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关节炎 > APC关节炎

APC关节炎

发布时间:2020-10-21 10:03:55

1、胃炎患者在服药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各种类型、不同成分的口服药物需要经过胃的作用才能起到治疗作用,胃炎患者如果服用对胃黏膜有刺激性或损伤性的药物,就可能引发或加重胃炎。那么,胃炎患者在服药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1)解热镇痛药。这类药物中常用的有阿司匹林、乙酰氨基酚、氨基比林、APC 片、索米痛片等,这类药物多用于外感发热、头痛、肌肉痛。但是这类药物口服后对胃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可直接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恶心、呕吐,甚至胃出血。因此,一般胃炎患者得了感冒不应口服此类药物,可改服治疗感冒的中成药,如感冒冲剂、感冒清、银黄口服液、桑菊感冒片等。

(2)消炎镇痛药。这类药物中常用的有吲哚美辛、阿司匹林、保泰松、布洛芬、吡罗昔康等。这类药物常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疾患。然而这类药物对胃黏膜也有较强的刺激作用,长期口服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甚至引起胃溃疡、胃出血及穿孔等。因此,患有胃炎合并风湿热或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必须服用这类药物时,应特别注意。一是要在饭后服用;二是在服药前应适当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如氢氧化铝等,以减少对胃的刺激作用。

(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常用于治关节炎急性期、过敏性疾病等。但是此类药物可引起急性糜烂性胃炎,可导致胃炎加重,因此应尽量避免使用激素。

(4)其他药物。某些抗菌药物长期大量使用可产生恶心、胃痛等胃肠道反应,如大环内酯类(包括红霉素、吉他霉素)、林可霉素等,因此胃炎患者如有感染性疾患而需服用此类药物时,应注意在饭后服用,且不能长期服用。

另有些患者因为胃痛难忍而使用一些强力镇痛药如吗啡、哌替啶、布桂嗪等,它们虽能起到迅速止痛的效果,但对胃炎患者来讲有百害而无一利。这类药物本身对胃肠道黏膜有直接刺激作用,而且有成瘾性,千万要慎用。总而言之,胃炎患者在服用其他药物时,除医生特别叮嘱应在空腹时使用外,大多数应在饭后服用,以免刺激胃黏膜而加重胃炎。中药相对来说对胃的刺激作用要弱得多,所以胃炎患者以服用中药为好。

2、APC 是做什么的?

APC由阿斯匹林(Aspirin)、非那西汀(Phenacetin)与咖啡因(Caffeine)组成。它有三个主要的生理功能:止痛、退热降温和消炎(如活动性风湿症、类风湿性关节炎)。阿斯匹林的化学名为乙酰水杨酸,由水杨酸(即邻羟基苯甲酸)与醋酐反应而制得:

3、阿斯匹林的作用

阿斯匹林是人类常用的具有解热和镇痛等作用的一种药品,它的学名叫乙酰水杨酸。复方阿斯匹林由阿斯匹林、非那西汀和咖啡因三种药物组成。因为这三种药的拉丁文字头分别为A、P、C,所以又叫APC。

2300多年前,西方医学的奠基人、希腊生理和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就已发现,水杨柳树的叶和皮具有镇痛和退热作用,但弄不清它的有效成份。

1827年,英国科学家拉罗克斯首先发现柳树含有一种叫水杨甙的物质。1853年,德国化学家杰尔赫首次合成水杨酸盐类的前身—纯水杨酸。它具有退热止痛作用,但毒性大,对胃有强烈的刺激。

1897年,另一位德国化学家霍夫曼为解除父亲的风湿病之苦,将纯水杨酸制成乙酰水杨酸,这即是沿用至今的阿斯匹林。它保持了纯水杨酸的退热止痛作用,毒性和副作用却大为降低。

1899年,德国化学家拜尔创立了以工业方法制造阿斯匹林的工艺,大量生产阿斯匹林,畅销全球。

至今,阿斯匹林仍是一种使用广泛、疗效肯定的药物。阿斯匹林在人体内的作用

抗凝血:阿斯匹林进入循环系统后,可作用于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心。此中枢会监视血液的温度,及引发身体产热或散热的反应。阿斯匹林因此有退烧的作用。它也可产生发汗、毛囊竖立和最重要的血管收缩或扩张作用。

消炎: 阿斯匹林常用来治疗风湿症,减轻炎症反应。类风温性关节炎病人血中前列腺素的浓度比正常人高出甚多,使得关节滑液改变(左图),阿斯匹林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因而减轻发炎与疼痛。

解热: 阿斯匹林作用在血小板上,降低血液凝固的能力,因此外科手术前一周不可使用阿斯匹林。但是它对凝血引起的血栓症具有疗效。左图是血管出血后发生的凝血现象。

4、阿斯匹林泡腾片服用多少算是过量?会不会产生药物依赖?

去痛片的副作用!答案补充 阿斯匹林:
是解热镇痛药。其解热镇痛作用效果好而疗效确实,消炎、抗风湿作用较强。适用于感冒发热、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疼痛及风湿痛、风湿性关节炎等。对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可迅速缓解症状。本品还有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对痛风也有效。
乙酰水杨酸为酚的衍生物,酚对猫特别有毒。可引起猫沉郁、食欲缺乏、呕吐及中毒性肝炎等,故不用。
阿斯匹林片内服一次量为:羊、猪1~3克,犬0.2~1克。
复方阿斯匹林(APC

与APC关节炎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