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体什么部位叫颈椎点
第7颈椎棘突,在低头时候,颈后面最突出的那个骨头就是了
2、怎样实施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
以患者棘突向右侧偏歪为例,令患者坐于一矮凳上,医生站立在其背后,用拇指进行触诊,自上而下。因寰椎(第一颈椎)无棘突,故可依次触摸到第二至第七颈椎的棘突。偏歪的棘突,往往有压痛。
以前胸顶住患者枕部,用右肘前部托住其下颌部向上牵引,适当右旋,以左拇指端顶住偏歪棘突的右侧,向左侧推动,可听到响声或偏歪棘突复位时的移动感。
复位完毕后,头部置于中立位,再次进行检查,如未复位,可重复上述动作。如偏歪棘突已复位,可适当行按揉及理筋等手法处理项背软组织。
治疗后患者要休息数日,避免伏案工作。颈椎不稳定的患者要采用颈围加以外固定,维持体位。
对于项背肌僵硬或疼痛较重病例,可于治疗前口服肌松弛或消炎镇痛药物,并进行理疗或热敷,待肌肉痉挛缓解,疼痛减轻后再进行治疗,切忌强行复位。
3、人体的基准点有哪些?
人体测量的基准点有那些?了解主要的测量部位 (一)人体测量的基准点: 1、头顶点: 从正确立姿站立时,头部的最高点位于人体中心线上方,是测量身高的基准点。 2、颈窝点(前颈点): 颈根曲线的前中心点,前领围的中点。 3、侧颈点: 在颈根的曲线上,从侧面看在前后颈厚的中央稍微偏后的位置。此基准点不是从骨骼端点为标志, {所以不易确定。 4、颈椎点(后颈点): 颈后第七颈椎棘突尖端之点,当颈部向前弯曲时,该点就突出,较易找到,是测量背长的基准点。 5、肩端点: 肩胛骨上缘最向外突出之点,即肩与手臂的转折点,肩端点是衣袖缝合对位的基准点,同时也是量 取肩宽和袖长的基准点。 6、前腋窝点: 在手臂根部的曲线内侧位置,放下手臂时,手臂与躯干部在腋下结合的起点,用于测量胸宽。 7、后腋窝点: 手臂根部的曲线外侧的位置,手臂与躯干在腋下结合的终点,是测量背宽的基准点。 8、胸高点: 胸部最高的位置,是服装构成最重要的基准点之一。 9、肘点: 尺骨上端向外最突出的点,上肌自然弯曲时,该点很明显的突起,是测量上臂长的基准点。 10、茎突点: 也称手根点,桡骨下端茎突最尖端的点,是测量袖长的基准点。 11、肠棘点: 在骨盆位置的上前骼骨棘处,即仰面躺下,可触摸到骨盆最突出之点,是确定中臀围线的位置。 12、转子点: 大腿骨的大转子位置,是裙、裤侧面最丰满处。 13、膝盖骨中点: 膝盖骨的中点。 14、外踝点: 脚腕外侧踝骨的突出点,是测量裤长的基准点。 (二)测量部位: 1、身高: 人体立姿时从头顶点垂直向下量至地面的距离。 2、背长: 从颈椎点垂直向下量至腰围中央的长度。 3、前腰节长: 由侧颈点通过胸高点量至腰围线的距离。 4、颈椎点高: 从颈椎点到地面的距离。 5、坐姿颈椎点高: 从坐在椅子上,颈椎点垂直量到椅面的距离。 6、乳高点: 由侧颈点向下量至胸高点的长度。 7、腰围高: 从腰围线中央垂直到地面的距离,是裤长设计的依据。 8、臂高: 从腰围线向下量至臀部最丰满处的距离。 9、上裆长: 从体后腰围线量至臀高的长度。 10、下裆长: 从臀沟向下量至地面的距离。 11、臂长: 从肩端点向下量至茎突点的距离。 12、上臂长: 从肩端点向下量至肘点的距离。 13、手长: 从茎突点向下量至中指指尖的长度。 14、膝长: 从腰围线量至膝盖中点的长度。 15、胸围: 过胸高点沿胸廓水平量一周的长度。 16、腰围: 经过腰部最细处水平围量一周的长度。 17、臀围: 在臀部最丰满处水平围量一周的长度。 18、中臀围: 腰围与臀围中间位置水平围量一周的长度。 19、头围: 通过前额中央、耳上方和后枕骨,在头部水平围量一周的长度。 20、颈根围: 通过侧颈点、颈椎点、颈窝点,在人体颈部围量一周的长度。 21、颈中围: 通过喉结,在颈中部水平围量一周的长度。 22、乳下围: 乳房下端水平围量一周的长度。 23、臂根围: 软尺从肩端点穿过腋下围量一周的长度。 24、臂围: 上臂最粗处水平围量一周的长度。 25、肘围: 经过肘关节水平围量一周的长度。 26、腕围: 经过腕关节、颈突点围量一周的长度。 27、掌围: 拇指自然向内自然弯曲,通过拇指根部围量一周的长度。 28、胯围: 通过胯骨关节,在胯部围量一周的长度。 29、大腿根围: 在大腿根部水平围量一周的长度。 30、膝围: 软尺过膝盖中点水平围量一周的长度。 31、小腿中围: 在小腿最丰满处水平围量一周的长度。 32、小腿下围; 踝骨上部最细处水平围量一周的长度。 33、肩宽: 从左肩端点通过颈椎点,量至右肩端点的距离。 34、颈幅(小肩宽): 肩端点量至侧颈点的距离。 35、胸宽: 从前胸左腋窝水平量至右腋窝点间的距离。 36、乳间距: 从左乳头点水平量至右乳头点间的距离。 37、背宽: 从后背左腋窝点水平量至右腋窝点间的距离
4、什么是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
20世纪70年代中期,冯天有用现代医学知识对北京民间医生治疗脊柱疾病的手法进行了科学分析,经过反复的临床实践,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治疗颈椎病的手法。在正常情况下,脊柱的稳定有赖于关节、椎间盘、肌肉、韧带等各种组织结构的相互协调,处于平衡状态。项背部肌肉、韧带的损伤、颈椎间盘的病变,极易导致颈椎前后关节的不稳定,对神经、血管和脊髓等组织产生刺激和压迫,出现临床症状。通过细致的查体和X线片分析,以触诊找到了引起病症的错位颈椎的偏歪棘突,在牵引旋转和推挤的作用下矫正错位的病变颈椎,恢复颈椎的解剖位置和正常生理曲线,达到治疗的目的。 赞
5、何谓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
在正常情况下,脊柱的稳定有赖于关节、椎间盘、肌肉、韧带等各种组织结构的相互协调,处于平衡状态。项背部肌肉、韧带的损伤、颈椎间盘的病变,极易导致颈椎前后关节的不稳定,对神经、血管和脊髓等组织产生刺激和压迫,出现临床症状。通过细致的查体和X 线片分析,以触诊找到了引起病症的错位颈椎的偏歪棘突,在牵引旋转和推挤的作用下矫正错位的病变颈椎,恢复颈椎的解剖位置和正常生理曲线,达到治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