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左足第一跖附关节炎怎么治疗
你自己的主观感觉是什么?就是有什么症状,是否受过伤
2、什么是垂状趾
病情分析:
意见建议:锤状趾、槌状趾和爪形趾
锤状趾、槌状趾和爪形趾是2~4趾常见畸形。锤状趾是指患趾的跖趾关节(MPJ)中立位或背伸,近趾间关节(PIPJ)屈曲,远趾间关节(DIPJ)中立位或背伸(图21-10(1))。槌状趾是指患趾的跖趾关节中立位, 近趾间关节中立位, 远趾间关节屈曲(图21-10(2))。爪形趾是指患趾的跖趾关节背伸,远、近趾间关节均屈曲(图21-10(3))。北京同仁医院骨科张建中
引起锤状趾、槌状趾和爪形趾的常见病因有:1,穿不合适鞋。2,趾过长。3,邻趾畸形的挤压,如拇外翻挤压第2趾。4,创伤后:肌腱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5,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6,神经肌肉疾病:脑瘫,小儿麻痹后遗症。7,高弓足,扁平足,踝关节下垂。8,遗传因素。
患者发生这类足趾畸形后,由于趾间关节的屈曲,趾末端触地引起痛性胼胝,近趾间关节的屈曲,使该关节背侧和鞋面摩擦,也会引起痛性胼胝。由于跖趾关节的背伸,近节趾骨基底对跖骨头背侧挤压,可引起3种后果1,跖骨头背侧软骨损伤,以后造成跖骨头缺血坏死,甚至形成骨性关节炎。2,跖骨头下沉,引起跖骨头跖侧形成痛性胼胝。3,跖趾关节脱位。
根据畸形的发生不同,可将其分为 1,先天性2,获得性。根据畸形是否能被动纠正分为 1,松弛性,畸形可以完全被动纠正 2,半僵硬性,畸形可以部分被动纠正。 3,僵硬性,畸形不能被动纠正。根据畸形的程度不同,可分为, 1,轻度:MPJ和IPJ关节无固定的挛缩,足负重后畸形加重。 2,中度:PIPJ有固定挛缩,MPJ无过伸畸形。 3,重度:PIPJ有固定挛缩,MPJ有固定的过伸畸形。
治疗
1,非手术治疗 清理过度角化皮肤,足垫,穿宽松鞋。
2,手术治疗
屈曲畸形,一般可行关节成形术或关节融合术。对于跖趾关节背伸畸形,治疗较复杂。首先需要切除跖趾关节背侧关节囊,松解侧副韧带和跖板,如果跖骨不手术短缩或跖趾关节明显脱位短缩,需要延长伸肌腱。但由于第2跖骨常常较长、跖骨头背侧软骨的损伤及跖趾关节脱位,需要形跖骨头颈部的截骨或跖骨干的截骨,以短缩和抬高跖骨头。如仍不能纠正跖趾关节背侧畸形,可将屈趾长肌腱从远节趾骨基底切断,将其纵形劈开,移位固定于近节趾骨基底背侧。
锤状趾、槌状趾和爪形趾是2~4趾常见畸形。锤状趾是指患趾的跖趾关节(MPJ)中立位或背伸,近趾间关节(PIPJ)屈曲,远趾间关节(DIPJ)中立位或背伸。槌状趾是指患趾的跖趾关节中立位, 近趾间关节中立位, 远趾间关节屈曲。爪形趾是指患趾的跖趾关节背伸,远、近趾间关节均屈曲。
引起锤状趾、槌状趾和爪形趾的常见病因有:1,穿不合适鞋。2,趾过长。3,邻趾畸形的挤压,如拇外翻挤压第2趾。4,创伤后:肌腱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5,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6,神经肌肉疾病:脑瘫,小儿麻痹后遗症。7,高弓足,扁平足,踝关节下垂。8,遗传因素。
患者发生这类足趾畸形后,由于趾间关节的屈曲,趾末端触地引起痛性胼胝,近趾间关节的屈曲,使该关节背侧和鞋面摩擦,也会引起痛性胼胝。由于跖趾关节的背伸,近节趾骨基底对跖骨头背侧挤压,可引起3种后果1,跖骨头背侧软骨损伤,以后造成跖骨头缺血坏死,甚至形成骨性关节炎。2,跖骨头下沉,引起跖骨头跖侧形成痛性胼胝。3,跖趾关节脱位。
根据畸形的发生不同,可将其分为 1,先天性2,获得性。根据畸形是否能被动纠正分为 1,松弛性,畸形可以完全被动纠正 2,半僵硬性,畸形可以部分被动纠正。 3,僵硬性,畸形不能被动纠正。根据畸形的程度不同,可分为, 1,轻度:MPJ和IPJ关节无固定的挛缩,足负重后畸形加重。 2,中度:PIPJ有固定挛缩,MPJ无过伸畸形。 3,重度:PIPJ有固定挛缩,MPJ有固定的过伸畸形。
治疗
1,非手术治疗 清理过度角化皮肤,足垫,穿宽松鞋。
2,手术治疗
屈曲畸形,一般可行关节成形术或关节融合术。对于跖趾关节背伸畸形,治疗较复杂。首先需要切除跖趾关节背侧关节囊,松解侧副韧带和跖板,如果跖骨不手术短缩或跖趾关节明显脱位短缩,需要延长伸肌腱。但由于第2跖骨常常较长、跖骨头背侧软骨的损伤及跖趾关节脱位,需要形跖骨头颈部的截骨或跖骨干的截骨,以短缩和抬高跖骨头。如仍不能纠正跖趾关节背侧畸形,可将屈趾长肌腱从远节趾骨基底切断,将其纵形劈开,移位固定于近节趾骨基底背侧。
3、跖趾关节融合术的缺点及后遗症。急求!
跖趾关节融合术:一般仅在跖趾关节有严重骨关节炎时应用。手术时应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1)两骨端必须有良好的松质骨接触面。
(2)拇趾固定在背屈20度一30度为最合适。大于30度易产生跖痛症。小于20度则在行走中对足推离期有障碍。
(3)争取具有坚强的内固定,使能早期负重。
四、跖趾关节融合术Broca和Chitton首先应用此技术。它更适用于重度母外翻,跖趾关节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母外翻、躅僵直症及失去第2趾的躅外翻等,亦可作为某些手术治疗躅外翻失败后的挽救手术。若有趾骨间关节骨性关节炎和失去感觉的足则为禁忌。跖趾关节融合的位置应按性别和穿鞋的习惯而定,一般母趾外翻10~15。,前伸15~20。较适宜。喜穿中跟鞋女性,可背伸20。;长期穿高跟鞋者,背伸30~40。。限制跟高度为38cm。母趾不得长于或短于第2趾长度的0.5cm。总之,跖趾关节融合术能较好矫正畸形、解除疼痛,躅趾不短缩,疗效可靠,患者多感满意。其缺点会遗留一些活动限制,有碍参加某些文体活动,术前要解释清楚。
4、第一趾跖关节肿痛,由穿皮鞋引起,是痛风么
这种情况如果不是由于皮鞋的前段过硬所致,就应该考虑痛风病的可能。
关于痛风的诊断:
1关节液中有特异性尿酸盐结晶,或
2用化学方法或偏振光显微镜证实痛风石中含尿酸盐结晶,或
3具备以下12项(临床、实验室、X线表现)中6项
①急性关节炎发作>1次
②炎症反应在1 d内达高峰
③单关节炎发作
④可见关节发红
⑤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
⑥单侧第一跖趾关节受累
⑦单侧跗骨关节受累
⑧可疑痛风石
⑨高尿酸血症
⑩不对称关节内肿胀(x线证实)
(11)无骨侵蚀的骨皮质下囊肿(x线证实)
(12)关节炎发作时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
痛风常见的发作部位(见下图):

【问题解析】
你可以根据上面对痛风的描述与图解,判定一下自己是因为皮鞋的挤压伤还是痛风所致。
5、脚背突起,跖趾关节炎,应该穿什么鞋子?
可能是腱鞘囊肿。若不疼,可暂时不治疗。
6、得了跖趾关节痛应该注意什么
跖趾关节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而非疾病本身,引起的跖趾关节痛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关节面异常引起半脱位和关节囊与滑膜的撞击,进而引起关节疼痛。
因此本病的并发症主要是由其原发疾病所引起。最常见的是关节关脱位进一步发展成为关节脱位,也可能引起关节炎,有些关节疼痛也可以是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而引起,其关节病变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可以致残。
7、脚孤拐怎么治
1病因
拇外翻的发生可能与穿鞋不合适有重要关系。拇外翻畸形在穿鞋人群中的发病率比不穿鞋人群高15倍。紧束前足的鞋子似乎是导致拇外翻畸形的首要致病因素。然而,并非所有穿着这种鞋子的人都会发生拇外翻,因此肯定也有其他的诱发因素。
遗传是拇外翻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在青少年患者;许多研究中报道了拇外翻患者具有阳性的家族史。第一跖骨内翻,即第一跖骨在跖楔关节处内翻成角,也可能是拇外翻发病的易发因素之一,尤其在青少年拇外翻患者中的发生率很高。
拇外翻也常见于系统性关节病患者中,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中滑膜炎造成了跖趾关节囊的破坏,导致拇外翻畸形。此外,扁平足,第一跖骨关系不协调,如第一跖骨头呈圆球形,第一跖骨过长、过短。胫后肌腱止点变异,部分纤维扩展到拇收肌斜头和拇展屈肌的腓侧部分,从而增加了后二肌的联合肌腱的收缩力,第1~2跖骨基底间有异常骨突等因素,在拇外翻发病中起一定作用。类风湿关节炎和神经肌肉疾病也可伴发拇外翻,青少年的拇外翻存在着家族性发病倾向。
2临床表现
拇僵硬一般表现为拇趾在第一跖趾关节处向外侧偏斜,关节内侧出现明显的骨赘,一些患者骨赘处软组织因长期受鞋子摩擦挤压而出现红肿、积液,称为拇囊炎。严重拇外翻患者可出现其他足趾的偏斜、骑跨。具有拇外翻的患者不一定都有疼痛,而且畸形也与疼痛不成正比。疼痛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拇跖骨头内侧隆起后压迫和摩擦而引起急性拇囊炎。拇跖趾关节长期不正常,发生骨关节炎引起疼痛和第2~3跖骨头下的胼胝引起疼痛。
3检查
1.查体
站立位评价患者拇外翻程度、其他足趾畸形程度及足弓情况。于坐位时评价前足和后足的形态。拇趾评价包括第一跖趾关节活动度、肿胀程度、内侧突起的突出程度和有无胼胝或疼痛性拇囊、足底面是否有局限性籽骨疼痛;其他足趾的评价包括是否有锤状趾、跖趾关节不稳定或脱位及足底疼痛或胼胝
2.影像学
行负重位X线平片,并需要测量如下数据:
(1)拇外翻角 第一跖骨和近节趾骨干中线之间的夹角,正常值小于15°。
(2)跖骨间夹角 第一、第二跖骨干中线之间的夹角,正常值小于9°。
(3)跖骨远端关节面夹角(DMAA) 第一跖骨头关节面与第一跖骨长轴的交角:正常为跖骨头关节面向外侧倾斜小于10°。
(4)关节匹配度 第一跖骨头和近节趾骨的关节表面是否有半脱位,如果关节的两侧倾斜,关节是不匹配的。
(5)趾骨间夹角 第一趾近节及远节趾骨中线间的夹角,正常小于10°。
3.根据严重程度对拇外翻进行分类
(1)轻度拇外翻 拇外翻角小于30°,跖骨间夹角小于13°。关节常是匹配的,畸形可能由趾间拇外翻引起。
(2)中度拇外翻 拇外翻角30°~40°,跖骨间夹角 13°~20°。跖趾关节常不匹配(半脱位),拇趾旋前并常对第二趾造成压迫。
(3)重度拇外翻 拇外翻角大于40°,跖骨间夹角20°或更大。拇趾旋前并常常重叠在第二趾之上或之下,跖趾关节不匹配。第二跖骨头下时常有转移性疼痛,可能有关节炎改变。
4治疗
1.保守疗法
对仅有畸形没有症状或症状较轻的患者可行保守治疗。穿着较宽松的或露趾的鞋子可减少对内侧突起的摩擦,以及通过降低对前足的挤压来延缓拇趾偏斜程度和其余足趾畸形的进一步加重。在鞋内放置软垫可以减轻足底疼痛区域的压力。应用拇外翻垫、夜用夹板及足趾间垫可能暂时缓解疼痛,延缓畸形进展。拇囊炎可做理疗、热敷。
2.手术疗法
如果保守治疗不能缓解拇外翻畸形的症状,可以建议行手术矫正拇外翻。手术方法有多种,但没有一种手术方法适合所有的拇外翻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轻、中度的拇外翻,第一、第二跖骨夹角小于15°时,可采用跖骨头内侧骨赘切除,拇收肌腱切断或切除。拇收肌腱断端移位至跖骨头颈部外侧或采用跖骨头颈部截骨外移。如果第一、第二跖骨夹角大于15°,一般更多采用第一跖骨干或基底截骨术。对于第一跖趾关节已有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年轻的患者,多采用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年老患者,可采用Keller手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且应告知患者手术可能存在活动受限、力量下降、残留不适感或术后复发等问题。
5预防
避免穿前头过窄的鞋子及高跟鞋。对于存在扁平足、类风湿关节炎或神经肌肉系统疾患的患者更应通过调整鞋子,选择合适护具避免畸形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