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左脚三踝骨折,术后50天,脚趾蜷缩脚踝僵硬怎么办?
,当天在朝阳医院手术,内置两块钢板,18颗钢钉,还有一个联合钉和两个克氏针。现在术后50天,脚踝仍然很僵硬,而且一旦练习勾脚尖,脚趾全都蜷缩起来,掰都掰不动,像爪形趾一样。在放松状态下,脚趾微微弯曲,不像正常脚趾那样直。
2、27岁 右脚踝三踝骨折.术后2周,已经基本消肿,但脚腕子在伸直的情况下时有发麻班的刺痛.是正常现象吗?
继续吃吧 时间太短了 有好处 不吃也可以 可能会好慢一些
至于那刺痛 没什么问题 在观察观察吧
3、骨折肿胀问题
骨折后会伤及局部软组织,局部组织在受到外界伤害后会发生周围血管壁的通透性改变,当损伤发生后,血管内的水分通过扩大的内皮细胞间隙进入到组织间间隙,从而使组织间隙液变多,形成“肿”。
关于骨折和手术后肢体肿胀的大致原因阐述如下:
(1)血液回流受阻:无论下肢骨折还是下肢手术,对局部组织都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损伤,特别是对下肢血管系统的损伤更为明显。创伤使静脉血管遭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动脉血管壁遭到破坏,从而诱发血栓形成,创伤还使局部毛细血管受到广泛的挫伤或破坏,妨碍了血液及其他体液的回流,使下肢组织中的血液和体液增加,从而造成下肢肿胀。在上述诸多因素中,动脉血栓是最危险的,一旦血栓从血管壁上脱落,进入血流到达重要的脏器(如肺部、心脏),会造成重要脏器血管栓塞,甚至导致生命危险。
(2)血液流动速度变慢:创伤或手术后一般都需卧床休息,运动量明显减少。这就直接造成血液流动速度变慢。特别是下肢,一旦做手术或被固定,很少主动活动,使血液流动速度的改变更为明显。血流缓慢直接导致下肢回心血量的减少,使部分血液淤滞在下肢,出现肿胀现象。
(3)肌肉对血管的“挤压”作用减弱:人体下肢的主要血管均在下肢肌肉的间隙中走行,下肢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运动,客观上对血管有一个挤压作用,促使血管内的血液加速流动。所以说,肌肉对血管的挤压是血液流动的动力之一,所以有人将肌肉称为“第二心脏”。当人体出现创伤、骨折或下肢手术后,在短期内必然使肌肉处于休息状态,使肌肉对血管的挤压作用减弱。这也是造成血液回流障碍,下肢肿胀的主要原因。
(4)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骨折和手术都会造成身体失血,失血的结果是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流速度缓慢。在此条件下,很容易造成血栓形成等情况。此外,失血、血管壁的损伤及损伤后身体内的代谢紊乱,也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小板容易聚集,凝血因子容易被激活,这也是造成下肢肿胀的原因。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肿胀形成和骨折并没有关系。但是有一点,肿胀时间长说明血液回流差,而骨折的回复是需要血液循环提供养分,带走代谢废物,所以老是肿胀还有点影响。
一般骨折有三个时期:血肿机化期1-2周,原始骨枷形成期4-8周,骨枷改造塑性期8周后,一般只要过了第二个阶段就没有问题了。所以建议你至少6周后才下地活动。而且运动量不要太大,逐步增加为宜。
4、三踝粉碎性骨折术后多久能下地?医生说术后两个月复查,请问是8周还是整整2个月?
理论上说,需要骨折处生长骨痂之后,才可以部分负重,即单拐
否则容易金属疲劳性折断
术后2~3个月拍次X片是必须的
更具体的需要咨询你的经治医师
5、三踝骨折60天,我现在的恢复情况是不是有点慢
三踝骨折算蛮严重了,俗话说伤经动骨一百天,60天不算慢啊,去拍个片看看骨痂长的怎么样才是关键
6、三踝骨折术后两个月不小心摔了一跤没肿有点痛要紧吗
既然疼痛不剧烈,考虑一般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你可以继续观察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