外癌、风湿性环杓关节炎、一侧声带麻痹等),牙病,耳病,舌甲囊肿,甲状腺肿,甲状腺的炎症及肿瘤。舌咽神经痛,颈动脉炎等。原发性口腔干燥症,也可引起咽异物感。远离器官的疾病,如左心室扩大,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包炎伴积液,肺肿瘤及脓肿,主动脉瘤,膈疝,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病,胃癌,幽门痉挛,蛔虫逆行症,胆石症等。 上述诸病常易为医生所忽视,或虽经有关科室予以确诊,仍未认识到与咽异感症有密切联系。临床上常可见到,许多患消化道溃疡病人,经治疗后溃疡症状得到控制,咽部的异常感觉也随之减轻。所以在临床分析病情时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神性疾病或精神因素:癔病、疑病症、疑癌症、神经衰弱、焦虑状态、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外伤后精神创伤等。 二、注意器质性因素与精神性因素的关系:患咽异感症的病人,尤其是病期较长者,常兼备器质性和精神性两种因素,或因器质性疾病为时已久,精神疑虑随之丛生,其中以疑癌者多见,不可误作纯精神因素而忽视之。 三、全身因素与局部因素的关系:许多局部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咽异感症,可在全身健康状况发生变化时(如经绝期、月经期、全身情况衰弱时等)方出现。另外,咽部是许多全身性疾病,如急性传染病、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疾病的重要反映部位,有时咽部病变继发于上述疾病,即产生咽异感症的根本原因,不在咽而在全身。认识此点有助于全面分析病情。 四、分清主要的和次要的方面:一是原发病较隐蔽,而咽部病变较明显,诊断中易致颠倒本末,误果为因。例如将缺铁性贫血或颈综合征引起的咽粘膜萎缩误诊为萎缩性咽炎;鼻窦炎引起的舌扁桃体肥大误诊为舌扁桃体炎;糖尿病引起的口腔、咽部粘膜干燥误诊为原发性口腔干燥症等。另一种情况是两病并存,一主一次,但因次者易查,而忽视另有主病存在。例如慢性咽炎是一常见病,又易发现,故临床上曾有将早期食管癌同时患有慢性咽炎的患者单纯诊断为慢性咽炎,几致延误病情。故在诊断中宜详询症状,尤其是咽部以外的伴发症状,细加分析,仔细检查,一遇可疑,不可轻易放过。对一时无把握确诊的病例。还须继续观察,反复检查。 综上所述,咽异感症包括了“梅核气”,而“梅核气”不能等同于咽异感症。在临床工作中因此而误诊误治者屡见不鲜,所以切不可忽略两者的鉴别。

5、梅核气的症状

1.几个小偏方:
方1

【组成】绿茶、月季花、玫瑰各3 克,桔梗、山萸肉各6 克。
【用法】研为细末,开水冲泡,代茶饮。
【主治】气滞血瘀之梅核气。

方2

【组成】绿萼梅、绿茶、合欢花各3 克,枸杞子5 克。
【用法】开水冲泡,代茶饮。
【主治】梅核气。

方3

【组成】生蜂蜜20 克,鸡蛋1 个,香油数滴。
【用法】鸡蛋打入碗中搅匀,沸水冲熟,调入蜂蜜及香油,顿服,1 日2次,早晚空腹服。
【主治】梅核气,肺胃虚火,口咽干燥,时轻时重,以及慢性咽炎。
2.其它方法:
梅核气的诊断要点

1.以咽内异物感为主要症状,但不碍饮食。症状的轻重与情志的变化有关。

2.检查咽喉各部所见均属正常,无任何有关的阳性体征。

3.本病需与虚火喉痹,咽喉及食道肿物相鉴别。虚火喉痹觉有异物刺痛感,并觉咽喉干燥,常有发出“吭喀”声音的动作,症状与情志变化关系不大;检查时可见咽喉粘膜呈微暗红色,喉底有淋巴滤泡增生。咽喉及食道肿瘤,吞咽困难,有碍饮食,肉眼检查或X光钡剂透视可发现肿瘤。

--------------------------------------------------------------------------------
梅核气的辨证分析

肝主疏泄,性喜调达。若为情志所伤,肝失调达,则肝气郁结,循经上逆,结于咽喉;或因肝病乘脾,以致肝郁脾滞,运化失司,津液不得输布,积聚成痰,痰气互结于咽喉而为病。由于肝气郁结,患者常精神抑郁,多虑多疑,并觉胸闷胁胀,心烦郁怒,暖气,喜太息。脾虚痰聚者,则喉中痰多,肢倦纳呆,脘腹胀满。总的治疗方法是疏肝解郁,行气导滞,散结除痰。

--------------------------------------------------------------------------------
梅核气的辨证论治

肝郁气滞型
【证见】 咽喉内有异物感,或如梅核堵塞,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甚则感到窒闷难忍,但不碍饮食。患者常精神抑郁,多虑多疑,并觉胸闷胁胀,善太息,郁怒,嗳气。舌质淡红,苔白,脉弦。

【治法】 疏肝理气解郁。

【方药】

1.主方半夏厚朴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

处方:法半夏12克,厚朴10克,茯苓15克,香附12克,紫苏12克,白芍15克,薄荷6克(后下),甘草6克,生姜3片。水煎服。

胸胁苦闷者,加柴胡12克、薤白15克。口干,舌质偏红者,加夏枯草12克、杭菊10克。

2.中成药

(1)逍遥丸,口服,大蜜丸每次2丸,水蜜丸每次10~15克,每日1—2次;水泛丸每次8~10丸,每日1。3次。

(2)丹栀逍遥丸,每次6—8片,每日2次。

脾虚痰聚型
【证见】 咽喉内异物感,常觉痰多难咯。或有咳嗽痰白,肢倦,纳呆,脘腹胀满。舌胖苔白腻,脉滑。

【治法】 健脾理气化痰。

【方药】

1.主方二陈汤(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处方:法半夏12克,陈皮6克,茯苓15克,神曲12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砂仁6克(后下)。水煎服。

若痰黄舌红者,加黄芩12克、薄荷6克(后下)。心烦者,加合欢花10克、素馨花10克。

2.中成药

(1)四君子丸(冲剂、液、袋泡剂),口服,水泛丸每次3—6克,冲剂每次15克,袋泡剂每次1~2袋,每日3次;合剂每次5—10毫升,每日2次。

(2)陈夏六君子丸,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小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2—3次。

(3)香砂养胃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2次。

--------------------------------------------------------------------------------
梅核气的外治法

用冰硼散、冰麝散慢慢咽服,每次0.5克,每日6~7次。

--------------------------------------------------------------------------------
梅核气的其他疗法

1.针灸治疗
(1)毫针刺廉泉穴,针尖向上刺至舌根部,并令患者作吞咽动作,至异物感消失为止。

(2)取合谷、内关、太冲、丰隆等穴,中等刺激,留针15—30分钟,每日1次

2.饮食疗法
(1)合欢花蒸猪肝:合欢花(干品)10~12克,放碟中,加清水少许,泡浸4—6小时,再将猪肝100~150克切片,同放碟中,加食盐少许调味,隔水蒸熟,食猪肝。

(2)玫瑰花茶:玫瑰花瓣(于品)6-10克,放茶盅内,冲人沸水,加盖煽片刻,代茶饮。

(3)葱煮柚皮:鲜柚皮1个,在炭火上将外层黄棕色烧焦,刮去表层,然后放人清水中泡浸1日,使其苦味析出。再切块加水煮,将熟时以葱两棵切碎加入,用油、盐调味,佐膳。

3.咽喉部导引法
(1)不拘行立坐卧,随时闭目静心,待神调气定后,即行叩齿36次,再以舌上下左右搅动,待津液满口时进行鼓漱,然后如咽硬物状,将咽津吞下。

(2)静坐,以舌托上腭,凝神该处有一股凉水流下,待将满口时,吞下。

4.预防调护
(1)细心开导,解除思想顾虑,增强治疗信心。

(2)少食煎炒炙焯辛辣食物。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或用咽喉部的导引法进行锻炼。

6、梅核气,与咽喉炎有关系吗?

你好,咽喉炎和梅核气的病理是不同的,但这两种病可能互相影响的,而不是属于一个疾病,所以检查的时候要注意到底是哪一种病。到底结果如何是哪一种病,就要按医生的临床鉴定为准,但是大家要清楚这两种病的区别了。

7、梅核气的症状及危害

你好,梅核气主要症状就是喉部异物感,吞咽有阻碍感,同时受情绪影响较大。情绪激动,可能症状更明显,不要过于担心病情,可以去中医医院,对症吃一下中药,同时饮食要清淡,同时调整好心态。

8、梅核气是一种什么病?能医治吗?

梅核气

以咽喉中常有异物感如梅核阻于喉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但不影响进食为特征的病证。多发生于女性。相当于西医的神经官能症或癔球。梅核气多由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循经上逆,结于咽喉;或肝郁脾滞,津液不得输布成痰,痰气结于咽喉引起。患者自觉咽喉中有异物感,无疼痛,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不碍饮食,时轻时重,伴精神抑郁,胸胁胀痛,纳呆,困倦,消瘦,妇女月经不调,舌暗,脉弦。治宜疏肝解郁,消痰散结,方用半夏厚朴汤、逍遥散等。

====

咽部异物感是由于某些局部的和全身的因素,或精神因素引起的病症。本病也叫癔球症、咽球综合征、咽喉神经官能症等,中医也叫梅核气。病人多数为中年人,女性更为多见。本病异常感觉是多种多样的,咽喉异物感、肿胀感、压迫感、堵塞感、干燥感、浮球感等,咳又咳不出,咽又咽不下去,症状时好时坏、时轻时重。这些症状,在咽唾液时更明显,而咽食物无影响;在精神紧张、劳累过度时加重,而心情愉快时往往减轻或消失。产生这些症状的主要原因,一是咽部为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大门,常受各种灰尘、不良气体等刺激。咽喉又有丰富的神经,如舌咽神经、迷走神经、三叉神经、交感神经等。很多的神经末梢交织成网,构成神经丛。这些神经丛和食管、胃、肠、气管等远处器官相连。当这些器官发生了疾病,如胃溃疡、肠炎、气管炎等,都会产生梅核气的症状。二是咽喉邻近器官疾病的影响,如扁桃体肥大、茎突过长或有肿瘤、鼻炎与鼻窦炎分泌物的刺激、颈椎骨质增生、牙周病等。这些疾病也会间接引起咽喉异物感。三是全身性疾病,如内分泌功能障碍、植物神经失调、消化功能障碍等,也可产生咽喉异物感。再是精神因素,也就是没有器质性的病变,而是由于心理因素产生的。

====

黑龙江省林甸县教师徐某,总感觉喉咙里有东西堵塞着,课上、
课下老是咽吐沫。多次拍x线片和做腔镜检查,也没发现任何占位性
病变。后来到大庆市第一医院看中医科,接诊医生李俊松告诉他,这
种病中医叫“梅核气”,现代医学称“咽喉异感症”。李医生开出加
味半夏厚朴汤15剂。结果喝了不到一星期的汤药,徐老师的咽喉就变
得顺畅起来,讲课的声音也响亮了许多。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描述说:“胸满,心下坚,咽中贴贴
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宋代杨士瀛在《仁斋直指方》中
说:“七情气郁,结成痰涎,随气积聚,坚大如块,在心腹间,或塞
咽喉如梅核,粉絮样,咯不出,咽不下,每发欲绝,逆害饮食。”“
梅核气”的主要特点是咽喉、胸膜间有异物感。李俊松医生在临床中
共收治此证患者上百例,除咽喉异物感外,伴有其他症状及体征的占
82.4%,其中以胃病、嗳气、反酸为最多见,其次分别为慢性咽喉炎、
血脉不和、心血管病和骨病变等。
李俊松医生开出的方药是:姜半夏、赤茯苓、厚朴、紫苏叶各10
克,吴茱萸、黄连各5克,生姜、大枣若干。患者服用这一加味半夏
厚朴汤后,病情不同,疗效亦不一样。伴有肠胃不调者,疗效最佳,
单纯型“梅核气”患者则疗效一般。
李医生提醒说,用加味半夏厚朴汤治疗“梅核气”,一定要辨证
求因,排除癌症等器质性疾病。曾有医院检查咽喉异感症患者305例,
发现其中3例是癌症。故医治该病时,首先要辨别是否为癌症或局部
病变。若是胃肠病引起或兼胃肠病者,可用加味半夏厚朴汤治之。

9、嗓子堵咽不下去,一周前去医院做喉镜说是梅核气,但是吃中药一周了也不起作用,感觉加重了

梅核气喉镜是检查不出来的,导致嗓子堵,原因很多,有的是颈椎压迫,有的是气郁痰结形成的梅核气,梅核气看不见,是无形之痰,如果是此病,方子对症,很见效。主方是半夏厚朴汤,当然需要根据症状加减化裁用药。
半夏厚朴汤源自《金匮要略》,是主治咽喉部有异物感的专方。《金匮·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22》指出:“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所谓“炙脔”,是中医常用以比喻堵塞咽喉中的痰涎,吐之不出,吞之不下,古人称之为“梅核气”,女性尤其多见。表现为有咽喉中异物感,吞吐不得,情志不畅,胸闷,舌苔白腻,脉弦滑。此证多见于现代医学的咽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

10、梅核气是怎么形成的?

梅核气,指因情志不遂,肝气瘀滞,痰气互结,停聚于咽所致,以咽中似有梅核阻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时发时止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西医称为咽异感症,又常被诊为咽部神经官能症,或称咽癔症、癔球。

与颈椎梅核气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