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赖特综合征的诊断
典型的关节炎,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和结膜炎三联征确诊并不困难,对于血清检查阴性,回非对称性寡关节炎答患者,尤其是青年患者,应高度怀疑本病;虽然存在前驱感染对诊断非常重要,但因其常隐匿,容易被医生及患者忽视;而足跟痛及其他肌腱端病的症状,指/趾炎,各种形式的黏膜病变都增加了本病的可能性。
2、踝关节皮下结节,如何诊治
你对照下 最好去医院咨询医生 现在都是在看到底是哪个病
就算看出来了还是去医院开药最稳定
1.肢端、面部或躯干部位发生的一个或数个1~3cm大小的结节,红或黄红色,逐渐转变为紫或紫褐色,表面有毛细血管扩张,结节的边缘部呈软骨样的边界,病程慢性,经数月或数年结节可逐渐消退,不留痕迹或留下轻度萎缩黄色素沉着,可伴有皮肤其他病损(弥漫性浸润、丘疹、斑块、肿瘤),常同时侵犯肺、纵隔、全身淋巴结、肝、脾、眼、唾液腺、骨骼等器官 应去医院检查确诊,警惕可能是结节病
2 .关节突起部及经常受压处,如肘关节鹰嘴突,腕、踝关节,头枕部皮下结节,粘附于骨膜,肌腱或腱鞘上,直径自数毫米至3~4cm,数量不多,质韧如橡皮,无明显压痛。结节存在时间较长,可达数月或数年之久,经抗风湿治疗后几天至几周可消失 应去医院诊治,可能是类风湿结节
这是风湿↓
风湿病常见的有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皮肌炎/多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白塞病等)、系统性血管炎(多发性大动脉炎、结节性动脉炎、韦格氏肉芽肿、显微镜下血管炎、巨细胞动脉炎/风湿性多肌痛、过敏性紫癜、川崎病等)、骨与关节(强直性脊柱炎、Reiter综合征、反应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肠病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的病变,病因往往与自身免疫及遗传有关,临床表现常有发热、关节疼痛及肿胀、皮疹、肌肉疼痛、雷诺氏现象等,病情往往比较复杂。因此,在临床诊断过程中,除了详细了解病史,做些常规的检查外,需要通过一些风湿病的专科检查,如临床免疫学检查、骨与关节的音像学检查、遗传基因、病理活检、关节镜等,才可明确诊断。常用的专科检查方法:1.临床免疫学检查包括抗核抗体谱、抗ds-DNA抗体、抗ENA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血小板抗体、抗心磷脂抗体、类风湿因子、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平滑肌抗体、补体、T淋巴细胞亚群等;2.骨与关节的音像学检查包括关节MRI、血管MRI、关节CT检查、血管造影、骨扫描等;3.遗传方面:主要组织相容抗原MCH(HLA)如HLA-B27、HAL-DR4等;4.病理检查:肾活检(免疫组织化学)、皮肤狼疮带、唇腺活检、血管活检、淋巴结活检等;5.关节镜检查;6.其他:骨密度、角膜荧光染色、泪膜破裂试验、Schirmer’s试验、唾液流量、关节液检查等。
3、反应性关节炎的鉴别诊断
<
4、类风湿关节炎的鉴别诊断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侵蚀性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四肢小关节对称性肿痛,伴有晨僵,可伴有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多关节肿痛,具体发病原因不明,可能和遗传、环境因素和理化因素等有关,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症状,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5、成人Still综合症的诊断标准
成人Still的诊断复标准
本病无特异制性诊断方法,国内外曾制定了许多诊断或分类指标,但至今仍未有公认的统一指标。近年出现有文章报导 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在疾病活动期明显升高,超过正常值5~10倍以上,并与病情活动性平行,可作为本病诊断的参考指标,可作为观察疾病活动性 和监测疗效的标准。
其诊断标准的话,推荐应用较多的美国Cush标准和日本标准,以下推荐Cush标准:
必备条件
发热≥39℃
关节炎/关节痛
类风湿因子<1:80
抗核抗体<1:100
另备下列任何两项
血白细胞数≥ 15×109/L
皮疹
胸膜炎或心包炎
肝大或脾大或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
另外,本病属临床诊断或排除诊断,故在诊断时必须首先排除其他与发热、皮疹、关节炎有关的疾病,包括各种感染(病毒感染、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结核、梅毒、莱姆病等)、恶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等)、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各种血管炎、反应性关节炎、风湿热、结节性红斑等)及药物过敏等,并在治疗随访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以进一步排除可能隐匿的疾病及罕见病。有肝小脓肿、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及腹膜后网织细胞肉瘤误诊为AOSD的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