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个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病,其特征性的症状为对称性、周围性多个关节慢性炎性病变,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功能下降,病变呈持续、反复发作过程。
本病属中医“痹证”范畴,其发生主要由肝肾不足,气血虚弱,风、寒、湿、热诸邪侵袭人体,流注经络,致气血闭阻而成。治疗以祛邪活络,缓急止痛为大法,采用散风、散寒、祛湿、清热、活血通络等法以祛邪,佐以健脾、补益肝肾以扶正。
【方一】加减痛风方(汪履秋)
【出处】《名医名方录》
【组成】生麻黄10克,川桂枝10克,制苍术10克,熟附片10克,防风10克,防己10克,威灵仙10克,制南星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鸡血藤15克,全蝎3克,露蜂房15克,雷公藤15克。
【功用】祛风宣湿,化痰消瘀。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症见手指、足趾关节肿胀疼痛,甚则强硬变形,张口不利,或伴四肢关节肿痛,舌苔淡薄微腻,脉象细弦带涩。
【方解】方中麻黄发散风寒;苍术苦温燥湿;附子温经散寒;防风祛风胜湿;桂枝祛在上之风;防己除在下之湿;威灵仙通行十二经脉,祛风通络;南星化痰燥湿;桃仁活血消瘀;鸡血藤活血养血;全蝎、露蜂房搜风剔络;雷公藤祛风解毒。
【药理】麻黄有解热抗炎作用,能明显降低腹腔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由致炎物角叉菜胶等引起的炎症反应;麻黄有镇痛作用;此外,麻黄可体外抑制溶血链球菌。桂枝有明显的抗炎、抗过敏作用。苍术可清除动物体内免疫复合物。附子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用法】水煎,每日1剂,每剂煎服2次,首次煎煮时间不少于45分钟。
【方二】热痹饮
【出处】《名医名方录第四辑》
【组成】当归12克,黄芩9克,连翘12克,忍冬藤12克,生苡仁24克,防风12克,防己12克,海桐皮12~15克,生甘草12~15克。
【功用】清热利湿,宣痹通络。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属湿热为主,风寒为兼,寒热虚实错杂,气血流通不畅的热痹证者。
【方解】方中当归养血活血,善止肌肉、关节、神经痛;黄芩清热燥湿;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防风散风寒湿痹、解热镇痛,治一身尽痛;防己苦寒泄热;海桐皮祛风湿,通经络,消肿止痛;连翘升浮宣散,流通气血,泄诸经络之热;薏苡仁除湿而不助燥,清热而不伤阴,益气而不滋湿热;忍冬藤清热解毒,通经脉而调气血。九药合用,湿化热清,结散痹通。
【药理】当归对急性渗出性炎症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变态反应性炎症也有一定影响,并可镇痛。黄芩抗炎,对大鼠佐剂型关节炎继发性损害有预防保护作用,能抑制骨质退化和破坏;并对链球菌有体外抑制作用。连翘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能显著抑制炎性渗出、水肿。防风、防己亦有抗炎作用。
【用法】水煎,1剂煎2次,上午煎头煎,下午煎二煎,煮开煎半小时,每次煎成1小碗,饭后1小时服,1日1剂。
【方三】乌头细辛汤
【出处】《湖北中医杂志》
【组成】黄芪60克,白术、枸杞、豨莶草各30克,制川乌、制草乌、红花各12克,生石膏50克,知母20克,制乳香、制没药、秦艽各15克。
【功用】清热祛风,散寒止痛,攻补兼施。
【主治】寒热错杂型类风湿性关节炎。
【方解】方中川乌、草乌散寒止痛;秦艽、豨莶草祛风除湿;黄芪、白术、枸杞益气养血,扶助正气;生石膏、知母清热解毒滋阴,并可制约二乌的偏性;乳香、没药、红花活血通络。
【药理】黄芪、白术、枸杞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制川乌对于实验性关节炎具有消炎和镇痛作用。豨莶草抗炎、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乳香、没药、红花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的血氧供给,促进炎症吸收。
【用法】每日1剂,浓煎2次,每剂药煎1小时,煎取药液300毫升,日服3次,每次100毫升,饭后温服。
【方四】痹通汤
【出处】《光明中医》
【组成】乌梢蛇15克,炙僵蚕10克,炙地鳖虫10克,炙蜂房10克,广地龙10克,当归10克,威灵仙30克,鸡血藤30克,甘草6克。
【功用】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涤痰化瘀。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方解】方中乌梢蛇、威灵仙祛风除湿、蠲痹通络止痛;地鳖虫、鸡血藤、当归散瘀通络、舒筋活血;炙僵蚕化痰消坚、通经活络;广地龙清热解毒,泻热通络;蜂房兴阳起痹,散肿定痛;甘草调和诸药药性。诸药合用,益肾壮督,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涤痰化瘀。
【药理】僵蚕在体内外具有较强的抗凝血作用。地龙直接抑制凝血酶-纤维蛋白原反应,具有很好的抗凝、抗血栓之功。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
【方五】独活寄生汤加味
【出处】《中国中医急症》
【组成】独活35克,桑寄生20克,杜仲15克,牛膝20克,细辛5克,秦艽20克,茯苓20克,肉桂5克,全蝎5克,蜈蚣3条,防风20克,川芎15克,红参20克,甘草10克,当归20克,白芍20克,生地黄15克。
【功用】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日久不愈、肝肾两亏、气血不足之证。
【方解】方中独活为君,取其理伏风,善祛下焦与筋骨间风寒湿邪;伍以细辛发散阴经风寒,搜剔筋骨风湿而止痛;防风祛风胜湿;秦艽除风湿而舒筋;桑寄生、杜仲、牛膝祛风湿兼补肝肾;当归、川芎、生地黄、白芍养血活血;红参、茯苓补气健脾;肉桂温通血脉;全蝎、蜈蚣通络止痛。
【药理】药理研究显示,独活寄生汤有抗炎作用,对角叉菜胶和甲醛所致足跖肿胀有抑制作用;还可以镇痛;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用法】每日1剂,文火煎取汁250毫升,早晚分服。
【方六】独仙子汤
【出处】《光明中医》
【组成】独活10克,威灵仙12克,制马钱子1克,竹茹10克,松节15克,防风10克,川断15克,骨碎补12克,桂枝9克,白芍12克,穿山甲10克,地龙10克,全蝎10克,当归12克,乌梢蛇10克。
【功用】祛风除湿,养血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方解】方中独活、威灵仙、松节、防风祛风除湿;川断、骨碎补益肾养精;桂枝、白芍调和营卫,祛风活血;当归养血活血;马钱子搜风活络,散结开痹;地龙、全蝎、穿山甲、乌梢蛇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祛风除湿;竹茹祛湿调胃。
【药理】独活抗炎,所含成分可抑制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肿胀,并有镇痛作用。马钱子通络散结止痛与兴奋中枢神经系统、镇痛、改善微循环等药理作用有关。骨碎补能促进骨对钙的吸收,并有一定的改善软骨细胞功能、推迟细胞退行性变的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两煎,每煎1小时。早晚分服,疗程三个月。
【按语】服药后一旦出现恶心、眩晕等不适感时,可去马钱子或减量。
【方七】桂枝芍药知母汤
【出处】《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组成】桂枝15克,白芍9克,炙甘草6克,麻黄12克,白术12克,知母12克,防风10,炮附子10克,生姜15克。
【功用】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滋阴清热。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寒热错杂证。
【方解】方中桂枝、白芍、甘草、生姜相伍调和营卫;桂枝、麻黄、防风相配疏风散寒;白术健脾燥湿;桂枝与炮附子温经通络;知母养阴清热,兼制诸药温燥。
【药理】桂枝有明显的抗炎、抗过敏作用,桂枝总挥发油对急性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过敏性炎症模型大鼠佐剂型关节炎有抑制作用。白芍调节免疫,白芍总苷及芍药苷有镇痛作用。知母有解热抗炎作用,对大肠杆菌所致家兔发热有解热作用,对鹿角菜胶性大鼠脚爪水肿及棉球性肉芽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服1次。
【方八】乌附三虫汤
【出处】《山东中医杂志》
【组成】制川乌(先煎)10克,熟附子(先煎)10克,全蝎8克,蜈蚣2条,穿山甲10克,当归10克,熟地黄10克,砂仁(后入)8克,炙甘草6克。
【功用】温经通络,化痰祛瘀,养血柔筋,健脾补肾。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方解】附子逐寒,乌头去风,二药合用,温经散寒、蠲痹通络;全蝎、蜈蚣、山甲破痰逐瘀,搜剔逐邪;熟地黄、当归补肾养血柔筋,取辛温入脾胃肾之砂仁,专入中、下二焦,温补脾胃,更引药入肾,三药合用,肝脾肾并补;使以甘草,调和药性,并缓解诸药的偏性和毒性。
【药理】制川乌对于实验性关节炎具有消炎和镇痛作用。附子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所含生物碱对渗出性炎症有抑制作用,此外还具有镇痛作用。全蝎具有抗凝及促纤溶作用,能抗血栓形成;且蝎毒含有镇痛活性多肽,对多种疼痛模型均有很强的镇痛作用。
【用法】水煎400毫升,分2次服,日1剂。
【方九】黄芪桂枝汤加味
【出处】《陕西中医》
【组成】黄芪、熟地黄各20克,桂枝、白芍、生姜、大枣各10克,片姜黄、茯苓各15克。
【功用】益气温阳,养血通络。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气阳两虚型。症见关节肿痛,遇寒加重,肤色暗紫或苍白,面色苍白,肢冷畏寒,疲乏无力,纳差,小便频数,大便稀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方解】黄芪补气健脾,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桂枝温经通阳,使阳气直达病所,驱寒邪外出;白芍养血益营,姜枣调和营卫,血气盛则正气足,营卫实则抵御外邪再次入侵;片姜黄活血通络;茯苓健脾化湿,防熟地黄滋阴腻脾,又可祛除寒湿之邪。全方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
【药理】研究表明,桂枝汤具有抗炎作用,对角叉菜胶性足肿胀、二甲苯所致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免疫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能使偏亢的免疫功能降低;还具有抗链球菌及镇痛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每次服100毫升,每日2次。
2、血小板低如何治疗
血小板是血液的主要成分,血小板低如何治疗?
血小板是我人体内不可缺少的部分,主要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对于伤口的愈合非常重要。人体内如果血小板的数量过少,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的麻烦,而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也有很多,如果能够及时发现,一定要及时的治疗,否则就会不断的恶化,甚至也会引发其他的疾病,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几种治理血小板低下的方式。
1、输血。
血小板减少会导致粘膜出血或者是肝脏出血的现象,如果发现这样的现象,应该尽快的就医,甚至可以到医院里进行血小板的注射,尽快的止血,但是这种方法仅适用于紧急治疗,有的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他们的自身血液你可能会产生对血小板的抗体,所以即使注入血小板,也会很快的遭受到破坏。
2、食疗。如果发现自己的血小板指标比较低,我们可以通过食疗的方法进行辅助治疗。比如说参莲粥,白茅,藕节这些都有清火止血的功能,这样的粥熬出来有补足气血的功效,对于补充血小板有奇效,还有花生米炖红枣,这个配方也可以增血。我们可以通过专业人士的指导,经常吃一些补充血功效的食物,在不知不觉当中治疗自己的疾病。
3、激素治疗。西医里面,可以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来治疗血小板减少的症状,这个方式来校特别快,但是对人体的伤害也很大,而且他们只是一个短期的效果,在长期来看,该方法并不被提倡。所以应该根据病情的需要,在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
4、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其实就是喝一些中药,而这些中药大多都是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与其补气增血的药方。
5、切除脾脏。如果是免疫性的血小板减少,免疫系统就会把血小板当成病毒,从而降低了血小板的存活率,所以如果切除部分脾张,没细胞就会减少对血小板的攻击,从此达到控制血小板数量的目的。切除脾脏也是治疗血小板低下的一种主要方式。
这些是小编整理的一些治疗血小板低下的方法,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医疗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国能够治疗越来越多的疾病,但是我们也应该在平时的时候多多注意自己的身体,尽量减少身体的疾病。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一个定期的体检,这样的话就能够及时的发现疾病,然后其扰的开始治疗,因为有很多疾病越拖到后面越难以治疗。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每个人都要爱护自己的身体。
3、可有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方或偏方
关节炎、肩周炎(包括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食用细盐1斤,放锅内炒热,再加葱须,生姜各3钱,一起用布包好,趁热敷患处至盐凉;一日一次,连用一星期,有追风祛湿之功效。
求采纳
4、我家狗狗得了关节炎,怎么治疗呀?
5、环形红斑的中医药方
风湿性关节炎检查诊断
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主要依据发病前1-4周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史,急性游走性大关节炎,常伴有风湿热的其他表现如心肌炎、环形红斑、皮下结节等,血清中抗链球菌溶血素“0”凝集效价明显升高,咽拭培养阳性和血白细胞增多等。抗链(抗链球菌溶血素)是人体被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血清中出现的一种抗体。将近85%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都有抗链增高的情况,通常在1:800以上。当然,风湿性关节炎恢复后这种抗体可逐渐下降。风湿性关节除了抗链增高外,实验室检查还可发现如下异常:
(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多在l0×109/升(即10000/立方毫米)以上,中性粒细胞比例也明显上升,高达80一90%,有的出现核左移现象。
(2)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和C—反应蛋白通常是各种炎症的指标,在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急性期,血沉可达90毫米/小时以上;C—反应蛋白也在30毫克/升(30微克/毫升)以上。急性期过后(约1—2月)渐渐恢复正常。
(3)关节液检查,常为渗出液,轻者白细胞计数可接近正常,重者可达80×l09/升(80000/立方毫米)以上,多数为中性粒细胞。细菌培养阴性。
(4)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均为阴性。
风湿性关节炎特点
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有如下特点:
(1)疼痛持续时间短,一般为12—72小时,最长也不过3周,而且多以大关节为主,如膝、肘、肩等关节。
(2)游走性疼痛,即一个关节的疼痛好转后或还未明显好转,另一关节又受到侵袭,发生疼痛。
(3)关节疼痛时伴有发红、肿胀、关节周围有压痛、拒按。
(4)对称性疼痛,病变可同时侵及双侧肢体的相同关节,例如双膝、双肘关节可同时发生疼痛。
(5)疼痛的同时,皮肤可伴有环形红斑或皮下结节。
(6)疼痛可在多个关节同时发生。
(7)疼痛消退后,不遗留关节强直或畸形,关节功能可恢复。
风湿性关节炎属变态反应性疾病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多以急性发热及关节疼痛起病,典型表现是轻度或中度发热游走性多关节炎,受累关节多为膝、踝肩、肘、腕等大关节常见由一个关节转移至另一个关节,病变局部呈现红、肿灼热、剧痛,部分病人也有几个关节同时发病不典型的病人仅有关节疼痛而无其他炎症表现,急性炎症一般于2-4周消退,不留后遗症但常反复发作。若风湿活动影响心脏,则可发生心肌炎甚至遗留心脏瓣膜病变。
【风湿性关节炎的传统治疗方法】
风湿性关节炎的传统治疗方法法是益气养血,祛风除湿,搜风通络化痰祛淤。“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民间治疗本病的良方妙药有:
1:处方
海风藤、宽筋藤、忍冬藤、丁公藤、石楠藤、鸡血藤各30克。
用法:共研细末,每服2克,日3次,28天为1疗程。
疗效:用药1疗程,有效率达91%
2:药酒疗法
内服药方:白术、杜仲、仙灵脾各12克,全蝎、秦艽、防风、川乌、草乌、木瓜、牛膝、当归、川芎、金银花、麻黄、乌梅各9克,蜈蚣3条,白酒250毫升,红糖250克。
制法:将药、酒共致陶罐内,布封口,泥糊紧,文火煎2小时后,埋地下或放进井水中,去火毒, 1昼夜后滤渣取液备用。
用法:每饭后服35毫升,日3次,10天为1疗程。
外用处方:大血藤、络石藤、青风藤各30克,木瓜、没药各15克,牛膝、木防己、丹皮、乳香、 田七各12克,桃仁、桑支各6克,白酒500毫升。
用法药浸酒内1周后用棉花沾药酒涂擦患处,日3-5次
疗效:治风湿性关节炎内服外擦1疗程见效,3疗程可愈。有效率达90%。
[编辑本段]【风湿性关节炎的食疗方法】
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不仅可以采用中医、西医治疗,患者也可以辅以饮食疗法,加快康复进程。
(1)木瓜汤
(组成):木瓜4个,白蜜1kg。
(做法):将木瓜蒸熟去皮,研烂如泥,白蜜1kg炼净。将两物调匀,放入净瓷器内盛之。每日晨起用开水冲调1~2匙饮用。
(功效):通痹止痛。
(2)老桑枝煲鸡
(组成):老桑枝60g,雌鸡1只约500g
(做法):将老桑枝和鸡加水适量煲汤,用食盐少许调味,喝汤吃肉。
(功效):能温经散寒,清热除湿。
(3)木瓜粥
(组成):木瓜10g,薏苡仁30,梗米30g。
(做法):木瓜与薏米、梗米一起放入锅内,加冷水适量、武火煲沸后文火炖薏苡仁酥烂即可食用。喜糖食者可加入白糖1匙,宜每日或间日食用。
(功效):祛湿消肿,解热镇痛。
(4)川乌粥
(组成):生川乌头3~5g,粳米30g,姜汁10滴,蜂蜜适量。
(做法):将乌头捣碎研为极细末,粳米煮粥,沸后加入川乌头末改文火慢煎,熟后加入生姜汁及蜂蜜搅匀,稍煮一二沸即可。宜温服。患者有热性疼痛,在发热期间及孕妇忌服。本方不可与半夏、瓜蒌、贝母、白及、白蔹等中药同服。
(功效):祛寒止痛。
【风湿性关节炎的普遍疗法】
纯天然鲨鱼软骨粉 80年代开始,在美日欧一些国家,开始把鲨鱼软骨粉作为代替疗法的一环用于临床治疗。欧洲一些国家把鲨鱼软骨的萃取物认定为药品。日本的一些医疗机构则选择企业,提供临床级别的纯天然鲨鱼软骨粉。纯天然鲨鱼软骨粉的不仅疗效稳定得到验证,更重要的是它没有常规药物所有的可怕的副作用,正在发达国家中逐步普及。
骨髓移植在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近来,用骨髓移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显著疗效得到有力证实!北美地区首次为医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的骨髓移植术初见成效。目前患者经过11个月的治疗已经摆脱病痛。
目前人类对诱发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还不清楚。据认为,此病是患者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时,骨髓中的t细胞作用于患者关节造成的。
瑞典与荷兰医学家合作研究用通过恢复免疫系统功能来促使患者痊愈的自身骨髓移植法,治疗儿童风湿性关节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骨髓移植的具体步骤是:
先抽出患者身上的骨髓,用药物和放射等手段对骨髓进行处理,除其中的t细胞,再把处理过的骨髓注射回患者体内,并使用特殊药物促使患者骨髓生长,使患者免疫系统功能恢复正常。瑞典和荷兰两国的医院已对12名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的儿童做了自身骨髓移植手术,其中的8名儿童已恢复健康。这个方法可以使患者在几年内不再发病,对于处于骨架和关节生长期的儿童非常重要。答案补充哥们,你的主题就是问“风湿性关节炎症状和治疗方法?”,难道这样回答不对吗?
诊断不是在第一段李就有了吗?
6、一个朋友的姥姥得了关节炎(可能是风湿性的),年纪太大不敢手术。求中药药方
虽然一百多年以前,已经提出类风湿性关节炎这个病名,而且此后世界各国对本病的病因也作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可惜直到如今,仍无定论。发病的原因,目前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免疫因素
滑膜组织中有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滑膜液含有 lgG、类风湿因子—lgG—补体形成的不溶性免疫复合物;循环抗体浓度增高,血清可测得lgM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类风湿血管炎的发生与血清病相似。这些免疫特征的形成过程决定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许多学者通过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主张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并提出自身免疫学说,目前已为多数学者所承认。
遗传因素
类风湿因子阳性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直系亲属患病率是普通人群患病率的 2倍,而类风湿因子阴性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直系亲属及患者配偶的患病率不增高,并发现单卵孪生者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一致率为33%,而双卵孪生者仅6%,人类白细胞抗原是一个重要的遗传因素系统,类风湿性关节炎家属易感性与 hla-dw 4 及hla-drw 4 相关。 类风湿性关节炎还考虑与免疫应答基因有关。
感染因素
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有滑膜炎、发热、白细胞升高和血沉增快,所以可能与感染有关。数十年的大量研究尚未能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血液、滑膜液或滑膜中找到某一种恒定的病原体,所以感染只是一种可疑因素。
过敏因素
本病病理改变和血清病与异性蛋白在实验动物中诱发的过敏状态相似,故认为与过敏反应有关。
内分泌失调
因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生于女性,怀孕期间关节炎症状常减轻,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抑制本病等,认为内分泌因素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似有一定关系。但根据研究,病人的肾上腺结构及其他内分泌功能多属正常。
营养代谢障碍
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常有体重减轻或营养不良。所以认为本病有营养代谢障碍,但病人的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均正常,可能为血浆蛋白形式的改变,导致体重下降和骨质疏松等。临床观察患者多缺乏维生素 C和维生素B 6 。
诱发因素
一般来说,受凉、潮湿、劳累、精神创伤、营养不良、外伤等,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有关机构曾对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统计,以寒冷(42%)和潮湿(27%)诱发者占绝大多数,此外,尚有感染(10%)和外伤(8%)及无明显诱因可查者(13%)。RA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但其发病过程与免疫反应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