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关节炎 > 看中医说我是骨关节炎

看中医说我是骨关节炎

发布时间:2020-10-20 06:28:25

1、退行性骨性关节病的中医疗法有哪些?

针刺治疗

[主穴]膝眼、鹤顶、犊鼻、阳陵泉。

[配穴]血海、风市、阴陵泉、足三里、委中、绝骨。

[针法]每次选5~7个穴位,进针得气后中等刺激,留针30min,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

灸法治疗

1.艾条温和灸选用上述穴位3~5个,用艾条点燃施灸,也可在针刺后施灸,每次20~30min,每日或隔日灸治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d。

2.艾炷隔姜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施灸3~6壮,艾炷如黄豆或蚕豆大小,放在鲜姜片上,每日或隔日灸治一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d。

推拿手法治疗

1.强筋松弛法以右手拇食指在内外膝眼处点、按、揉、推动3~5min,再在膝关节两侧、鹤顶穴各推、揉3~5min,以松解关节周围组织。

2.牵拉晃膝法术者一手握小腿下部,另一手握住膝关节两膝眼部或置于髌骨上缘,两手配合使膝关节做屈伸及旋转运动10~15次。

3.加压屈膝法病人膝关节已能屈至90°左右时,术者将一前臂压于膝关节下缘,一手握住踝关节上缘,让病人屈膝屈髋,术者双手尽量将膝关节向腹部弹压5~6次,以增加关节活动度。

4.髌骨松解手法病人仰卧位,膝关节伸直,术者用双手将髌骨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用具有冲击力的推弹手法,使髌骨向四个方向活动。

注意:此手法应尽量轻柔,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不可用力过猛,防止手法过重造成骨折、肌肉拉伤。每天进行1~2次,每次活动不少于30min。

六、针刀治疗病人仰卧位,膝下垫枕,选择手术点,用甲紫定位作标记,局部按外科手术常规用碘酒、酒精消毒,铺无菌洞巾,术者戴无菌手套、口罩、帽子,按针刀手术常规进针法施术,用针刀对膝关节髌骨周围、髌上囊、髌下囊、髌下脂肪垫、交叉韧带、髁间嵴和内外侧副韧带及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髂胫束等附着点处压痛点及骨质增生处的变性、结疤、粘连及挛缩的软组织进行切开松解等施术手术。针刀点依据病情而定,单膝1~5点,双膝罹患者两膝交替治疗。术后3周内不得负重,拄双拐,以间断性下肢牵引和自我锻炼患肢屈伸功能为主,3周后下肢负重训练,6周弃拐行走,6个月内不可长途行走或负重行走。

2、中医怎样辨证论治风湿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的痹证。痹证是因感受风、寒、湿、热所致,故祛风、散寒、除湿、清热以及舒经通络为治疗痹证的基本原则。

现将行、痛、着、热痹的主证、治则及方药分述如下。

(1)行痹

主证: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或有恶寒发热,苔薄白,脉浮。

治则: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方药:防风汤加减。

防风、麻黄、当归、秦艽、肉桂、葛根、茯苓、生姜、大枣、甘草。

(2)痛痹

主证: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寒痛增,关节不可屈伸,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

治则: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方药:乌头汤加减。

乌头、麻黄、芍药、甘草、黄芪、细辛、桂枝。

(3)着痹

主证:肢体关节重着,酸痛,或有肿胀,痛有定处,手足沉重,活动不便,肌肤麻木不仁,苔白腻,脉濡缓。

治则: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方药:薏苡仁汤加减。

薏苡仁、苍术、羌活、独活、防风、川乌、麻黄、桂枝、当归、川芎、生姜、甘草。

(4)热痹

主证: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得冷稍舒,痛不可触,或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等全身症状,苔黄燥,脉滑数。

治则: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方药:白虎桂枝汤加味。

生石膏、知母、桂枝、甘草、忍冬藤、连翘、黄柏、海桐皮、姜黄、威灵仙、防己、桑枝。

3、中医请进~关于关节痛

病情分析:你好,你的情况可能属于风湿性关节炎。是由于长久受风寒湿等侵袭导致的;
意见建议:可以去看中医,根据辨证使用如:活络丸、藤黄健骨丸等配合针灸、电疗,热敷或药物浴等综合治疗,有很好的效果。

4、目前治疗关节炎是西医好还是中医好

肯定是中医好哦,济南时报看过专题报道合盛堂宗治疗关节炎效果很明显的

5、我的腿疼,西医拍片说是退行性关节炎,中医说是老寒腿,天气冷了严重,王大夫能治吗

你这需要做针灸、理疗中医治疗

6、中医治疗骨关节炎我好担心啊 需要都长时间恢复??本人是北京的朋友

拿点红枣泡开水来喝,`坚持用热水泡脚,

与看中医说我是骨关节炎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