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关节炎 > 肉鸡关节炎怎么治疗

肉鸡关节炎怎么治疗

发布时间:2020-11-01 20:34:20

1、鸡葡萄球菌性关节炎有何特点?如何防治?

葡萄球菌性关节炎是一种条件性疾病,呈慢性经过。对肉鸡育成期的影响极大,可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体表及黏膜的常在菌,常通过溃烂的皮肤和黏膜侵入机体而发病,有时也可通过呼吸道感染。其特点是在一个鸡场反复发病,且治疗效果不佳。只能从加强饲养管理的各个环节入手,采取有效的兽医卫生防疫措施,减少应激,尽量减少葡萄球菌的感染机会,才能从根本上控制和减少本病的发生。

(1)临床症状

病鸡一侧或两侧腿关节上方肿大,为正常的1~2倍。肿胀部位羽毛容易脱落,拔去羽毛,可见皮肤颜色灰暗,失去光泽,有陈旧伤痕,皮肤表面有一个个灰色的小突起。鸡体温度升高,个别鸡出现趾瘤、脚垫、关节畸形、跛行、蹲伏、行走不便,难于接近料槽、饮水器,并逐渐消瘦衰竭。

(2)诊断及防治

葡萄球菌病鸡主要表现以腿部肿胀为特征的慢性经过,鸡群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经细菌分离培养可确诊。由于血液中的抗菌药物很难达到关节的病变部位,且葡萄球菌极易对抗菌药物产生抗药性,所以治疗比较困难,只有在发病初期用高敏药物才可获得一定疗效。

2、如何防治肉鸡葡萄球菌病?

鸡葡萄球菌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的鸡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30~80日龄笼养和网养肉鸡最易感染。

腿部肿胀,皮肤发紫
症状:
(1)葡萄球菌败血症:病鸡鸡冠苍白,胸、翅和腿部皮下有出血点;肌肉特别是胸肌广泛出血。腺胃乳头出血。
(2)浮肿性皮炎:皮肤蓝紫发黑,流出紫红色或茶绿色腥臭液体。
(3)胸部皮下囊状水肿。
(4)脚垫、脚趾及周围组织形成球形肿大。
(5)关节炎。
(6)脐炎:雏鸡腹部膨大,脐口恶臭;卵黄囊较大,卵黄发暗。
防治:
(1)预防:做好种蛋、孵化室和鸡舍清洗消毒,减少外伤。
(2)治疗:发病鸡群可用青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治疗,由于葡萄球菌极易产生耐药性,最好事先进行药敏试验,注意科学用药。发病严重的地区,可使用葡萄球菌自家苗进行预防免疫。

3、肉鸡腿软 怎么治

肉鸡软腿症是指以肉鸡呈现腿部乏力,不能正常运动,严惩得瘫痪为症状的腿部运动障碍性疾病。 [病因]: 1、遗传因素:肉鸡快速生长和体重日益增加与腿部问题的日渐增多有着直接关系,这也为今后肉鸡的遗传育种提出了新的问题。 2、营养因素:多考虑饲料中钙磷的数量、比例及有效磷的含量问题。有时虽然饲料中营养没问题,但是由于长期、大剂量使用某些药物(如OTC)致使钙质结合,不能吸收而发生软骨症。这一点值得注意。 3、疾病因素:各种疾病的发生,亦会影响腿部功能,如细菌性骨髓炎、细菌性关节炎、病毒性关节炎、滑液囊霉形体、高立克氏病等,除上述原因外,有些疾病造成的肠炎致使营养吸收不良,而发生软腿病。 4、饲养管理:种母鸡营养对肉鸡软腿病有直接影响。事实上,大部分的腿部问题是因为环境应激、疾病及管理问题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造成的。 [防治]:1、加强饲养管理,减少疾病的发生。 2、饲喂全价饲料。 3、不可长期滥用抗菌素。

4、鸡病毒性关节炎有何特点?如何防治?

病毒性关节炎是一种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肉鸡的重要传染病。病毒主要侵害关节滑膜、腱鞘和心肌,引起足部关节肿胀,腱鞘发炎,继而使腓肠腱断裂。病鸡关节肿胀、发炎,行动不便,不愿走动或跛行,采食困难,生长停滞。

(1)临床症状

肉鸡食欲减退、跛行、贫血、消瘦,胫关节、趾关节及连接的肌腱肿胀。后期出现单侧或两侧性腓肠肌腱断裂,足关节扭转弯曲。严重时瘫痪。

(2)剖检变化

病肉鸡趾屈腱及伸腱发生水肿性肿胀,腓肠肌腱出血、坏死或断裂。跗关节肿胀、充血或有点状出血,关节腔内有大量淡黄色半透明渗出物。慢性病例腓肠肌腱明显增厚和硬化,并出现结节状增生、关节硬固变形,表面皮肤呈褐色。腱鞘发炎,水肿。有时可见心外膜炎,肝、脾和心肌上有小的坏死灶。

(3)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注意肉鸡舍及环境卫生,引种要从无病毒性关节炎的肉鸡场引种。坚持执行严格的检疫制度,淘汰病肉鸡。

易感肉鸡群可采用疫苗接种,12周龄前采用禽呼肠孤病毒疫苗进行基础免疫,然后于16~20周龄用灭活疫苗加强免疫,免疫种肉鸡的后代雏肉鸡可获得高水平的母源抗体,能够抵抗病毒性关节炎的早期感染,本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5、我的肉鸡25天得了气囊炎怎么治?

气囊炎是多病因的一个综合症,也可以说是多因一果,有很多的病因能够造成气囊炎,他是一个病理现象,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如果说真是单一的病原所造成的气囊炎,一般来讲都不是太严重,比如说大肠杆菌能够引起气囊炎,但是我们只要用治疗大肠杆菌全身感染的药物基本上都能把他治愈,像慢性呼吸道病,我们用慢性呼吸道药也能把他治愈,但是在现实当中,气囊炎给养殖业,特别是肉鸡养殖、肉鸭养殖还有肉鹅的养殖所带来的损失是非常大的,在07、08年的时候这个病仅限于肉鸡,在肉鸭上当时见不到,蛋鸡上更见不到,但是在这两年,蛋鸡上能见到了,在肉鸭、肉鹅发病都很严重,死亡率也很高,去年见到一家养鹅的,养了2000多只,每天死亡50-60只,鹅相对来说价值比较高,所以说损失是比较大的,另一个及就是在肉鸭当中,气囊炎也是越来越普遍,肉鸡就不用说了,发病率一直比较高,蛋鸡发病相对轻一些,但是一旦发生也是比较棘手,每年冬春季也是气囊炎的高发阶段,给咱们养殖户能带来比较大的损失,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大家都有体会,并且鸡持续性的死亡也会给咱们养殖户带来比较大的精神压力,如果说一批鸡赔个五千七千的都好说,但是自己养的动物连续、大量的死亡人的精神承受不了的,因为管理不同,包括用药、治疗时机不一样,这个死亡率悬殊也很大,在治疗过程中如果说能早发现,合理治疗的话,治疗的效果还是很理想的,但是有些气囊炎因为治疗措施不恰当,或者误治,死亡率就比较高了,有的气囊炎死亡率能达到10%,确实是比较严重

  讲气囊炎首先要知道气囊,气囊是禽类特有的一种呼吸结构,家禽主要就是鸡鸭鹅,气囊是支气管入肺之后形成的一个分支,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储存空气、参与呼吸,正常的气囊储存空气的量是一次完整呼吸过程(一呼一吸)十几倍,所以说这个储存量还是比较大的,但是不管是呼还是吸气囊里面的空气都会通过肺脏,也就是说肺脏进行呼吸的时候外界的空气包括这些有利的或是致病的微生物、致病原都会到达气囊,禽类有9个气囊,和中空的骨腔是相通的,禽和哺乳动物不一样,它没有胸膈,所以一旦发生胸气囊的炎症很快就会波及到腹腔,像腹膜炎以及腹气囊炎,包括肝包炎这些,胸气囊紧挨着心包,和心脏紧紧靠在一起,因为气囊是覆盖在肺部上面的,跟心包紧挨着,发生气囊炎之后临近感染的原则,心包很快就会发炎,再往后就会发生肝周炎、腹膜炎,这是一个顺序,也算是一个鉴别诊断,因为在别的疾病发生的气囊炎上,比如说大肠杆菌,它可能先出现肝周炎,腹膜炎,或者同时发生气囊炎,但是我们所讲的气囊炎刚开始发生的时候,它是发生在胸气囊,然后是心包炎有一个先后的顺序,所以有很多技术员在临床上他会出现误诊,误诊的原因就是把气囊炎当成大肠杆菌性气囊炎来治疗,一般来说胸气囊一旦发炎,很快会引起心包炎、肝周炎和腹膜炎,当病毒或者是病菌引起的很快还会形成菌毒血症,传到全身,进而发生败血症,在发生气囊炎的时候会发生很严重的肺循环的障碍,首先是通气障碍和换气障碍,在气囊炎发生的时候在气管部位有很多的粘液,气管它是有损伤的,如果没有损伤他就不会出现这么多的粘液,气囊炎发病初期会有一些渗出物,气泡、奶油状渗出物,再严重一点会形成干酪物,干酪物压迫在肺脏上,肺不能够舒展,空气不能够进入肺部,会形成很严重的缺氧,常见到鸡群伸脖、张嘴、怪叫,会造成大量的窒息死亡,气囊炎的后期常常会因为缺氧,出现大量的腹水鸡

气囊炎的发病原因也是多样的,所以也让和多人有这样的感觉,在上一批鸡治疗效果很好的药物在这一批发病的鸡上就没有效果,其中的原因就是病因不同导致的,
通常我们把大肠杆菌引起的气囊炎、肝周炎、腹膜炎称为大肠杆菌病,我们不称为气囊炎,因为大场杆菌引发的这些疾病大肠杆菌药就可以把治愈,包括像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输卵管炎、关节炎、脑炎、肉芽肿,这些大肠杆菌病用大肠杆菌药就可以把它治好
像支原体引起的气囊病变,我们称为慢性呼吸道病,这里有一个先后的顺序问题,就是大肠杆菌引起的气囊炎,它会和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同时发生,当大肠杆菌跟支原体混感的时候,这个包膜就会变成黄白色,因为单纯的大肠杆菌它的心包膜、肝包膜是白色的,当混感了支原体的时候,会变成黄色


气囊炎的发病中间,流感是绕不开的话题,在养鸡过程中我们也经常看到先发生了感冒,出现了呼吸道症状,然后又后续发生了气囊炎,气囊炎紧随而至,这种死亡率也是比较高的

病毒性因素:传染性支气管炎,急性、高度传染性病毒呼吸道,早上可能几只鸡在咳嗽,但是在晚上的时候12-24小时大群就全部出现了呼吸道表现,支气管炎感染鸡之后48个小时就会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崩解,粘液增多,一般来讲寒冷季节会多一点,引起气管纤毛脱落,粘液增多,支气管入肺的部位有炎性细胞的浸润,一般来讲都会有慢性呼吸道病的混感,再加上冷应激发生气囊炎的概率是很高的,
传染性支气管炎跟流行性感冒混感的时候常会引起支气管堵塞,传染性支气管炎跟流感混感,发病前几天就会发生死亡,再一个就是气管粘液增多,引起通气障碍,再往后就会有干酪性的栓子,这个时候就会有比较大的伤亡了。

气囊炎的发生离不开细菌病的参与,大肠杆菌在气囊炎的发病中间有两种意义,第一个就是作为原发因素的话它是可以引发气囊炎的,再一个在气囊炎发病的后期主要就是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所有动物消化道的一个常在菌,原发性的大肠杆菌病很少,如果不发生病毒性疾病的话大肠杆菌一般没有多大的问题,如果有人说自己鸡场的大肠杆菌怎么都治疗不了,那是没有找到真正的底色病,只是看到大肠杆菌保心包肝了,气囊炎治疗后期,最好是通过药敏实验筛选大肠杆菌药,对气囊炎后期的死亡率会控制的很好

支原体,本身就是一个呼吸道病原,主要引起呼吸道的粘液增多,气囊混浊,以及肺部的局部坏死,应激在气囊炎的发病也是一个主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疫苗应激,再一个是冷应激,早的话一般是14日龄以后,在鸡群之间  ,支原体引起的气囊炎用药都有很好的效果 



 
真菌是气囊炎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肺部:乌绿色,诊断为真菌性肺炎的时候,用气囊炎药再加上针对霉菌的药,不用加病毒药就可以把它治愈,真菌病的发生于频繁的用药也是有关系的,

有害气体,通风不良

环境湿度不够,悬浮性的颗粒,尘埃吸入肺部造成肺部的炎症

鼻气管鸟杆菌感染,外在表现跟禽流感非常相似,解剖之后没有流感的表现,但是有气囊的浑浊,现在多数厂家气囊炎的药对鸟杆菌都有针对性
 

针对不同的症状采用不同的用药方案:

大肠杆菌引起的气囊炎,但没有包心包肝,首选

气囊速治+呼健或者强力。配合清瘟败毒口服液最好

气囊速治:每代300斤水
 

大肠杆菌引起的气囊炎,有包心包肝

菌威或杆菌清,配合呼健或者强力,第二个疗程用气囊速治巩固。配合清瘟败毒口服液最好
 

支原体引起的气囊炎

呼健或者强力,配合清瘟败毒口服液最好

病毒引起的气囊炎

在上面的基础上配合相应的病毒药(毒消)。

6、肉鸡发生腿病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

随着肉鸡养殖效益和肉鸡生产性能的不断提高,鸡只的出栏越来越早,生长越来越快,同时在饲养过程中由于营养和代谢原因导致的疾病也越来越多。腿病作为现代肉鸡饲养的常见病已经越来越引起养殖户的关注,腿病的原因可以有以下几种:

遗传原因:如先天性发育不良:

营养性原因:如缺乏锰、维生素,钙磷比例不当等;

管理原因:管理不良或粗暴造成的骨折、外伤;疾病原因:如病毒性关节炎、脑脊髓炎、葡萄球菌感染等。

(1)鉴别诊断要点

①病毒性关节炎:病毒性关节炎,是由病毒引起的肉用仔鸡常见传染性疾病。其特征是腱鞘、滑液囊膜和心肌发生炎症,病鸡表现关节肿大,跛行和瘫痪。

②葡萄球菌病:鸡葡萄球菌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葡萄球菌在环境中广泛存在。该病的发生与外伤有关。发病时间多在40~60日龄,地面平养、网上平养较笼养鸡发生的多。

a.新生雏鸡脐炎可由多种细菌感染所致,其中部分鸡因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在1~2周内死亡。

b.可见病鸡精神、食欲不好,低头缩颈呆立。在胸腹部、大腿内侧、翅膀内侧皮肤,有的在头部、下颌部和趾部皮肤可见皮肤肿胀、相应部位羽毛潮湿易掉。皮肤呈青紫色或深红紫色。

c.肉鸡的中雏阶段多发生关节炎型的鸡葡萄球菌病。多发生于跗关节,关节肿胀,皮下水肿,关节液增多,病鸡行走不便、跛行喜卧。

③佝偻病和骨软症:钙、磷是鸡体内两种重要的常量元素,对骨胳的发育及血液凝固都有极大的影响。鸡只常因钙、磷不足、比例失调或维生素D缺乏而引起雏鸡佝偻病(软骨病)和成鸡骨软症。常见的病因有:日粮中钙、磷缺乏或比例失调,其正常比例应为1.25∶0.7;维生素D不足;日粮蛋白质过高或脂肪过高,以及温度过高、运动少、日照不足等因素。

症状鸡只不愿走动、喜欢躁伏,生长发育迟缓。幼鸡爪和喙易弯曲,肋骨末端呈念珠状,关节肿大,有的拉稀。

④维生素B2缺乏症:维生素B2(核黄素)缺乏症是以幼鸡的趾向内蜷曲,两腿瘫痪为特征的营养缺乏症。病因:常用缺乏维生素B2的禾谷类饲料;饲喂高脂肪低蛋白饲料;温度低时未及时补充维生素B2;患肠胃疾病等。

该病特征性症状是足趾向内蜷曲,两腿瘫痪,多在1~2周龄雏鸡发生腹泻后出现。

(2)防治措施

①加强饲养管理,饲喂全价饲料,及时清除鸡舍中可能造成鸡只外伤的锐利物;做好防疫,尽可能减少造成鸡只感染疾病的机会,尤其是可能导致皮肤黏膜破溃的传染病。

②对于病毒性关节炎,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进行治疗。对已发病的鸡没有好的治疗方法,可将病鸡剔出,集中隔离饲养,症状严重的应淘汰。一般的预防方法主要是加强卫生管理及鸡舍的定期消毒,使用碱性溶液或0.5%的有机碘液消毒,效果好。

③葡萄球菌的诊断比较容易,确诊后采取药物治疗是重要的防治措施。金黄色葡萄球菌极易产生抗药性,所以在选择药物前必须做药敏试验。无条件的单位可选用该场不常用的药物。可选用氯霉素0.1%拌料,或氟哌酸0.04%拌料,痢特灵按0.04%拌料,连喂5~7天。据报道,按每只鸡2000单位青霉素饮水给药,每天1次,连用3~5天,效果十分明显。

④对于非疾病原因引起的腿病,应认真的在营养方面寻找原因。

⑤钙磷比例不当或钙磷不足,应在日粮配制时予以调整,选用优质的钙磷原料。通过日粮中补充骨粉或鱼粉进行防制,疗效较好。如果饲料中钙磷本身没有问题,就很可能是维生素D缺乏症造成的,应对病鸡投喂鱼肝油或补充维生素D。对于因缺乏维生素D造成的病鸡治疗时,可单独1次投喂15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疗效快。

⑥维生素B2缺乏症必须早期治疗,对已出现脚趾卷曲、瘫痪的鸡,只能淘汰,无治疗意义。雏鸡一开食就应饲喂全价标准日粮,在每吨饲料中添加2~3克核黄素,可预防该病发生。对病鸡在每千克饲料中加入核黄素20毫克,连用1~2周,有一定的疗效。

7、肉鸡肘关节肿胀是怎么一回事?怎么治疗?

关节肿胀主要是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就是肉鸡的关节受外伤即长时间卧伏不动摩擦引起,再一个就是内伤即营养疾病因素引起的共济失调。
第一是跟肉鸡的品种有一定关系,如果是科宝500的话由于前期生长过快,20天以后就会逐渐的发生小鸡瘫腿,劈腿的现象,过了30日龄尤其明显,如果饲料营养更好的话,表现的会更明显。这就需要科学的饲养,前期一定要做好控光,从而保证小鸡的骨架发育。同样的道理,罗斯308和双A+也偶尔存在这种现象。
第二是肉鸡饲料营养过高,导致小鸡生长过快或者是饲料钙磷比例失调,导致关节发育不良,再一个可能出现的就是饲料的B族维生素不足,小鸡会出现观星状,卧伏不动导致关节肿胀。
第三是肉鸡用药量过大,造成关节的通风肿胀。
第四是肉鸡垫料或垫网及笼底过于锋利,造成关节肿胀,以网养和笼养常见。
第五是肉鸡感染疾病,常见有大肠杆菌病等,偶尔也有病毒性关节炎,不过很少见。另外还有就是支原体也可引起关节炎。
治疗嘛主要就是对症治疗。
第一是加强管理,该控光就控光。
第二是换料。(大批鸡瘫腿的话很可能是料的问题)
第三是停药,改用通肾的药,改善微循环。
第四是什么就不用多说了,该修的修该换的换。
第五是投药治疗,选择吸收性好的,能到达关节的药,比如沙星类。

8、如何防控鸡病毒性关节炎?

本病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关节滑膜、腱鞘和心肌病变的传染性疾病,也称腱鞘炎或腱滑膜炎。本病在世界许多地区都有发生。从鸡分离到的呼肠孤病毒有5种不同的血清型。

病毒对周围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能耐受60℃8~10小时,56℃22~24小时,37℃15~16周,4℃可存活3年以上;病毒对pH3有抵抗力,室温下过氧化氢作用1小时不能灭活,对2%来苏儿、3%甲醛有抵抗力,70%乙醇和0.5%有机碘可将其杀死。

(1)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发生于鸡、火鸡也可感染发病。肉用鸡发病率高于其他禽类。1日龄无母源抗体的雏鸡易感性最高;自然情况下,5~7周龄的鸡发病最为常见,肉用仔鸡发病率可高达100%,但死亡率不到1%。本病虽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但传播率较低,其传播方式主要为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感染鸡的分泌物、排泄物特别是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是主要的传染源;病毒长期存在于鸡的盲肠扁桃体和跗关节内,特别是那些幼龄就受到感染的鸡,这些带毒者是同舍动物的潜在传染源。

(2)临床症状

病鸡主要表现为跗关节肿胀和跛行,两侧趾屈肌腱或跖伸肌腱受害,严重时腱坏死或纤维化,病鸡严重跛行,跗关节肿大,部分鸡生长受阻。有的可引起腓肠肌腱断裂。跗关节和跖关节腱鞘有明显水肿。

(3)病理变化

自然感染的鸡跖屈肌腱和跖伸肌腱肿胀,跗关节常含有少量草黄色或血样渗出物,少数病例有相当多量的脓性分泌物,在感染早期,跗关节和跖关节有明显水肿,跗关节内滑膜有点状出血;有的病鸡有心包炎、心肌炎和心包积水。慢性病变的特征是腱鞘硬化和粘连,在胫跗关节远端软骨上出现凹陷的点状溃烂,然后变大融合,关节表面纤维软骨膜增生。

(4)实验室诊断

根据症状和病变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通过病毒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试验,琼扩试验常用来检查病毒种群特异性抗体的存在。

(5)防控要点

①净化种鸡群

对患病种鸡坚决淘汰,防止本病经蛋垂直传播。严禁从有本病的鸡场引进种蛋或苗鸡。

②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消毒

对商品鸡采用“全进全出”制,每批鸡出售后要用碱液或有机碘消毒剂彻底消毒鸡舍,并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进行熏蒸。

③免疫接种

对开产前的蛋鸡最好选用灭活苗免疫(有些活疫苗可经蛋将疫苗毒传给下一代)。免疫程序为:种鸡群1~7日龄、4周龄时各接种一次多价弱毒苗,在开产前接种一次灭活苗;商品肉鸡在1日龄以多价弱毒苗接种一次即可。

9、小鸡脚软怎么治疗?

鸡腿部疾患病因分析及鉴别诊断
2004-12-02 在饲养过程中,鸡常发生软脚、跛行、麻痹、蹲下不愿走动、腿爪变形和瘫痪等腿部疾患。鸡的腿部疾患原因极为复杂。腿病多数系某种疾病中的一项症状,或者是某种疾病中的一种类型,极少数属独立性的疾病,对此有人称之为脚弱综合症。鸡群发生腿疾直接影响鸡群整齐性,提高鸡群的废弃率和零星死亡率。本文对鸡腿疾患的病因和特征性鉴别,作如下概述。
一、鸡腿部疾患病因分析
1、病毒
(1)、新城疫。 此病表现多种类型,在亚急性或慢性型中可见病鸡腿翅麻痹、跛行、站立不稳,头向后仰或向一侧扭转,有的单腿麻痹以跖部着地,有的两腿均麻痹,受惊吓时全身抽搐,身体滚转。
(2)、传染性脑脊椎脊髓炎。 此病亦称流行性震颤,主要发生在5~25日龄雏鸡,呈垂直和水平性传染。病初患鸡头和颈震颤,接着逐步出现共济失调,最后发生瘫痪,躺卧不起,两脚向一侧伸展,直到死亡。
(3)、马立克病。 多发生在70-80日龄以后。神经型马立克氏病能侵害坐骨神经,表现运动失调,出现一侧或双侧性瘫痪,一肢向前,另一肢向后,呈“劈叉”姿势。
(4)、病毒性关节炎(病毒性腱鞘炎)。 由鸡呼肠孤病毒引起,肉鸡在2周龄常见此病,3~4周龄出现明显症状,如不愿走动,跛行,关节肿胀,脚关节弯曲变形,腓肠肌腱断裂。
2、细菌
(1)、鸡传染性滑液囊炎(霉形体病)。 霉形体感染,患鸡表现鸡冠苍白,生长停止,关节(特别是飞节和趾关节)肿大、跛行,喜蹲下,跗关节或脚垫肿胀,滑液囊中有粘稠、灰黄色渗出物。
(2)、禽结核。 病鸡沉郁,体重明显减轻,当骨骼受病菌侵害时表现一侧性跛行,走路时呈一种特殊跳跃式步态,关节内结核可引起瘫痪。
(3)、包涵体性肝炎。 鸡羽毛松乱,患鸡冠白、贫血,肝黄色易脆、有出血点和坏死点,大腿骨骨髓呈淡粉红色或黄色,胸肌、腿肌、皮下组织及内脏组织发生广泛性出血。
(4)、细菌性关节炎。 特点是腿部及关节有红、肿、热、痛等炎性反应,导致患鸡跛行,蹲下不愿行动。引起本病的病因有葡萄球菌感染、弯杆菌肝炎病、大肠杆菌感染、沙门氏杆菌感染、链球菌病和禽霍乱病等。
(5)、家禽副大肠杆菌病。 病原为副大肠杆菌。患鸡发生腹泻,腿麻痹,颈扭转,以飞节坐地,运动失调,身体震颤,排黄白色有时带血粪便。
(6)、一过性麻痹病。 据毕英佐(华南农业大学家禽研究室,1994)介绍,本病病因尚不清楚,常出现于6-8周龄的鸡,患鸡发生颈及翼弛缓性麻痹和脚完全麻痹,1~3天后多数能恢复。限饲期结束后,鸡由于饱食而压迫迷走神经也会引起一种一过性麻痹。
(7)、家禽螺旋体病。 病原为螺旋体。患鸡出现食欲减退,精神萎顿,羽毛蓬乱,嗜睡,头部发绀,腹泻,口渴,行走摇摆不稳,最后变成瘫痪,极度衰弱而死亡。
3.寄生虫性
(1)、卡氏白细胞原虫病。 本病只发生于鸡,1~3日龄发病率最高。主要表现精神沉郁,羽毛蓬乱,贫血,冠苍白,排黄绿色稀粪,行走困难,运动失调,两肢轻瘫,发育迟缓。
(2)、鸡膝螨虫病。 膝螨通常寄生于鸡胫部和足等羽毛部,虫体可钻入皮肤,隧道在小腿部鳞片下方。因其寄生引起发炎,胫上起鳞状屑,接着皮肤增生而变粗糙,裂缝发痒,病变部渗出液干涸而形成灰白色痂皮,呈“右灰脚”,导致行动困难,甚至发展成关节炎,趾骨坏死。
4、外伤
机械性骨折、扭伤、引起的炎症。
5、营养代谢病
(1)、痛风。 鸡食入过量动物性蛋白质,引起蛋白质代谢产物尿酸盐排泄受阻引起的。造成肾机能障碍的因素都能引起本病,如VA缺乏、缺水和高钙日粮等。关节痛风可见于关节(趾关节)的软骨、关节周围组织、腱鞘和韧带等,尿酸盐积聚结节,使关节或趾间肿大变粗。
(2)、Ca、P比例失调。 鸡饲料长期Ca、P比例不当,生长鸡表现两腿无力,走路不稳,跛行,重者侧卧不起,两腿叉呈“八”字,成鸡产蛋量减少,产软壳蛋。剖检股骨易折,可捻碎状,股骨柔软易弯曲,骨骺生长板增宽,嘴喙变软如橡皮,龙骨呈“S”形,肋骨与脊柱结全处呈串球状肿大。
6、维生素缺乏
(1)、VB1缺乏。 引起鸡多发性神经炎和外周神经麻痹,患鸡厌食,腿软无力,步伐不稳,趾向内卷曲,刚开始患鸡扬头高抬脚行走,随病情发展,跗关节着地移动,身体屈曲腿上,重者两肢瘫痪,卧地不起,两腿伸直,头向后呈“观星”姿态。
(2)、VB2缺乏。 患鸡以一只脚行走或以跗关节着地行走,关节肿大,脚趾向内蜷曲,或一腿朝前一腿向后,行走困难,走时两肢展开维持身体平衡。剖检可见坐骨神经肿大。
(3)、VE缺乏。 行走困难,两腿麻痹,倒地侧卧,腿外伸,一侧性角弓反张,两腿发生痉挛抽搐,不久死亡。
(4)、胆碱缺乏。 可引起骨短粗病,跗关节增大,脚弯向旁边而产生滑腱症。
(5)、烟酸缺乏。 雏鸡烟酸缺乏时,腿部关节肿大,趾、爪呈痉挛状。生长鸡缺乏烟酸时,生长停滞,关节肿大,骨短粗,腿弯曲,行走困难。
(6)、尼克酸缺乏。 跗关节肿胀,行走困难。
(7)、生物素缺乏。 可引起脱腱症,足底和趾皮肤龟裂,出血,结痂,足垫皮炎,这是生物素缺乏的典型症状。
(8)、VA缺乏。 腿关节肿大,关节囊中有白色尿酸盐,行走困难。
(9)、叶酸缺乏。 病鸡生长不良,羽毛发生不正常,贫血和骨短粗症,行走不正常。
(10)、VD3缺乏。 腿极端无力,行走困难,身体坐在腿上的特殊姿态(蹲伏姿势),以后鸡嘴、脚爪和龙骨变软易弯曲。
7、矿物质缺乏
(1)、Zn缺乏。 病鸡表现两腿软弱,运动失调,长骨短粗,跗关节肿大,腿脚皮肤磷片状,重者发生坏死性皮炎。
(2)、锰缺乏。 当家禽缺锰时,引起胫关节粗大,胫骨远端和趾骨近端扭转或弯曲,最后从腓肠腱滑脱,行走困难。
8、中毒
(1)、霉菌毒素污染。 可诱发肉用雏鸡的胫软骨发育不良。
(2)、痢特灵中毒。 鸡在拌料添加量超过400×10-6或拌饲不均匀可引起中毒,病鸡表现兴奋不安,不断尖叫,头后仰,展翅飞奔,无目的运动,最后全身震颤高度抑制而死。
(3)、使用过量抗球虫药物。 使用过量或长期使用拉沙里菌素,可引起踮脚行走和进行性腿无力,共济失调和麻痹。红霉素或氯霉素与牧宁霉素、盐霉素、甲基盐霉素等任一种抗球虫药合用时,会引起腿无力和麻痹。
(4)、优素精中毒。 优素精如超量、拌料不均或与枝原净同用均可引起中毒。群体症状表现食欲废绝,卧地不起,颈腿伸展,两腿瘫痪,腿向外侧伸展。
(5)、庆大霉素中毒。 可引起腿型痛风病。
(6)、肉毒素中毒。 患鸡表现颈部肌肉麻痹,头颈软弱无力,向前伸头,翅腿麻痹,行为困难。
(7)、有害气体中毒。 一氧化碳、氨气、福尔马林,会引起脚弱。
(8)、食入含鞣酸高的日粮(高梁、菜籽饼)。 会增加腿扭曲的发病率。
9、环境管理不善
(1)、鸡舍内寒冷、湿度大、垫料潮湿、换气不良,特别是缺少氧气的环境,可诱发鸡脚弱。
(2)、笼养蛋鸡在炎热季节管理不科学,高产鸡常发生脚软无力,不能站立,侧卧或瘫痪,产薄壳或软壳蛋。
(3)、光照影响。间歇光照(1小时光照,2小时黑暗)时的脚弱发生率比连续光照低得多。
二、鸡腿的特征症状在诊断中的提示
1、两腿劈叉——小雏鸡为脑脊髓炎、VE缺乏症,较大鸡只为马立克氏病。
2、鸡腿脱腱、足底和趾皮肤龟裂、出血、足垫皮炎——即为生物缺乏症。
3、腿瘤站立不稳——为Ca、P比例失调、痛风。
4、关节炎——为葡萄菌、滑膜形体和营养缺乏病。
5、脚鳞片隆起,有石灰痂皮——鸡膝螨的特征。
6、长骨短粗,跗关节肿大,腿脚皮肤磷片状,两腿软弱,运动失调——缺锌症或铜缺乏症。
7、扭转、抬头望天、瘫痪——往往是新城疫、VE、硒缺乏症所至,结合其它症状可鉴别。
8、转圈、观星状——VB1缺乏症。
9、颈麻痹而平铺地面,羽毛易脱落,翅膀麻痹——鸡肉毒素中毒特征。
10、脚麻痹,趾卷曲——VB2缺乏症。
11、头向后弯曲,呈观星状——VB1缺乏症。
12、腿骨弯曲,运动失调,关节肿大——病毒性关节炎、滑膜霉形体或铁、胆碱缺乏症。
13、高度兴奋,奔走鸣叫,头后仰——痢特灵中毒病。
14、病鸡腿极端无力,身体坐在腿上,呈蹲伏姿态——VD3缺乏症。
15、病鸡一侧跛行,走路时呈一种特殊跳跃式步态——鸡骨骼结核病。
16、病鸡冠苍白,运动失调,两肢轻瘫——可疑是卡氏白细胞原虫病。
江汇荣1 孙克年2

10、肉鸡肠炎应如何防治

肉鸡肠炎的病因

1、肉鸡的日常饮水要保持卫生,避免给鸡饮用一些雨水和河流水。这些水中可能会有超标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极易引发肠道疾病。肉鸡养殖在饲料的选择上要注意霉菌毒素中毒的情况。在饲料的保存时要注意防止饲料发霉。

2、肉鸡在日常的管理中卫生管理不当,消毒等工作没有做好,会导致一些病菌滋生,致使菌群容易感染肠道疾病。

3、球虫是寄生在肠道黏膜上的一种寄生虫,一旦肠道中的球虫大量的增值会导致黏膜增厚,影响对于影响物质的消化吸收。同时肠道对于水分的吸收能力减弱,造成鸡饮水增加,引起粪便变稀。

4、冬季肉鸡养殖冷应激、转群、换料等应激因素出现,都有可能引发肠炎。如鸡舍中温度过低会导致鸡拉稀,肠道粘膜受损,引发肠炎。

肉鸡肠炎预防

冬季肉鸡肠炎的预防措施

1、加强肉鸡的饲养管理,注意调控养殖的密度。在日常的保温与通风工作要协调好,注意通风的风口方向,避免直吹到肉鸡身上。定期的对鸡舍的用具消毒,饮水消毒。

2、注意鸡舍的应激来源,鸡舍最好远离城镇。养殖管理人员要在鸡舍内也要注意避免出现的大的声响。

3、根据一些常见的疾病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同时按期的补充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提高肉鸡的自身抵抗力。

肉鸡肠炎预防

4、喂养丝兰提取物-优兰宝。肉鸡的肠道是由多种菌群共同组成的一个微生态系统,处于一个平衡状态。优兰宝可以调节肠道的ph值,有助与肠道有益菌的增值。同时优兰宝中丝兰皂苷可以清理肠道毒素和油脂,提高了肠道对于营养物质的消化能力。

肉鸡的养殖就是养肠道,只有有了一个好的肠道,才能快速的生长。肉鸡养殖还要做好疾病的防控,做好的疫苗。冬季的肉鸡养殖疾病多发,日常的管理是关键,希望通过本文可以帮助到大家。

与肉鸡关节炎怎么治疗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