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哪些原因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1)药物性免疫性由这种原因所导致的血小板减少,患者出现出血症状前有潜伏期,潜伏期短者可于服药后数小时内发病,长者可以数月后发病。一般为5~10天。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
(2)其他免疫性患者表现为全身皮肤紫癜,鼻衄或女性月经过多,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尿色加深。偶尔还可见肾脏受损征象如高血压、血尿、氮质血症等。
(3)骨髓造血功能受损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骨髓病性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都有骨髓巨核细胞减少,血小板的生成减少等特点。其中,血小板减少可以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最早出现的表现,也可能是由于经过治疗之后血红蛋白及粒细胞恢复正常,血小板尚未得到恢复的表现。而骨髓病性疾病如癌肿浸润时所出现的血小板减少,大多是因为肿瘤细胞损害了骨髓里的巨核细胞,因此血小板生成减少。以上两种情况检查骨髓即可明确诊断,前者骨髓增生低下,巨核细胞减少;后者的骨髓里可查到肿瘤细胞。
理化因素抑制骨髓理化因素如电离辐射、烷化剂、抗代谢剂、细胞毒性制剂等,这些物质常被用来治疗恶性肿瘤,而血小板减少是常见的并发症。这些物质或者直接毒害骨髓细胞,或者引发免疫反应,大多使骨髓出现弥漫性损伤,患者表现为全血减少。但少数患者的巨核细胞对射线较敏感,因此某些患者可只表现为血小板和巨核细胞减少。
选择性抑制巨核细胞的因素氯噻嗪类药及其协同剂可以引起血小板减少,这些药物除了会产生血小板抗体外,还可直接抑制血小板的生成。患者表现为骨髓抑制,巨核细胞减少。个别孕妇服用此药后,可引起新生儿先天性血小板减少,母体可无症状。
先天性巨核细胞生成不良该病罕见,巨核细胞及血小板明显减少,常伴先天畸形,如肾脏、心脏、骨骼等。预后差,约2/3的患儿于8个月内死于颅内出血。母体孕期患风疹、口服D860可为诱发因素。
其他雌性激素偶尔可以引起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乙醇可以抑制血小板生成,长期大量饮酒将使血小板减少。临床少有出血表现,停止饮酒后,血小板可恢复。
无效性血小板生成该病常见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有的患者有出血倾向,有的表现为全血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正常甚至增加,为无效性血小板生成。随着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治疗,患者的血小板可恢复正常。
血小板生成素缺乏本病是由于先天性促血小板生成素缺乏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本病多为遗传性,患者于婴儿期开始有出血表现,血小板计数减少,巨核细胞数量正常,形态及结构无特殊变化。
血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本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周期性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性疾病。该病比较常见,血小板减少与血小板增多或正常以规律的间隔交替出现,其间隔通常为20~30天。本病多见于女性,其发作常与月经一致,月经期血小板减少,出血量增多。巨核细胞一般不减少,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无特效治疗。
脾脏病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正常情况下,体内1/3的血小板停滞在脾脏,当有脾脏肿大时,比如患者存在门脉高压、高雪氏病(又称葡糖脑苷脂沉积病)、淋巴瘤、结节病、Folty综合征等,其血小板计数可减少,但体内血小板的总量并不减少。注射肾上腺素后,在一定的时间内,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可明显升高。有时,患者体内还可能同时存在其他增加血小板破坏的因素。
感染性血小板减少症本病是因病毒、细菌或其他感染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出血疾病,主要包括以下两大类。
病毒感染病毒可侵犯巨核细胞,使血小板生成减少。病毒也可吸附于血小板上,致血小板破坏增加。而罹患严重麻疹的患者,以及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因其体内存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从而大量消耗血小板。总的说来,可致血小板减少的病毒感染包括麻疹、风疹、单纯疱疹、水痘、巨细胞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流感、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猫抓热、登革热等。
细菌感染许多细菌感染可致血小板减少,包括革兰氏阳性及阴性细菌引起的败血症,如脑膜炎双球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细菌毒素可抑制血小板的生成,或使血小板破坏增加。此外,毒素也会影响血管壁功能从而增加血小板消耗。
风湿、类风湿治疗痹症是中医内科学中常见的病症之一,是以关节疼痛为主的一组全身性病变症候群。其临床表现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是风寒湿侵及人体,留注关节,阻遏经脉,致使气血瘀滞,经脉不通,不通则痛。
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急,侵及大关节,反复发作。多与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有关,发病年龄多为青少年,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链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质酸酶均阳性。以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红肿热痛为特征,活动期过后,受累关节不遗留病理性损害,如治疗失宜,可累及心脏,引起风湿性心脏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起病慢,首侵小关节或脊柱,可造成关节变形,骨质损害,类风湿因子阳性。病情缠绵,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可伴有消瘦、贫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状。后期因关节变形僵硬,身体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张仲景金贵要略教学视频指出:
中医的历节病,起因都是肝肾两虚,病在筋骨之间游荡,类似于西医的痛风、风湿病。临床上,按照症状分为三种:
(1)风痹,症状是又麻又痛:风湿相抟,骨节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甘草附子汤主之。
(2)血痹,症状是麻而不痛: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症,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3)历节,症状是但痛不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针对膝盖痛。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毒性大,严格按照要求制作使用,心脏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询中医师。
3、什么原因会导致血小板减少
一:血小板生成减少或无效死亡: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获得性血小板生成减少是由于某些因素如药物,恶性肿瘤,感染,电离辐射等损伤造血干细胞或影响其在骨髓中增殖所致。这些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可影响多个造血细胞系统,常伴有不同程度贫血,白细胞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二:血小板破坏过多:
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血小板减少的原因。获得性血小板破坏过多包括免疫性和非免疫性。免疫性血小板破坏过多常见的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药物血小板减少。
三:血小板在脾内滞留过多:
这种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最常见于脾功能亢进。
4、类风湿关节炎会发生贫血吗
贫血是类风湿关节炎关节外表现的常见症状,发生率约为16%-65%,贫血的程度和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与否有关。典型的类风湿关节炎的贫血是慢性病性贫血,一般为轻度至中度的正细胞性、正色素性贫血,也有部分为低色素性和小细胞性贫血。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贫血中,缺铁性贫血约占25%,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铁代谢障碍有关,类风湿关节炎伴缺铁性贫血与慢性病性贫血不易区别。慢性病性贫血占类风湿关节炎的大部分,原因尚不清,可能与以下3方面有关:①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动员贴障碍,使铁的利用率下降;②红细胞寿命缩短;③骨髓对贫血反应不足,造血没有相应增加。类风湿关节炎的贫血一般不严重,如较重应注意是否有消化道出血或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贫血的治疗有赖于彻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一般对铁剂、叶酸或维生素B12反应不好,除非有证据表明属缺铁性贫血。铁剂不能长期应用,因大剂量铁剂可使关节症状加重。更全面更专业的知识可以关注“朗生关爱俱乐部”微信号。是一个风湿公益组织举办的微信号,里面有很多权威专家的讲课及最新风湿资讯。
5、请问血小板低会引起什么
血小板减少怎样治疗?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知道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是什么,因为病因不同治疗方法亦异。一般临床常见如下三种情况:①血小板生成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急性白血病等血液病,以及应用某些化疗药物后,此时常伴有贫血和白细胞减少;②血小板破坏过多,其中多数原因不明,部分继发于自身免疫病及应用某些药物后;③血小板分布异常,常见于脾肿大等。
从来信得知您患类风湿关节炎已20余年,该病是自身免疫病,可以通过破坏过多致血小板减少。但为何病程已20余年,而近几年才出现血小板减少?似乎单用该病不好解释,可能还与用药等因素有关,特别是雷公藤可以引起血小板减少。因此建议您首先到医院作一次骨髓检查,以明确骨髓制造血小板的情况,若不是制造减少造成的,可先停用雷公藤,并继续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观察血小板变化。
一般说丹参和田七之类药物不会引起血小板减少,但既然已有血小板减少,也不必再活血化淤了。不知道是否脾大,若有脾大还应到医院进一步检查。血小板正常值是(100-300)×109/升,但一般达到50×109/升左右就不会出血,来信提到血小板是46×109/升,这一般可维持不出血,但若作白内障手术是不行的。
若采取上述措施后,观察3个月左右不见好转,而骨髓巨核细胞不减少,脾不大,可到医院在无激素应用禁忌证的情况下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当血小板上升后再作白内障手术,若要想作手术而血小板仍低时,可在连续输注血小板悬液的同时进行手术。对于疗效不满意的难治性血小板减少还需要到医院血液科进一步检查。
可以考虑食疗,推荐以下方剂:
参莲粥:取人参9克,旱莲草9克,白糖适量,粳米60克。先将人参切片炖熟;旱莲草洗净煎汤去渣,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入锅,加水适量,先用旺火烧开,再转用文火熬煮成粥,加入人参即成。日服1剂,连服数剂。具有补气养血功效。
红枣羊胫骨糯米粥:取羊胫骨1--2根,红枣20枚,糯米100克。先将羊胫骨洗净敲碎,加水适量煎取汤汁,去骨后与淘洗干净的粳米和去核的红枣一同入锅,先用旺火烧开,再转用文火熬煮成稀继,调味后即可食用。具有补脾养血,补肾益气功效。
白茅根藕节煎:取鲜白茅根60克,鲜藕节60节。将白茅根挖采后洗净,切段。将鲜藕挖采后,切下藕节,洗净,切片,与白茅根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上下午分服。有清热凉血,收敛止血功效。
花生米炖红枣:取花生衣30克,红枣20枚。将红枣洗净,与花生衣同入锅中,加水适量,小火煨炖30分钟,即成。上下午分服,饮汤,吃花生衣,嚼食红枣。具有补气摄血功效。
蜂乳牛奶:取蜂乳20克,牛奶250毫升。将牛奶倒入锅中,煮沸,晾至温热状态时,加入蜂乳,搅匀即成。早晨与早点同时服食。具有益气摄血,补精养血功效。
6、血小板计数450 跟类风湿有关吗? 应该多吃什么比较好?_类风湿关节炎
如果类风湿诊断明确,血小板增高提示存在病情活动,与进食无关,建议控制原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