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浑身感到骨骼和关节疼痛无力是何原因?应如何处理?
风湿病是“风湿类疾病”、“风湿性疾病”的简称。凡侵犯肌肉骨骼系统(如关节、肌肉、滑囊、肌腱、韧带等),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无论其发病原因如何,均属风湿性疾病。因此,风湿病实际是一组疾病,它所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其发病原因既包括人们传统观念所指的受风、寒冷、潮湿等环境因素,也包括感染、免疫、代谢、内分泌、退行性变、遗传、肿瘤、地理等因素;其病变范围既可以是局限性的,也可以是全身性、系统性的;也可以是器质性的,也可以是精神性的或功能性的。风湿病的发生主要与感染、遗传、免疫、性激素、药物等因素有关。1.感染因素:很多风湿病与感染有关。如风湿病的发病与A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感染有关,强直性脊柱炎与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有关,类风湿关节炎与微生物感染有关。遗传因素: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风湿病与遗传因素有关。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均有遗传倾向,痛风、风湿热与遗传因素也有密切关系。2.免疫因素:免疫异常在风湿病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风湿病至少有部分原因是由免疫异常引起的。如类风湿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3.内分泌因素:雌激素可刺激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4.其他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环境因素、机体素质等也均是重要的诱发因素。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风湿病患者关节及周围血管神经功能不全,血管舒缩缓慢且不充分,皮温升降迟慢,因而对天气的变化迟钝而不能适应。潮湿时,湿度增高的刺激使关节神经的敏感性增强;气温降低时,可使关节间隙液体积聚,发炎关节局部细胞内压力较之周围组织高。因而出现关节疼痛加剧和局部肿胀症状。疼痛是风湿病的主要症状,也是导致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风湿病临床中,起源于关节及其附属结构的疼痛最为常见,然而肢体和躯干部位的疼痛也可见于内脏和神经系统。疼痛:关节、肌肉、肌腱等处的疼痛是风湿病最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根据疾病的不同,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也有不同,表现有热痛、冷痛、酸痛、胀痛、游走性疼痛,以四肢为主。关节肿胀:表现为关节周围浮肿而胀大,肿胀之处膨隆,高出正常皮肤,肿胀的原因有很多,其临床表现也不相同,可发生在一个或多个关节,以四肢为主。活动障碍:表现为四肢关节及脊柱等的活动受限,屈伸困难,是风湿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不同的疾病,其轻重预后也不相同。有些活动障碍是由于疼痛引起的,随着疼痛的缓解,活动障碍也随之消失,如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期。有些疼痛并不明显,但仍不能进行正常的活动,则提示关节的结构及关节周围的组织、关节的骨质等发生了变化,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等。晨僵:很多风湿病患者早晨自觉关节僵硬、屈伸不利,经活动一段时间后,这种僵硬感可缓解,这种现象称为晨僵。多见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及一些劳损性、退行性病变。麻木:是指患者肌肤感觉异常或知觉障碍的一种症状,多见于慢性风湿病,如颈椎病、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等。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自身免疫功能障碍性疾病。常以手足小关节对称性起病,可累及多个关节,主要病理变化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细胞侵润,滑膜翳形成,软骨及骨组织的侵蚀,导致关节结构的破坏,关节畸形,功能丧失。类风湿关节炎的危害程度,与其病理损害的轻重有很大关系。从类风湿关节炎的预后来看,约20%的病例经过短期的病变活动后,不留任何后遗症而缓解;约25%的病例病变缓解后只留轻度后遗症;约45%的病例关节部位炎症持续活动,最终发展成不同程度的关节畸形;不到10%的病例为重症,最终发展成完全残疾。所以,一旦患了类风湿性关节炎,一定要积极治疗,同时要注意日常生活的调护,加强运动,积极配合治疗,促进病情尽快缓解,尽量不留后遗症或少留后遗症,将疾病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症状分为全身表现和关节表现两方面。全身表现主要为周身乏力、食欲减退、发热、烦躁等。关节表现主要有:(1)关节疼痛肿胀,可伴有发红,关节周围有压痛,拒按;(2)疼痛持续时间长,痛势剧烈,多以远端小关节为主,如手指、脚趾等;(3)晨僵;(4)肿胀疼痛消退后,可有关节强直或畸形,关节功能可不同程度丧失。类风湿关节炎可累及全身能活动的关节,以四肢关节,尤其是双手和双足小关节为主,最常受累的是近端指间或趾间关节和掌指或庶跖趾关节,其次腕、肘、膝、肩、踝、胸锁、髋、寰枢椎关节也可被累及。晨僵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有的体征,也是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诊断依据之一。其临床表现为:病人早晨起床或睡醒之后,出现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同时可伴有肢端发凉、麻木等现象,严重时可有全身僵硬感。起床后经活动或温暖后,症状会缓解或消除。类风湿关节炎是以滑膜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其关节外表现有:类风湿结节、类风湿血管炎、心脏病变、呼吸系统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系统病变、贫血、眼部病变、干燥综合征、消化道损害。
2、为什么我感觉我的关节无力感觉很痛?
很痛就说明堵塞了。
痛这个字病字旁里面一个甬,甬就是道路,体内的道路是啥?经络血管啊,你关节区域如果长期受寒湿气入侵,那么寒则凝凝则淤淤则不通,不通则痛。
如何解决?到中医院针灸推拿科做针加灸的治疗就能搞定,另外也要注意保养正气,气虚的人才容易受寒湿影响,黄帝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3、什么是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 全身酸痛,无力起床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侵蚀性关节炎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病变特点为滑膜炎,以及由此造成的关节软骨和骨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如果不经过正规治疗,约75%的患者在3年内出现残废。类风湿关节炎分布于世界各地,在不同人群中的患病率为百分之一左右,其发病具有一定的种族差异,印地安人高于白种人,白种人高于亚洲黄种人。在我国的总患病人数逾500万。类风湿关节炎在各年龄中皆可发病,高峰年龄在30至50岁左右,一般女性发病多于男性。友好国yi疗中心常根据起病的缓急程度或发病时受累部位分类。根据起病缓急程度可分为隐匿性、亚急性和突发性起病三大类;根据发病时受累关节数可分为多关节、少关节、单关节及关节外表现起病。
4、我妈膝盖总是酸痛,早上起床还会觉得腿软无力,是不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什么治疗办法吗?
骨质增生、骨关节炎与骨质疏松是怎么回事?
2005-1-25 9:58:43
骨质增生是骨骼的一种状态,表现为骨骼生长、发育及其完成功能的过程中,某些部分失去正常的形态,骨质增生的形式多种多样,因所在部位不同而有其各自的特点,如膝关节的骨质增生常被称为“骨刺”,可见关节内游离体和软骨增生;脊椎骨的骨质增生主要表现为椎体的“唇样”改变,压迫神经,产生肢体感觉异常和运动异常。
骨关节炎也称为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炎、变性性关节炎、增生性骨关节炎、肥大性骨关节炎,均指一种病。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骨关节损害。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弹响、绞锁、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囊及韧带的韧化骨化、关节软骨的破坏以及关节部位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等现象。
骨质疏松是全身骨质减少的一种现象,主要表现为骨骼中基质的含量明显减少,而骨骼中矿物质(主要是钙、磷)的成分基本正常。也就是说,骨质疏松时,骨骼中蛋白质等有机类物质及水分的含量减少而钙、磷等矿物质含量相对保持在正常水平。由于骨基质在钙、磷等矿物质之间起支持和连接作用,所以如果骨基质减少,则矿物质之间的间隙就增大,表现为骨质疏松。随着骨质疏松的进展,骨骼中钙、磷等矿物质也会不断丢失及减少,从而造成骨骼中骨基质和矿物质都减少的现象。
5、各位网友,我得了一种怪病,全身关节酸疼伴有全身无力,达到走不了路
我和你一样,全身关节疼痛,包括脚底板走路都疼,走不了路,手上使不了力气,查过各科,也住院了8天,挂的消炎水,但是一回家毛病又来了,这到底怎么回事,医院临床说反应性关节炎,
6、请问我全身关节发热,人很疲倦,四肢无力,其中腂关节好象不通气一样有时里面有热痛感!什么原因?
风湿:
风湿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风湿病泛指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如肌腱、滑囊、筋膜等的一组疾病。按美国风湿病联合会命名与分类委员会1983年修订的风湿性疾病分类体系,将风湿病分为10大类,包括100多种疾病。已被各国医学界广泛接受和采用。由此可以看出风湿病是包括很多疾病的临床分支。
风湿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黄帝内经》上,被称之称为痹,所以中医俗称类风湿为“痹症”。 风湿病全称为风湿类疾病,它包括所有侵蚀肌肉骨髂系统并累及全身的一类综合性结缔组织疾病,如关节、肌肉、肌腱、滑囊等。它主要是以疼痛、肿胀为主要表现,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风湿病学会对关节炎和风湿性疾病大致分为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增生性关节炎、痛风关节炎等几种最为常见。
因风湿病大多累及关节而引起疼痛,酸痛,麻木、肿胀,甚至红肿变形,重者会造成关节骨质的破坏,导致关节变形,生活不能自理。且大多为慢性,反复发作,长期折磨人的疾病, RA累及滑膜的关节表现为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其中以远端指间关节最易受累,其次为肩、踝、肘等关节。晨僵十分常见。早期腕背部肿胀,PIP梭形肿胀,压痛,手指麻木,不能握拳,持重,后期病人可以出现典型手部体征,包括手部肌肉萎缩(MCP)向外侧半脱位形成“尺偏畸形”,PIP过伸面,DIP过屈呈“鹅颈畸形”腕部屈肌腱鞘炎压迫正中神经时可产生腕管综合征。肩关节和膝关节病变常使患者丧失自理能力。RA主要侵犯手足小关节,心、肺等其他器官或组织亦可受损,主要病理变化为关节滑膜炎症、组织浸润,滑膜翳形成,软骨及骨组织受到侵蚀,反复滑膜炎症,导致关节结构的破坏、畸形和功能丧失,最终丧失劳动力。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炎症性、进行性、对称性和破坏性的关节疾病。症状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困难及发僵,长久不愈的晚期症状则为关节畸形和强直,导致终身残废,风湿病是世界举世公认的疑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0月12日定为“世界关节炎日”。我省风湿病的防治水平还不平衡,尤其是基层医生对风湿病诊断、风湿的治疗、预防等知识的认识存在明显不足,误诊、误治、滥治等情况屡屡发生。
类风湿发病机制和病程
风湿在我国多发生于东春阴雨季节,潮湿和寒冷是重要的诱发因素。现已公认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与风湿的发病有关。曾有学者认为,该病的发生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人体的链球菌产生抗体反应。A组溶血性链球菌持续存在。感染部位在呼吸道。
当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病人常先有咽喉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2—3周后出现风湿热;反复发作累及关节,形成风湿。中医认为风湿属痹症范畴,主要由于腠理空疏,卫阳不固,风寒湿邪气趁虚而入,以致气血不和,经络阻滞而成。该病的发生与个体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居住条件、气候环境及流行菌株的毒性等因素有关。目前的研究表明T淋巴细胞导致的细胞免役在RA的病理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风湿治疗目的以缓解关节疼痛症状,减缓病情进展,减少残疾发生,尽可能的恢复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风湿治疗的注意事项
风湿主要是关节病变,关节滑膜发生炎症,滑膜边缘长出肉牙组织,产生的血管翳破坏关节的软骨,血管慢慢扩大,严重的话最后能将关节全部软骨“吃掉”。这种病,药物目前还不能治愈,只能控制它的发展。
要在医生指导下科学用药,不要滥用激素。西医治疗风湿可用以下药:非甾体消炎止痛药,如芬必得、扶他林等,起减轻症状的作用,不能治根;缓解病情的药,如免疫抑制剂等,能缓解病情;激素,可以非常快地消除症状,但激素的副作用很大,使用一定要慎重,服用的量、时间一定要在严格的控制下使用。要警惕那些邮购的,没有正规标签,成分不明,在服用初期效果“奇好”的药丸。这些药丸中十有八九含着激素。
风湿病人应该早点检查治疗。在内科吃药不能很好控制病情的情况下,就应尽早切除滑膜,这样不但费用低、痛苦小,而且可以避免错过滑膜切除手术期后,关节畸形后做成型或融合手术可能失败的风险。利远远大于以后出现的弊。 长期吃中药的病人,定期检查肾、肝功能。有些中药含有重金属,所以,长期服用中药的类风湿病人,要定期去医院检查肝、肾功能。
居住条件对风湿病治疗的影响(预防)
居住条件的优劣与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医学认为,湿为阴邪,其性粘滞,易与寒、风等多种邪气合而为病,久居湿地,风寒湿邪易停滞关节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关节屈伸不利。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空气湿度、居住拥挤程度与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呈正相关。潮湿的空气及人口拥挤有利于链球菌的生长繁殖和播散,居所通风采光条件不良对于体质较差的人来说,会增加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率。为了您和家人的身体健康,在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尽量选择空气清新、四周绿色植物多、气候干燥、采光条件好的居所为宜。
得了急性风湿病,首先应强调休息,特别是有关节红肿、发热、疼痛或心悸、气急明显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待病情缓解后,可适当起床活动。同时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质及易于吸收的风湿病的食疗,如牛奶、鸡、鸭、鱼肉、水果、新鲜蔬菜等。
药物治疗,首先应控制链球菌感染,可肌注青霉素。对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红霉素或磺胺类药物。激素应用能迅速控制风湿病的急性症状,但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为了防止风湿病,对经常有扁桃体炎、咽峡炎、中耳炎者应及时治疗。平时注意保暖,冬天外出时应戴口罩,夏天不要贪凉,不要坐卧湿地,不要当风露宿。涉水游泳后要马上揩干皮肤,淋雨后要马上更衣,或立刻喝一碗红糖姜茶。平时应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气功、太极拳、保健操等,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功能。
风湿病是一种慢性病,病程长且缠绵难愈,往往使病人消极失望甚至对疾病丧失信心。而心情压抑、过度悲伤、精神压力过大,则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导致肢体、脏腑的气机升降失调,气血功能紊乱,抵抗力下降而致病情加重。有资料证明,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正确对待疾病可使60%的风湿病患者症状改善。相反,有些经各种治疗已有好转的病人,往往因为受心理因素的影响,使病情重新加重或复发。由此可见心理(精神)因素在康复过程中起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要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乐观开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较为侵略性的治疗改善风湿病的治疗最近被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的人,比起那些只不过在25年以前所诊断出患这种疾病的人来说,可能遭受一种较为温和的疾病。新的研究显示,一项许多医生已经猜测的趋势:风湿性关节炎整体症状的严重程度,自从 1980年代以后已经变得较为温和。
7、膝盖酸痛无力
你好,这可能与风湿性关节炎有关的,风湿性关节炎属变态反应性疾病,典型表现专是轻度或中度发热,属游走性多关节炎,受累关节多为膝、踝、肩、肘、腕等大关节,常见由一个关节转移至另一个关节,病变局部呈现红、肿、灼热、剧痛,部分病人也有几个关节同时发病,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本病诊断主要依据发病前1-4周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史,急性游走性大关节炎,常伴有风湿热的其他表现如心肌炎、环形红斑、皮下结节等,血清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凝集效价明显升高,咽拭培养阳性和血白细胞增多等。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用青霉素控制链球茵感染,水杨酸制剂解热消炎止痛改善症状。从中医方面来说属于“痹证”范畴,可以辨证使用一些中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