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脚踝骨折的护理,病人吃什么好
通常情况下,一般的骨折愈合时间是3到6个月不等,身体状况较好、年纪尚青者恢复的会快些,另外饮食也是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之一。
骨折患者的饮食是要分阶段进行调整的,早期伤部淤肿未消,饮食应当清淡,不可过于油腻;骨折中期,淤肿基本消除,新的骨痂开始形成,所以饮食上要以营养为主,可适当多和骨头汤,含钙、铁、磷、锌等微量元素的食物;骨折后期,骨折开始愈合,此时应继续加强影响,同时注意多晒太阳,加强锻炼,以保障肢体功能的同步恢复。
不过光靠饮食和静养,恢复是比较慢的,外用中药会加快恢复。正.骨活.血.膏,传统的手工黑高要,效果不错。另外多晒太阳,因为晒太阳能促使人体钙是合成吸收,对加速骨折愈.合是很有效果的。
2、骨折病人的护理需要注意什么呢
⑴骨折病人经过整.复和固定以后,要特别注意观察石膏或夹板固定的是否太紧。如发现骨折部位的远端(手指或脚趾)有血.运障.碍,即肿.胀严重或皮.肤发紫,应及时请医.生处理。经常检查石膏或夹板边缘的皮.肤有无受.压情况,如发红或破.溃时请医.生处.理。
拆除石膏之后,外用一些传统中药,这样还是比较有效果的。正.骨.活.血.膏.,手工熬制的,一贴可用7到10天,口碑很好。
⑵骨折后应抬高.患.肢(用枕头垫起骨折的肢体)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防止过.度.肿.胀。
⑶骨折后长期卧.床的病.人,应睡木板床有利于健康;还要注意定时翻身,按.摩受.压的皮.肤,防止发生褥.疮。
⑷加强.功.能锻.炼也很重要,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尽早下床活动,不能下床的病人也要在床上做肢体的运动,以促进血流循环,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⑸家属要照顾好患.者的饮食起居,注意加强营养,常吃些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常喝些骨头汤,以补充钙质。
3、骨折病人的护理有哪些注意事项?
骨折病人有的需住院手术治疗,有的经门诊复位、石膏固定或其他处理后,即可回家休养治疗。骨折的愈合过程缓慢,一般要6~8周才能达到临床愈合阶段,老年人更长一些,大多需要卧床休养,所以家庭护理显得极为重要。
(1)首先要解除病人骨折后的种种顾虑,减轻心理上的压力,多数病人骨折后心理都较为复杂、这些复杂心理可使病人吃不好,睡不好,更不用说配合治疗进行功能锻炼。护理人员必须耐心地、亲切地进行说服、鼓励,讲明只有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才能恢复功能,才能早日减轻痛苦。
(2)骨折后常因制动体位、疼痛而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大小便不方便,又使病人不愿多饮水和进食,家人应耐心劝慰,根据病人的饮食习惯和爱好,调节花式品种,多吃易消化的营养丰富的食物,如豆制品、肉、鱼蛋类、以及水果蔬菜,以增强骨折创伤的修复力。还要适当进食纤维素食物,以利通便。上肢骨折者需护理喂饭、喂水。
(3)因骨折长期卧床的病人,往往对大小便发愁,一怕大便困难,二怕吃多、便多、尿多,增加他人的麻烦,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做到勤问、勤看、勤处理,协助床上大小便,女病人便后应清洗会阴肛门部。鼓励病人多饮水,预防尿路感染和尿路结石的形成。排便有困难的,每日做腹部按摩,适当服用缓泻剂,如石蜡油或中药麻仁丸等。
(4)为使卧床骨析病人舒服,心情愉快,应做到“3短”、“3洁”。“3短”是发短、胡须短、指(趾)甲短。“3洁”是头足会阴清洁、口腔皮肤清洁、床铺清洁。为此,应定期给予洗头、洗脚、擦澡、剪指甲、剃头剃须,及时更换被服。卧床病人应每日作深呼吸运动,定时拍背以利排痰,注意保暖,防止进食呛咳或误咽入气管,在确保骨折部位固定的前提下,尽量有计划地变换体位,长期受压处皮肤要给以按摩,有利于预防褥疮和肺炎。
(5)随时注意病人卧床的姿势正确,如腰椎骨折的应处于腰椎过伸位仰卧姿势,硬板床腰部可垫以枕头。经常检查患肢的情况,如用石膏或夹板固定的患肢皮肤有无受压,指(趾)端的颜色、温度有无改变,以及石膏是否过松或过紧的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妥善处理。
一般固定的患肢,可用枕头或被褥抬高,以高于心脏水平为宜,但以不使对好的骨头移位为原则,有利于消肿和血液回流。保持石膏内部清洁,如病人感到石膏内皮肤发痒,可以钝头的织绒线针伸进去轻轻的上下移动止痒(有伤口者不能用),对下肢股骨骨折的病人要保持患肢踝关节呈90°屈曲,防止足下垂,为防止肢体外旋和内收,可在鞋底跟上钉一横板条,保持有效的牵引力。
(6)骨折的愈合,需要复位后确实的固定,这与功能锻炼是一对矛盾,要处理好这矛盾,主要是正确地开展功能锻炼,循序渐进,由少到多,由轻而重,逐步增加,才能既避免患肢肌肉萎缩或关节僵直,又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应鼓励、指导和督促病人在不同的阶段作不同程度的功能锻炼。
骨折后1~2周:主要开展肌肉收缩锻炼,上肢作握掌、提肩,下肢作踝关节伸屈、趾关节活动和作股四头肌绷紧收缩锻炼(在关节不活动的前提下),如因疼痛而炼不起来,可嘱其先炼健肢,再一起炼患肢。
骨折后3~6周:除继续锻炼肌肉收缩外,可开始较多个关节活动,上肢握拳头,继而可练习肩关节伸屈。下肢可逐步练习伸屈髋、膝关节和试验抬腿,四周后可扶拐离床,患肢不着地行走,但必须有人从旁扶持,以免再跌倒。
骨折后6~8周,可增加全面锻炼次数及活动范围。
(7)骨折愈合后,拆去石膏或夹板,经长期石膏包扎的皮肤干燥脱屑,应给用刺激性小的肥皂和温水清洗后涂以冷霜,保护皮肤,如有肿胀,可在睡眠时抬高患肢或穿弹性长统袜,以利血液回流,减轻水肿。恢复后的患肢,仍应继续锻炼,争取及早恢复关节功能,肌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4、腰椎骨折病人的护理措施?
1、工作中注意劳逸结合,姿势正确,避免超负荷搬运东西。
2、宜选用硬板床,保持脊柱生理弯曲。
3、避寒保暖,戒烟控酒。
4、平时应加强腰背肌锻炼,加强腰椎稳定性
5、治疗期间,决不能通霄打扑克打麻将,不能长途开车,长途旅游需坐卧铺等。
注意做到“十不”,即:不久坐,不久站,不负重,不弯腰(急性期),不抱小孩,不穿高跟鞋,不低头,不坐矮板凳,不劳累,不着凉(腰部).两护,即:护腰(医用腰围),护背(穿毛背心和棉背心等).
5、怎么护理骨折病人
您好!
骨折的饮食:
(1)忌盲目补充钙质 钙是构成骨骼的重要原料,有人以为骨折以后多补充钙质能加速断骨的愈合。但科学研究发现,增加钙的摄入量并不加速断骨的愈合,而对于长期卧床的骨折病人,还有引起血钙增高的潜在危险,而同时伴有血磷降低。此是由于长期卧床,一方面抑制对钙的吸收利用,一方面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增加的结果。所以,对于骨折病人来说,身体中并不缺乏钙质,只要根据病情和按医生嘱咐,加强功能锻炼和尽早活动,就能促进骨对钙的吸收利用,加速断骨的愈合。尤其对于骨折后卧床期间的病人,盲目地补充钙质,并无裨益,还可能有害。
(2)忌多吃肉骨头 有些人认为,骨折后多吃肉骨头,可使骨折早期愈合。其实不然,现代医学经过多次实践证明,骨折病人多吃肉骨头,非但不能早期愈合,反而会使骨折愈合时间推迟。究其原因,是因为受损伤后骨的再生,主要是依靠骨膜、骨髓的作用,而骨膜、骨髓只有在增加骨胶原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而肉骨头的成份主要是磷和钙。若骨折后大量摄入,就会促使骨质内无机质成分增高,导致骨质内有机质的比例失调,所以,就会对骨折的早期愈合产生阻碍作用。但新鲜的肉骨头汤味道鲜美,有刺激食欲作用,少吃无妨。
(3)忌偏食 骨折病人,常伴有局部水肿、充血、出血、肌肉组织损伤等情况,机体本身对这些有抵抗修复能力,而机体修复组织,长骨生肌,骨痂形成,化瘀消肿的原料就是靠各种营养素,由此可知保证骨折顺利愈合的关键就是营养。
(4)忌不消化之物 骨折病人因固定石膏或夹板而活动限制,加上伤处肿痛,精神忧虑,因此食欲往往不振,时有便秘。所以,食物既要营养丰富,又要容易消化及通便,忌食山芋、芋艿、糯米等易胀气或不消化食物,宜多吃水果、蔬菜。
(5)忌少喝水 卧床骨折病人,尤其是脊柱、骨盆及下肢骨折病人,行动十分不便,因此就尽量少喝水,以减少小便次数,如此虽小便次数减少,但更大的麻烦也产生了。如卧床病人活动少,肠蠕动减弱,再加上饮水减少,就很容易引起大便秘结。长期卧床,小便潴留,也容易诱发尿路结石和泌尿系感染。所以,卧床骨折病人想喝水就喝,不必顾虑重重。
(6)忌过食白糖 大量摄取白糖后,将引起葡萄糖的急剧代谢,从而产生代谢的中间物质,如丙酮酸、乳酸等,使机体呈酸性中毒状态。这时,碱性的钙、镁、钠等离子,便会立即被调动参加中和作用,以防止血液出现酸性。如此钙的大量消耗,将不利于骨折病人的康复。同时,过多的白糖亦会使体内维生素B1的含量减少,这是因维生素B1是糖在体内转化为能量时必需的物质。维生素B1不足,大大降低神经和肌肉的活动能力,亦影响功能的恢复。所以,骨折病人忌摄食过多的白糖。
(7)忌长期服三七片 骨折初期,局部发生内出血,积血瘀滞,出现肿胀、疼痛,此时服用三七片能收缩局部血管,缩短凝血时间,增加凝血酶,非常恰当。但骨折整复一周以后,出血已停,被损组织开始修复,而修复必须有大量的血液供应,若继续服用三七片,局部的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血液运行就不畅,对骨折愈合不利。
(8)骨折禁饮果子露。
骨折与一般皮肉损伤不同,坚硬的骨质愈合时间比较长,短则1个月,长则半年以上。在医院对好位置,作了固定以后,常需在家继续休养、康复。做好家庭护理,促进愈合,尤其重要。
6、骨折患者饮食护理方法有哪些?
对于骨折的病人,在骨折以后要限制骨折部位的活动,以避免活动以后导致骨折端受到挤压、摩擦,就会引起骨折部位肿胀、疼痛的加重,还容易导致骨折断端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的情况。骨折后一定要注意观察肢体肿胀的情况,以及肢体末端血运、感觉的情况,以判断有没有出现骨折以后神经、血管的损伤。骨折以后,如果是下肢,在休息时一定要垫高患肢,以利于静脉回流,淤血、肿胀消退;如果是上肢,在下地活动时一定要悬吊于胸前,避免上肢部位下垂,牵拉骨折部位,影响骨折恢复。骨折以后的病人饮食也要特别注意,一定要禁食辛辣、刺激食物,不能抽烟、喝酒,也不能喝含碳酸饮料,以免影响骨折的恢复。
7、下肢骨折的护理是怎样的?
【知识概述】下肢以股骨颈、股昔粗隆、股骨干及小腿等部位易发生骨折。骨折后以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并多采用皮肤或骨骼牵引使骨折复位。如应用上述方法骨折断端仍不能达到满意对位或愈合时,则采取手术治疗。小夹板和石膏外固定后护理与上肢骨折的护理基本相同。股骨颈或粗隆部骨折则由于老年人感觉反应较迟钝,自主生活能力低下,不易配合治疗,因此要求医护人员协助病人保持正确体位和进行功能锻炼。对卧床时间长者,防止褥疮、体位性畸形、肺炎等并发症尤为重要,需要加强基础护理。
【注意事项】1采用皮肤牵引治疗股骨颈外展型骨折的护理。①伤肢体位须保持稍外展(15~30°)中立位,严防患肢外旋,②鼓励病人在床上练习活动。
2采用三翼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颈内收型骨折,除一般护理外,患肢应保持外展中立位,并注意伤口的清洁。
3骨骼牵引治疗下肢骨折的病人,在护理时重点放在保持牵引的有效作用。牵引重量对病情及治疗影响很大,要随时观察影响牵引重量悬空的原因。①牵引绳索长短不合适,致使重锤落地面或使悬空的重量托起,②牵引绳索与伤肢力线呈直线,应避免被褥压在牵引绳上而改变了牵引方向和力的平衡,③牵引后要将床尾抬高15~20厘米,以保持躯干的反牵引作用力;④牵引是以不锈钢针经皮肤穿入骨骼,所以应保持牵引针孔部位皮肤的清洁,不使之污染;⑤穿针松动而向一侧移位时,应及时消毒并送回原位,切不可随意将穿针推回,以免增加感染的机会。
4髋部骨折的“三防三不”护理。①“三防”即骨突起部位垫薄枕或海绵垫,以防止褥疮。鼓励病人多练咳嗽及深呼吸运动,经常拍背,注意保暖以防止肺炎。多饮白开水,保持阴部清洁,防止泌尿系感染。②“三不”即不盘腿,不侧卧,伤肢着地不负重。
这样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防止骨折断端的慢性错位。
5股骨干或小腿骨折除采用骨骼牵引外,伤肢常用托马斯氏架、勃郎氏架或其他金属支架托起,保持髋、膝关节一定的弯曲角度。在护理中应注意。①保持支架上托布的平整,②伤肢抬高到与心脏水平位后放在支架上,这样有利于血液循环,促进肿胀消退,保持骨折的对位,有利于骨折愈合。
6下肢骨折无论采用什么治疗方法,在休养期间要鼓励病人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①利用床上的支架拉手,活动上肢及练习坐位、松臀、离床等运动,②防止腿部肌肉萎缩,积极练习股四头肌收缩活动及踝关节的屈伸运动,防止足下垂畸形;③骨折初步愈合欲离床活动时,若一侧肢体完全不能负重,必须用双拐,防止跌倒;④上、下床时要缩短患肢与床、地面的距离,防止因伤肢重力影响而使骨折错位;⑤功能锻炼要坚持不懈、循序渐进地进行,不可操之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