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颈椎 > 颈椎病中药处方

颈椎病中药处方

发布时间:2020-09-03 11:35:41

1、谁知道治颈椎病的中药配方?

跑步效果最好,多按摩,我老公也是颈椎疼得头晕,切身感受跑步最好

2、求颈椎病中药方子

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中医“眩晕”范畴年来笔者采用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般资料 本组35例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最小22岁,最76岁,病程最短8天,最长3年。诊断标准发作性眩晕、复视,有时猝倒,伴恶心呕吐、颈肩痛或颈枕痛。所有病例均经X线或CT检查,提示颈椎椎体骨赘形成。
    1.2 治疗方法 采用中药内服,基本方为丹参20 g,葛根30 g,鸡血藤30~40 g,黄芪20 g,威灵仙15 g,钩藤10 g,赤芍10 g,红花10 g,当归10 g,川芎10 g,头痛重加白芷10 g,血压高加夏枯草10 g,耳鸣加僵蚕10 g,呕吐甚加法半夏10 g,水煎服,每日1剂,10剂为1疗程。
    1.3 治疗效果 临床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可正常工作或劳动,随访6个月未复发共19例。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仅偶有突然转侧致轻度眩晕14例。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2例。疗程最短5天,最长28天,总有效率94%。
    2 典型病例
    患者,女,65岁。主诉:近1个月来头晕,恶心呕吐,反复发作,每于突然摇头时出现,伴颈肩疼痛、头痛。查血压130/70 mm Hg,颈椎X线摄片提示2~5椎体后缘见骨赘形成,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上法治疗,药用葛根20 g,鸡血藤30 g,丹参20 g,黄芪20 g,赤芍10 g,威灵仙15 g,当归10 g,川芎10 g,红花10 g,白芷10 g,法半夏10 g,僵蚕10 g,共5剂,每日1剂,水煎服。并嘱适度活动颈部。再诊仅见轻度头晕,续方加减服15剂,诸症消失。随访6个月未复发。
    3 体会
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中医“眩晕”范畴,其发病原因中医认为是肝阳上亢、气血亏虚、痰湿中阻所致。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颈部长期劳损,其椎间盘组织以及骨与关节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影响附近的神经、脊髓、椎动脉而出现各临床症状。方中丹参、葛根、红花、钩藤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黄芪补气扶正,鸡血藤补血、活血、壮筋骨,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养血,威灵仙、白芷、僵蚕祛风通络止痛,全方共奏益气补血、活血通络止痛之功。笔者认为,该方可以改善微循环,增加脑部供血量,消除组织水肿,缓解肌肉痉挛。所以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投之往往获得良好的效果。
椎间盘治疗
内服中药 自拟活血舒筋汤:
牛 膝30g 桑寄生30g 白 芍30g
独 活30g 秦 艽15g 土鳖虫10g
没 药10g 蜈 蚣1条 血竭3g(冲)
甘 草15g
每日1剂,水煎2次,取500ml,分早晚2次温服。加味:有明显外伤史者加三七粉6g(冲);兼湿热者加黄柏15g,苍术10g;兼寒邪者加制川乌6g(先煎),细辛3g;下肢麻木肌力减弱者加鸡血藤30g,全蝎3g.

3、治疗颈椎病的中药方

治疗颈椎病较常见的有中药治疗、推拿、按摩只能暂时缓解疼痛症状,达不到治疗目的,药物用多了对脏器、器官会有一定的影响,不规范推拿,按摩会加重颈椎病病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颈椎病的症状不同,采取相应的个性化治疗方法,颈椎病久治不愈,会引起心理伤害,产生失眠、烦躁、发怒、焦虑、忧郁等症状,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在选择治疗时应根据自身的具体病情,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方案,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4、治疗颈椎病中药方有哪些

颈椎病以及腰椎病,比较好的方法其实是物理疗法,也就是牵引,药物大多不能恢复颈椎的位置,而仅仅是扩张血管来达到治疗的目的,更本不能达到治本的目的,建议去正规医院做物理疗法的同时,自己平时生活中要保持好的坐立行走的习惯,经常锻炼,保持好的积极向上的心态,愿你健健康康的

5、我得了颈椎病.很严重.谁能给我一中药处方.谢谢

颈椎病的治疗方法:

(一)牵引
1. 适应证 颈椎牵引常作为神经根型、颈型和交感型颈椎病的首选疗法。但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较明显者和有明显颈椎节段性不稳者不宜采用。
2. 颈椎牵引的方法 一般用颈枕牵引带作颈椎牵引。
(1)姿位:体位可采取坐位或卧位,为了方便,多取稳当的靠坐位,使颈部自躯干纵轴向前前倾约10°-3O°,避免过伸。要求患者充分放松颈部、肩部及整个躯体肌肉。牵引姿位应使患者感觉舒适,如有不适即应酌情调整。在椎动脉型患者前倾角宜较小,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宜取几近垂直姿位,忌前屈牵引。
(2)牵引重量与持续时间:常用的牵引重量差异很大,可自患者自身体重的1/10至1/5,多数用6-7kg,开始时用较小重量以利患者适应。每次牵引近结束时患者应有明显的颈部受牵伸感觉,但无特殊不适,如这种感觉不明显,重量应酌情增加。每次牵引持续时间通常为20-30分钟。牵引重量与持续时间可作不同的组合,一般牵引重量较大时持续时间较短,牵引重量较小时持续时间较长。
(3)牵引频度与疗程:一般每日牵引1-2次,也有每日3次者,10-20天为一疗程,可持续数个疗程直至症状基本消除。
(4)如坐位牵引疗效不著,或患者症状较重或体弱不耐久坐时,可采用仰卧位牵引。用枕垫保持适当姿位,牵引重量一般为2-3kg。持续牵引2小时后休息15分钟,然后再作牵引,每天牵引总时间可达1O-14小时。
(5)利用电动牵引器械可进行间歇牵引,被认为有利于放松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一般是牵引2分钟,放松或减小牵引重量1分钟,反复进行半小时左右。
(二)推拿
1.作用与适应证 中医学认为颈椎病系因颈项长期劳累,气血失和,加上外感风寒、阻滞经络所致,推拿治疗可以调和气血,桂风散寒,疏筋通络,从而达到解痉止痛的作用。推拿适用于除了严重颈脊髓受压的脊髓型以外的所有各型颈椎病。
对于脊髓型颈椎病,传统不主张进行推拿治疗,认为有可能加重脊髓损害,但国内已有安全有效的牵引和推拿治疗的报道,因此,轻型脊髓型颈椎病不一定禁忌推拿治疗,只是手法宜温和,免除旋扳手法。
2. 方法 颈椎病的推拿手法应刚柔结合,切忌粗暴,常用手法程序如:
(1)在颈背部反复作掌揉、探法和一指禅推法,然后在颈肩部的督脉、手三阳经的部分俞穴如风池、风府、肩内俞、肩井、天宗、缺盆等穴作点、压或拿法,再在斜方肌与提肩胛肌处行弹拨法。若为神经根型,手法治疗应包括肩、肘、手的主要穴位;若为椎动脉型,应包括头、脸部的百会、太阳等穴位。接着用旋扳手法。最后以抹法、叩击、拍法作结束。
(2)施行旋扳手法时,先嘱患者向一侧旋转颈部,施术者两手分别置于病人的下枕部和枕后部顺势同时稍用力旋转头颈。此时必须注意:1)旋转角度不可过大。2)不可片面追求旋颈时可能发出的"咔嗒"声。3)脊髓型及椎动脉型颈椎病不作旋扳手法。
(三)理疗
理疗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放松痉挛肌肉,缓解症状。方法可选用高频(微波、超短波)、低中频电疗(如TENS,间动电疗,电脑中频)、超声波、磁疗等。
(四)运动疗法
1. 运动疗法的作用 颈椎病的运动疗法主要是做医疗体操练习,颈椎病医疗体操的目的与作用主要有两方面:(1)通过颈部各方向的放松性运动,活跃颈椎区域血液循环,消除淤血水肿,同时牵伸颈部韧带,放松痉挛肌肉,从而减轻症状;(2)增强颈部肌肉,增强其对疲劳的耐受能力,改善颈椎的稳定性,从而巩固治疗效果,防止反复发作。
2. 适应证和禁忌证 各型颈椎病症状基本缓解或呈慢性状态时,可开始医疗体操以促进症状的进一步消除及巩固疗效。症状急性发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运动刺激。有较明显或进行性脊髓受压症状时禁忌运动,特别是颈椎后仰运动应禁忌。椎动脉型颈椎病时颈部旋转运动宜轻柔缓慢,幅度要适当控制。
(五)神经阻滞疗法
椎间孔阻滞(硬膜外腔阻滞)和椎旁交感神经阻滞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反复单次阻滞或置管连续注药,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单次阻滞每周两次,5次为一疗程。硬膜外腔置管者可每日注药一次,每5次为一疗程。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对治疗交感型颈椎病有特效(一般配合椎间孔、颈部痛点阻滞)。常于第一次阻滞治疗后即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多不能维持长久的疗效,故须反复施术以巩固效果,至少须连续治疗2~4个疗程。
(六)药物治疗
颈椎病症状显著时常用药物作辅助治疗以促进症状缓解,常用药物有解痉镇痛药、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神经营养药及血管扩张药等。中药也常应用。
(七)心理治疗
(八)日常生活活动指导
1. 枕头与睡眠:枕头中央应略凹进,高度为12~16cm,颈部应枕在枕头上,不能悬空,使头部保持略后仰。习惯侧卧位者,应将使枕头与肩同高。睡觉时,不要躺着看书,也不要长时间将双手放在头上方。
2. 避免做颈部过伸过屈活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洗脸、刷牙、饮水、写字时,要避免颈部过伸过屈活动。
3. 某些日常活动应该停止:在患病期间,应停止做某些过度活动颈椎的活动,如擦高处的玻璃。

6、颈椎病中药方有哪些

颈椎病属中医学痛证范畴,由于外感风寒合而为痹,或劳损、外伤,或姿势不良等引起颈部经络失常而发病。中药治疗则采用补肝益肾、益气活血、祛风通络方法治疗。

药方一
组成:川桂枝、羌活、威灵仙、秦艽、川芎、当归尾、葛根、天麻、炮甲珠、炒神曲、赤芍。
功效:羌活、灵仙、天麻、秦艽可祛寒除湿止痛;川芎、天麻治疗头痛;桂枝、川芎、归尾、赤芍、炮甲珠有温经活血、通络作用;葛根用于解痉;神曲用以健脾和胃;甘草起到调和诸药作用。
适应证:多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头痛、枕部疼痛、颈部僵硬,肩臂及手指酸痛发麻;头疼牵涉至上背痛,身体冷湿,畏寒,颈椎旁可触到软组织肿胀结节。
药方二
组成:天麻、炙黄芪、炙甘草、潞党参、炒白术、熟地、砂仁、当归、白芍、鸡血藤。
功效:炙黄芪、炙甘草、潞党参、炒白术用于补气;熟地、川芎、白芍、当归有养血功效;天麻、川芎、鸡血藤可安神健脑、通血活络;砂仁有理气和胃导滞作用。
适应证:多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头昏、眩晕、视物模糊或视物目痛、身软乏力、纳差、颈部酸痛或双肩疼痛。
药方三
组成:威灵仙50g,当归15g,细辛15g,乳香15g,姜黄15g,丹参15g,白芷15g,透骨草15g,自然铜15g,木瓜15g,三七10g,冰片5g,紫草5g,蜈蚣3条。
制法:将上述药材浸泡于2000ml、75%酒精中,4天后过滤,留取药液备用,过滤后药渣用2000ml75%酒精浸泡4天,然后过滤,过滤后于药液混合搅匀。
用法:用时取药酒加热涂于患处。
药方四
组成:当归50g,川芎50g,葛根50g,红花50g,白芷50g,羌活50g,乳香50g,没药50g,伸筋草50g,大腹皮50g,泽泻50g,丹参50g,透骨草50g,威灵仙50g,熟地黄50g,桂枝30g,麻黄30g,白芍30g,川乌30g,细辛25g,全蝎20g。
制法:将上述药物制成细末,混匀,用时取50-100g加陈醋调匀,放置20-30分钟。
用法:外敷于颈后部。涂药后用灯照射30分钟,每日1次。
药方五
成分:威灵仙、当归、赤芍各12g,五加皮、五味子、生山楂各15g,红花、羌活、独活、防风各10g,制附子5g,花椒30g。
制法:将上述药装入纱布袋,放入盆中,加水煎煮30分钟。
用法:稍凉后,托敷患部,每次30分钟,每日2次。

与颈椎病中药处方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