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少林易筋经怎么站桩?
第一点是双足平立,足者,人体的最后部位,所谓顶天立地,顶天在百会,立地于涌泉。足乃根基也,必须深扎地下,而后方可枝繁叶茂。为了打好这一基础,有采取内八字或外八字的,其随遇而安。本法采取两脚平行,脚趾向前之势,目的在于重心平分,达到吻合五趾与涌泉,使腰和尾闾不受压迫,给松腰奠定良好基础。
第二点是屈膝,膝关节是下体的重要支柱,承受身体重量的三分之二,为通足气血的主要关节,它因力之不足而遭受损害,以至形成关节炎,往往引起严重后果。膝节疏缓,不僵直,则利于气血的流通,乃合乎自然之势,屈有含蓄之意,直则易受外伤,是宜屈不宜直,屈则气易下沉,稳固若磐,直则无回旋之余地,易遭颠覆。
第三点是松腰,腰不松,气不能沉丹田。松腰即脊椎直立、松落。做法是肩上耸,立即下松,深吐一口气,则腰即松,松腰是全身放松的关键。真正做到松腰,则要骶骼松动,而骶骼为假关节,一般人不能活动,只有妇女怀孕晚期,此关节才能松张。不过,经常练习气功的人,元气充足了也可冲开此关节,此节一开丹田域界便可扩展,元气蓄积量亦倍增,可为日后通关奠定基础,对习练胸腹排打亦大有益处。
第四点是圆裆,圆裆的第一步动作是开膝;第二步是扣膝,与髋关节放松相结合,扣膝时提髋下则轻灵;第三步是吊裆,即提会阴和微提肛门。因裆的功能是使会阴穴不受压挤而又不敞开,达到气机畅通,“地户永闭”,气不外溢的目的。
第五点是收腹,即向内回收趾骨以上的小腹,不能使腹部肌肉紧张,收腹可帮助丹田元气内敛,加强内压促进内气周身运转。
第六点悬顶,头为六阳之首,即手、足太阳经,手、足阳明经,手、足少阳经,三阳之会,尽于头上。脑是身体各部的司令部,一切都由此发号施令。头顶如悬,悬则虚灵,“虚灵顶劲”,因此头必须摆正,头正而周身皆正。正顶虚悬不仅是周身中正,“斜中寓正”的关键,而且导引内气沿督脉直上百会,以养脑营神,使主宰全身活动的“司令”的机能增进,从而使人的精、气、神旺盛。另外悬顶在铁头功中亦是致关重要的。
第七点是闭目勾腮,要求目似垂帘,上眼皮自然下垂,但不要将眼闭死,眼闭死则上下眼皮紧张。微合双目,则神光内敛,内敛则安神、宁魂。眼光平视,平视则可调整颅腔静脉压,同时可以避免久行静功而易出现的垂头昏睡状态。勾腮者,下颌内收,头顶百会穴方可正悬,才能使呼吸通顺。
第八点是合唇舌抵上颚,唇齿轻轻合拢,臼齿咬住,则为气功升阳之法,合唇则内气不溢。舌舐上颚实际是舌舐内龈交,不要用力硬顶,应以轻轻接触为宜,以免舌头发硬和头晕,血脉不能畅通。它的作用一是起“鹊桥”作用,俗名“搭桥”。搭桥之意在勾通督任两脉,使其两脉内气连接在一起。督脉总督诸阳经,起下极之腧,并于脊里,上至风府,至头巅百会,循额至鼻柱;任脉总任诸阴经,起于胞宫,循会阴上行经关元、气海至承浆。两脉相通则阴阳交流,可以祛病延年,强身壮体。两脉合一至于鼻,止于口,以舌沟通,故名“鹊桥”。另外,在呼吸过程中,用舌点上颚,还可以避免灰尘直接入肺,保持清洁。
第九点是含胸拔背,含胸是含而不露,决不可挺胸,挺胸就要束腰。胸椎部位向心虚含则要胸肋部外开,外开与内含构成的整体,就能使胸部放松。这样既可使胸部开扩,降心火于丹田,神气相抱,又可使胸肌不致紧张。拔背是使脊骨直立中正,关键在于垂肩,两肩平落,腰节伸直,胸与背是身躯的主干部分,前胸为阴,后背为阳,背要挺直,胸要虚含,这是一体两面,矛盾的统一和对立。含胸与拔背的功能在于安然心肺,心肺居于胸中,心主神明,又主血脉运行,胸腔开阔,脊背正直,则心安神静,肺叶清朗。含胸拔背,胸背放松又利于任督二脉的通达。
第十点垂肩坠肘、虚腋松腕,练气功一般有两个重要的要领,一是要周身放松,二是要心静。放松就能达到运转自然,心静就能保持安定。如何能够保持周身放松,其关键在于肩,肩一松,两臂就自然下垂,如同晒衣服时,两肩挂在挂钩上,衣服的水就顺着流下去了。肩是上肢的主要关节,以肩领肘,以肘领手,一节放松,节节贯通。垂肩要将腋下虚空,关键在两肘尖向左右外开,注意不可溜肩,亦不能端肩,虚液则上肢气血流通。肘欲下坠则先要略屈,下坠感须注意到肘尖,下坠要悬空,否则会使肩肘重滞。松腕实际包括腕松、掌涵、指舒。松腕则使腕间腧穴贯通臂指,掌涵指舒拢是要自然伸屈,不可僵直,也不要曲指,掌涵指拢则气不外溢。
本桩式初看似动作简单,实则不然,其中奥妙万千,功理无穷,想真正练好,却决非易事。髓友汇提醒你万事开头难,练功亦然,所以行者一定要细细体会,把功理搞透搞懂。
2、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自我疗法都是什么?风湿性关节炎吃什么药?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自我疗法,说简单点就是平时生活习惯的调整,包括均衡饮食、避免潮湿及受凉、生活要规律、坚持功能锻炼,同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保持良好心态,还要坚持服药并定期复查。这些都是对疾病的自我管理,即自我疗法。而风湿性关节炎吃什么药?医生开的腰痛宁胶囊,具有消肿止痛、疏散寒邪、温经通络的作用。这是因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等都属于痹证的范畴,中医治疗机理都是相同的,所以相信医生的专业,坚持服用即可。
3、老人膝关节退化,能否练易筋经
膝关节为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由股骨内、外侧髁胫骨内侧踝和髌骨共同构成。在人体的各种活动中,膝关节主要是做屈伸运动。若膝关节突然损伤而且疼痛厉害,就须立即去医院作X光片检查。有时伤到膝关节里面的半月板或韧带,作X光片检查是做不出来的,那就需做CT检查。排除这些后,就是局部韧带损伤或膝关节间隙改变及其他一些病症。此时可运用手法复位达到整复关节,使关节恢复正常生理位置的状态。需要提一点,膝关节增生非常多见,临床中凡遇到膝关节损伤拍X光显示所得,80%有膝关节增生。但据我观察,临床患者中虽有膝关节骨质增生但也伴膝关节间隙改变。这种病人用手触诊即知,所以,治疗中也是通过手法复位,使之恢复正常关节间隙。根据情况加针灸治疗。
4、易经筋练习能降三高吗?
136****8756 :你好。
你的题目中【易经筋】;有误。应是【易筋经】。易筋经全称版是《易筋洗髓经》,权是明朝天启年间(一六二四年)由紫凝道人搜集医、释、道流传的养生、导引术及汉代东方朔的洗髓、伐毛健身法,并在宋代《八段锦》及健身理论等基础上编辑而成的。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演练此功对神经衰弱、肾虚、阳痿、早泄、高血压、消化不良、关节炎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不论练什么功,要【贵在坚持】。
5、筋弊症是应该怎么
俗语有这种说法“筋长一寸,寿延十年”。意思是筋骨好了,能增强身体免疫力,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说法虽然夸张,但筋对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传统健身气功《易筋经》中的确有对于筋与健康的论述:“筋弱则懈,筋壮则强,筋和则康。”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运动保健专家李靖副教授介绍说,中医把人的皮、肉、筋、骨、脉称为“五体”。现代医学所说的软组织就类似于筋的范畴。无论是中国传统的健身气功易筋经、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还是现代的体操、健身操,甚至如今流行的瑜伽,都有很多拉筋健身的步骤。
不妨先做个自我检查:你弯腰时腰酸吗?蹲下时顺利吗?行走时,脚跟部位的筋有放射性的牵引痛感没有?跟别人一起行走时有没有感觉自己的步伐总是迈不大呢?如果你有上述问题,你可能出现“筋缩症”了,说通俗一点就是你的筋缺乏弹性,尤其是那些喜欢以车代步、整天喜欢坐着不运动的朋友更要注意。如果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上述问题,就要试试“拉筋”锻炼。这样有利于保持筋的活力,维护筋脉健康,从而提高身体素质,延年益寿。
“拉筋”锻炼对场地的要求不是很高,下面为大家推荐两个比较简单的“拉筋”锻炼方法:第一个是《易筋经》第三势的“掌托天门”: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舌舐上腭,鼻息调匀。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
6、易筋经十二式怎么练习?
(1)捣杆舂粮;(2)扁担挑粮;(3)扬风净粮;(4)换肩扛粮;(5)推袋垛粮;(6)牵牛拉粮;(7)背牵运粮,(8)盘箩卸粮;(9)围穴囤粮;(10)扑地护粮;(11)屈体捡粮;(12)弓身收粮。
现代健身项目“反常行为”被称之为一种特殊健身法,近年来推广得很快。
(一)光脚行走足底有很多个敏感点,与人体各器官关系密切,当光脚行走时,足底各敏感区直接与地面接触而受到刺激,该刺激引起“足底反射”作为信息迅速传入相应的内脏器官与大脑皮层,经过皮层综合分析后形成新的反应信息传至相关效应器官,发挥协调作用,从而起到消除疲劳、治疗疾病、健身强体的作用。
可适时领着孩子光脚在走廊、过道、操场行走和慢跑,以达到健身目的。许多工厂专门为职工铺一条长长的碎石路,每天在班前、班间、班后光脚行走、慢跑,达到防治疾病、消除不适感之奇效。建议回到家里坚持光脚走路,睡前洗脚。
(二)爬行每天利用休息时间在地毯上爬行百余米,促使体重分散,改变腰椎负荷,改善上半身血液供应,使周身血液、淋巴有机会得到一次一改常态的循环机会。结果对心脑等重要器官的疾病、脊柱疾病、胃肠道及内脏各器官的疾病有奇特的疗效。爬行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只要持之以恒必然受益。
(三)倒走倒走是有意识地让处于休息状态的肌肉群得到锻炼,前行的肌肉群得以休息,从解剖学和生理学观点来看这种倒走健身对人体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对慢性肌劳损、腰腿疼、关节炎、肌萎缩等都有防治作用。倒走健身以每天做2~3次,每次100~200步,往复3~5次。谨防摔倒,预防相撞,最好在操场中进行,可两人面对倒行,互相观察身后障碍物。
(四)倒立倒立又名“倒挂”。以改变人体血液、内脏位置,肌肉弛张状态得到重新调整,使身体短时间处于一次种反常状态,有利于防治内脏下垂,痔,脑供血不良,肩、腰、背痛等疾病。本法可在每天晚饭后3小时、睡前l小时进行,开始要有人帮忙,每次以几分钟到半小时,逐渐加长,最长不要超过半小时。有些疾病需在医生准许时才可进行。要特别注意安全,谨防意外。
7、如何甩手恢复健康
甩手疗法是我国文化精华之一,对各种疑难症有很好疗效,不妨一试。但贵在坚持。它有充分的理论根据。甩手时,要身体站直,脚伸直,腿稍弯,肛门上提,脚趾用力抓住地下,两脚距离等于肩宽,两臂同方向前后摇甩,向后用点气力,向前不用力,由随力自行摆回,两臂伸直不宜弯,眼睛向前看,心中不怀邪念。只默默数目,开始由二三百起,逐渐做到每次一千多至二千多次,约半点钟(或默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亦可助心静)甩手运动是一项十分有益的健身运动。近来参加锻炼的越来越多,很多不治之症都一甩而愈,效果惊人。甩手学会易,效果快,所有慢性病大多可以治愈,关键在于勤习。
一、甩手疗法实践
甩手时,要身体站直,脚伸直,脚趾用力抓住地下,两脚距离等于肩宽,两臂同方向前后摇甩,向后用点气力,向前不用力,由随力自行摆回,两臂伸直不宜弯,眼睛向前看,心中不怀邪念,只默默数目,开始由二三百起,逐渐做到每次一千多至两千多次,约半点钟.
二、甩手疗法简介
甩手运动是一项十分有益的健身运动。近来参加锻炼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不治之症都能一甩而愈,效果惊人,而又不甚相信。甩手学会易,效果快,所有慢性病大多可以治愈,不论什么病,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关键在于勤习。
三、甩手的作用
甩手原名《达摩易筋经》,有十二卷,名气很响很多书提到它,但早已失传,现在发掘出来,是中医最可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可惜暂不易为很多人所了解。
四、甩手的特点
“上虚下实”动作柔和,精神集中,两手摇动。这样可以改变体质上盛下虚的状态,使下部兼顾,上身轻松,疾病自去。
五、甩手十六决
上宜虚,下宜实,头宜悬,口宜随,胸宜絮,背宜拔,腰宜轴,臂宜摇,肘宜沉,腕宜重,手宜划,腹宜质,跨宜松,肛宜提,跟宜稳,趾宜抓。
六,甩后反应
针灸推拿有反应,甩后更有反应。反应就是气血在起变化,反应规律是胸腹松了,脚生热了,四肢末梢原来血液不足的地方走到了,三焦打通了,打嗝,放屁,酸麻,冷热,虫爬蠕动等等。病区的反应都是正常的,有益的,只要不断勤习,坚持有恒,对改善体质,是毫无问题的。
七、甩手歌
1)用脚踏实肩下沉,上三下七有恒心,能去头重脚轻病,精力充沛体轻松。2)甩手治病的原因,胜似推拿与金针,气血不通起百病,气和心平病难侵。
一甩手疗法
“甩手疗法”源于少林寺《达摩易筋经》。
“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其意是,有血才能产生气;气推动血在全身流转,供应全身全身各处所需的营养和热量,带走杂质和毒素,以保证机体的正常运行。
“通则不痛,不通则痛”,这句话家喻户晓人皆知之,但是好多人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通”乃气血之通,“痛”则是病恙。气血不畅百病丛生,气血畅通则百病自去也。
“甩手疗法”不仅是活络筋骨,在实质上就是气血疗法。
1,端正人体姿势,锻炼重在心法:
人体站挚腹部略挺出。 两足并肩宽,脚趾趴紧地。两眼向前看,双手来回摆。外在练甩手,内在练心志。
2,甩手要领:
人体站稳如青松, 运动脏腑三焦通。
手臂笔直不弯曲, 提高效率肩胛动。
五指并拢不放松, 有助人体不晃动。
脚趾用力扒紧地, 锻炼下肢有力度。
上三下七人稳重, 下身坚固上轻松。
前三后七腹背动, 上通下达气血畅。
勿受外界音影动, 心无杂念只记数。
动作准确常对照, 成功尽在坚持中。
3,“上三下七” “前三后七”。
“上三下七”。是指甩手时人身上部甩手时用三分力,下部两足脚趾趴紧地用七分力;
“前三后七”。是指双手向后摆动用七分力,向前回摆用三分力。亚健康和有病的人往往头重脚轻,“上三下七,前三后七”的锻炼能使人身气血上通下达,使人体上身轻松舒畅下部坚固有力,最后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4,甩手治疗的理念:
(1)“气血不畅百病丛生,气血畅通则百病自去”。中医的气血理论是:“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其意乃血产生气,气推动血在人体全身流动。
癌症产生之原因主要是由于血的凝聚。关节炎也就是气血不畅。故云“通则不痛,不通则痛”是也。关节炎会引起心脏病,高血压与心脏病有必然的联系,均为气血不畅之因故关系。
(2)甩手时动肩胛、通三焦,舒肠胃,通气血,平血压,降血糖,增肌肉,减脂肪。使人体上身轻松,下部坚固,功在祛除病恙增强体质。
甩手疗法可以治疗或辅助治疗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病、肾病、肺病、白内障、关节炎、癌症、半身不遂、小中风及中风后遗症等慢性病。
(3)甩手锻炼不限地点、不限时间,有空就练。甩手的时间和次数以身体感到微热而不过分疲劳为止。初始一、二百次,以后渐进,直至二、三千次。因各人不同而制宜。
(4)最好的医生是自己。生命在与运动,成效在于心态,练功是练心法,成功贵在坚持。
(5)当然,甩手锻炼如同好的保健品一样,可医治百病却不可包治百病。例如急性阑尾炎等急需外科手术的患者必须到医院,此时靠保健品和甩手疗法就会贻误病情。但是“甩手疗法”既可治有病之人而更可治不病之人。它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健体的珍贵良方。相信人们通过实践必有出乎意料的收获。
甩手治癌
癌是血的凝聚。百病均因气血动力不足,热量不不够,血液流转缓慢,经络阻塞不通,人体内毒排不出去,消不脱,从而产生淋巴、粘液、胞汁等质量的变化,甚至致使气血严重结聚,产生癌与瘤的结果。
根据“气血不畅百病丛生,气血’通畅,百病自去”这一原理,甩手能根本改变气血,改造体质。甩手后胃口开,新血增,肩胛动,三焦通,使血液产生热量,有利于吐故纳新,补气益血。
例如:
肝硬化,主要气血动力不足。肝硬化晚期腹水等肝病是气肌不舒,有积水,不能排出,影响胃、脾、胆等。甩手能使“硬化”的肝变软,甩手一张一驰,使气血活,胃口开,新血增。用中医的话来说就是三焦通了,会打呃、放屁,肝就从停滞状态逐步变软新生。
患关节炎,大便后流血,食道癌经甩手后也可逐步消除,情况改善。
每日甩手2000次,便可胃口大增,淋巴癌逐渐消失。甩手几个月,可治愈半身不遂及肺癌,等等。每天上午、下午、晚上各甩手2000次,不间断地甩五个月可消除肺癌。
甩手治眼病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治目先治肝。甩手能使肝脏恢复健康,肝脏健康则眼目清亮。
患高血压者也会影响眼睛,经过甩手后,血压回复正常,眼睛当然健康。
患白内障者,也是气血问题。每日甩手两次,早甩800次,晚甩1000次,四周以后可看清东西。视物不清、沙眼患者,甩手后视力增,甚至能摘去眼镜。
甩手治半身不遂
半身不遂是头重脚轻即上实下虚,俗话说“头重脚轻”。
半身不遂,中风、高血压、关节炎往往在一起,此乃体内部气血不平衡,影响流转分布,使经络、骨肉、关节起了变化。
半身不遂的特点是,两边脉相的高低和次数不一,相差有次左右,而往往一边手脚有感觉酸痛,实质上,上下往往也有问题,上而充血,下而血气走不到。甩手对这个病有特效,为什么?甩手不独能治,而且还可以防止中风的前兆。
中医有‘脉从跟脚起’的讲法。手之所以有作用,在于甩手后脉有变化,脉代表五脏六腑。
甩手与脉的变化
脉相之变化即脏六腑之变化,能体现人的体质强弱。甩手之所以能冶病,关键在于能改造体质。
1、心脏病、高血压者脉浮快,血压升高则脉跳快。因此,心脏病与高血压是密切联系的,正常的脉是60至80匀长有力而深。年老体弱者脉低至60而微弱,低血压者则脉散弱而无力。
2、神经病,精神分裂症、肾脏病者“心肾不交”,其脉浮块,心跳较慢。
3、血液病,淋巴病者脉慢弱,有时按之不动,左右不一,两脉和血流矛盾。
4、半身不遂,中风者往往脉两边不同,一边不通,一面压力增加,有时会相差20跳,多与关节有关。
脉太快就气损血虚,甩手能按摩肠胃增加运动促进营养吸补血益气。
脉跳太慢者,乃气血有阻,供血不足。甩手时四肢运动,通三焦、动肩胛,活血祛瘀,使人体气血畅通,气血畅通则百病自去。
脉的改变是经路的改变。脉从脚跟起,甩手时,重心在脉,脚用劲,使脚里按摩,使气血通达全身,肌肉、皮肤,骨节均都不难改变。
初做者会感到腿部麻木酸痛,此时可甩脚锻炼,既是调节又是锻炼,对治疗下肢关节炎和畅通气血大有益处。久之则可脚步轻松有力气,百病自去精神爽。
有恒为成功之本。每天甩手,最好一次不少于500次,一天不少于1000次。
根据甩手畅通气血的原理,甩手还可以治疗很多妇科病。
二甩脚疗法
初始甩手时间较长者,由于两腿用力较大会感觉足酸麻,尤其是患有下肢关节炎者,可在甩手后继用甩脚疗法。
“甩脚疗法”是笔者偶得邻人9旬老妇(其子乃著名旅美中医)之赐教,通过甩脚锻炼,治好了我曾经多年步楼艰难的双膝。甩脚方法较简单但必须注意以下要领:
1,甩脚时坐在床或凳上双腿足前后来回摆动。初始锻炼时二、三十次即可,以后逐步增加。
2,向前摆时,脚背应用力快速挺出,回摆时应用力快速勾起脚背。既可打通气血通路又可磨掉骨刺。
3,甩脚的次数、频率和力度影根据本人体力情况,遵循量力而行、有氧锻炼。
“甩脚疗法”不仅能治疗下肢关节炎,而且结合“甩手疗法”的锻炼之后,动肩胛、通三焦,气血畅通,平血压,降血糖。使人体上身轻松,下部坚固,功在祛除病恙增强体质。因此甩手结合甩脚是促进人体健康绝妙的好主意。
8、骨性关节炎能练气功易筋经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