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颈椎病的中医治疗
2、中医治疗颈椎病
颈椎病的最佳治疗方法因人而异,不是任何一种方法都适用于所有颈椎病患者。通常初期症状的颈椎不适人群,只要通过定期的活动和护理就会痊愈不在疼痛。而对于一些病情较为严重的颈椎病患者还需要通过使用安颈贴等正规药物进行治疗,以及长时间的运动、按摩才可稳定病情。俗话说“病去如抽丝”,就是这个道理。
及时再发达和快速的节奏生活中,人们的身体调理和恢复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不可太急于求成。
3、中医如何治疗颈椎病
4、中医是如何诊断颈椎病的?
1.后颈部疼痛,用手向上牵引头颈可减轻,而向下加压则加重者,大多为颈型颈椎病。(贴在发根处)
2.颈部疼痛的同时,伴有上肢(包括手部)放射性疼痛或(与)麻木者,大多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以第5、6、7节颈椎为中心贴上)
3.闭眼时,向左右旋转头颈,引发偏头痛或眩晕者,大多为椎动脉颈椎病。
4.颈部疼痛的同时,伴有上肢或(与)下肢肌力减弱及肌体疼痛者,大多为脊髓型颈椎病或是合并颈椎椎管狭窄.
5.低头时,突然引发全身麻木或有“过电”样感觉者,大多为脊髓型颈椎病,尤其是合并有严重颈椎椎管狭窄症者。
以下几种症状也与颈椎病有关,有其中一条者,需要作进一步检查。
1.单纯性颈部不适,颈部置于任何位置都有一种不舒服感觉(可能为颈型)。
2.不明原因的上肢麻木,尤其是指尖明显者(可能为脊神经根型)。
3.手指有放射性疼痛者(可能为脊神经型)。
4.身上有束带感,即好像身上被布带缠绕一样(可能为脊髓型)。
5.走路时突然跪下,或是行走时腿部有“打漂”的感觉(可能为脊髓型)。
6.手中持物突然落下(可能为脊髓型)。
7.心电图正常的“心脏病”.内科检查不出异常的“胃病”(可能为椎动脉型)。
8.伴有颈痛的吞咽困难(可能为吞咽困难型)。
颈椎病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的一系列功能障碍,主要症状表现为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部僵硬、活动受限,还可出现上肢放射性麻痛、无力,头晕、呕吐等症状。
5、如何从中医角度探讨颈椎病?
祖国医学经历了几千年实践,留下了大量的医学巨著,其中也包含了与“颈椎病”临床表现有关的理论及治疗经验,并详细记载了和我们今天所述的各型病变相似的征象和治疗方法。
祖国医学的颈、肩、臂痛等症多包括在痹症中,通常认为是外伤、风寒湿邪侵袭、气血不和、经络不通所致,而头晕、目眩、耳鸣则与痰浊、肝风e799bee5baa631333233656630、虚损有关。中医对颈椎病不仅仅着眼于颈肩背臂等局部,而且还有机地联系脏腑、经络、气血等整体进行辨证施治,并将肝、脾、肾等内脏功能与筋骨、肌肉、关节功能有机结合,注意二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作用。
中医根据颈椎病的病因及临床征象将其分为下列四型:
1、风寒湿痹、经络受阻型:由于风、寒、湿三种外邪侵袭机体,流注经络,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肢体、关节疼痛、酸麻、重着及屈伸不利等,包括了大部分的根性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体征。
2、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型:久病体弱,肝血不足,肾精亏损,经脉失去濡养,以致肢体筋膜弛缓,手足痿软无力,不能随意运动,包括了椎动脉型、根型和脊髓型的大部分症状。
3、痰湿凝阻、经络瘀滞型:由于痰湿凝阻引起的证候相当广泛,上逆头部多见眩晕,阻于四肢者多见四肢麻木,风痰可引起呕吐、头晕、突然跌倒、四肢麻木,寒痰可引起骨痹刺痛、四肢不举、厥冷等,包括了椎动脉型、交感型颈椎病的许多症状。
4、外伤型:由于闪、挫所致的筋络、筋膜、肌肉等软组织受伤(包括急、慢性损伤)以及关节错位造成的症状,即所谓“骨错缝、筋出槽”的症状,出现肩、背、肢体痛等以疼痛为主的表现。
6、颈椎病在中医里面是怎么解释的呢?颈椎
中医学认为颈椎病因年老体衰、肝肾不足、筋骨失养;或久坐耗气、劳损筋肉;或感受外邪、客于经脉,或扭挫损伤、气血瘀滞,经脉痹阻不通所引起。
长期伏案工作或低头工作者,平时也要多多注意颈部保健。工作1-2小时后要活动颈部,或自我按摩局部,放松颈部肌肉。落枕会加重颈椎病病情,故平时应注意正确睡眠姿势,枕头高低要适zhong,枕于颈项部。并注意颈部保暖,恢复以般可通过描%父养丷%生贴,还有运动是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