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卫阳不固,痹邪阻络:症见发热、恶风,畏寒,汗出,晨僵明显,周身关节剧烈疼痛,遇冷则甚,得热则舒,舌淡苔薄,脉浮紧或沉紧。治宜祛寒除湿、和营通络。
方药:防风、防己、白术、秦艽、羌独活、桂枝、当归、茯苓、甘草各10克,生姜2片,大枣5枚,黄芪15克。
本方药不宜久服,宜间断服用,因祛风燥湿之剂易耗伤阴液。
②邪郁而壅,湿热痹阻:症见恶风、发热,关节红肿热痛,得凉痛减,关节活动受限,晨僵,口渴或渴不欲饮,溲黄赤,大便不爽,苔腻或黄腻、舌质偏红,脉数。治宜清热除湿、宣痹通络。
方药:苡仁、赤小豆、滑石各30克,焦山栀、连翘各15克,黄柏、防己各10克,牛膝、蚕砂各20克。
③痰瘀互结,经脉痹阻:关节肿痛且变形,活动时痛,屈伸受限,痛处不移,肌肤紫黯,面色黧黑,或有皮下结节,或肢体顽麻,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弦涩。治宜活血化瘀、祛痰通络。
方药:当归、川芎、桃仁、红花、香附、地龙、五灵脂、没药、羌活、秦艽、制半夏、枳壳各10克,牛膝30克,甘草5克。
④肝肾同病,气血两损:形体消瘦,关节变形,肌肉萎缩,骨节痛烦,筋脉拘急,伴腰膝酸软、眩晕、心悸、气短、指甲淡白,苔薄、舌淡无华,脉细弱。治宜益肝肾、补气血。
方药:桑寄生30克,秦艽、防风、当归、芍药、川芎、地黄、白术、独洛各10克,细辛、甘草各5克,杜仲、牛膝、茯苓、黄芪、党参各15克,肉桂3克。
2、中医:什么是痹症
痹症 痹证
--------------------------------------------------------------------------------
【概念】
痹证(Bi syndrome)是由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古代痹证的概念比较广泛,包括内脏痹和肢体痹,本节主要讨论肢体的痹证,包括西医学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
--------------------------------------------------------------------------------
【病因病机】
本病与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和人体正气不足有关。风寒湿等邪气,在人体卫气虚弱时容易侵入人体而致病。汗出当风、坐卧湿地、涉水冒雨等,均可使风寒湿等邪气侵入机体经络,留于关节,导致经脉气血闭阻不同,不通则痛,正如《素问·痹论》所说: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根据感受邪气的相对轻重,常分为行痹(风痹)、痛痹(寒痹)、着痹(湿痹)。若素体阳盛或阴虚火旺,复感风寒湿邪,邪从热化,或感受热邪,留注关节,则为热痹。总之,风寒湿热之邪侵入机体,痹阻关节肌肉筋络,导致气血闭阻不通,产生本病。
--------------------------------------------------------------------------------
【辨证】
主症 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
若疼痛游走,痛无定处,时见恶风发热,舌淡苔薄白,脉浮,为行痹(风痹);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热痛减,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为痛痹 (寒痹);若肢体关节酸痛重着不移,或有肿胀,肌肤麻木不仁,阴雨天加重或发作,苔白腻,脉濡缓,为着痹(湿痹);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关节活动不利,可累及多个关节,伴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苔黄燥,脉滑数,为热痹。
--------------------------------------------------------------------------------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通痹止痛。以病痛局部穴为主,结合循经及辨证选穴。
主穴 阿是穴 局部经穴
配穴 行痹者,加膈俞、血海;痛痹者,加肾俞、关元;着痹者,加阴陵泉、足三里;热痹者,加大椎、曲池;另可根据部位循经配穴。
操作 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寒痹、湿痹可加灸法。大椎、曲池可点刺出血。局部穴位可加拔罐法。
方义 病痛局部循经选穴,可疏通经络气血,使营卫调和而风寒湿热等邪无所依附,痹痛遂解。风邪偏盛为行痹,取膈俞、血海以活血,遵“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寒邪偏盛为痛痹,取肾俞、关元,益火之源,振奋阳气而祛寒邪。湿邪偏盛为着痹,取阴陵泉、足三里健脾除湿。热痹者,加大椎、曲池可泻热疏风、利气消肿。
2.其他治疗
(1)刺络拔罐法 用皮肤针重叩背脊两侧和关节病痛部位,使出血少许,加拔火罐。
(2)穴位注射法 采用当归、丹皮酚、威灵仙等注射液,在病痛部位选穴,每穴注入0.5~1毫升,注意勿注入关节腔内。每隔1—3日注射1次。
(3)电针法 选择上述处方穴位,针刺得气后,通电针机,先用连续波5分钟,后改疏密波,通电10-20分钟。
--------------------------------------------------------------------------------
【按语】
1.针刺治疗痹证有较好的效果,尤其对风湿性关节炎。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缠绵反复,属于顽痹范畴,非一时能获效。
2.在风湿热的急性期要应用西药迅速控制病情,以免心脏出现严重的损伤。
3.本病应注意排除骨结核、骨肿瘤,以免延误病情。
4.患者平时应注意关节的保暖,避免风寒湿邪的侵袭。
3、求中医解释:关节炎为什么对天气变化很敏感?
中医一学,与天文、地理密切相关,天气之变化,本属阴阳升降之自然变化。所谓大气百压之说那度不是我们中医的理论。《黄帝内经》中说,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升者乃阳气升发之象,降者乃阴知气敛降之象。雨雪天气,必得金萧杀之令,阴气下降。人与自然本属一体,天之阴气下降,人道之阴气亦降。风湿病本主阴证,阴盛而阳衰。此时阴气版下降,必连动体内水邪泛滥,所以会痛。反之,晴天阳气主盛,地气与人气皆行木升发之令,清阳上升,阳盛阴衰权,阳正而阴从,所以人精神气爽,不为疼痛。
4、关节炎在中医是属于阴性还是阳性?
中医可分为风,寒,湿,热等属痹症,你得亲自去让中医师给你号脉,才知道你是属于阴性或是阳性。
5、针灸治疗关节炎的中医原理是什么
风湿性的就祛风湿,寒湿性的温寒湿。对症治疗,像风湿性的膝关节炎,会选择内、外膝眼进针,然后向外捻转,至病人有撕裂样疼痛,再加上温针灸,再加上一些局部穴位,只要对症,一般是几次治疗就可以见效。
6、你好,您所说的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老中医怎么找到啊?
这个其实你可以直接到大的医院找医生才是可以的,一定要专业的医生的。
7、中医请进~关于关节痛
病情分析:你好,你的情况可能属于风湿性关节炎。是由于长久受风寒湿等侵袭导致的;
意见建议:可以去看中医,根据辨证使用如:活络丸、藤黄健骨丸等配合针灸、电疗,热敷或药物浴等综合治疗,有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