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颈椎 > 颈椎手术路

颈椎手术路

发布时间:2020-08-14 11:54:35

1、对多节段颈椎病是前路手术好还是后路手术好?

摘 要: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有近万例颈椎病患者接受各式各样的手术治疗。目前,对1-2个节段的颈椎病选择经颈前入路减压植骨融合是普遍认可的标准术式。但对多节段(3个或3个以上)颈椎病采用前入路手术好还是后路手术好,各家认识不一。有作者比较了长节段前路减压融合和后路椎板切除术的远期疗效,结论为前、后路手术疗效无明显差别。也有作者报道多节段颈椎病脊髓损害较重者采用后路手术疗效可能更佳。可见患者的病情及病程不同,采用的术式不同,而且以上研究均为非大样本、双盲、随机分组及多中心研究,其结论会受到影响。笔者认为科学、合理的入路选择应综合判断,如致病的主要压迫因素来自何方?是否伴特殊类型的椎间盘突出?颈椎有无不稳、程度如何?是否存在颈椎反张或后凸畸形,程度如何?需减压的范围、患者年龄、有无骨质疏松?术中体位和手术侵袭对患者围手术期心肺功能影响的程度等。不能以节段长短而一概而论.绝对化是医生的大忌。

2、颈椎减压前路手术与后路手术区别

是减压术还是间盘摘除 前路风险小,声带食管会受点影响。但是后路手术是要打开椎板 肌肉层较多

3、颈椎病患者,为什么有的需做颈前路手术,有的需做后路手术?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并引起各种相应表现的退变性疾病。简单地讲,由于压迫脊髓、神经根的退变组织可能来自于脊髓前方,如退变突出的椎间盘、椎体后缘的骨刺、骨化的后纵韧带;也可以来自脊髓后方,如增厚的黄韧带;甚至是因为生来就有的发育性椎管狭窄(也就是先天性的颈椎椎管截面积小,在亚洲黄种人中较其他人中普遍),因此颈椎病的手术相应就有前路(从脖子前方施行手术)、后路(在脖子后方施行手术)之分。一.颈前路手术(图1、2)又分为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及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椎间融合术。1.手术目的:在于对来自前方的、局部的压迫、狭窄进行减压, 稳定,并可矫正颈椎的生理曲度。2.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适用于椎间盘或骨刺压迫引起的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或者单节段的后纵韧带骨化。优点:直接解除压迫;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局限性:对于多节段、严重的脊髓压迫不适用。3.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椎间融合术:优点:切除椎间盘、椎体骨刺及其他前方的致压物。减压彻底、广泛。局限性:连续型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脊髓功能严重受损,以及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手术风险大或效果差。二.颈后路手术(图3、4)适用于多节段颈椎病、伴椎管狭窄或连续型后纵韧带骨化者。优点:通过对颈椎后方的椎板减压并重建,来达到间接减压的目的。手术风险比前路要小,疗效确切。颈局限性:颈椎后凸畸形的患者不适用。脊柱外科医生需要根据每位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影像学表现,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法,以求达到满意疗效。

与颈椎手术路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