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拔火罐穴位图的常用穴位
大致穴位列表:
头部穴位(正面):头维穴、发际穴、阳白穴、印堂穴、攒竹穴、晴明穴、承泣穴、四白穴、迎香穴、水沟穴、瞳子髎穴。
头部穴位(背面):百会穴、后顶穴、风府穴、哑门穴、完骨穴、风池穴、天柱穴。
头部穴位(侧面):太阳穴、下关穴、客主穴、耳门穴、听宫穴、翳风穴、颊车穴、大迎穴、人迎穴。
腹部胸部穴位:天突穴、膻中穴、鸠尾穴、巨阙穴、中脘穴、水分穴、气海穴、关元穴、中极穴、气舍穴、俞府穴、或中穴、期门穴、日月穴、天枢穴、气穴、大巨穴、大赫穴。
人体背部穴位:大椎穴、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至阳穴、脊中穴、治喘穴、肩井穴、曲垣穴、天宗穴、命门穴、腰俞穴、腰阳关穴、上仙点穴、六华灸穴、风门穴、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膏肓穴、志室穴、肩外俞穴、厥阴俞穴、三焦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
人体上肢穴位:内关穴、外关穴、曲池穴、尺泽穴、治痒穴、孔最穴、列缺穴、阳池穴、神门穴、合谷穴、中渚穴、少冲穴、落枕穴、指间穴、太渊穴、口内穴、胃肠穴、手三里穴。
人体下肢穴位:膝眼穴、梁丘穴、复溜穴、阴谷穴、血海穴、承山穴、解溪穴、委中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百里穴。
人体足部穴位:涌泉穴、大敦穴、太冲穴、太白穴、太溪穴、申脉穴、丘墟穴、昆仑穴、足临穴、行间穴、里内庭穴、下痢穴、高血压点穴、第二厉兑穴、第三厉兑穴、阿基里斯腱穴。
2、胃痛拔罐穴位图
吃吗丁啉
3、中医拔罐穴位图
中医拔罐【人体背部穴位图】人体穴位图
【中医疗法主病症和选穴 】
症状 穴位
感冒、头痛、发烧 太阳106、印堂1、内关31、足三里23、翳风44、合谷102、风池92、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外关56
气管炎、哮喘、肺气肿 天突4、中府40、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肾俞75
慢性胃肠炎 中腕10、天枢36、气海29、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大肠俞74
慢性胃炎 中脘10、气海29、太乙16、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 中脘10、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梁丘14、肝俞79、脾俞77、胃俞76、
消化不良 中脘10、气海29、天枢36、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痛、呕吐、胃下垂 中脘10、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脾俞77
腹泻、腹痛 中脘10、天枢36、关元28、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大肠俞74
慢性结肠炎(五更泻) 中脘10、神阙30、天枢36、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命门57、大肠俞74
慢性肝炎 膻中5、中脘10、阳陵泉97、大椎89、身柱47、肺俞85、肝俞79、胆俞78、脾俞77、胃俞76
高血压 肩井45、血压点90、足三里23、三阴交21、风池92、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曲池52、涌泉108
低血压 天突4、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 膈俞81、印堂1、三阴交21、涌泉108
冠心病(心绞痛) 膻中5、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心俞83、肝俞79、阙阴俞82
风湿性心脏病 膻中5、郄门33、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关元俞73
肺心病 膻中5、曲泽35、气海29、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
21、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
糖尿病 中脘10、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肺俞85、胰俞51、肾俞75、命门57、痛泉108
神经衰弱(失眼、多梦) 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心俞83、肾俞75、谷合102、涌泉108、失眠107
中风后遗症 曲泽35、内关31、百会94、大椎89、肩髃39、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膀胱经
落枕 风池92、肩井45、大椎89、外关56、合谷102
颈椎病 印堂1、曲泽35、内关31、风池92、肩井45、肩髃39、大椎89、肺俞85、外关56、曲池52、合谷102
肩周炎 缺盆3、足三里23、风池92、大椎89、天宗84、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大杼91
急性腰扭伤、慢性腰痛、腰肌劳损 承山64、昆仑63、肾俞75、腰眼59、 腰阳关60、关元俞73、委中66
腰椎间盘突出(增生)症 承山64、昆仑63、委中66、殷门67、承扶67、关元俞73、腰眼59、肾俞75
坐骨神经痛 肾俞75、腰眼59、关元俞73、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昆仑63、涌泉108
类风湿性关节炎 曲泽35、内关31、膝关节、督脉、膀胱经、肘关节、外关56、合谷102、承山64
膝关节痛 梁丘14、膝眼24、阴陵泉18、足三里23、委中66、阳陵泉97、承山64
强直性脊椎炎 肩井45、大椎89、膀胱、委中66
静脉曲张 足三里23、三阴交21、涌泉108、承山64
股骨头坏死 阿是穴、肾俞75、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
痛经、月经不调 天枢36、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次髎31、三阴交21、大椎89、肾俞75、关元俞73
更年期综合症 中脘10、气海29、内关31、关元28、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大椎89、膀胱经、合谷102
目赤肿痛眩晕 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印堂1、三阴交21、能泉108
慢性鼻炎 印堂1、迎香43、百会94、风池92、大椎89、风门86、肺俞85、曲池52、合谷102
扁桃体炎 人迎2、天突4、曲泽35、孔最32、太溪19、大椎89、曲池52、肾俞75、合谷102
慢性咽炎 人迎2、天突4、曲泽35、缺盆3、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合谷102
湿疹 血海15、神阙30、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肝俞85、曲池52
荨麻疹 血海15、足三里23、三阴21、大椎89、风门86、肝俞79、曲池52
慢性肾炎 中脘10、水分38、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肝俞79、脾俞77、肾俞75、命门57
4、拨罐除湿气哪几个穴位
1、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脚心,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肾脏为主水之脏器,生的生理功能异常则容易引起身体水液代谢出现障碍,故而在涌泉穴拔火罐可以使气血通畅,肾气旺盛,能疏通肾经,祛除体内的湿毒浊气。
2、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体重要的保健穴位之一,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通过拔火罐刺激本穴,可以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对胃肠蠕动和内分泌功能都有良性的促进作用。脾胃运化水湿的功能恢复,对消除体内湿气非常重要,故而,湿气中的人可选择此处进行拔火罐除湿。
(4)漆关节炎拔罐穴位图扩展资料:
1、咳嗽拔罐疗法
主穴选定喘穴、肺俞穴;风寒咳嗽配风门穴;风热咳嗽配大椎穴。用闪火法拔罐,留罐8~10分钟(年龄较小的小儿罐内负压宜小,负压过大易伤患儿皮肤),小儿也可采用闪罐法,每日1次,3~5次为1个疗程。
2、颈肩综合征拔罐疗法
患者取俯卧位,医生在酸胀、麻木及疼痛的颈肩部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外上缘处皮肤上涂抹适量跌打万花油,将火罐吸附于皮肤上,并于病变部位来回推动火罐,以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或紫黑色痧点为宜。走罐后采用三棱针在痧点局部点刺,选口径适中的火罐用闪火法在上述部位拔罐,留罐约10分钟,每处出血约2~3毫升,隔日一次,5次为1个疗程。
3、膝关节炎拔罐疗法
可采用药罐疗法:将羌活、独活、防风、木瓜、桑枝、川断、牛膝、杜仲、艾叶、鸡血藤、川芎、当归各15克装入布袋内,加清水煮沸5分钟,再把小号竹罐投入药汁内煮10分钟,使用时用镊子夹起竹罐直接叩于患侧内、外膝眼及鹤顶穴处,每次15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5、真空拔罐器治膝盖关节炎该拔哪个地方啊??
直接在膝盖周围拔罐,还有委中,继续在拔罐的位置拔罐就可以,可以一天拔两次;刺血拔罐效果更好,但要忍受痛苦。
6、风湿拔罐穴位图是哪些?
拔罐可以选取:肾俞、脾俞、大椎、还有就是局部取穴,就是关节附近。很深的紫色就是湿气过重的表现。同一个地方间隔一般三天左右,或者你看拔罐留下的痕迹淡去了一部分就可以了。同时你可以买海盐袋在微波炉里烤热进行热敷,或者用艾条灸。
(1)拔罐时须保持室内温暖,防止受凉。
(2)初次拔罐及体弱、年老、紧张者,或儿童,宜选择小罐具,且拔的罐要少。同时选择卧位,密切观察病人的面色、神情,询问病人的感觉,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意外情况。
(3)选择好部位或穴位。一般以肌肉丰满、皮下组织充实及毛发较少的部位为宜。
(4)拔罐时动作要做到稳、准、轻、快。
(5)拔罐时嘱患者不要移动体位,以免罐具脱落。拔罐数目多,罐具间的距离不宜太近,以免罐具牵拉皮肤产生疼痛,或因罐具间互相挤压而脱落。
(6)起罐后局部若潮红、瘙痒,不要乱抓,经几小时或数日即可消散。
(7)前一次拔罐部位的罐斑末消退之前,不宜再在原处拔罐。
(8)病情重、病灶深及疼痛性疾息,拔罐时间宜长;病情轻、病灶浅及麻痹性疾患,拔罐时间宜短。拔罐部位肌肉丰厚,时间可略长;拔罐部位肌肉薄,拔罐时间宜短。气候寒冷时拔罐时间适当延长,天热时相应缩短。
7、拔罐哪些穴位可以缓解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当膝关节微屈时突然受到外翻或内翻应力即可引起内侧或外侧副韧带损伤。临床上内侧副韧带损伤占绝大多数。内侧副韧带拉伤或部分撕裂的患者,一般有明确的外伤史,临床以膝关节内侧疼痛、压痛,小腿被动外展时疼痛加剧,膝内侧有局限性肿胀,2~3天可出现皮下淤斑,膝关节伸屈活动受限为特点。如合并有半月板损伤则可见到关节内积血。拔罐适用于韧带的扭伤及部分撕裂,完全断裂等须行手术缝合或修补。
【拔罐部位】
下肢部:血海、阴陵泉、三阴交、膝关、膝眼。
半月板损伤
在下肢负重,上部固定,膝部略屈时,如突然过度内旋、伸膝或外旋、伸膝,半月板来不及退开而被挤压,可引起内侧半月板或外侧半月板撕裂。临床表现为关节肿胀,关节交锁即膝关节不能活动,肌肉萎缩(肌肉萎缩一般以股四头肌最明显,患者常因患肢无力而突然“腿软”),关节滑落感(走路时感觉关节不平,有滑落感,尤其在走高低不平的道路、上下台阶或楼梯时最明显),有压痛点(压痛点多位于半月板的边缘和其前角),自诉关节活动时有弹响。
【拔罐部位】
下肢部:梁丘、膝眼、膝阳关、阳陵泉、委中、曲泉。
跖筋膜劳损
跖筋膜即跖腱膜,是足底的深筋膜,位于足底部,附着在跟骨结节上,其中央部分坚强,内、外侧部分薄弱。有保护足底肌肉、肌腱,协助活动,保护足底关节,支持足弓的作用,同时又是足底某些内在肌的起点。日常挑担、负重行走、长途跋涉、局部挫伤均可引起跖筋膜劳损。跖筋膜劳损以足跟下或足心疼痛,足底有紧张感,不能久行,每遇劳累则更甚,得热则舒,遇寒痛增为特点。
【拔罐部位】
下肢部:阴谷、阴陵泉、筑宾、三阴交、太溪、照海、然谷。
8、中医拔罐穴位图
你好!你说的是一本医学书籍名称,全名《中医拔罐穴位图 》,由广州市好轻松医疗科技出版,书中挂图分正面、背面两张,介绍了常用刮痧区位、穴位等,说明书中介绍了刮痧方法、常见病刮痧取穴等,该书作者多年来从事中医按摩、刮痧、拔罐治疗工作,临床经验丰富。
穴道位于“经络”——能量的通路上。而人体中,五脏六腑“正经”的经络有12条(实际上,左右对称共有24条)。另外,身体正面中央有“任脉”,身体背面中央有“督脉”,各有一条特殊经络,纵贯全身。这14条经络上所排列着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全部共有365处。 仅仅如此,便是个相当可观的数目了,更何况其他的地方也有穴道。经络以外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后来又陆续发现了“新穴”,这些穴道若全包括,人体穴道的总数远超过1000个。 大致穴位列表: 头部穴位(正面):头维穴、发际穴、阳白穴、印堂穴、攒竹穴、晴明穴、承泣穴、四白穴、迎香穴、水沟穴、瞳子髎穴。 头部穴位(背面):百会穴、后顶穴、风府穴、哑门穴、完骨穴、风池穴、天柱穴。 头部穴位(侧面):太阳穴、下关穴、客主穴、耳门穴、听宫穴、翳风穴、颊车穴、大迎穴、人迎穴。 腹部胸部穴位:天突穴、膻中穴、鸠尾穴、巨阙穴、中脘穴、水分穴、气海穴、关元穴、中极穴、气舍穴、俞府穴、或中穴、期门穴、日月穴、天枢穴、气穴、大巨穴、大赫穴。 人体背部穴位:大椎穴、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至阳穴、脊中穴、治喘穴、肩井穴、曲垣穴、天宗穴、命门穴、腰俞穴、腰阳关穴、上仙点穴、六华灸穴、风门穴、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膏肓穴、志室穴、肩外俞穴、厥阴俞穴、三焦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 人体上肢穴位:内关穴、外关穴、曲池穴、尺泽穴、治痒穴、孔最穴、列缺穴、阳池穴、神门穴、合谷穴、中渚穴、少冲穴、落枕穴、指间穴、太渊穴、口内穴、胃肠穴、手三里穴。 人体下肢穴位:膝眼穴、梁丘穴、复溜穴、阴谷穴、血海穴、承山穴、解溪穴、委中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百里穴。 人体足部穴位:涌泉穴、大敦穴、太冲穴、太白穴、太溪穴、申脉穴、丘墟穴、昆仑穴、足临穴、行间穴、里内庭穴、下痢穴、高血压点穴、第二厉兑穴、第三厉兑穴、阿基里斯腱穴。 人体穴位与暗杀相关: 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合起来为36个致命穴。生死搏斗中,做为‘杀手’使用。仅供参考,再见!
9、拔罐穴位图
孟氏拔罐有一本 看图拔罐 那都是真人图片。。如果你只需要看穴位的话,有 穴位挂图 你可以去看一下。。知道不能发图片的,,,总是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