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颈椎寰枢关节旋转不良我头眩晕头痛
你的这个情况通常来说可能是由于环枢关节脱位了解改变,这个头晕主要是由于,脑供血不足引起,目前来说最好佩戴颈托
2、怎样才能知道寰枢关节有问题?
在脊椎各段中,颈椎是椎骨中体积最小,但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负重较大的节段。它能旋转、前后屈伸和左右侧弯。旋转主要是靠枕寰枢关节,第3颈椎至第7颈椎段主要负责屈、伸、侧弯等活动。
也正因为枕寰枢关节负责旋转,且活动度最大,这个部位也最容易发生错位。由于颈椎钩突关节及椎间关节错位,椎间孔变小,刺激脊神经根、椎动脉、颈动脉窦等,会出现颈部僵直、疼痛,肩、手臂痛麻无力、活动受限,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甚至瞬间失忆、近视、斜视、视力障碍、眼干涩、心律失常、偏头痛、失眠、嗜睡、呃逆、过敏性鼻炎、咽喉痛、落枕、血压波动等一系列病症。
在临床上,我经常遇到由寰枢关节和枕寰关节错位而引发眩晕、恶心、头痛、耳鸣等一系列脑供血不足症状的病人,我采用“刁氏技法”为他们的颈椎一一归位,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有一位在非洲医疗队工作的女医生,平时工作比较累,有一段时间,她的视力有所衰退、看不清报纸上的字,无奈只能回国。经我们诊断是枕寰关节错位,寰枢关节半脱位,症状是长期脑供血不足造成的。我为她进行了脊椎保健,仅2次视力就恢复了,不久又回到非洲医疗队工作了。她这种情况就是枕寰枢椎椎间关节错位,压迫了第3段椎动脉,椎动脉扭曲了,血上不去了,造成脑干缺血,氧供给不足。我给她复位后,血通了,与之相关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枕寰枢椎椎间关节错位就像一位不速之客,总会在不经意间给我们带来一些麻烦,但是只要我们对它有所了解,知晓中医刁氏技法是治疗枕寰枢椎椎间关节错位的利器,麻烦也就迎刃而解了!
摘自刁文鲳《你的脊椎还好吗》
3、落枕,寰枢关节间隙左右不等、救命啊、
请看仔细
落枕的治疗方法很多,手法理筋、针灸、药物、热敷等均有良好的效果,尤以理筋物法为佳。
家人可帮助落枕者进行按摩、热敷以减轻痛苦:
(1)按摩:立落枕者身后,用一指轻按颈部,找出最痛点,然后用一拇指从该侧颈上方开始,直到肩背部为止,依次按摩,对最痛点用力按摩,直至感明显酸胀即表示力量已够,如此反复按摩2~3遍,再以空心拳轻叩按摩过的部位,重复2~3遍。重复上述按摩与轻叩,可迅速使痉挛的颈肌松弛而止痛。
(2)热敷:采用热水袋、电热手炉、热毛巾及红外线灯泡照射均可起到止痛作用。必须注意防止烫伤。
(3)选用正红花油、甘村山风湿油、云香精等,痛处擦揉,每天2~3次,有一定效果。
(4)伤湿止痛膏、膨香止痛音外贴颈部痛处,每天更换一次,止痛效果较理想,但病人自感贴膏后颈部活动受到一定限制,孕妇忌用。
(5)耳针:耳针埋穴于颈、枕区,以食指尖按压上述耳穴5~10分钟,或以食指端按摩上述耳穴。
(6)针刺:不能前后俯仰者,取大抒、京骨穴、昆仑穴;不能左右回顾者,取肩外俞、后溪、风池穴。一般可取悬钟穴,位于足外洞上三寸,针4~5分,灸3~7壮,亦可按摩此穴,每次15分钟。
(7)口服去痛片1片,有临时止痛之效。
(8)改变睡眠姿势,调整枕头高低,自己扭动脖子。
(9)如为颈椎病引起,在体疗科医师指导下,进行家庭自我颈椎牵引疗法。
(10)落枕严重者,局部注射0.25%奴夫卡因10毫升,止痛效果明显。
另外提供按摩治疗法:
①将左手或右手中、食、无名指并拢,在颈部疼痛处寻找压痛点(多在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等处),由轻到重按揉5分钟左右。可左右手交替进行。
②用小鱼际由肩颈部从上到下,从下到上轻快迅速击打两分钟左右。
③用拇指和食指拿捏左右风池穴、肩井穴1-2分钟。
④以拇指或食指点按落枕穴(手背第2、3掌骨间,指掌关节后5分处),待有酸张感觉时再持续2-3分钟。
⑤最后进行头颈部前屈、后仰、左右侧偏及旋转等活动,此动作应缓慢进行,且不可用力过猛。
〖落枕〗
治落枕按摩法
本人由于睡姿不好或受冷风吹等,时有落枕发生,颈、肩部剧痛,工作不便,多次去医院治疗,后看按摩书,讲到落枕治疗之法,各书不一,归纳起来是按摩天牖、风池、哑门、天柱、肩中俞、肩并、秉风,或乳突、发后、手三里等。经我实践,肿下是最佳穴位。用指压法指压,手到病除。如再配以上述穴位,疗效更为理想。遇到有人落枕,多次使用此法,效果亦佳。
防治落枕一法
我过去常常落枕,要两三天才好。一老人告我一法,从心向下,耸肩缩颈,然后脖子慢慢转到左边看到肩,再从左边慢慢转到右边,再转回到左边依次做七八次就行了。一下不能做七八次,可以少做,每天坚持活动一次。
醋敷法治落枕
取食醋100克,加热至不烫手为宜,然后用纱布蘸热醋在颈背痛处热敷,可用两块纱布轮换进行,痛处保持湿热感,同时活动颈部,每次20分钟,每日2至3次,两日内可治愈。
牵引疗法
对于落枕后是否用牵引疗法,则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可以像颈椎病一样采用颌枕托牵引,且重量可适当加重,常用重量为4公斤一7公斤,牵引时间为20一30分钟。但也有人认为,落枕后牵引不仅无效,反而使疼痛加剧。在与颈椎病颈型作鉴别诊断时,若用两手稍用力将患者头颈部向上牵引时,颈型颈椎病症状可消失或缓解,而落枕者则疼痛加剧。一般认为,因为落枕后肌肉处于痉挛状态,所以牵引时的重量大小尤其要讲究,过轻往住效果差,过重又易加重损伤。因此,可用其它方法进行治疗。当然,是否使用牵引疗法,也可以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探讨、研究。有些医院应用牵引疗法治疗落枕已积累了不少经验。根据实践,也可使用牵引疗法。
物理疗法
落枕的物理疗法主要为电兴奋疗法。将一电极置于痛点,另一极置于其周围,电极间距2厘米一3厘米。治疗后,患者作头部运动数分钟。每日1—2次,数日即可痊愈。亦可用局部照射、局部旋磁疗法及局部冷疗法或湿热敷法治疗。
拔罐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配穴:风门、肩井。
阿是穴位置:颈部压痛最显处。
(二)治法
阿是穴,用力揉按片刻,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快速点刺3~5下,或用皮肤针中等度叩打,叩打面积,可相当于罐具口径。然后,选用适当口径之罐具吸拔。配穴可取1~2个,针刺得气后,留针,再于针上拔罐。吸拔时间均为10~15分钟。起罐后,可在阿是穴用艾卷回旋灸5~7分钟。每日1次,不计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260例,均在1~3次内治愈,其总痊愈率为100%。
体针
(一)取穴
主穴:悬钟、养老、后溪。
配穴:内关、外关、中渚、阳陵泉。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每次仅取一穴,效欠佳时,加用或改用配穴。悬钟穴,直刺1.5~1.8寸深,用强或中等刺激,得气后留针15~20分钟;养老穴,针尖向上斜刺1.5寸,使针感传至肩部;后溪,直刺0.5~0.8寸,得气后捻转运针1~3分钟,亦可加电针刺激,频率40~50次/分,连续波。配穴,用常规针法,深刺,务求得气感强烈。在上述任一穴位针刺时,均须要求患者主动活动颈部,范围由小渐大。留针均为15分钟,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624例,结果均在1~3次治愈,总痊愈率达100%。
穴位电兴奋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养老、新设、外关、肩中俞;2、风池、肩井、大椎旁1寸、肩外俞。
(二)治法
上穴均取。应用直流感应电疗机,取直径为3厘米的圆形手柄电极操作。其中阳极取第1组穴,阴极取第2组穴。通电前先轻揉穴位片刻,再通以感应电,电量渐增大至2~10V,以患者能耐受为限,每次通电约3~5秒钟。当看到患侧肌肉收缩,即改为直流电治疗, 为20~40mA,每次亦通电3~5秒钟,治疗时令患者作颈部活动。全部治疗时间约5~10分钟。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落枕患者242例,结果痊愈182例,显效60例,总有效率为100%。
指针
(一)取穴
主穴:外关、内关、阿是穴。
配穴:风池、肩井、肩贞、养老、天柱、风府、大椎、理想穴。
理想穴位置:风池至肩井穴之中点。
(二)治法
主穴为主,效不佳时加配穴。先轻拍或指按疼痛处即阿是穴1分钟。术者以拇指掐压患者内关穴,中指或食指抵于外关穴,每次2~3分钟,用力由轻而重,使压力从内关透达外关,患者可有酸、麻、胀、热感,或有此类得气感上传的感觉。掐压过程中,宜嘱患者左右旋转颈部。配穴,单手拿风池穴20次,双手拿肩井穴20次,余穴可采用指压法,或上下左右推按,每穴1~2分钟。上述方法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治疗257例,结果治愈252例,缓解5例,均治1~3次,其总有效率为100%[10~12]。
耳穴压丸
(一)取穴
主穴:颈、神门。
(二)治法
双侧主穴均用。取绿豆1~2粒,置于以市售活血止痛膏或伤湿止痛肓剪成的1×1平方厘米的方块中,粘贴于所选耳穴,将边缘压紧。之后,按压该耳穴0.5~1分钟,手法由轻到重,至有热胀及疼感为佳,并嘱患活动颈部2~3分钟。要求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次,贴至痊愈后去掉。
(三)疗效评价
共治68例,均1次治愈。
针灸
(一)取穴
主穴:大椎。
配穴:肩井。
(二)治法
令患者端坐于椅上,头向前倾。取准穴后,针尖偏向患侧进针深度约0.5~1寸,使针感向患侧颈、肩部传导,得气后,操作者用一手按患侧肩井穴,让患者作最大限度左右活动颈部,同时,另一手捻针3~4分钟。如效果不显著,取艾条长约5cm,插于针柄上点燃,至灸完后起针,穴区加拔罐10~15分钟。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
上法共治疗62例,痊愈52例,显效6例,好转4例,全部有效[14]。
4、核磁共振可以查出颈椎寰枢关节的问题吗
核磁共振可以查出颈椎寰枢关节的问题吗
可以看,但是效果不如颈椎CT薄层扫描+三维重建,如果看骨性结构,MRI不如CT。寰枢关节张口位如果照的好,也很好。
5、寰枢关节半脱位会对身体造成多大危害
在脊椎各段中,颈椎是椎骨中体积最小,但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负重较大的节段。它能旋转、前后屈伸和左右侧弯。旋转主要是靠枕寰枢关节,第3颈椎至第7颈椎段主要负责屈、伸、侧弯等活动。
也正因为枕寰枢关节负责旋转,且活动度最大,这个部位也最容易发生错位。由于颈椎钩突关节及椎间关节错位,椎间孔变小,刺激脊神经根、椎动脉、颈动脉窦等,会出现颈部僵直、疼痛,肩、手臂痛麻无力、活动受限,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甚至瞬间失忆、近视、斜视、视力障碍、眼干涩、心律失常、偏头痛、失眠、嗜睡、呃逆、过敏性鼻炎、咽喉痛、落枕、血压波动等一系列病症。
在临床上,我经常遇到由寰枢关节和枕寰关节错位而引发眩晕、恶心、头痛、耳鸣等一系列脑供血不足症状的病人,我采用“刁氏技法”为他们的颈椎一一归位,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有一位在非洲医疗队工作的女医生,平时工作比较累,有一段时间,她的视力有所衰退、看不清报纸上的字,无奈只能回国。经我们诊断是枕寰关节错位,寰枢关节半脱位,症状是长期脑供血不足造成的。我为她进行了脊椎保健,仅2次视力就恢复了,不久又回到非洲医疗队工作了。她这种情况就是枕寰枢椎椎间关节错位,压迫了第3段椎动脉,椎动脉扭曲了,血上不去了,造成脑干缺血,氧供给不足。我给她复位后,血通了,与之相关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枕寰枢椎椎间关节错位就像一位不速之客,总会在不经意间给我们带来一些麻烦,但是只要我们对它有所了解,知晓中医刁氏技法是治疗枕寰枢椎椎间关节错位的利器,麻烦也就迎刃而解了!
6、寰枢关节正常关节间隙是多少
编辑汇编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 如何缓解和预防? 明确的外伤史可以同炎症所致半脱位相鉴别。 除外上颈椎的其他部位损伤,必须借助X线摄片。X线张口位摄片主要特征表现是枢椎齿状突与寰椎两枚侧块间距不对称,但张口拍片时合作不好可使投影位置偏斜,引起两者间隙异常,或不能满意显示该区解剖结构。必要时多拍几次片,排除因投影位置不当造成误诊。侧位X线片能清醒显示齿状突和寰枢椎弓之间的距离变化。正常情况下在3mm以内。必要时CT扫描,与寰椎椎弓骨折及上颈椎畸形鉴别。应注意严重的陈旧性半脱位。表现为斜颈及运动受限,颈部活动时疼痛,可导致面部发育不对称。斜颈的出现可引起对侧胸锁乳突肌痉挛。 其次,横韧带是软组织:在普遍X线不能显影,其损伤情况应以间接影像加以判断。寰椎前弓结节后缘中点至齿状突距离(ADI)比较有用。 (1)寰齿间距增大:侧位片可见寰椎前弓后缘与齿状突相对应点的距离,正常成人和儿童分别为3mm和4mm;如成人寰齿距为3mm~5mm之间,常提示有横韧带撕裂。如寰齿距为5mm~10mm则提示横韧带有断裂并部分辅助韧带撕裂;如10mm~12mm则证明全部韧带断裂; (2)枕颈伸屈功力性侧位片:显示屈位时寰椎前弓和齿状突呈“V”型间隙,提示横韧带下纤维以外的部分撕裂,使寰枢椎借助未断纤维束起支点作用。而显示寰齿间隙上部分分离呈V型; (3)枕颈伸屈动力性侧位片,显示寰椎前后不稳征象,确诊为韧带损伤。 明确的外伤史可以同炎症所致半脱位相鉴别。除外上颈椎的其他部位损伤,必须借助X线摄片。X线张口位摄片主要特征表现是枢椎齿状突与寰椎两枚侧块间距不对称,但张口拍片时合作不好可使投影位置偏斜,引起两者间隙异常,或不能满意显示该区解剖结构。必要时多拍几次片,排除因投影位置不当造成误诊。 颈椎病: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颈部扭伤,一般叫“落枕”。由于风寒侵袭项背,血凝气滞,经络不舒;或睡觉时颈部位置不当;或头部猛力扭转等原因引起的颈部一侧疼痛的,叫颈扭伤。 对于症状明显,诊断明确的寰枢关节半脱位,颈椎牵引,配合局部理疗,效果好。对于合并咽后壁感染的病例,可以全身应用抗生素;对12岁以上的儿童,可以使用颅骨牵引,大多数病例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对于病程长,症状重而牵引治疗无效的,可考虑手术治疗。 近10年来,寰枢关节脱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步非常快,例如:前路经口腔寰枢椎的钢板固定,后方的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后路寰枢椎融合等。随着外科报道的增多。手术显露出来的问题也在增多。谭明生认为:寰枢椎是头颈旋转活动的主要关节,不可轻易融合。作者的体会是,对于牵引或者保守治疗无效的,有颈髓神经功能障碍,或虽无脊髓神经功能障碍,但有持续的严重的颈部疼痛和交感神经症状(如头晕、视物不清、睁眼无力、胸前憋闷而心电图正常的)者可以考虑选择手术治疗。寰枢关节手术风险较大,单纯的减压和复位不能纠正寰枢关节不稳。内固定虽然可以稳定寰枢关节,但是要丧失部分转颈功能。作者常用的手术方式是经后路寰枢关节固定植骨融合术。本术式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显露范围大,损伤小,治疗效果肯定,缺点是寰枢关节部分功能丧失,导致小儿术后转颈活动明显受限。所以,如何选择一个理想的治疗方式,依然是颈椎外科医生的难题。(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7、寰椎和枢椎(第一、二颈椎)有什么特殊性
寰椎和枢椎对整个脊椎起着第一主导作用。
寰椎与头部的关系最为密切,对头部起一个支撑作用,由前后两个椎弓和两个侧块相互连成环状,大而平,就像一个椭圆形的大支架稳稳地托着头部。
枢椎是颈椎中最为坚固的椎骨,具有枢纽作用,椎体较小,后半部分的棘突很大,并且椎体上部分有个像大牙齿一样的突起向上伸入寰椎中,和寰椎共同构成了寰枢关节。
当头部和寰椎一有动作时,枢椎就会马上响应,有力地带动下面各段脊椎随之而动。
(7)颈椎寰枢关节扩展资料
颈椎共七块,其中第3、4、5、6颈椎为典型椎骨,1、2、7为非典型椎骨。所有颈椎的横突孔中都有椎血管走行(椎动、静脉,第7颈椎横突孔中无椎动脉走行)。
典型颈椎的特征为:椎体较小,左右径大于前后径,上面突起形成侧缘关节,下面凹陷;椎孔较大呈三角形。
第7颈椎的棘突特别长近似水平,末端不分杈,形成结节,在皮下易触及,常用来计数椎骨序数的标志。
观察椎孔和横突孔,注意在第7颈椎处椎孔和横突孔最小。观察典型椎骨的不规则椎体、侧面的关节突、三角形的椎孔和关节突的上关节面。
人的颈椎和腰椎特别容易出问题,但胸椎却好得多。这是因为胸椎周围有肋骨牵拉保护着,形成了一种力的相互作用,以确保胸椎能够保持中正。但是,颈椎和腰椎就不同了,它们没有肋骨牵拉固定着,它们靠的是多组韧带和小肌肉群,如果这些组织发生问题,就会导致颈腰椎出问题。
8、颈椎小关节紊乱 和颈椎关节突关节错位 和 寰枢推错位三者有何不同
小关节紊乱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椎骨后部关节功能异常,包括关节突关节错位、钩椎关节错位等等;关节突关节是由上一节脊椎的下关节突与下一节脊椎的上关节突构成;寰枢关节是第一颈椎与第二颈椎之间连接构成的关节,无椎间盘,仅由枢椎齿突与寰椎前弓的内面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