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颈椎 > 颈椎后脱位

颈椎后脱位

发布时间:2020-08-17 01:47:45

1、颈椎移位是怎么回事?

引起本病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外伤 颈椎位于头颅和胸椎之间,是人体脊柱活动范围最大的部位,受伤的机会也较多,青少年时颈部外伤是导致中年后发病的重要因素。据报道5%~15%的颈椎病人有急性外伤史。特别是颈椎骨折、脱位后出血、水肿波及椎间孔,骨折碎片移位直接压迫脊髓或血管神经而引起的病理变化,或骨折后局部形成的骨痂刺激脊神经根、脊髓,椎体脱位或半脱位,使椎管变窄等均可产生脊髓的压迫而引起临床症状。

(二)颈部的慢性劳损 长期低头工作或姿势不良,引起颈部的肌肉、韧带与关节的劳损,患椎骨关节增生炎性退变,颈椎生理曲度后凸,颈椎失稳、错缝,与相应患椎后方骨赘突入椎管内,均可导致脊髓受压发病。

(三)颈椎退行性变 年老体弱,肝肾不足,筋骨懈惰,可引起颈部韧带钙化。颈椎间盘、椎体、椎间小关节等的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若颈椎间盘突出物突向椎体后方,则压迫脊髓,造成脊髓型颈椎病。

(四)椎管狭窄 由于颈椎间盘退变,纤维环向椎管内膨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突向椎管内,导致椎管狭窄。同时,椎间隙发生变窄时,黄韧带松弛、颈椎骨关节错位、失稳,可发生代偿性韧带增厚及骨质增生,加重颈椎狭窄的发生。有的由于先天胚胎发育过程中椎孔本身狭窄,加之移位,可造成相邻椎孔间狭窄,而使脊髓受压发生病理变化。这是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当脊髓受压时间长,病变继续发展时,可出现脊髓变性、软化,甚至出现脊髓空洞,病变区神经根也因受压而使神经根袖纤维化,严重压迫可发生瓦勒变性。

(五)髓内血循环受阻 脊髓型颈椎病在病理变化中,如果引起的椎管狭窄改变到一定程度时,脊髓可受到压迫性损害,压迫应力耐受较弱的髓中心部灰质及侧索等部位,使髓内血循受阻,受压部位发生血管扩张,甚至断裂。局部病变组织因血瘀气滞,组织血氧供应减少,可出现神经细胞萎缩坏死,空胞变性及出血等。说明脊髓由于受压、缺血可引起组织病理性改变。

服部根据文献报道,病变部在颈椎5~7的13具尸体标本,经病理解剖学研究,发现受累部相当于颈6髓节平面;由于颈髓缺血,引起受损的神经组织依次为灰质、锥体侧束、脊髓丘脑束和后索。

(六)生物运动力学的影响 颈椎椎管狭窄而导致的脊髓型颈椎病,在不明确诊断之前,若颈椎伸屈过度时,可引起其继发性的病理变化。由于颈椎上部和延髓及颅内脑干相连,当颈前屈度较大,颈髓受到较大的牵扯应力从偏后椎管内拉向前移,使颈髓变细,椎体后缘突入椎管内,骨赘或椎间盘组织就可压迫磨擦颈髓致伤。颈后伸度较大时,颈髓增粗并贴向后方,椎管内前方的后纵韧带变性增厚,后方黄韧带向椎管内隆起皱褶,使椎管前后径减小0.5~1.0毫米。在椎管狭窄压迫颈髓时,反复作颈椎的前屈、后伸,范围较大时,颈髓随之向上向下移动,可导致颈髓运动性摩擦创伤。所以说,颈椎在前屈后伸生物运动力学的影响下,常促使颈髓病损加重。
【临床表现及诊断】

(-)临床表现 早期双侧或单侧下肢麻木、疼痛、僵硬发抖、无力、颤抖,行走困难,继而双侧上肢发麻,握力减弱,容易失落物品。上述症状加重时,可有便秘、排尿困难与尿潴留或尿失禁症状,或卧床不起,也可并发头昏、眼花、吞咽困难,面部出汗异常等交感神经症状。

1、中央型病变初期颈髓灰质的前角和后角运动神经细胞的损害较突出。上肢麻木、力弱,手部小肌肉受累,手部动作迟钝,精细运动功能障碍,无名指、小指麻木明显。常累及骨间肌。鱼际肌萎缩等。属下运动神经无病损。为周围型麻痹,受累肌张力、腱反谢减弱或消失,受累前角细胞支配肌萎缩和变性反应。

2、锥体束型病变 中央型病变发展,锥体束常受累,下肢麻木、力弱、踏棉感。甚者下肢发紧,行走困难,易摔倒,或痉挛等。

早期锥体侧束上肢传导束部分缺血病变,因支配下肢传导束后索动脉较丰富,病损较轻,肢体肌张力仅有不同程度增高。当病变累及3、4颈髓节时Hoffmann征阳性,锥体侧束的下肢传导束所缺血性病变加重,下肢肌张力明显增高,腱反谢亢进,各部分位置觉、振动觉减弱或丧失,对侧身体相应部痛觉、温觉减低或丧失。

3、横贯型病变 为锥体束病变向周围扩展,位于前、侧索部的脊髓丘脑束发生缺血病损。脊髓型各病型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如下表(表5-1):

2、颈椎复位后怎么才能固定住,防止脱位?

整个做完复位之后必须要带上颈椎保护托架,进行强制纠正不正确的颈椎姿势。最少30天。2,睡觉应该用侧卧的方式,不要平躺的姿势。

导致颈椎病的原因?治疗能否除根?
颈椎病和别的任何病都不一样,其它疾病可以接触传染,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唯独颈椎病是自己找病而得的。关键在你自己能否克服日常工作及生活中不正确的姿势和习惯。例如挺头收下巴,长时间低头,歪头做事,高枕歪躺等等,这是让人患上颈椎病的根本原因。所谓颈椎病只有三种形态:1,寰枢(就是头部和颈椎起连接作用的那一块)肌肉拉伤。2,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者颈椎生理曲度反弓(颈椎关节向后错位)。3,颈椎关节向右侧或者左侧错位。治疗颈椎病的过程就是和自己不正确的姿势和习惯做斗争的过程。这是最关键的问题,否则就是治好了用不了多长时间颈椎病又必然会复发的。任何治疗方法和手段都是外因,我给你的治疗方法只是起外因作用,我无法起到能控制你内因的作用,仅仅是帮助你解决问题的手段。决定的因素是你自己——克服日常工作及生活中不正确的姿势和习惯。这是最关键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患者总是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否则,就是治好了用不了多长时间颈椎病又必然会复发的。而且会引起胸椎出现问题。

3、落枕和颈椎半脱位到底有什么区别?跪求!!!

落枕:为单纯的肌肉痉挛,轻者5~7天可愈,重者可延到数周不愈,推拿疗法于本病疗效甚佳。成人若经常性的发作者,常提示为颈椎病的前驱症状。如有外伤史,应拍摄x线片,以排除骨折、脱位及颈椎病。 本症治疗以舒筋活血,温筋通络为原则,使颈项部气血通畅,肌肉放松,则症亦随之而解除。
治疗方法 :
(1) 按揉法:患者坐位,先拿风池、风府、天柱、完骨,推桥弓,再以大鱼际按揉,天宗、肩井、缺盆、落枕等穴,每穴连续按揉半分钟,以酸胀麻感为度,并按揉痉挛的肌肉及压痛明显处。
(2) 患者坐位,用轻柔的滚法、一指禅推法在患侧颈项及肩部治疗,配合轻缓的头部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活动。再用拿法提拿颈项及肩部或弹拨紧张的肌肉,使之逐渐放松。
(3) 患者坐位,主动放松颈项部肌肉。用摇法治疗,使颈项作轻缓的旋转,摇动数次后,在颈微向前屈位时,迅速向患侧加大旋转幅度作扳法,手法要稳而快速,旋转幅度要在病员能忍受的限度内。
(4) 患者坐位,最后可在患部加用擦法和热敷,以活血止痛。
注意事项 :
(1) 头颈部扳法,不可强求有弹响声。
(2) 疼痛甚者(颈项不敢转动者),可先按揉患侧天宗2~3分钟,并嘱患者轻缓转动颈项,当痛稍减后,再用以上方法治疗。
(3) 嘱咐患者颈项部保暖,不宜睡高枕。

4、颈椎错位会引起什么,如何正骨

你应该被宰了吧,医生把你的情况夸大了,
1,你应该先拍张X光片,看看是不是错位,一般错位是指小关节错位,但这算不上是病,
2,如果真的骨头错位,你就不是肩膀酸,背酸那么简单,你会剧烈疼痛,甚至不能动。
3,道理同上,
4,看情况,一般正规医院的正骨几十元就够了,
我建议去先去拍张片子,发给我,看一下,就真相大白了。

5、颈椎错位怎么办

如果不是太严重的话你可以找人帮推拿过来,然后配合贴些膏药,膏药可以消肿止痛的,使用起来又方便。我也是经常玩电脑久了脖子痛,这就是贴膏药好的。可以绶解疼痛 的。我们是专门做膏药的。需要的话可以联系我。不过你以后可得注意以下几点:长期在办公室工作的人员,由于长期低头伏案工作,使颈椎长时间处于屈曲位或某些特定体位,不仅使颈椎间盘内的压力增高,也使颈部肌肉长期处于非协调受力状态,颈后部肌肉和韧带易受牵拉劳损,再加上扭转、侧屈过度,更进一步导致损伤,所以极易于发生颈椎病。由于办公室人员缺乏运动而导致颈肌慢性劳损,从而发展成为颈椎病的重要原因。
正确坐姿:办公室人员在坐姿上应保持自然的端坐位,头部略微前倾,保持头、颈、胸的正常生理曲线;桌面与椅子的高度比例应以避免头颈部过度后仰或过度前屈为适合。
头颈运动:每天坚持做1-2次头颈部运动,包括前屈、后伸、左右旋转运动,这样可预防颈椎间隙变窄及生理曲度的变直。工作1-2小时左右,应有目的地让头颈部向左右转动数次,转动时应注意轻柔、缓慢,以达到该方向的最大运动范围为准;耸肩运动,两肩慢慢紧缩3-5秒钟,然后双肩向上坚持3-5秒钟,重复6-8次;

注意护眼:长时间近距离看物,尤其是低头状态者,既影响颈椎,又易引起视力疲劳,甚至诱发屈光不正。因此,每当伏案过久后,应抬头向远方眺望半分钟左右。这样既可消除疲劳感,又有利于颈椎的保健。

6、颈椎错位百分之七十能恢复的成度

矫形基本上没有什么效果,但是你能坚持一定锻炼,加强背部肌肉力量的体操,特别是弯曲侧的锻炼,比如瑜伽。应该会有一定改善的,脊柱侧弯,是不能讲痊愈,一般认为10度以内都是正常的!
意见建议:所以你只要坚持做康复训练的,会有效果,

7、颈椎骨脱位是怎么因起、造成的?

多见于高处跌落,头颈部撞击地面,或重物直接袭击,致枕颈部受到屈曲性暴力作用,挥鞭样损伤也可造成脱位,在乘坐高速行驶的车辆聚然刹车时,头颈部因惯性作用则猛烈屈曲,当头颈部遭受屈曲暴力时,颈椎活动单位的支点位于椎间盘中央偏后部,由于颈椎的小关节突关节面平坦,且与水平面呈45°交角,骤然屈曲的外方,引起上位颈椎的下关节突前移并将关节囊撕裂,而后向后上方翘起,随着外力的继续作用和头颅重量的惯性作用,已移位的下关节突继续向前滑动,整个上位椎体也随之前移,作用力消失后,因颈部肌肉收缩作用,可形成三种状态:一是随之复位,日后可有颈椎不稳症或伤后呈半脱位状态;二是颈椎脱位呈弹性固定,上下关节突关节相互依托,形成顶对顶的“栖息”状态;三是上位椎体下关节突越过了下方椎体的上关节突,形成小关节突背靠背的形态,即所谓的“交锁”状态。

与颈椎后脱位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