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关节炎 > 血沉在关节炎中的意义

血沉在关节炎中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0-10-18 20:19:23

1、检查血沉对类风湿关节炎有什么意思呢?

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而言,血沉增快往往是关节及邻近组织炎症反应以及高球蛋白血症的结果,因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疾病的严重性与活动性。另外经过治疗病情缓解后,血沉往往可以下降,所以检查血沉还 可以作为观察治疗疗效的一项指标。

2、血沉68,类风湿 因子20.3(正常为0-20)。请问是什么病?是类风湿吗?是不是快要变成类风湿了?

血沉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人体血液内红细胞沉降的速度。由于影响血沉的因素很多,结果测定并无特异性,因而对疾病并无绝对的临床诊断价值,但如能结合临床病史和检查,血沉的变化在临床上还是有其实际意义的。
有些因素会影响血沉,如: 1.生理因素:女较男快,妊娠期血沉增快,月经影响较小. 2.血液成分影响3.温度过高,血沉快.
血沉增速,常见的疾病有:结核病\风湿病\恶性肿瘤\心肌梗死\贫血\局限性脓肿\急性感染\败血症\胶原病及内脏出血等.血沉正常值男性是0-15mm/h,女性是0-20mm/h,你的结果是68,稍微升高。血沉升高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升高包括:12岁以下的儿童,妇女妊娠期3个月开始升高到分娩后三周左右开始恢复正常,月经期以及老年人均可血沉加快。病理性变化可见于:1.炎症性疾病。如急性细菌性炎症,风湿热活动期,慢性炎症如结核病变呈活动性等等,临床上常用血沉率作为观察风湿热及结核病有无活动性的参考指标。2.组织损伤及坏死。如手术创伤,心肌梗死,肺梗塞等等。3.恶性肿瘤。4.各种原因所致的高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恶性淋巴瘤,风湿性疾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慢性肾炎,肝硬化等等。5.贫血。6.高胆固醇血症。 不过,尽管血沉在临床诊断上虽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并无特异性,所以如血沉升高较多,需结合临床表现,作进一步的检查,方能确诊。

类风湿因子是一种抗变性IgG的自身抗体,通常为IgM类,多出现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或滑膜液。类风湿因子可分为IgM、IgA、IgG、IgD、IgE五型(注:在临床内科学中描述为四型,没有IgD型;但在实验室诊断学中描述为5型),是类风湿关节炎血清中针对IgG FC片段上抗原表位的一类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阳性患者较多伴有关节外表现,如皮下结节及血管炎等。IgM型RF阳性率为60%-78%。正常人1:20稀释血清为阴性。你现在也只是20.3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如果你的工作环境湿度很大也会出现血沉较快现象,表示你体内湿气已经比较大,要注意除湿。

祝早日康复!

3、我老婆有骶髂关节炎,血沉和C反应蛋白都很高,但B27是阴性。最近腿和后背都挺疼的,还怎么治疗?北京

骶髂关节炎是关节炎中的骨关节炎的一种分支。大多数的骶髂关节炎并不是单独的一个疾病,而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如许多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在发病初期表现为骶髂关节炎,所以诊断出骶髂关节炎还是不够的,内应进一步检查是何种原因引起的。但是骶髂关节炎一般与坐骨神经不相关。原发性骶髂容关节炎的关节软骨细胞活性低下,髋部肌肉等软组织支持力量减弱,软骨呈退行性变。往往受年龄、体质、遗传等因素影响

4、类风湿的血沉值多少为正常?

病情分析:您好,从你的描述看,36岁年轻女性,类风湿关节炎病史3年,已经使用生物制剂益赛普,目前关节疼痛,血沉检查偏高,再次复查是6,咨询相关的问题,这种情况下类风湿关节炎活动的指标是看CCP血沉和CRP进行综合症状判断的。指导意见:1您好,你的这种情况属于自身免疫性的病变,需要积极的坚持治疗,避免类风湿病变引起关节骨质进一步的破坏,这种疾病是一种进展性的和残毁性的病变,是逐渐发展的一种病变,需要积极的进行治疗。2注意积极的就诊风湿免疫科,目前血沉是反映风湿性病变活动一个指标,需要结合关节症状有无,进行综合性判断疾病的状态,注意本身血沉恢复正常是相对较难的,很多的类风湿患者是不需要完全恢复正常的,注意不要紧张。3目前这种情况需要看CRPCCP的情况,进行综合性判断是否是处于活动期,有问题及时咨询,祝您健康。

5、关节炎患者的"血沉"和"抗O"会有怎样的变化?

如果是风湿.类风湿引起的关节炎,那血沉.抗"O"决大部分会升高

6、骶髂关节炎血沉高是什么原因

有血沉高的关节炎一般是有免疫系统的问题,需要具体的化验一下,建议去风湿免疫科先做一下查体,如果确诊免疫系统出现的关节炎需要用一些免疫抑制剂还有激素类的药物治疗。

7、请问如何诊断早期的类风湿关节炎,我母亲关节疼,查的血沉有些高,不知道是不是类风湿

临床上出现单关节或不对称的大关节炎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早期阶段,此时类风湿因子可能阴性,不够判断标准,抗角质蛋白抗体是一种抗鼠食管角质层的抗体,在早期类风湿行关节炎患者中其阳性率达到40%左右,此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核周因子抗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诊断较为敏感。同时行关节穿刺做关节液检查及关节镜的滑膜活检等都有助于不典型关节炎的诊断。至于血沉有些高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的实验室检查才能肯定是不是类风湿关节炎。

8、血沉高,关节疼痛,但不是风湿性关节炎也不是类风湿。。是什么原因呢

血沉快多少,要是关节疼痛肿胀还是考虑结缔组织病早期或活动期,早对症治疗,别等的其他化验都高再治疗就有些耽误,所以主张积极治疗观察关节疼痛恢复情况

9、血沉、类风湿因子、抗链“O”到底是什么东西、有什么意义?

我们体内有一种蛋白质,被叫做球蛋白。我们已经知道的抗体,就是球蛋白,被称为免疫球蛋白(Ig)。人体内的抗体,分为五种:IgG、IgM、IgA、IgD、IgE。现在我们知道,类风湿因子是以变性的IgG为抗原而产生的自身抗体,也就是说,对应类风湿因子的自身抗原是变性的IgG分子。类风湿因子并不是类风湿患者体内所特有的,但是此问题最早是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中发现的,因此被叫做类风湿因子。类风湿因子可以分为自然发生的和RA特异性的两种。自然发生的类风湿因子,只有IgM一个类型,而且血清滴度比较低,常常可以出现在健康的老年人体内。而RA特异性类风湿因子,血清滴度高,除了主要的IgM型外,还有IgG、IgA型。因为IgM型被认为是类风湿因子的主要类型,在类风湿因子阳性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中约占80%。同时,由于IgM型类风湿因子具有高凝集的特点,易于沉淀,故临床上主要测定IgM型类风湿因子。测定方法有乳胶凝集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我们在临床中,可以遇到检查类风湿因子的同时,还检查具体的免疫球蛋白项目,就是为了进一步了解患者体内的类风湿因子分子类型。也有资料方面,用IgM-RF、IgG-RF、IgA-RF这样的说法,就是具体到了类风湿因子的分子类型,经过大量研究,普遍认为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参与致病过程:①IgM型类风湿因子,可在类风湿关节炎有临床表现前几年就存在于病人血清中;而且血清中含有高滴度类风湿因子的非类风湿关节炎的“正常人”,具有发生类风湿关节炎的高度危险性;②血清中含有高滴度的类风湿因子的病人,较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的病人预后差;③IgG型和IgM型类风湿因子的存在与关节外的损害,如类风湿血管炎和类风湿结节相关。因此,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的诊断、预后评估、治疗评测中,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尽管类风湿因子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血清学标准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标准。5%的正常老年人RF可阳性,随年龄的增高,阳性率可增高,年龄超过75岁的老年人,RF假阳性率为2-25%不等。而且在许多其他疾病中出现,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干燥综合征、SLE、 PSS、PM/DM等;感染性疾病:细菌性心内膜炎、结核、麻风、传染性肝炎、血吸虫病等;非感染性疾病: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肝硬化、慢活肝、结节病、巨球蛋白血症等都可以检测到类风湿因子。 持续高滴度的RF,常提示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活动,且骨破坏发生率高。有学者指出,健康成年人高滴度IgM-RF 是发生类风湿关节炎的危险因子。类风湿因子的表示,定性检查用阴性、阳性区别,阳性是异常情况。更多的是定量检查,使用滴度表示,滴度越高、抗体水平越高。在类风湿的治疗中,患者可以达到类风湿因子滴度降低、甚至转阴的结果,但是如果类风湿出现反复,类风湿因子仍然可以重新出现。在类风湿患者中间,也存在不少病例,怎么治疗类风湿因子都存在,但是身体症状、其它检查项目都比较正常,有的情况还是高滴度的情况。我认为应该这样看:这样的患者,至少应该是“高危正常人”中的“高危”,在平常需要注意自我保护,远离会引起复发的因素,预防类风湿的复发。类风湿因子是一个免疫学指标,虽然可以作为一个疗效评价指标,评价治疗的效果,但是不会像血沉、C反应蛋白那样,随着炎症情况而变化明显,因此不作为监控疾病活动的指标,也不需要经常检查。抗链球菌溶血素“O”,我们简称抗O或ASO。正常参考值:成人

与血沉在关节炎中的意义相关的内容