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折 > 颅盖骨折

颅盖骨折

发布时间:2020-09-16 05:59:20

1、颅骨骨折 是几级伤残

单纯的颅骨骨折,按〈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14)身体各部位骨折愈合后无功能障碍; 为十级伤残。

2、颅骨骨折的临床表现

常系强大打击或高处坠落在有突出楞角的物体上所致,往往头皮、颅骨、硬脑膜与脑均同时受累,而引起的开放性颅脑损伤。临床所见开放性凹陷骨折有洞形骨折及粉碎凹陷骨折两种类型。
⑴洞形凹陷骨折多为接触面小的重物打击所致,多为凶器直接穿透头皮及颅骨进入颅腔。骨折的形态往往与致伤物形状相同,是法医学认定凶器的重要依据。骨碎片常被陷入脑组织深部,造成严重的局部脑损伤、出血和异物存留。但由于颅骨整体变形较小,一般都没有广泛的颅骨骨折和脑弥散性损伤,因此,洞形骨折的临床表现常以局部神经缺损为主。
⑵粉碎凹陷骨折伴有着力部骨片凹陷,常为接触区较大的重物致伤,不仅局部颅骨凹曲变形明显,引起陷人,同时,颅骨整体变形亦较大,造成多数以着力点为中心的放射状骨折。硬脑膜常为骨碎片所刺破,脑损伤均较严重,除局部有冲击伤之外,常有对冲性脑挫裂伤或颅内血肿。 颅底骨折绝大多数是线形骨折,多为颅盖骨折延伸到颅底,个别为凹陷骨折,也可由间接暴力所致。按其发生部位分为: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骨折。
⑴颅前窝骨折:
累及眶顶和筛骨,可有鼻出血、眶周广泛瘀血斑(熊猫眼)以及广泛球结膜下出血等表现。其中“熊猫眼”对诊断又重要意义。若脑膜、骨膜均破裂,则合并脑脊液鼻漏及/或气颅,使颅腔与外界交通,故有感染可能,应视为开放性损伤。脑脊液鼻漏早期多呈血性,须与鼻衄区别。此外,前窝骨折还常有单侧或双侧嗅觉障碍,眶内出血可致眼球突出,若视神经受波及或视神经管骨折,尚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
⑵颅中窝骨折:
中窝骨折往往累及岩骨而若累及蝶骨,可有鼻出血或合并脑脊液鼻滑,脑脊液经蝶窦由鼻孔流出。若累及颞骨岩部,可损伤内耳结构或中耳腔,病人常有第Ⅶ、Ⅷ脑神经损伤,表现为听力障碍和面神经周围性瘫痪,脑膜、骨膜及鼓膜均破裂时,则合并脑脊液耳漏,脑脊液经中耳由外耳道流出;若鼓膜完整,脑脊液则经咽鼓管流往鼻咽部,可误认为鼻漏。若累及蝶骨和颞骨的内侧部,可能损伤垂体或第Ⅱ、Ⅲ、Ⅳ、Ⅴ、Ⅵ脑神经。若骨折伤及颈动脉海绵窦段,可因动静脉瘘的形成而出现搏动性突眼及颅内杂音;破裂孔或颈内动脉管处的破裂,可发生致命性的鼻出血或耳出血。
⑶颅后窝骨折:
累及颞骨岩部后外侧时,多在伤后1—2日出现乳突部皮下瘀血斑(Battle征)。若累及枕骨基底部,可在伤后数小时出现枕下部肿胀及皮下瘀血斑;枕骨大孔或岩尖后缘附近的骨折,可合并后组脑神经(第Ⅸ一Ⅻ脑神经)损伤。

3、颅骨骨折的类型有几种?

在儿童还有特殊的生长性颅骨骨折和分离性线状骨折两种特殊形式,但比较少见。按照部位 分为颅盖骨折 颅底骨折按照 是否和外界相通 分为开放性颅骨骨折和闭合性颅骨骨折 开放性颅骨骨折指和外界空气相通;位于颅底的开放性骨折通过颅底部的孔 腔 等自然通道和外界相通 一般称为内开放损伤。骨折线经咽鼓管(鼓膜未破裂)依然是内开放骨折。颅盖的开放性骨折并非和硬脑膜的破损相关,头皮完整不和外界相通,仍然归类于闭合性骨折类型。

4、颅底骨折 临床表现

颅骨骨折

颅骨受到暴力作用后,当暴力强度超过其弹性限度而发生骨折称为颅骨骨折(fracture of the skull)。
颅骨骨折在颅脑损伤中的重要性不在骨折本身,而在于骨折造成的颅内血管、脑组织等损伤。
颅骨骨折按其发生部位可分为颅盖骨折及颅前凹骨折、颅中凹骨折、颅后凹骨折;按骨折的形状可分为线形骨折、凹陷骨折、粉碎性骨折及穿入性骨折。

[病因]
常为直接暴力损伤所致。
[临床表现]
骨折局部的头皮损伤、压痛及头皮血肿等。
颅底骨折的可有眼、耳、鼻出血和流液,颅神经损伤、脑损伤及受压等症状。

[诊断要点]
(1)有引起颅骨骨折的外伤史。
(2)骨折局部头皮损、压痛及头皮血肿等局部症状。
(3)颅底骨折时可有耳、鼻、眼出血和流液,颅神经损伤,脑损伤及受压等症状。
(4)颅骨X线检查可确定有无骨折和其类型。
参考资料:http://www.dqt.com.cn/

5、颅盖骨是什么?

颅盖骨由外板、板障及内板组成,包括额骨、顶骨、枕骨、颞骨及部分颧骨和蝶骨大翼,经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和鳞状缝连接在一起。

人的颅骨由23块骨组成,能支持和保护脑等重要器官。除下颌骨和舌骨外,各骨之间都借缝或软骨相连,属不活动的连结。颅骨可分为脑颅骨和面颅骨,前者围成颅腔,后者构成眼眶、鼻腔和口腔的骨性支架,脑颅骨共有8块;包括前部1块额骨,后方1块枕骨,上方2块顶骨,两侧各有1块颞骨,颅底前部中央的1块筛骨和颅底中部的1块蝶骨。

颅骨由脑颅和面颅两部分组成。脑颅骨分为颅盖骨和颅底骨。

一、颅盖骨

1、由外板、板障及内板组成,包括额骨、顶骨、枕骨、颞骨及部分颧骨和蝶骨大翼,经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和鳞状缝连接在一起。

2、颅盖骨的内面凹陷,压迹为脑回、蛛网膜粒、静脉窦及脑膜血管压迹构成。

二、颅底骨

1、颅底内面高低不平,由前至后以蝶骨嵴和岩骨嵴为界,形成三级阶梯状的结构,分别称为前、中、后颅窝。

2、前颅窝的中央小部为筛骨筛板,两侧大部为额骨眶板,后部为蝶骨小翼,容纳额叶。

扩展材料:

颅盖骨骨折

颅盖骨骨折是指颅盖骨受暴力作用所致颅骨结构改变,包括骨质连续性的中断及碎裂,直接征象为骨质内外板的连续性中断。CT检查的优势颅骨骨折可发生于颅骨任何部位,以顶骨最多,其他依次为额骨、颞骨、枕骨。CT是横断位图像,密度分辨率高,图像无重叠,因此粉碎性、凹陷性骨折比线形骨折显示明显。

若发现颅底骨折的间接征象,同时加做薄层扫描,则对颅底骨折的诊断及颅脑创伤的综合判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颅底骨形态较复杂、不规则,自然的间隙及孔道多,所以对无移位的线形骨折显示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重建的薄层图像连续细致观察,尤其是依据三维重建图像所提供的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的丰富信息,为颅骨骨折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颅盖骨骨折一般伴有脑损伤。骨折愈合约需3月以上。

6、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

颅底骨折根据部位不同,可有各自的特征性临床表现:
1.颅前窝骨折
呕吐黑红色或咖啡色液体,伤后数小时出现“熊猫眼”征(眶周皮下和球结合膜下紫蓝色淤斑),可有脑脊液鼻漏、不同程度的嗅觉障碍和(或)视力下降,可伴有额叶的脑挫裂伤。
2.颅中窝骨折
脑脊液鼻漏或(和)颅内积气;脑脊液耳漏;引起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可出现搏动性突眼、结合膜淤血水肿,或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而引起致命性的大量鼻出血或耳出血;以Ⅶ、Ⅷ脑神经损害引起听力障碍和周围性面瘫常见。
3.颅后窝骨折
伤后2~3日出现乳突部皮下淤血(Battle征);伴高位颈椎骨折时可出现颈活动受限、呼吸困难、四肢瘫痪等;累及枕骨大孔或岩骨尖后缘者可出现部分或全部后组脑神经受累的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的等表现。

7、颅底骨折是怎么回事?

颅底骨折大多为颅盖和颅底的联合骨折,绝大多数为线形骨折。发生的原因:(1)颅盖骨折延伸而来。(2)暴力作用于附近的颅底平面。(3)头部挤压伤,暴力使颅骨普遍弯曲变形所致。(4)个别情况下,垂直方向冲击头顶部或从高处坠落时,臀部着地。按其解剖部位分为:颅前窝骨折;颅中窝骨折;颅后窝骨折。颅底骨折一般为闭合性损伤,骨折本身无需特殊处理,主要针对颅内、颅底严重的并发伤及预防感染。一般预后较佳。

[症状体症]

1.颅前窝骨折:前额部头皮挫伤肿胀、眼睑和球结膜下瘀血斑、鼻出血和脑脊液鼻漏、嗅觉丧失或视力减退,严重者导致失明。 2.颅中窝骨折:颞部软组织挫伤和肿胀、耳出血或脑脊液耳漏、面神经或听神经损伤、眶上裂综合征、颈内动脉-海绵窦娄。 3.颅后窝骨折:枕部或乳突区皮下瘀斑,多在伤后数小时出现。舌咽、迷走和舌下神经功能障碍或延髓损伤症状。

[诊断依据]

1.临床征象 (1)颅前窝骨折:眶周皮下及眼球结合膜下瘀血,表现“熊猫”眼征。鼻腔流血并伴脑脊液鼻漏。可合并嗅神经、视神经、脑垂体、丘脑和额叶脑挫伤症状。(2)颅中窝骨折:外耳道流血并脑脊液耳漏,常伴有听神经、面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和颞叶脑损伤症状。少数患者合并颈内动脉-海绵窦娄或外伤性动脉瘤。(3)颅后窝骨 折:乳突皮下瘀血、肿胀、压痛,有时咽后壁肿胀、瘀血或脑脊液漏。可合并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和小脑、脑干损伤症状。 2.颅底X线摄片显示骨折。

[治疗原则]

1.脑脊液漏者,鼻部或外耳道局部消毒,不宜填塞冲洗,不要擤鼻,保持于脑脊液不漏体位。全身抗感染治疗。 2.着重脑损伤、颅神经损伤和其他并发伤的治疗。 3.脑脊液漏持续2 ̄3周以上或伴颅内积气引起脑受压,应开颅手术修补漏孔。 4.合并视神经、面神经损伤,应早期行神经管减压术。

[疗效评价]

1.治愈:(1)颅内无感染,神经损伤有好转,无明显并发症。(2)脑脊液漏停止。(3)颅内积气消失。(4)手术修补或神经吻合等手术创口一期愈合,无并发症。 2.好转:症状好转,有明显并发症。 3.未愈:症状无改善或进一步恶化。

[专家提示]

颅底骨折一般为开放性损伤,骨折本身无需特殊处理,治疗重点为预防感染及着重治疗并发的颅内损伤。可全身使用有效的抗菌素,有脑脊液耳鼻漏者,忌填塞,制止擤鼻减少喷嚏或咳嗽,保持外耳道、鼻孔清洁,但忌冲洗。保持于脑脊液不漏或少漏的体位。脑脊液漏多于2周内自行停止而愈合,若持续2 ̄3周不愈合者,应考虑手术治疗。若视神经管骨折造成视力损害,应在伤后7 ̄10天内作视神经管减压术。合并面神经麻痹3个月以上无恢复者,可行骨管减压术或面神经和舌下神经或副神经吻合术。

与颅盖骨折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