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颈椎病引起的头晕是什么原因
建议:平时患者到诊室来看病,如果主诉说头痛头晕,我便觉得又碰到难题了。因为要鉴别一个患者的头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需要有大量的资料作为依据,通常我反复询问患者各种问题,比如如何晕的,什么时候晕的,是天旋地转还是头晕,头晕发作与什么动作有关还是无关,是否伴有耳鸣,颈痛,呕吐,心悸,是否有高血压病和冠心病等等,这一问下来就要十来分钟。然后体查,查颈椎,听心跳或候脉,查颅神经和四肢肌力反射等,又要有分钟时间,之后才有初步的诊断,是颈性眩晕?耳性眩晕 ?心源性眩晕?还是脑血管引起的眩晕?有时候需要骨科、五官科、脑血管科、心血管科等科会诊讨论才能确诊。颈性眩晕,部分是颈椎病引起,与交感神经或椎动脉受刺激有关。治疗方法当然需要针对性治疗,最好是到专科医生处治疗,方法有手法、药物、针灸等等,需要结合你的颈椎照片和全身情况酌情选用。
2、颈性眩晕的诊断
1.多于40岁以上发病。
2.眩晕发病常与颈部体位改变有关。颈部做后仰,旋转动作时,可诱发眩晕或恶心感。
3.可伴有神经根性症状。
4.突然发病,常于起床或转头突然出现眩晕,往往伴有眼球水平震颤。
5.颈椎检查,颈部活动受限,患病椎体棘突偏歪,椎旁有压痛,颈2棘突偏歪多见,因椎动脉进入横突孔后,垂直上升,从第2颈椎到进入枕骨大孔之前椎动脉在此段发生多个弯曲,椎动脉血流受阻碍也多发生于此。
6.脑血流图,枕乳导联,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扭颈试验阳性。
7.颈椎X线平片,正侧片,左右斜位及张口位片示,颈椎生理曲线变直,反张,成角或中断,骨质增生,寰椎后结节上翘,齿状突距两侧块距离不等宽。
3、颈性眩晕怎么治
向您详细介绍老年人颈性眩晕的治疗方法,治疗老年人颈性眩晕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老年人颈性眩晕应该吃什么药。
一、西医
1、治疗
1.颈椎旋转复位法 采用冯天有颈椎旋转复位手法拨正偏歪棘突,使患椎恢复原解剖位置,解除对椎动脉的刺激或压迫,临床症状和体征即可减轻或消失。
复位方法:病人端坐在方凳上,医生站其背后,一手压住患椎棘突的偏歪侧,另一手抱住病人的右枕部,在牵引的同时旋转颈部。当偏歪的棘突顶住压棘突的拇指时,拇指轻轻向对侧水平方向拨正偏歪的棘突,常可听到“咔嗒”一响声,即达到复位目的。老年人手法宜轻。
复位时的注意事项:
(1)年老体弱,妇女妊娠期,严重心、肾、肝、肺疾病者,应慎用。
(2)原发性或继发性恶性肿瘤,禁用。
(3)伴有严重骨病,如颈椎结核、强直性脊椎严重骨脱钙者,禁用。
复位后嘱病者适宜休息,避免颈部过多活动,必要时佩带颈围。
2.按摩颈部软组织
(1)按摩手法:
①分筋手法:用双拇指或单拇指在患处与肌纤维方向垂直左右弹拨,起到分离粘连,疏通经络,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
②理筋手法:用双拇指或单拇将移位的软组织(韧带、肌腱、肌纤维、神经)扶正,再顺纤维方向按压、复平,使软组织恢复正常解剖位置,适应生理功能。
③镇定手法:在分筋、理筋手法使软组织恢复正常解剖位置后,再用单拇指在患处静压10~20s,可使肌肉解痉、去痛。
(2)按摩部位:
①风池穴部位:此部位为上、下项线之间,为头平棘肌、头后大、小直肌、头上斜肌、头夹肌(骶棘肌),胸锁乳突肌等的止点,是损伤好发部位。
②副神经:从胸锁乳突肌下缘中点穿出,下行入斜方肌。
③胸锁乳突肌肌腹。
④提肩胛肌的抵止腱,肩胛骨的内上角。
3.颈椎牵引 对老年人,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明显的病人可做颈椎牵引治疗。牵引重量6~12kg/次,1次/d,每次15~20min,10次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需要,间隔3~5天继续牵引。
4.理疗 缓解肌肉痉挛,消除局部无菌性炎症。常用超短波、红外线等。
5.封闭 0.5%普鲁卡因溶液8ml,泼尼松0.5ml颈椎后关节囊封闭,每周1次,3次为1个疗程。
6.药物
(1) 倍他司汀(盐酸培他定):4mg,3次/d,口服。
(2)输液:5%葡萄糖溶液500ml加川芎嗪160mg静滴,1次/d,10次为1个疗程。
7.手术治疗 经各种保守治疗无效者,骨质增生严重,颈椎管狭窄症等需手术治疗。
8.择优方案
(1)药物治疗:急性期适当用血管扩张剂,如倍他司汀(培他啶)氯化钠注射液500ml加曲克芦丁(维脑路通)1.0g,1次/d,静点,10天1个疗程,配合维生素类药物口服如维生素B1、B6等。
(2)颈部牵引、理疗、按摩。
2、预后
主要防止意外摔伤,一般预后良好。
二、中医
1、肝阳上亢:眩晕伴面红目赤,口苦易怒,重者肢麻震颤,眩晕欲仆,头痛,语言不利,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10克、钩藤10克、石决明30克、生牡蛎30克(先煎)、代赭石30克(先煎)、川牛膝10克、益母草10克、黄芩10克、山栀10克、杜仲10克、桑寄生12克、茯神12克。
2、痰浊中阻:眩晕伴头重昏蒙,胸闷乏力,纳呆,或时吐痰涎,苔浊腻,脉滑。
治法:祛痰健脾。
方药:半夏10克、白术10克、天麻10克、橘红10克、茯苓10克、生姜2克、大枣6克、甘草6克。
3、淤血内阻:眩晕伴头痛,痛有定处,心悸烦闷,疲倦乏力,唇舌紫暗或舌有淤斑,脉弦涩或细涩。
治法:活血祛淤生新。
方药:当归15克、生地15克、桃仁6克、红花6克、赤芍6克、枳壳10克、柴胡6克、桔梗6克、川芎6克、牛膝6克、天麻6克。
4、肾精不足:眩晕伴耳鸣,遗精,腰膝酸软,精神萎靡,舌嫩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弱。
治法:补肾填精。
方药:党参15克、熟地12克、茯苓12克、天冬12克、麦冬12克、柴河车10克、龟板15克(先煎)、杜仲12克、牛膝12克、黄柏6克、菟丝子10克、枸杞子10克、山萸肉
10克、女贞子10克、早莲草10克。
5、气血亏虚:眩晕在活动后加重,神疲气短,面色少华,纳差,舌质淡胖,脉细或虚大。
治法:益气养血健脾。
方药:人参15克(另煎兑人)、黄芪25克、当归12克、白术12克、茯苓10克、川芎12克、白芍12克、地黄12克、肉桂6克、牛膝12克、炙甘草10克。
6、针刺治疗:主穴:风池(双)、百会、印堂、合谷(双)、人中、安眠(双)、太冲。配穴:恶心伴呕吐者,加内关、神门、足三里;耳鸣加翳风、听宫、率谷、中渚。
其他疗法
1.针灸疗法
1、体针:肝阳眩晕急性发作可针刺太冲穴,泻法。气血虚眩晕,可选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等穴,取补法或灸之。肝阳上亢者,可选用风池、行间、侠溪等穴,取泻法。兼肝肾阴亏者,加刺肝俞、肾俞用补法。痰浊中阻者,可选内关、丰隆、解溪等穴,用泻法。各种虚证眩晕急性发作均可艾灸百会穴。
2、耳针:选用肾、神门、枕、内耳、皮质下。每次取2。3穴,中、强刺激,留针30分钟,间歇捻针。每日1次,5—7日为1个疗程。
3、头针:选双侧晕听区,每日1次,5~10日为1个疗程。
2.中药液体疗法 现在一般都采用片剂。丸剂和一些西药 治疗.而恰恰最利于吸收的是合剂.基于中老年人不利于吸收.采用合剂治疗是最好的。如:天麻眩晕宁合剂.
4、颈椎性眩晕有什么特征?会不会很严重?应该怎样治疗和预防?谢谢
胸背手足颈项肩膀腰膝痛(颈椎病、肩周炎、胸背痛、手足痛不能劳动、手、腿、足麻木、口臭口燥)等,是痰涎伏在心隔上下所引起的筋骨牵引所致。晚上睡觉口中有流口水的现象,喉中有锯声。颈椎病、肩周炎,胸背手足肩膀腰膝痛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大多数患者为慢性,临床常表现不颈既称(颈椎)、肩膀既称(肩周),肩上背胛背及胸前区疼痛,手足麻木或痛,甚至瘫痪不能劳动、自理。此类病可发生任何年龄,以40岁的中老年为多。
颈肩胸背手足腰膝痛,是临床常见的疾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加上一些职业的特点,如:电脑操作员、司机会计等,其颈肩腰胸背每天都处于高度的负荷状态。然而,临床对此类疾病的诊疗,无论患者还是医师,则往往重治疗,轻预防和功能锻炼。古人,早就认识到,也就是说治疗颈肩腰胸背手足腰膝痛患者要从平时的预防和锻炼开始。却往往因为工作忙,或缺乏针对性的锻炼的知识和经验。因此,治病效果差,甚至,增加患者的痛苦,加重其经济负担,导致治疗时机而转为慢性病。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医生不知道此类疾病的根源在那,更不知道其病的治疗方法。在束手无策的同时,只用那些按摩、筋骨牵引或吃些通筋舒骨的西药或止痛药等,这样下去只能是治表不治本,所以导致此类疾病的严重性,给人们带来了痛苦。总之,其病的主要病源在于,痰涎伏在心隔上下(心腹积水或胸隔积水),会造成头痛(脑供血不足),颈椎病、肩周炎、手足痛不能劳动、胸背痛、腰膝痛、口臭口干、口流唾液、晚上睡觉喉中有锯声(打鼾咯)。总而言之,治疗此类疾病药理分析如下:
~~:泻水饮,治水肿,水鼓,痰饮,瘰疬,痈疽肿毒。《本经》:“主十二水,腹满急痛,积聚,中风皮肤手足痛,吐逆。”《别录》:“主颈液痈肿,头痛发汗,利大小肠。”《现代实用中药》:“用于壮实体质之腹水,全身水肿,胸胁膜积水等。”《纲目》:“治痰之本,痰之本水也,湿也,得气与水,则凝滞而为痰,为饮,为涕,为癖。~~能祛脏腑之水湿,~~能行经之水湿。~~能散皮里膜外之痰气,惟善用者能收奇功也。”~~泻水饮,通二便,治水肿胀满,留饮,结胸,癫痫,噎隔,积聚,二便不通。《药性论》:“能泻十二种水痰,治心腹坚满,下水,去痰水,主皮肤浮肿。”《珍珠囊》:“水结胸中,非~~不能除。”~~~:利气豁痰,湿中散寒,通络止痛,治痰饮咳嗽,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脚气阴疽,肿毒,跌打肿痛,。朱震享:“痰肋下及皮里膜外非~~~莫能达,古方~~~用~~~正此之义也。”如果得此类疾病的患者,用此药物治之,则痊愈也。每天只需服4克,而一次性的,用生姜冲开水送服,轻者八天,重者一十五天痊愈,不复发。
5、什么是颈性眩晕,颈性眩晕有什么特点?
颈性眩晕是指椎动脉的颅外段受颈部病变的影响导致血流障碍引起的眩晕综合征,又称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动脉缺血综合征,颈后交感神经综合征等。颈性眩晕常见于中老年人,其特点是眩晕主要发生于头颈部活动时,如头颈部前后屈伸及左右转动时突发眩晕,一般持续时间较短,随着颈部位置的复原而缓解。颈性眩晕主要为中枢性眩晕,可伴有一系列脑干缺血的症状和体征。
参考资料:http://www.windrug.com/pic/30/15/14/23/12/0841.htm
6、颈椎性眩晕是怎么回事呢 6个治疗方法简单介绍
刁文鲳教授介绍:很多颈椎病患者都有眩晕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耳鸣、恶心,甚至耳聋、眼花、看不清楚东西。最主要的特点是有恶心甚至呕吐,面色苍白,有时候浑身出汗,连路都不能走,需要人搀扶。80%的眩晕与颈椎椎间关节错位有关,眩晕是怎么发生的呢?我认为,除去脑神经畸形等先天因素或外伤引起的器质性病变外,大约有80%的眩晕与颈椎椎间关节错位有关。
我们知道,椎动脉是人体的一条重要“管道”,它穿过颈椎通向大脑,负责脑部的血液输送。而颈椎发生任何错位、增生等问题,都可能伤及或影响这根供血“管道”,进而影响脑部供血。眩晕是由于枕寰椎、寰枢椎椎间关节错位压迫了椎动脉第3段,致使脑基底动脉供血、供氧不足所致,此时脑干、小脑、间脑、大脑均缺氧、缺血,迷路动脉、内听动脉也缺血、缺氧,造成耳内神经紊乱而出现耳鸣、耳聋;同时因压迫颈上交感神经引起脑内血管痉挛,更加剧了脑缺血状态,所以出现眩晕等症状。
2009年7月18日,由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市卫生局、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共同举办的“中医刁氏正脊”治疗“眩晕""心脏神经官能症”市级科研项目启动仪式暨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刁文鲳教授对眩晕的研究结果是:对于确诊是由于枕寰关节或寰枢关节错位导致的眩晕,治愈率83%,有效率96%。怎么治的呢?那就是采用“中医刁氏脊椎关节五点一线手法复位术”,针对错位的椎间关节进行手法复位。随着错位的椎间关节复正,其相对应的组织器官达到相对平衡,眩晕等症状自然就会缓解、消除。
7、颈椎病引起的眩晕有什么特点
眩晕有的是因为血压比较低,脑供血不足,甚至还会昏倒。比如,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我国著名的射击选手王义夫昏倒在赛场,就是这个原因所致。
很多颈椎病患者都有眩晕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耳鸣、恶心,甚至耳聋、眼花、看不清楚东西。最主要的特点是有恶心甚至呕吐,面色苍白,有时候浑身出汗,连路都不能走,需要人搀扶。80%的眩晕与颈椎椎间关节错位有关,眩晕是怎么发生的呢?我认为,除去脑神经畸形等先天因素或外伤引起的器质性病变外,大约有80%的眩晕与颈椎椎间关节错位有关。
我们知道,椎动脉是人体的一条重要“管道”,它穿过颈椎通向大脑,负责脑部的血液输送。而颈椎发生任何错位、增生等问题,都可能伤及或影响这根供血“管道”,进而影响脑部供血。眩晕是由于枕寰椎、寰枢椎椎间关节错位压迫了椎动脉第3段,致使脑基底动脉供血、供氧不足所致,此时脑干、小脑、间脑、大脑均缺氧、缺血,迷路动脉、内听动脉也缺血、缺氧,造成耳内神经紊乱而出现耳鸣、耳聋;同时因压迫颈上交感神经引起脑内血管痉挛,更加剧了脑缺血状态,所以出现眩晕等症状。
2009年7月18日,由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市卫生局、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共同举办的“中医刁氏正脊”治疗“眩晕""心脏神经官能症”市级科研项目启动仪式暨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刁文鲳教授对眩晕的研究结果是:对于确诊是由于枕寰关节或寰枢关节错位导致的眩晕,治愈率83%,有效率96%。怎么治的呢?那就是采用“中医刁氏脊椎关节五点一线手法复位术”,针对错位的椎间关节进行手法复位。随着错位的椎间关节复正,其相对应的组织器官达到相对平衡,眩晕等症状自然就会缓解、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